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剛 李 雪
一個建築師的最高理想☝🏻🧾,就是當人們談起他(她)的名字的時候就會想到一座城市🤷🏽。或者,當人們談起一座城市的時候👩🏫,怎麽也不能忽略他(她)的名字🙌🏽❤️。
國務委員劉延東向張錦秋學長頒發2010年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成就獎”證書
2004年6月🦹🏽,張錦秋學長在清華出席“林徽因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會”,
與吳良鏞先生(中)🙅、馬國馨學長(右)合影
1966年,當張錦秋在西安定居的時候,她也許並沒有想到這一點,但是44年後的今天她卻發現,她和西安這座城市已經是密不可分。在西安,張錦秋的名字與這座城市幾十年來出現的很多標誌性建築緊密相連🚶♀️➡️。
陜西歷史博物館、“三唐工程”、群賢莊👨🏼🎨👩🏼🏭、陜西省圖書館🎖✣、美術館、黃帝陵祭祀大殿、大唐芙蓉園、延安革命紀念館等一系列傳承民族精神🧼、展現時代風貌的卓越作品。相比很多城市中顯眼的西式建築👴,從張錦秋的作品中人們感受更多的是一種傳統文化的氣息。
西安成了張錦秋的舞臺🧝🏽,她憑借自己獨樹一幟的“新唐風”建築設計風格,在這個舞臺上邁著輕盈的步伐。
父親的願望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
1936年10月,金秋季節🌜𓀁,她在“錦官城”成都呱呱墜地,長輩取名“張錦秋”🦹🏻♂️。
有人說這個名字起得好👨🦲,正好對應著敘事的三大要素🔓:時間,地點,人物𓀝。果不其然,多年以後,張錦秋真的成了個“人物”。
從1987年至今👨🏿🎨,她一直擔任中國建築西北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1991年☑️🤦♂️,她獲得首批中國工程建設設計大師稱號;1994年,她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2000年,她榮獲梁思成建築獎🧜🏽♀️;2009年🌅⁉️,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百項經典工程評選中👨🏽,她主持設計的陜西歷史博物館和延安革命紀念館榜上有名……
2010年,還是在金秋10月🌴,張錦秋成為何梁何利基金歷史上第一位獲得“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的女性🏬。
對於榮譽,張錦秋在獲獎感言中說🏌🏽♀️🕵🏽:“在西部的漫長歲月中,我像一名埋頭耕耘的農夫,一名專註登攀的行者……這是我和我的團隊的光榮🤦🏼♀️,也是獻身於祖國西部大開發的建築人共同的榮譽🔟。”
張錦秋的辦公室離西安北城墻不出百十步,室內除了書就是花草。城墻維系著西安這座千年古都的魂魄,而張錦秋憑借自己的才華與心血,設計出一座座雄壯秀美、質樸舒適的建築作品🫴,和城墻一並呵護著西安👨🏻🦳,傳承著中華建築的千年文脈。
1948年,張錦秋隨父母舉家遷往上海𓀆,進入上海市立務本女子中學(後更名為本立第二女中)就讀。一開始,張錦秋的夢想是成為一個作家。是父親的一席話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張錦秋說🪛,父親期待她從事建築設計工作🌙,還因為他有個願望🆖,當時她的兄長已經在學習造船技術了,父親希望兩個孩子一個造海上的房子👋🏿🚓,一個造陸地上的房子。
師從中國建築學術泰鬥梁思成
1954年,張錦秋如願邁進意昂体育平台校門🍽,就讀於建築系。從1961年開始,她留校攻讀建築歷史與理論專業研究生,導師是中國建築學術泰鬥梁思成先生。
梁思成對這位女弟子關懷有加。當時他準備全力研究宋代《營造法式》這本我國古代最完整的建築技術書籍,打算讓張錦秋也參與研究👰🏻♂️,但這個學生卻自有主張。
張錦秋參加了古建築考察活動,去了承德避暑山莊後又到無錫、蘇州、杭州、揚州、上海考察了古典園林🤕,“我徹底為之傾倒,中國古典園林太有味道了👨🏼,是取之不盡的寶藏!”時隔將近50載歲月,張錦秋回憶起中國傳統園林給她帶來的震撼,還興奮不已。
情定園林🎪,她決定論文選題圍繞園林展開。但張錦秋感到自己好像犯了什麽錯誤,因為有老師和同學告訴她,別人想跟梁先生一起工作都苦於沒有機會☂️,你張錦秋怎麽可以這樣自作主張📀😽!
