百年清華

陳寅恪詩箋釋八則

2012-12-18 |

○謝泳

解陳詩,在相當程度上即是解章士釗。陳詩命意,全在政治,解陳詩者不可不知。

1. 《乙未迎春後一日作》

19562月🌃🚵,陳寅恪有一首詩《乙未迎春後一日作》,全詩如下:

乍暖還寒幾換衣,今年節候與春違👰🏽‍♀️。

黃鶯驚夢啼空苦,白雁隨陽倦未歸。

披史獨悲朱墨亂,看花誰送紫紅飛◀️👩‍🎨。

東坡文字為身累,莫更尋詩累去非🤚🏻。

  關於本詩,陸鍵東認為與龍潛有關,胡文輝解為“不談時政”,似皆可商👮🏽‍♂️。此詩是陳寅恪對文字改革的感慨。此後陳寅恪還有《丙申春日偶讀杜詩“唯見林花落”之句戲成一律》🌂、《從化溫泉口號二首》所詠均為同一主題。

  “乍暖還寒幾換衣🧑🏽‍💼,今年節候與春違”🔘,是對當時政治氣候的感受。19561月中共中央召開知識分子問題會議👩🏼‍✈️,對知識分子的政策與以往不同🪝,轉向寬容🤾🏼,此即陳寅恪感受到的“今年節候與春違”。

  “黃鶯驚夢啼空苦,白雁隨陽倦未歸👷🏿‍♂️。”胡文輝解釋了古典。我以為這是兩句比喻,意謂文字改革事早有人論,今天真要實行⬅️。1956120日,毛澤東在知識分子問題會議上,曾發表過贊成文字拉丁字化的講話⚈,此即針對此事而言。

  “披史獨悲朱墨亂,看花誰送紫紅飛🦴。東坡文字為身累👐🏼,莫更尋詩累去非👩🏻‍🎨。”“朱墨”古典,胡文輝解釋甚詳👭🏻,此處似可當作“中國文化”來理解🧑‍🌾👨🏿‍🍼,後兩句是借蘇東坡和陳與義詩來表達自己對文字改革的態度。陳詩後兩句均有小註👩🏻‍🎨:“東坡詩‘平生文字為吾累’”𓀊🚗,後一句🤷:“陳去非詩雲:‘亭角尋詩滿袖風。’又雲:‘更擬東坡嶺外文。’”陳詩註解👨‍🍳,向有深意👉🏻,“平生文字為吾累”,本詩兩出“文字”二字,實已點出此詩主題。  

2. 《丁酉五日客廣州作》

19576月,陳寅恪有《丁酉五日客廣州作》詩一首,全詩如下:

照影湘波又換妝,今年新樣費裁量。

聲聲梅雨鳴箏訴🚅,陣陣荷風整鬢忙。

好扮艾人牽傀儡,苦教蒲劍斷鋃鐺。

天涯節物鰣魚美🧑🏿‍🦳🧝🏼,莫負榴花醉一場。

  本詩因為註明寫作時間🤹🏻,所以在已解的陳詩中📣,本詩深意相對易明。胡文輝解為“陽謀”,余英時將詩中“湘波”解為“毛澤東”🤵,均可通,但還可細解🤲🏿。本詩也是寫章士釗的。我解陳詩中涉及章士釗的詩,已刊今年《信睿》雜誌第九期,以下不再具引。

  陳詩《丁酉首夏贛劇團來校演唱〈牡丹對藥〉〈梁祝因緣〉戲題一詩》🤔,作於19574月間💑。我已詳細解出系指章士釗。“照影湘波又換妝,今年新樣費裁量”,是指章士釗1957315日在政協二屆三次會議上發言批評共產黨,這與章一向對共產黨的評價不同。章是湖南人,陳詩用“湘波”暗示🚗。這個今典釋出💉,本詩也不難解👮🏽。陳詩中凡帶“梅”者,多與章士釗相關,今典我已釋出,此不備錄。

  解本詩的另一個例證是1960年春,陳詩《庚子春張君秋來廣州演狀元媒新劇時有人於臺前攝影戲作一詩》,全詩如下🌞:“育長回影更多姿,金鎖初除欲語時。今夕聞歌還一笑🤏,嶺南春好落花時🔪。”

