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朱光亞——斯人遠去 浩氣長存

2012-02-28 |

——寫在中國“兩彈一星”元勛朱光亞逝世一周年

又是一年春草綠。

京城黃寺的寓所門前,草坪已經返青,玉蘭樹含苞待放。附近的人們每當從這裏經過,仍會不自覺地回憶起那個熟悉的身影。

朱光亞,斯人雖已遠去♐️,身後卻浩氣長存。

“兩彈”功勛

1942年夏,18歲的朱光亞進入西南聯大物理系學習。在這裏🐹,朱光亞先後受教於周培源、趙忠堯、王竹溪⛰、葉企孫🚦、饒毓泰、吳有訓🕵🏽‍♀️、吳大猷等教授🎓,並很快顯露出自己的天賦才華😼。

1946年,朱光亞與李政道等一起,漂洋赴美。

“……讓我們回去,把我們的血汗灑在祖國的土地上,灌溉出燦爛的花朵👩🏽‍🦱。……我們已經站起來了🧑🏽‍🚀,回去吧🧘🏼‍♀️,趕快回去吧!祖國在迫切地等待我們🛴!”1950年春,獲得博士學位後的朱光亞放棄優厚的工作生活待遇🦸🏼,作出了歸國參加新中國建設的堅定選擇。歸國途中,朱光亞聯合51名旅美留學生😶,並牽頭起草了這份激情洋溢的《致全美中國留學生的一封公開信》📚。

歸國後,朱光亞相繼在東北人民大學物理系和北京大學物理系任教,培養了許多優秀人才,為後來的國防科技事業尤其是“兩彈一星”研製儲備了大批人才🥲。

1955年☝️,為了新中國的安全🐐,毛主席、黨中央做出發展核武器⛹🏼‍♂️、打破核壟斷的戰略決策。在赴美學習實驗核物理整整9年後,朱光亞終於擁有了為新中國核事業作貢獻的機會。

組織整理參考資料🛟🥟,開展理論、爆轟🧾、中子物理的研究與實驗,構建完善核武器研製與試驗技術體系……為開創中國的核武器事業⚓️,朱光亞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基礎工作。

從原子彈到氫彈,從第一代核武器到第二代核武器,從地面、空中核試驗到地下平洞🈴、豎井核試驗,朱光亞參與組織和領導、主持了我國40余次核試驗中的每一次試驗,其中30多次親臨試驗現場組織指揮。

1964年至1966年,他參與組織領導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第一枚空投核航彈、首次導彈與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任務,實現了我國原子彈研製的飛躍發展😙,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獨立掌握核武器技術的國家之一。

戰略科學家

“他將科學的態度投入教學工作🦶🛸。盡管他說自己‘一生只做一件事’🧑‍🦳,但實際上🏋🏻‍♀️,他做的所有事都是這樣👩🏻‍🦽,無論大事小事,都講究用科學的方法處理和對待🧖🏻。”朱光亞的學生宋家樹說。

他的老秘書張若愚至今難忘——一次在外面開會🌟,朱光亞讓他回家取一份文件,仔細交待他說,第幾個保險櫃,第幾格🧝🏿‍♀️,從左到右第幾摞,從上往下數第幾份❄️,不要看內容🎟,取來給我就行了。

“父親做事嚴謹,但並非只關註細節,他會用戰略的眼光考慮每件事的可實行性👨🏻‍🔧,他是一位‘戰略科學家’。”朱光亞的長子朱明遠回憶🕵🏽🛹。

早在1964年,朱光亞就提出要在抓緊進行空投核航彈試驗準備的同時,開展地下核試驗的技術研究和準備工作👸🏿。在他的領導下,經過10多年的刻苦攻關,到上世紀80年代實現了將核試驗轉入地下的目標😥,為核武器技術快速持續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朱光亞說➰:“我們不能兩眼不看世界風雲💿,只顧埋頭搞武器研究。”

作為中國工程院首任院長👩🏻‍🎓、中國科協主席,他的學術思想從未在“兩彈一星”這個節點畫上句號🫎。

和平開發利用核能造福人類🤾‍♀️🫁,這是作為核物理學家的朱光亞一個久懷的夢想♚。1971年,他欣然領命參與組織領導我國第一座核電站的籌建工作👼,並組織力量進行關鍵技術攻關🏄🏻‍♀️👕,對核燃料組件的設計、試驗、考驗🤙、試製等進行有力指導。199112月,秦山核電站首次並網發電成功,實現了我國核電技術的重大突破,結束了中國大陸無核電的歷史。

