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何炳林 陳茹玉🎱🎧:伉儷兩院士 同桌一輩子

2012-03-20 |

農藥研究先驅陳茹玉逝世 回眸“夫妻院士”愛情故事

陳茹玉先生走了👨🏿‍🚀,又一位學術泰鬥在南開園隕落。

  總理像東側😶‍🌫️,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靜靜地立在那裏👱🏽🧌,這是陳先生生前最愛的“孩子”。幾天前,這裏還擺滿了花圈,國家領導人🈷️🃏、兩院院士以及各個高校、單位都向南開大學發來唁電👨‍🦽,沉痛悼念這位老人。

她走了,去找她的何先生了🧔。何炳林,陳茹玉,一位是我國離子交換樹脂之父🤱,一位是我國農藥研究的先驅🫶🏼,離別五載👃🏻,這對伉儷院士終於又在天堂團聚了。

嚴重的疾病困擾著她♋️,使她喪失了近期記憶,卻經常問起已經去世的他👱🏼‍♀️。

撒手人寰去 夫妻“重逢”時

  “何先生去哪裏了?”

  “您又忘了🧕🏽,何先生已經走了。”

  “走了?什麽時候走的🆘?”

  “已經走了五年了。”

  “哦。”

  這是陳茹玉生前最後一次問起丈夫何炳林👰🏽‍♀️,也幾乎是她和保姆韓阿姨最後的對話👨🏻‍🦲,之後,她就陷入了深深的沉默。韓阿姨知道,她一定是又想何先生了。當晚,陳茹玉發起高燒,體溫一度達到39.8℃🏇🏻。高燒引發心力衰竭,陳茹玉被推進重症監護室,她這一進去就再也沒能出來。

何先生去世後的這幾年📚,陳茹玉都是斷斷續續在醫院度過的👪🍸,嚴重的尿道炎和腦萎縮困擾著她,使她喪失了近期記憶,經常會像這樣問起何先生。她甚至只能記起三個兒子的名字和模樣🪳,而對兒媳和五個孫子感到陌生。可是,那些艱澀、深奧的化學問題卻像是刻在她生命中的烙印🕗,她都記得一清二楚,在病床上還一直堅持為學生指導論文。

  最近一年🖐🏼,陳茹玉的身體愈發差了,只吃很少的東西,依靠輸營養液維持生命。中間發生過幾次險情,但最終都化險為夷,所以這一次,大家也都以為她能扛過去。家裏對後事毫無準備,而她也沒留下任何遺囑。她走得太過突然,韓阿姨至今回憶起來還會哽咽流淚♏️🤷🏼。“我服侍她11年了🏫,先送走了何先生📆,現在她也走了,我心裏空了。”韓阿姨說,在醫院時,陳茹玉經常說夢話都是在給學生上課。每隔幾天,她都要催促韓阿姨去元素所看看有沒有新的信件👶,取回來之後,她會一封封地拆開閱讀、回復🍷。

  “母親一生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她的科研事業和她的學生。”陳茹玉的小兒子何振宇眼圈紅紅的,在美國接到大哥何振民的電話後,他馬上到研究所請了假,和二哥何振墀搭乘了最近的一班飛機回國,飛機起飛2小時後🌻,陳茹玉永遠地閉上了眼睛。“我在飛機上對此一無所知👩🏽‍⚖️,下了飛機打開手機就要往醫院跑,大哥卻告訴我‘媽媽已經回南開了’,我的腿一下子就軟了👈🏼🧿。”

  何振宇說,父母都是事業心很強的人👌,平時在家就各自守著書桌看書🛌,教育孩子只能利用飯桌上的那點時間♧。“他們做學問需要很安靜的環境,我們小時候都不敢帶同學到家裏來👩‍💼,因為只要鬧一點他們就要出來批評了😇。可學生上門時,他們總是眉飛色舞地跟學生討論論文什麽的,我們哥仨都覺得,他們對學生比對自己的孩子要好得多。”