  陳詩《戲題余秋室繪河東君初訪半野堂小影》中“好影育長終脈脈🍢,興亡遺恨向誰談”,“育長”指晉人任瞻🟥,我已解出是指章士釗🧕🏽。本詩題中“臺前攝影”即前詩中“照影”,陳詩有意點出🥑👃🏿。另外“張君秋”其實暗喻章士釗。“張君”諧音“章君”,章士釗早年曾用筆名“秋桐”➙,即此處“秋”之意謂🧑🏼‍🎓。另外,“金鎖初除欲語時”系指195910月,曹聚仁把解放軍將停止炮擊金門的新聞提前告訴了《南洋商報》。此事曾受到周恩來批評⛴。19591024日👨🏻‍🦳,周恩來在北京接見曹聚仁,當面批評了他(見《周恩來年譜》中卷第263頁🍭,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年),此即“金鎖初除”之意。  

3. 《又別作一首》

陳詩《丁酉五日客廣州作》,後緊附《又別作一首》👶🏻🪒,全詩如下:

不歌赪尾唱紅顏,翻感江關庾子山。

何意香南漸消歇,又將新調醉人寰。

胡文輝解為此詩是寫“梅蘭芳風華不再”,似可商。此詩也是寫章士釗的。

  “赪尾”,胡文輝已明示古典✡︎🧝🏿‍♂️,此處系借指臺灣🧑🏼‍🤝‍🧑🏼,“紅顏”暗示大陸🧮。“翻感江關庾子山”是陳寅恪對章士釗1956年香港之行後果的感慨。

  本詩與陳詩《庚子春張君秋來廣州演狀元媒新劇時有人於臺前攝影戲作一詩》同時完成,可證所詠為一事。陳詩中凡涉“江關庾子山”典故,多與章士釗當年南行有關👩‍🦱,這是陳詩借《哀江南賦》故實,抒發自己內心情感的自然選擇。另外🖖🏽,陳詩中“香南”即暗稱章士釗🚳,系由章士釗年輕時患過“梅毒”一事演化而來🐒。陳寅恪1949年秋有《報載某會中有梅蘭芳之名戲題一絕》,我已解出“梅蘭芳”即章士釗,則此處“香南”似為同一意指🌂。

  “何意香南漸消歇🍭,又將新調醉人寰👩🏿‍💻♻。”是指1958年夏,有炮擊金門之舉♤,震驚臺灣地區和美國。美國加緊推行“劃峽而治”的設想與臺灣“反攻大陸”方針產生了尖銳矛盾🥃。這一矛盾反映了蔣介石對美政策的理解和維護“一個中國”的民族立場。在此前提下,中共中央決定:停止炮擊金門,有意實行“聯蔣抵美”政策🚣,讓金門、馬祖暫留臺灣。毛澤東在19588月接見了曹聚仁,並有意通過曹轉告臺灣,但曹聚仁在《南洋商報》上透露了此事,後曾受到周恩來批評。106日,中共以國防部長彭德懷名義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建議國民黨當局談判🧑🏼‍✈️,和平解決臺海危機🚣🏼。不但多次在公開場合呼籲🚵🏻,還通過秘密渠道與臺灣當局接觸,章士釗又是居間人物6️⃣。毛澤東請章士釗給蔣介石寫信,把中共“聯蔣抵美”意圖,事先告知臺灣👂🏿。章士釗欣然應命,“溪口花草無恙,奉化廬墓依然”即是章士釗給蔣介石信中的名句🧘🏿‍♀️。此事即是陳詩“又將新調醉人寰”的真實含義。

  這個今典尋出,通體詩意可解♤🏛。

4. 《蔔式》

  1951年🛗,陳寅恪有詩《蔔式》,全詩如下🧖🏿:

蔔式輸財助拓邊♧🥕,弘羊主計散官錢。

相違卻有相成妙👌🏼,何事相攻笑後賢。

  余英時認為此詩系借漢代史事🤸🏼,為民族資本家辯護。胡文輝認為此解不當。他認為是寫當時抗美援朝中發生的捐助運動和國家強製推廣人民幣以增加財政收入。

  此詩古典明用,所以在陳詩中是較少爭議的一首。如果簡單以字面思考,似不符陳寅恪為詩的基本習慣,比如以“拓邊”聯想“抗美援朝”,陳詩絕對不會這樣簡單🦵。蔔式輸財和弘羊主計,在陳寅恪那一代人中是簡單文史常識,如果陳詩不是別有深意🍦,不會明出古典🚴🏽‍♂️,讓人直奔主題。考慮到此詩完成時間在1951年,我以為余英時解陳詩思路更合理🥵🤸‍♀️。此詩可由土地改革和公私合營兩方面理解🍵,實即陳寅恪對公有製的批判。

