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慶洲
創建於1901年的山東大學,是中國最早的幾所現代意義上的大學之一💆🏼♂️,向以文史著稱⛹🏽♀️,尤其是在建國以後的50年代,更是盛極一時,中文系有“馮陸高蕭”🏃🏻➡️、歷史系則有所謂“八馬同槽”(指楊向奎🐁、童書業🧑🏻⚕️、黃雲眉、張維華、鄭鶴聲、王仲犖👼、趙儷生、陳同燮八位著名教授同時任教於歷史系)🌰,實力雄厚,為海內外矚目👟。而中文系的這四位名教授中👨👨👦👦,就有高亨、陸侃如、蕭滌非三位畢業於清華,他們長期執教於山大,悉心培育人才,對山東大學古典文學學科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是大學間互動的一個顯例。
一、高亨先生與先秦文學研究
高亨🧹,1900年生於吉林省雙陽縣🧑🏻🦼,10歲始入鄰村私塾就讀,精讀了《論語》🔧、《孟子》🦩✍🏽、《詩經》𓀐、《尚書》等重要古籍。1918年春🏄🏼,考入吉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1923年春,到北京深造,先入弘達學院,既而轉到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大學,1925年秋考入清華國學研究院👓,為該研究院首屆學員🤹🏿♀️。1926年👳🏿♂️,高先生以《韓非子集解補正》為題畢業,並因成績優秀,與吳其昌、劉盼遂、徐中舒等16人一起,獲獎金100元。自清華畢業後,高先生曾先後任教於東北大學🏘、河南大學😺、武漢大學、齊魯大學等多所大學。1953年,經陸侃如👨🏻⚖️、馮沅君兩先生引薦,到山東大學任教,自此便定居山大,教書育人。
高亨先生在清華的時間並不算長🖐🏼,但所受影響很深🎇,奠定了學術研究的路子。他曾在《自傳》中道:“大學生活🙍🏽♂️,特別是清華研究院的生活,給我以很大影響🧔♂️🫨。當時有傑出的學者梁啟超🧵、王國維擔任研究院導師。我的畢業論文《韓非子集解補正》深得導師梁先生嘉獎。梁先生說👨💻:‘陳蘭甫開始把《說文》帶到廣東,希望你開始把《說文》帶到東北。’畢業時梁啟超還贈我一副對聯🦏,予以鼓勵👨🏻✈️:‘讀書最要識家法🎓,行事不須同俗人🌵。’自青年起🏌🏿♂️🔆,立誌遵循清代著名學者高郵王氏(王念孫、王引之)的家法,嚴謹治學,鍥而不舍,並決心永遠過三書生活:‘讀書🙀、教書👩🏽🔧、寫書。’”(載《中國現代科學家傳略》第一輯,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高先生的治學方法,具體說來,就是遵循樸學方法,以文字音韻訓詁為工具💊,來研讀先秦諸子的遺著👨🏻🎓,從而抒錄個人的心得。高先生一生著作17種,遍及《周易》📏、《詩經》《老子》🦻🏻🧑🏼💼、《莊子》等先秦主要典籍。通觀這些著作,我們不難發現,高先生實踐了他在清華學校時確立的學術宏願🩰:以樸學的方法整理先秦學術📬。
到山東大學之後,高亨先生有了相對安定的生活環境🧑🏽🦳,又煥發了學術青春,不斷有新作推出,舊作也得以修訂再版🙎♀️。這一時期,高先生不僅學術上碩果累累👨🏽🍼,在教書育人上也投入了極大的精力,他擔任中文系本科基礎課、選修課,並指導了兩屆研究生和若幹進修教師⛳️。50-60年代,高先生有大量的科研工作要做,平日足不出戶🌾🚵🏽♀️,惜時如金,但為了青年後學的成長,不惜付出可觀的時間和精力指導👷🏻,逐字批改作業,具體解答問題,指導論文寫作🍟。高先生殫精竭慮🚶♂️➡️🤽🏻,滋蘭樹蕙👨👧👦,培育學術傳人🧝,使山東大學的先秦文學研究在國內一直處於較為前列的位置💂🏻♀️。