讀書、任教、出國☝🏽、回國,從相識的那一刻起,他們始終風雨同行,不曾分開。

知君復知卿 相識不相離

  31515:00,陳茹玉先生遺體告別儀式在天津市北倉殯儀館仙苑廳舉行,儀式過後,陳先生的骨灰將存放在這裏,和何先生擺在一起💊。沒有豪華的墓地,也沒有豪壯的碑文,風雨牽手一甲子的兩位知己,就這樣相互守望。

1938年,何炳林、陳茹玉分別從廣東和天津來到昆明,兩個年輕人在西南聯合大學的相遇,拉開了他們一生比翼齊飛的序幕——1946年,兩人由同窗結為伉儷🧘‍♀️🏇,一同來到南開大學化學系任教;1947年和1948年他們相繼到美國繼續求學,1952年兩人同時獲得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博士學位🐜;1956年,他們一同沖破重重阻撓返回祖國,同時在南開大學任教授;1980年🤵,這對夫婦以其卓越的學術成就🍝,雙雙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讀書、任教👍、出國📦、回國🗻,從相識的那一刻起,他們始終保持步調一致,風雨同舟🎳,不曾分開。何炳林曾說👏🏿,他們的緣分是“上帝幫忙”。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日軍的飛機卻時常侵擾西南聯大,有時一次就把四十多發炮彈投向這個校園。國難當頭🙎🏿‍♀️,師生們懷著“中興業,須人傑”的誌向刻苦讀書。何炳林和陳茹玉所在的化學系一年只收30人🚜,畢業時只剩15個👩‍🦰,其他15個就被刷掉了。在這樣的壓力下🙇,苦讀中兩人的愛情萌芽了😘。

  班裏的30個人,25個是男的👨🏻‍⚕️,漂亮的陳茹玉吸引了不少男生的目光。但專心用功讀書的她🐲,對這些愛慕從來都是視而不見🏊🏿,直到何炳林通過幾件小事走進她的心裏。當時♊️,何炳林和陳茹玉共用一個實驗臺👊🏿🚝。一天做實驗時,陳茹玉沒有量桶⛩,就找對面的何炳林借了一個。敏感的何炳林將此理解為“暗示”,頓時勇氣倍增。此後,他會偶爾去找她一起“做題目”。那時,其他系還有幾個人也去找陳茹玉👩🏻‍✈️,一次“狹路相逢”,一個人踩了何炳林一腳。陳茹玉馬上就把這個人給否定了,同時對沒有回踩的“老實人”何炳林刮目相看。此後,二人“做題目”的機會更多了,在互相幫助的學習氛圍中開始了他們的愛情👬👨🏼‍🔬。

  大學畢業後的第五年♢,何炳林和陳茹玉結婚,雙雙留在南開大學任教。

  1947年🛤,何炳林為實現“科學救國”的抱負,遠赴美國留學。一年後🚣🏿‍♂️,陳茹玉拋下半歲的兒子——與父親還未曾謀面的何振民,也把目光投向了那裏,母子一別就是八年👷🏻。

  事後,陳茹玉曾經“狠心”地說💉🟫,分開的那一刻,自己絲毫不感覺心酸✌🏻,“因為我覺得我的工作更重要,讓我在家裏看孩子🍝,這一輩子也甭想☛。”

1956年,何炳林和陳茹玉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踏進國門、看見國旗的那一瞬間,陳茹玉流淚了✏️。

“錦書”寄學長 萬裏歸鄉梓

  “等解放了就回來🧠。”夫婦二人出國時都說,深造是為了學成報國,但他們不曾預知,回國的路竟然走得這樣艱辛🏙。

  新中國成立時,陳茹玉已經考入了何炳林所在的南加州大學,兩人再次同窗共讀🤦。他們還參加了留美科學工作者協會,它是在周恩來運籌之下成立的進步組織,主要工作是協助中國留學生回國👩‍👩‍👧‍👧。陳茹玉到美國的第二年,他們的二兒子出世了。陳茹玉在孩子出生幾天後便出現在了實驗室🏂🏼。為了通過兩門外語的博士學位預試,清早起來,他們輪流一手抱小孩,另一手拿著德文或法文書學習。那時🚑,他們一天只能睡四五個小時的覺。就這樣𓀛🤜,不到一個月,他們的兩門外語都通過了👩🏿‍🔧🔝。