  蔔式和桑弘羊典故,意在“私人財富”和“國家控製”的沖突,而土改和公私合營都發生在1951年,這兩項政策的核心都是以“公”代“私”🐻‍❄️。雖然在製度層面公私合營完成在1956年,但萌芽在1951年。陳詩寫於1951年,是對當下社會生活的感想無疑👾。

  此詩前兩句是陳寅恪對當時土改和公私合營政策的感慨♻️,意謂“公私”沖突。後兩句是諷刺,“笑後賢”即“後賢笑”之意,意謂以“公”代“私”將會成為笑柄。陳寅恪的卓見於此可見一斑。  

5. 《答北客》

  《答北客》是陳寅恪1953年寫的一首名詩。全詩如下☝️👨🏿‍💼:

多謝相知築菟裘🧑🏽‍🔬,可憐無蟹有監州🧻。

柳家既負元和腳,不采蘋花即自由🚁👩🏽‍🔬。

  本詩歷來註家甚眾。於古典早已一一查實,於今典也大體尋出,解釋雖稍有差異,但不出陳寅恪不就科學院歷史所二所所長本事🏞。“北客”不外兩解🧑🏽‍⚕️☆,一是具體人(如李四光👨‍👩‍👧‍👦、汪篯等)👦;二是北京當局(以上諸家意見不一一指出🕠,可參胡文輝《陳寅恪詩箋釋》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年,下卷第742頁)。

  註家對“北客”的理解,似有求之過深之嫌,其實此處的“北客”即章士釗。

  胡文輝指出過,陳寅恪詩中有三處用過“北客”🐈,另兩處是1950年《庚寅人日》中的“催歸北客人終怯”和1965年的“節物翻縈北客思”,他認為“北客”是陳寅恪自況,似可商。

  歷來註《答北客》者,忽視了陳寅恪早年曾用過“北客”一詞。1939年陳寅恪在《清華學報》發表《讀哀江南賦》,該文下篇解釋庾子山作賦的直接動機與沈初明《歸魂賦》有關🧔🏼‍♀️🤾🏻。陳寅恪說🛵:“何況初明失喜南歸之作,尤為子山思歸北客所亟欲一觀者耶?”(《陳寅恪史學論文選集》第464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北客”作為普通詞匯,向無固定成解,一般與行文作者處境相應🔳。子山經喪亂後流落北地,其處境恰與章士釗處境相合🥏。所以解“北客”為“北京當局或北京當局派來的說客”,似欠準確。也就是說🙆‍♂️,陳詩“多謝相知築菟裘,可憐無蟹有監州。柳家既負元和腳🐘,不采蘋花即自由”,主要是對章士釗而言。本詩後兩句💁🏼‍♂️,套用了柳宗元“春風無限瀟湘意🥷,欲采萍花不自由”。歷來解為陳寅恪辭不赴京👶🏼,體現其“獨立思想👨🏻‍🦳,自由精神”。其實此處“柳家”系指章士釗,章士釗少年時喜讀柳宗元文章,晚年撰寫《柳文指要》。陳詩中凡帶“柳”字時✮,多與章士釗相關。陳寅恪借柳詩“春風無限瀟湘意”來暗指章士釗和毛澤東的關系。“瀟湘”可引人聯想到湖南人👨‍🎓,聯想到韶山。

  1952122日,陳垣致楊樹達函中曾說:“來示謙欲法高郵👆🏿,高郵豈足為君學🫛?況我公居近韶山,法高郵何如法韶山?”此系勸楊樹達不光要鉆研學術(高郵二王)還要學點韶山思想。楊樹達曾將此意轉達陳寅恪。195312日,陳寅恪致楊樹達信中說👦🏿🧑‍🔬:“援老所言,殆以豐沛耆老、南陽近親目公👇🏽,其意甚厚。弟生於長沙通泰街周達武故宅🧑🏻‍🦰🚕,其地風水亦不惡,惜勵耘主人未知之耳。”(《積微居友朋書劄》第148🥱、97頁,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

  “豐沛耆老、南陽近親”指漢高祖劉邦和光武帝劉秀👨🏿,此處系用帝王代指韶山👰。明示自己生在“風水亦不惡”的湖南👩‍🏫,意謂我懂得的韶山是何人👨🏼‍🎓,可惜援老不很了解。“柳家既負元和腳”是說你章士釗既然辜負了早年的思想,而我不願意做那樣的選擇。