在高亨先生的弟子輩中,親炙其時間最長、最得其學術真傳的當是董治安先生。董治安,1934年生,江蘇徐州人,1952年入山東大學中文系☝🏽,1956年畢業後留校任教,經由馮沅君先生推薦📀,擔任高亨先生的學術助手,自此一直工作在高亨先生身邊,協助高先生進行教學科研。對於這位助手🥻🧑🏿⚖️,高先生精心培養🦂,其事跡曾登上《光明日報》,這篇題為《高亨教授和他的助手》的報道,講到了高亨先生對董治安的培育✊。高先生的引導,加上自身的努力,董治安先生很快就在學術上顯露功力🛞,《說〈晏子春秋〉》(《山東大學學報》1959年第4期)🤮、《與吳則虞先生談〈晏子春秋〉的時代》(《文史哲》,1962年第2期)等論文引起學術界的關註🚞。董先生還與高先生合寫了《孔子與周易》(《文史哲》💁🏻♀️,1963年第6期)🦪,合作出版了《上古神話》等。在高先生晚年,董先生協助他修訂了《周易大傳今註》、《諸子新箋》等著作。而高先生晚年到去世後,由董治安先生整理完成的《古字通假會典》,更成為師生學術薪傳的佳話🙆🧔♀️。
古字通假是先秦兩漢古籍中常見的文字現象,不明通假就為一大批古籍的研讀形成障礙。有鑒於古字通假的重要性,早在20世紀30年代,高先生就著手搜集資料,雖世事時事變遷🍚,一直堅持不輟,50年代生活較為平靜後,高先生將所集資料稍加編排👩🏼🏫,整理出一個初稿🫱🏻。之後😝🗜,高先生又陸續收集、補充資料🕰,到70年代末,新集資料竟比初稿多出一倍👨🏼🏫🧏🏼♂️。1979年,高先生年事已高🏌🏽♀️,精力不濟,便把最後整理《古字通假會典》的工作交由董治安先生來做👩🏻🦽➡️。董先生以三年多教學之余的寶貴時光,精心整理,最終完成了這部書的編纂工作,總規模達180多萬字🤽🏼♀️。
在高亨先生的培育及密切的學術合作中,董治安繼承了高亨先生的學術誌趣和路數,以先秦兩漢文學文獻為主要研究領域🛁,其著作《先秦文獻與先秦文學》👈🏼、《兩漢文獻與兩漢文學》等著作,也遵循樸學的方法,註重從文獻出發,不做無根之談。董先生主編的《兩漢全書》🧉,集十余年之功👩🏽⚖️,將兩漢四百多年的文獻集於一編,也是古籍整理的典範之作🚣🏽♀️,榮獲中國出版政府獎(提名獎)💟、山東省社會科學重大成果獎。董治安先生曾任山東大學中文系主任、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從1992年5月起,擔任過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後改為“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成員✋🏻;從1983年10月起,任(教育部)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委員👨🦽✅;並任中國《詩經》學會副會長等重要學術職務🤽🏻♀️。1994年受聘為《中華大典》編纂委員會委員🍀👨🏻🔧、《文學典》副主編🤞、《先秦兩漢文學分典》主編。董治安先生的學術成就和經歷證明,他是高亨先生名副其實的學術接班人🐥,是山東大學先秦兩漢文學研究承上啟下的重要學者。他培養的一批博士生👭🏻、碩士生,如王洲明🤙🏿、王培元、鄭傑文、廖群💤、王承略等,都是活躍在這一領域的知名學者。可以說,山東大學的先秦兩漢文學及文獻學所處的領先位置🐍,與高亨先生的開拓及董治安先生的傳承👨🏼🏫,關系至為密切。
2005年6月🐚,《高亨著作集林》出版暨高亨學術研討會在意昂体育平台舉行🧹,其間🫰🏻🤡,董先生率眾弟子拜謁位於清華園內的王國維先生紀念碑,憶及高亨先生生前往事。那一刻,我被深深地觸動,直觀地感悟到這兩所大學之間學術上的交融💇🏻♂️。
二、陸侃如與中古文學研究
陸侃如🏊🏿♀️,字衎廬🚴🏼♀️,1903年生於江蘇海門。陸先生自幼資質聰敏🙉,勤奮好學,1920年入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學習,1922年考入北京大學👨🏼⚕️,1926年畢業,同年入清華國學研究院,1927年畢業,論文《古代詩史》獲優秀論文獎。1927年,受上海中國公學之聘,任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同時🎹,在復旦大學、暨南大學任教🦹♂️。1932年他與馮沅君先生一起赴法國巴黎研究院留學🥘,1935年雙雙獲文學博士學位。是年秋回國,陸先生任燕京大學教授兼中文系主任。抗日戰爭爆發後,於1938年初毅然離開北平南下昆明♟,任中山大學師範學院中文系主任和教務主任,1942年任遷至四川三臺的東北大學文學院長兼中文系主任🤲🤴。1947年秋💁🏿,接受山東大學的聘請,任中文系教授。