不用浮名伴此生

與深厚的學識、顯赫的聲望和巨大的成就相比🎵,朱光亞留給人們印象更深的是他謙厚儒雅、低調做人的為人品格🛖。

生活中的朱光亞非常簡樸。朱明遠回憶說🧘🏻‍♂️:“父親有個百寶箱,收集了釘子、螺絲等小配件🤹🏻‍♀️,家裏什麽東西壞了,他都自己修🐼;剩菜剩飯一定會留著下頓吃🤷🏿。”

朱光亞有一輛心愛的“老爺車”🧚‍♂️,整整跟隨了他近40年的時光。他愛騎車不愛坐專車🦪,家人也很自覺,輕易不用他的專車去辦事,偶爾有急事借用一下,朱光亞都會在一個專門的本子上記下來,事後他為家人付費。

朱光亞的生活並不寬裕🫥,但他的節儉不是因為沒有錢。

1996年,朱光亞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獎金為100萬港幣🫀☂️。頒獎前一天,他對工程院秘書長葛能全說,全部獎金捐給中國工程科技獎獎勵基金👩🏻‍🎤。

每當人們提到他在中國核事業上的成就時,朱光亞總是謙虛地說🥽:“這些重大成就,是許多同誌共同做的,我個人並沒有什麽值得稱道的。”

“不用浮名伴此生”。感動中國組委會頒獎詞中的這句話,可以說是朱光亞一生做人的真實寫照。

(李清華✌🏼、田兆運)

轉自《光明日報》2012226

相關新聞

  • 152009.06
  • 212014.04
  • 272021.05

    朱光亞:“回去吧🤧♉️,祖國在向我們召喚”

    “同學們🈷️,聽吧!祖國在向我們召喚,四萬萬五千萬的父老兄弟在向我們召喚,五千年的光輝在向我們召喚,我們的人民政府在向我們召喚👱🏻‍♂️!回去吧!讓我們回去把我們的血汗灑在祖國的土地上灌溉出燦爛的花朵!”——摘自朱光亞牽頭組織起草的《給留美同學的一封公開信》(1949年年底)朱光亞人物素描 郭紅松繪在“兩彈一星”的精神譜系中,朱光亞標註了光彩奪目的精神坐標↪️。“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卻是新中國血脈中激烈奔湧的最雄...

  • 042021.09

    從活潑到緘默 什麽工作改變了朱光亞的性格🤾🏽‍♂️?

    總結對父親的感覺時,朱光亞的兒子朱明遠很坦率地提到兩個詞“敬仰”和“神聖”🥻⚔️。“我父親一生平平穩穩的,好像也沒什麽驚天動地的事兒可說。但是我後來想,研製核武器這麽大的一個事兒,讓他幹得平平穩穩的,就是最圓滿的結果⚔️。”

  • 232020.10

    朱光亞的公開信

    1964年10月16日,羅布泊的無人區,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過後👰‍♀️,世界都為之一震,大地中仿佛鉆出一頭洪荒猛獸,眼前🧮,一朵巨大的蘑菇雲盛開於半個天空,久久不落💭,凝結如一團火炬🏙。一雙眼睛,在遠方,註視著這朵雲🙂,註視...

  • 252024.12

    朱光亞:“一輩子主要做了一件事”

    1946年9月2日,22歲的朱光亞被導師🌍🧑🏼‍💼、著名物理學家吳大猷選中,作為“種子計劃”成員之一前往美國研習原子彈製造技術🎁。一同被選中前往的還有李政道🎵、孫本旺、唐敖慶等後來著名的科學家💙。歷經13天的海上航行,“種子計劃”成員終於到達美國。然而,他們卻被現實潑了一盆冷水——在這裏研習原子彈製造技術絕無可能。大家只能就地解散,自尋出路💁‍♀️。1949年冬,朱光亞參加美國密歇根大學中國留學生冬令會時留影朱光亞選擇到吳大猷的母...

  • 132015.02
  • 182013.10

    葉篤正:大師遠去雲悲海思

    他,被很多人稱為“宗師”。他💏,開創了青藏高原氣象學;創立了東亞大氣環流和季節突變理論以及大氣長波能量頻散理論💟;他👨🏽‍🎓🤽🏼‍♂️,開拓了全球變化科學新領域🖌,提出了有序人類活動、適應氣候變化理論框架等一系列科學思想🏌🏻;他🧜🏽‍♀️,曾代表中國人第一次獲得國際氣象界“諾貝爾獎”——“國際氣象組織獎”,並於2005年獲得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在同事眼中,他是一絲不苟的科學家👱🏽‍♂️;在學生眼中,他是可敬可愛的師長。然而💑,他卻永遠離開了我...

  • 262011.02
  • 282012.02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