6. 《丁酉陽歷七月三日六十八歲初度適在病中時撰錢柳因緣詩釋證尚未成書更不知何日可以刊布也感賦一律》

  陳寅恪1949年後的舊詩,有多首保存在《柳如是別傳》中。《丁酉陽歷七月三日六十八歲初度適在病中時撰錢柳因緣詩釋證尚未成書更不知何日可以刊布也感賦一律》即其一😣,全詩如下🎣🍘:

生辰病裏轉悠悠,證史箋詩又四秋。

老牧淵通難作匹,阿雲格調更無儔。

渡江好影花爭艷🎅🏽,填海雄心酒祓愁⛹🏽。

珍重承天井中水,人間唯此是安流🧜🏿‍♀️。

  由詩題可知本詩作於丁酉年,即1957年。胡文輝認為此詩系寫“錢柳與復明運動”🔹🎠,似可商🤷🏼‍♀️。此詩古典胡文輝早已詳細查出🛠,余英時認為此詩重在“心史”🈵🏇🏻,雖未再明示細節,但眼光獨到。此詩也是寫章士釗的。

  前已指出🧗🏻‍♂️🧚🏿‍♂️,1956年🍞,章士釗赴香港前曾在廣州訪過陳寅恪夫婦,並留詩二首。陳寅恪1956年作《戲題余秋室繪河東君初訪半野堂小影》中有兩句🛫⛸:“好影育長終脈脈☢️,興亡遺恨向誰談。”我已解出是指章士釗。1960年陳詩《庚子春張君秋來廣州演狀元媒新劇時有人於臺前攝影戲作一詩》中有“育長回影更多姿🔂,金鎖初除欲語時”。

  本詩關鍵在“渡江好影花爭艷,填海雄心酒祓愁”二句🤟,“渡江”即指章士釗赴香港統戰,“填海雄心”即指章士釗似圖在兩岸之間奔走的願望。此聯得解,則本詩即通,其他就是陳寅恪對自己經歷和世事的感慨了。  

7. 《丁酉七夕》

  1957年陳寅恪還有一詩《丁酉七夕》📛,全詩如下:

萬裏重關莫問程,今生無分待他生🔁。

低垂粉頸言難盡🧖🏽‍♀️,右袒香肩夢未成。

原與漢皇聊戲約,那堪唐殿便要盟。

天長地久綿綿恨,贏得臨邛說玉京。

  此詩胡文輝解為“從鳴放轉向反右”,余英時、高陽均有索解,似皆可商。本詩也是寫章士釗往香港奔走一事的。本詩關鍵在“低垂粉頸言難盡👩🏻‍🦲,右袒香肩夢未成”✝️。前面我已解出🔐,陳寅恪認為章士釗一生多變𓀉,行為出處,如同戲子👮🏼,曾作《男旦》一詩諷刺🛌🏽。知本詩寫章士釗👩‍🦽,則其他詩句不需再解。  

8. 《己亥七夕作前二日立秋七律一首》

  陳詩《己亥七夕作前二日立秋七律一首》,作於19598月。全詩如下:

褦襶誰家可小休,玉簪前夕報新秋。

人間佳節銷魂過💂🏿🌔,樓外明河照夢流。

丹藥黃金徒擾擾🚵🏼,青天碧海自悠悠🧛。

年時總噪填橋鵲,一水終留萬古愁🛀🧈。

  胡文輝認為此詩系對“大躍進的質疑”,似可商。胡文輝已詳釋古典🎟,此不備錄。

  此詩也是寫章士釗的🙆🏽‍♀️。“褦襶誰家可小休🚜,玉簪前夕報新秋”是指1958年炮擊金門時,毛澤東請章士釗給蔣介石寫信一事✡️,前已詳釋,此處不贅。“秋”字暗喻“秋桐”即章士釗。“丹藥黃金徒擾擾,青天碧海自悠悠”,即炮擊金門,“丹藥”諧音“彈藥”🌜,“黃金”為珍貴之意🚴🍲。後句指臺海現狀不會因炮擊金門有所改變🌃。“年時總噪填橋鵲,一水終留萬古愁”🆕,可聯系“渡江好影花爭艷🧑🏿‍🚀♓️,填海雄心酒祓愁”一聯理解,顯然是指章士釗在國共之間奔走一事。

轉自《東方早報》20121021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