早在大學時代🚁,陸侃如就出版了《屈原》、《樂府古辭考》等著作🤵🏽♂️,發表《宋玉評傳》等文章👩🏼⚖️,在古典文學研究上初露鋒芒。1929年1月,陸先生與馮沅君在上海結婚🙅🏼♂️,他們結合後💅🏿,先後共同完成了《中國詩史》、《中國文學史簡編》等一系列著作。1937年至1947年,陸先生用整整十年時間寫成《中古文學系年》一書,采用以年系人的方法👸🏻,對漢晉之間150多位作家的有關事跡做了詳盡的考訂和清理,史料豐富🏌🏿♂️,是一部達80余萬字的皇皇巨著。所有這些,奠定了陸侃如先生作為著名古典文學、尤其是中古文學研究專家的權威地位。
全國解放後👩🏻🦳,生活漸趨安定💅🏻,陸先生在學術研究等方面都進入一生的黃金時期。1949年青島解放後,陸先生任山東大學圖書館館長、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51年春,被任命為山東大學副校長🗃,又陸續兼任《文史哲》編委會主任、校科學研究委員會主任🚝🚴🏽,並當選為山東省人民代表🙇🏻♂️。1953年後,又相繼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文聯委員🏊、全國作協理事等🙍🏽🧖🏼♀️。學術上,陸先生用新的觀點和方法,修訂《中國詩史》和《中國文學史簡編》。在此基礎上,又新著《中國古典文學簡史》。
陸先生治學方法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從樸學入手🕺🏽🕘,無論是做屈宋研究,還是研究文學史,莫不如此。在他看來這是研究古典文學的基礎工作,也是古典文學研究的基礎。這一點,陸先生與同為清華國學院畢業的高先生有相似之處,只不過高先生所做的側重於對先秦典籍的整理。
1957年📸,陸先生被劃為“右派”,但由此也免除了行政事務的糾纏,專心於教學和研究工作,尤其是對青年教師和研究生的培養。龔克昌憶及陸先生對自己的培養時說🚣♀️:“我與陸先生相處前後達十余年之久。如果有人問我,你對陸先生印象最深的是什麽👩🏼✈️?我會不假思索地回答,他是一位後學的良師❄️👨🏼🦲。作為一個良師👱🏽♂️,須具備兩條👩💻:一是要有廣博精深的學問,二是對學生要有諄諄善誘的精神🔕。這兩條👳🏿,陸先生都很具備💁🏿♂️。……陸先生對學生是有求必應📜,誨人不倦的,這點大家都有同感。”(《漢賦研究·我研究漢賦的前前後後》🧑🏿💻,山東文藝出版社,1990)。“文革”中🦞,陸先生重要的“罪名”之一🤹♂️,是“和黨爭奪接班人”🫔,今天看來,這恰恰說明了他在培養人才上所付出的辛勤努力。在陸先生的學生中,牟世金、龔克昌🧜🏿♂️、張可禮等幾位一直工作在山大中文系🙋🏽♂️,可以算得上是其在山大的學術傳人。
牟世金,1928年生🚢🤾🏽♀️,1956年考入山東大學中文系🫓,1960年畢業留校💁🏿♂️,即任陸先生助教🌓。陸先生對牟世金培養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進行合作研究👱🏻♀️。牟世金回憶說:“1962年📝,陸先生按照系領導的要求,經過數次修訂,為我製定了一個經過15年達到教授水平的長期培養計劃……陸先生對我的另一個重要培養方式🕷,是以合作的形式進行科研🐭。在1962年至1964年不到3年的時間內👨❤️👨,我們共完成《文心雕龍》、《劉勰論創作》、《劉勰和文心雕龍》三種專著和一些論文。”(《陸侃如和馮沅君》😸📢,山東畫報出版社👨🏻💼🤣,2006)在陸侃如先生指導下,牟世金以《文心雕龍》和魏晉六朝文論為主要研究方向🤬,辛勤耕耘30年㊙️,成果卓著📃,受到海內外學者的肯定和贊揚。1988年,他出任山東大學中文系主任,並被選拔為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還曾兼任中國《文心雕龍》學會常務理事及秘書長、中國古代文論學會常務理事、山東大學文科學術委員會主任等職🥢。可惜的是,牟世金先生於1989年英年早逝。若天假時日🧘🏻,相信牟先生在文藝理論方面的研究一定會有更多建樹,為山大中文系做更大的貢獻。