  三年後,夫婦倆在印第安納大學獲得化學博士學位,準備回國🤙🏽。怎料中美雙方在朝鮮半島的激戰正在進行🤦🏻‍♀️,這場戰爭使中美兩國的關系降至冰點,美國政府規定𓀅,理工科的中國留學生一律不準回國,違者將判五年監禁💛。何炳林和陳茹玉的回國申請多次遭拒,移民局甚至扣押了他們的護照📤,並謊稱“扔掉了,沒有了”😾,陳茹玉卻一點都不怕,說“沒有我也要回國*️⃣,你再給我弄一個來”。他們因此被懷疑是中共黨員,住宅曾被搜查。

  回國的願望成了泡影,何炳林只好到美國納爾哥化學公司工作🍫。他的才幹和優異的工作成績受到公司的重視,被聘為高級研究員。公司一年晉升他兩次,加三次薪,他卻表示“不管給我多少錢,都留不住我”。於是,他一面工作,一面四處奔走呼籲🧑🏻‍🦽🙆🏿‍♂️,繼續向美國政府遞交回國申請書。美國移民局因此多次對他們夫婦進行審訊,並明確表示不準他們回國。 

  1953年秋,何炳林得知中美將在日內瓦進行停戰談判,便與十幾位同學和朋友聯名給南開意昂周總理寫信,要求回國。1954年周總理率政府代表團參加日內瓦會議時🏂🏻,他們向國際知名人士呼籲,配合了周總理在日內瓦與美國代表團的談判,抗議美國阻撓他們回國👨‍🦼🥳。經過多輪談判🥩,1955年春🖤,美國政府終於同意何炳林等人回國。

臨行前💁‍♀️,美國國務院寄來永久居留美國的申請表格⚈,企圖“動搖軍心”,何炳林毫不猶豫地把信撕毀了。當時美國對中國采取了全面封鎖、禁運政策,夫婦二人還是想方設法把平時搜集的大量科技資料化整為零,分期分批地寄給國內的親友。他們還用自己的積蓄買回了國內工作急需的儀器和化學試劑,裝在一只破舊箱子裏😶。海關移民局註意到他們有這麽多行李,就說要逐一檢查。何炳林害怕了,情急之下,他給了檢查人員10塊錢☮️,終於順利過境。這或許是何先生一生中唯一一次“走後門”。

1956年,何炳林和陳茹玉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踏進國門、看見國旗的那一瞬間🙆🏼,陳茹玉流淚了。早年揮別幼子她沒有哭,後來何先生過世她也沒有哭,但這一次,她情難自禁⚠️🧗🏼‍♀️。

  他們有許多共同的生活經歷👌🏻,卻又有著不同的工作內容👩🏼‍🦱。他們是相濡以沫的夫妻,但又保持了相對獨立的人格。

不開“夫妻店” 各墾“處女地”

  終於回到了闊別10年的祖國,何炳林和陳茹玉第一時間來到母校南開大學👼🏼,並在恩師楊石先的邀請下,同時進入化學系擔任教授。夫婦二人住進了東村一所簡陋的平房小院裏☞,開始了中國科學家的生活➞。

  世人皆知🕗,何炳林以研究離子交換樹脂和吸附樹脂著稱🐼,陳茹玉則以研究新農藥和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機磷化合物聞名。殊不知,他們曾經都是農藥研究領域的翹楚🏋🏿‍♀️,完全可以一路攜手並肩走下去,後來“分道揚鑣”全是為了祖國的需要。