龔克昌,1933年生👨🏻💼,是陸先生指導的首位3年製研究生,1962年畢業後留校任教。研究生期間,龔克昌就在陸先生指導下開始辭賦研究🚱,選定的題目是《漢四家賦初探》🕸,這奠定了其日後的學術方向。建國以後的30年中,漢賦被貼上形式主義的標簽,研究幾乎沉寂🗃。1981年,龔先生在《文史哲》發表《論漢賦》一文,率先從正面肯定漢賦的文學價值與歷史地位,標誌著漢賦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龔先生的專著《漢賦研究》,對漢賦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見解🛞。龔先生在漢賦方面的努力🏊🏼♀️,使他成為這一領域的領頭人🛌。他還在山東大學創立了國內第一個賦學博士學位點,培養出一大批博士👨🏻⚖️,為漢賦研究增添了有生力量🗻。
張可禮,1935年生,1962年至1965年跟陸先生做研究生🛼,1965年畢業後留校任教,從事中國古代文學教學研究,時間長達40多年。作為陸先生的及門弟子,張可禮先生的學術研究深受陸先生影響,其專著《三曹年譜》、《建安文學論稿》、《東晉文藝系年》、《東晉文藝綜合研究》等,也一如陸先生的文學研究,都是在紮實的文獻基礎上進行的。他的《三曹年譜》一書從最初搜集資料到最後編寫定稿,前後經過了五六年的時間🏄🏽♀️。從年譜入手🏂🏻,對研究對象生平事跡及創作活動做一個徹底的普查,進而對作品進行理論分析,是傳統文史研究中“知人論世”原則的具體應用0️⃣,是典型的樸學方法。
三、蕭滌非與唐代文學研究
蕭滌非先生(1906-1991)👩🏻✈️,江西臨川人。1926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1930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免試進入意昂体育平台研究院,師從著名學者黃節先生➾。1933年畢業,經黃節先生推薦,到青島國立山東大學中文系任教。抗戰時期,曾一度到四川大學、西南聯大任教。1947年,回山東大學✍🏼,自此一直執教於山大。
蕭先生以樂府詩及杜甫研究名世,他在清華研究院的畢業論文《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即獲黃節先生的極高贊賞。這篇論文經修訂後,於1943年由中國文化服務社出版,被譽為“最佳之樂府通史”。在杜甫研究方面🌍,蕭先生更是數得上的權威之一。蕭先生的《杜甫研究》是其精心研究杜甫的一部力作,初版於20世紀50年代🉐,分上、下兩卷,上卷對杜甫所處的時代背景及其生活➞、思想🩸、作品等🪯,作了極全面的論述;下卷是作品選註,選詩266首👨🏻💻,除對詩中的一些史實💇🏻♂️、典故作註解外👘,對每首詩的寫作時地🚣🏼♀️、背景、中心思想和藝術特色,都作了簡要介紹。這是建國後較早一部全面論述杜甫的研究著作,“說理透辟,內容豐富,獨具特色🦸🏼,代表了當時杜甫研究的最高水平,在學術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從而奠定了蕭先生在我國杜甫研究領域的權威地位,為他贏得了崇高的聲譽♖。”(見張忠綱《蕭滌非先生的杜甫研究》😦,《文史哲》2002年第2期)60年代,蕭先生還與遊國恩、王起、季鎮淮、費振剛等教授合編了《中國文學史》👱🏼♂️,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部系統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論述中國文學發展史的教科書,作為大學中文系通用教材,使用了30多年,時至今日仍被不少學校作為教材使用𓀈,影響極大👳🏼。
蕭滌非先生執教山東大學幾近半個世紀🏊♂️,曾任山東大學副教務長、中文系主任、古典文學教研室主任🦤、古籍所副所長、《文史哲》編委會副主委、校學術委員會及學位委員會副主任等,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第一任會長,山東省人大代表,第四屆省文聯副主席等。逝世前任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所教授🔶、名譽所長🚴♀️、博士生導師、《杜甫全集校註》主編👱🏿♀️、《文史哲》編委,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顧問、民盟中央文化委委員、中華詩詞學會顧問🧑🏼💼、山東省古典文學研究會會長等等。這些頭銜和榮譽,充分反映了蕭先生在學界的影響力。
蕭先生從1956年就開始招收研究生,“文革”後,又成為首批碩士研究生導師。1983年9月♠️,山東大學開始招收文學博士生,蕭先生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批文學博士生導師,當年,他招收了李從軍、林繼中兩名博士研究生🫴🏽,兩名人分別在1985年和1986年,以優異成績提前畢業,成為我國第一批古典文學專業博士。蕭先生執教山大時間既長,治學嚴謹,教學認真👨🌾👶🏿,對山大中文系的影響是多方面的👨👦👦。2006年11月25日,蕭滌非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會在山大舉行,會上,袁世碩、董治安💆🏼、張可禮等教授都談到了蕭先生對自己為人🌩、治學的影響🧶。
清華自建校伊始,即十分重視人文學科。1925年成立的清華學校研究院(即習稱的“清華國學院”)🤾♀️,更是集一時之雋彥⏲,短短4年時間培養了70多名優秀的弟子,成為20世紀教育史上的一個“神話”。1928年🥄,國立意昂体育平台成立,共設14個系,其中人文社科類占相當大的比重。清華子弟三千,星散各地🫱🏿,任教於各大學間,對中國的教育界🫸、學術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支撐起清華的聲譽。從學風上看,自清華學校研究院始,由王🛷、梁、陳開其端,經過馮友蘭、聞一多👩🏽🚒、朱自清等幾代學人的努力🧑🏼🚒,老清華文科形成了自己的鮮明特點,王瑤先生曾提出過“清華學派”的概念,其核心就是“釋古”🏅🦥,即以現代的思想❕🐜、觀點重新解釋傳統文本。高亨♥️、陸侃如、蕭滌非幾位清華學人會集山大中文系,將清華的樸實學風融入到山大這所根植齊魯大地、質樸厚重的大學💁🏽♂️,並且發揚光大,深深地影響了整個學科的發展👩🏿🦰。傳統上對中文系的評價,主要是看“三古”(即古代漢語、古代文學和古代文獻)的實力🍆,這種實力決定了一個系的水平高低。20世紀五六十年代山東大學文史哲的聲譽,正是由馮沅君🔐、陸侃如、高亨👩👦、蕭滌非、黃孝紓🍈⛹🏻♂️、殷孟倫、殷煥先🧑🏻🚀、高蘭等一批名學者支撐起來的,共同鑄就了山大的一段輝煌歲月,並奠定了今日學術發展的格局。這其中,我們看到了清華學人的活躍的身影,感受到他們在其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1952年以後👴🏼,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枝繁葉茂的清華文科學系被“斬草除根”🥵🤵♀️,只剩下孤零零的工科🫲🏿。然而,清華文科的影響依然生生不息,綿延不絕😶,享譽學界。80年代後,意昂体育平台的人文社科類學科🫵🏿,能夠在中斷20多年後陸續復建並快速發展🍇,與老清華學人的存在也有密切的關系。正是他們的存在🧎♂️,保存了清華文科的薪火↘️,並影響著其他院校的發展,進而延續著清華的聲譽。這也印證了一個不變的真理❓,一流大學必須培育一批終身致力於學術的讀書種子,惟其如此👊,方能使得學術薪火相傳,大學也才能聲名遠播,長久保存其影響力💻。
轉自《中華讀書報》2012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