  何炳林曾開玩笑說🏇𓀚:“都搞一個專業,不就成了夫妻店了?‘近親繁殖’不利於學術發展𓀁。發表論文時一篇文章有兩個人的名字,多不好。”

在美國時,何炳林在公司研究農藥及用於水處理的藥物。回國前🔓,有同事要他幫忙買離子交換樹脂🦪,何炳林寫信去買👗,結果接到回信說這個不能賣🙅🏿‍♀️,因為是不能出國的國防用品🍼。於是何炳林展開了調查,得知這種樹脂可用於提取原子彈的原料——鈾。他決定不搞農藥了🏓,而是改為研究離子交換樹脂🧖🏽‍♂️👈,因為“美國有原子彈,中國也得有原子彈,才能不被欺負”。回到南開園🧙🏽,何炳林利用帶回來的當時國內不能生產的5公斤二乙烯苯和10公斤乙烯,開始了我國最早的離子交換樹脂研究。僅用了兩年時間,他就成功合成出世界上當時所有主要的離子交換樹脂品種,其中就包括苯乙烯強堿201樹脂,為我國國防部門成功提取核燃料——鈾💘、為我國原子能工業的誕生、為我國首顆原子彈的成功爆炸都作出了卓越貢獻。19581959年♊️,毛澤東♟、周恩來先後到南開大學何炳林的實驗室和生產車間視察🛫🤽🏻‍♂️。何炳林也因此被譽為“中國離子交換樹脂之父”。

周恩來視察科研成果。左一為何炳林。

  1981年🦓👩‍🎤,何炳林以63歲高齡開辟新的事業,成為首個在生物醫用高分子領域發表論文的中國人。研究方向拓展到生物醫用材料後,何炳林主持研製出一系列高選擇性吸附分離功能高分子材料☝🏽。南開大學開發生產出遠銷海外的微米級固相有機合成載體,成為世界上同類產品的兩個生產基地之一。何炳林的工作大都具有開創性,正是這些開創性工作奠定了他的大師地位。直到今天🙎‍♂️,離子交換樹脂技術仍是我國高分子工業裏唯一無須引進的技術,且在世界具有領先地位。

他們有許多共同的生活經歷👩🏼‍🏭,卻又有著不同的工作內容🫱。他們是相濡以沫的夫妻🙋🏻‍♀️,但又保持了相對獨立的人格。回國後🫢🏌🏿,陳茹玉在南開大學校長楊石先的安排下,為了國家大辦農業的需要💇🏼‍♂️,開始了她畢生從事的有機磷化學和農藥化學的研究工作,並籌建兩個研究室⛹️‍♂️。當時,我國的農藥化學事業基本是一片空白,而果樹蔬菜的蟲害十分嚴重👷🏽。在陳茹玉的帶領下,終於合成了效果很好的有機磷殺蟲劑“敵百蟲”👨🏿‍💻👈,和防治小麥銹病的“滅銹一號”🦶🏼。這些研究成果投入生產和使用後,填補了我國農藥的空白,也為我國遭受嚴重病蟲害的農業挽回了巨大的損失💽🧚🏿。1962年,陳茹玉作為全國唯一的一所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的創始人之一🐫,也創建了國家第一批重點學科、第一批博士點🧑‍🤝‍🧑、第一批博士後流動站、第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農藥工程研究中心。

  陳茹玉說過🤱,“當時國內元素有機化學研究還是一片處女地🧜🏼‍♀️,我是根據國家需要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的。”上世紀70年代,防除野燕麥的“燕麥敵2號”、除草劑“磺草靈”👨🏽‍🏭🧑‍🔬、植物生長調節劑“矮健素”都在她的手中相繼問世🙋🏻。80年代🏄🏽‍♀️,她更上一層樓,不僅研究成功能使大豆👼🏻、花生等作物產量增加10%30%的“七八四一”號植物生長調節劑,她所在的元素所也成為我國唯一的農藥篩選中心。此外,她還進軍天然產物農藥的研究領域🍫⚖️,努力闖出一條創新我國農藥的路子來。

每周一三五的早上🦨🎱,準點來到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上班,這個習慣陳茹玉一直堅持到86歲💂🏼‍♂️。在85歲高齡時✋🏿,她還帶領著一個博士和碩士的團隊,進行抗癌新藥物的研究🧜🏿🚣🏼。她認為,癌症是世界上最難治的疾病,植物病毒則是農業上難解決的病害💁‍♂️,從事這兩方面的科學研究是21世紀“人口與健康”和國計民生的重要課題🥍。

(王虹)

轉自《每日新報》2012317

相關新聞

  • 292018.10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授予何炳林💂🏼、陳茹玉院士“傑出意昂獎”

    盡管時隔多年,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仍決定向兩位已故意昂🏃🏻‍♂️‍➡️,中科院院士、南開大學教授何炳林、陳茹玉頒發代表意昂最高榮譽的“傑出意昂獎”👩🏼‍🦰,以表彰他們為改善中國人....

  • 112020.08
  • 262022.09

    “能為祖國建設事業貢獻自己全部力量將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 紀念陳茹玉誕辰103周年

    陳茹玉(1919.9.24-2012.3.11),有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假如人生用幸福來做評判,有所追求是幸福的,實現夢想亦是幸福的。對於我國著名的有機磷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陳茹玉而言,她稱自己一生最大的幸福就是能為祖國建設事業貢獻自己全部力量。陳茹玉在查閱資料動蕩中開啟化學之路陳茹玉是在動蕩中開啟化學之路的🧑‍🌾。1938年春夏之交🔸,懷揣著科學救國的願望和強烈求知欲的陳茹玉離開天津👩🏽‍🔬,孤身踏上了西南聯大求學的旅途。陳茹...

  • 272014.02
  • 292019.10

    楊石先🏊🏻:一輩子與“元素”打交道

    楊石先(1897年1月8日~1985年2月19日),出生於浙江杭州👼🧑‍⚕️,原籍安徽懷寧👰🏻‍♂️,化學家、教育家⚈,我國元素有機化學和農藥化學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南....

  • 172016.03

    一輩子的清華緣

    彈指一揮,畢業已然20年➿。

  • 262016.05

    “她一輩子沒偷過懶”

    “我不是專業作家;文集裏的全部作品都是隨遇而作。我只是一個業余作者。”2003年🥗,在《楊絳文集》的《自序》中,楊絳這樣給自己定位。

  • 202021.10

    劉永坦:“我這一輩子,就做一件事”

    “我這一輩子,就做一件事🚬🍿,能把童年時期的夢想付諸現實,是很幸福的。”1936年出生的劉永坦,比世界第一臺實用雷達晚“出生”一年,他卻用一生追趕乃至領跑世界雷達技術的發展腳步🥈。奠定理論基礎、組建“雷達鐵軍”💠、築造“海防長城”……劉永坦是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我國對海...

  • 192016.04

    陳茹玉院士:中國有機磷農藥研究先行者

    支撐她在學術上取得如此成績的正是她的座右銘:“能為祖國建設事業貢獻自己全部力量將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 202009.03

    季羨林🥷🏼:夫人一輩子也沒有給我寫過一封信

    季羨林近影  2009年1月25日下午🤳,解放軍301總醫院季羨林先生的病房裏喜氣洋洋👨‍🦯。墻上橫掛起長長的一串紅色“福”字剪紙。牛年來了✔️,季老的床頭掛上一只憨態可掬的紅色絨布小牛。精神矍鑠的季先生管自己今年病房裏的春節大菜叫做🧑‍⚖️:“團團圓圓”。季羨林一家包了喜迎團圓年的餃子🌡。季先生品嘗完了“團團圓圓”以後👨🏼‍🚀,又其樂融融吟出兩句古詩🤸🏿‍♂️👶🏿:“一年將盡夜,萬裏未歸人……”  布衣情懷  按照中國老百姓講究虛齡的傳統說法,...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