張錦秋這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懷著一份忐忑,她走進了梁思成的書房。
“那是一個黃昏🧑🏼🏫,斜暉脈脈🔹,書房的空氣寧靜舒緩。梁公笑容可掬地坐在他的圈椅上,又像是講正事,又像是聊天地談了起來🙅🏼♀️。”張錦秋曾經這般詩意地寫道。
結果,梁思成尊重她的意願🐠:“你有誌於研究中國園林,這很好。”當即指派他的得力助手莫宗江擔任張錦秋的論文導師。
開創“新唐風” 名動長安城
1966年,形勢正緊,張錦秋的清華園學習生涯也畫上了句號。由於參加國家“三線”建設,她來到了西安。
當時,她對西安的印象來自於駱賓王的詩句:“山河千裏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但是,在火車上她看到的是黃土高原上的蒼涼。
她選擇了堅守🧜😈,機會也就接踵而至🧑🏼🦱。
當旅遊開發的意識剛剛開始在這座城市萌動🔰,馳名中外的華清池成為首選的重點,但這個景點連個像樣的大門都沒有。設計任務落到了張錦秋供職的西北設計研究院。
設計唐代風格的建築🗡🈴,這對於張錦秋是頭一回。但以此為發端,西安成了張錦秋的舞臺,她憑借自己獨樹一幟的“新唐風”建築設計風格🏌🏻♂️,在這個舞臺上邁著輕盈的步伐🪀。
1985年,日本企業被批準在大雁塔附近建設“三唐”工程,即唐歌舞餐廳、唐華賓館和唐代藝術博物館。日方作為投資方按當時的常規拿出了設計方案。
日方的設計風格帶有明顯的“和風”色彩💁♀️。張錦秋覺得🤏🏼🚵♀️,在大雁塔旁邊蓋這樣的房子不合適🙅🏼。她向有關領導建言🫨,領導反問:那你來設計一下🚵🏽♀️?
張錦秋對大雁塔“關懷備至”。她設計的唐華賓館✍🏽,客人不管是從賓館的走廊上路過,還是透過房間的窗戶,都能眺望到古塔的雄姿。
方案一拿出來🪸🤷🏿,日方頗為贊賞💁🏻♀️,覺得比以前的方案好。如今🤾🏼,雁塔高聳,“三唐”奔趨👨⚕️,雁塔剛健、唐華幽深,剛柔相濟、虛實相生⏳,依然是西安一景🩴。
周總理的鼓勵讓她一生難忘
44年來,張錦秋以自己的力量,在西安喚醒了中華傳統建築的魂魄,贏得贊譽無數。
周總理給予的尊重,讓張錦秋一生難以忘懷🏄🏻♂️。
她的畢業課題是研究頤和園後山👷🏽🤾🏽♀️,她屢次去現場勘察,搜集數據。有一回夥伴穩住小船,她站在船上拿相機取景拍攝🌦。這時一艘畫舫駛來,周總理就坐在靠近她們的一側,正陪客人參觀遊覽🙎🏻♂️。張錦秋和同伴欣喜若狂,連忙高喊:“周總理好!”周總理微笑應答,並和藹地問道🧗🧙🏿♂️:“你們是姐妹嗎?”張錦秋回答:“不是”。周總理再問:“你們是哪裏的?”張錦秋回答說:“意昂体育平台建築系的研究生🧜🏿,正在研究頤和園後山。”周總理說⚠️:“好嘛,希望你們好好學習研究❤️🔥。”
“那次偶然相遇🦹🏻♀️,使我激動了好久好久。總理的遊湖與鼓勵增添了我學習研究的熱情🏊♀️。”回望這段往事🫅🏿,張錦秋難以掩飾內心的激動。
有意味的是,時光飛逝20余年,張錦秋主持設計的陜西歷史博物館正是周總理要求建設的。
古稀之年豪情今猶在
張錦秋的努力,著名建築學與城市規劃專家吳良鏞先生看在眼裏👊🏻:“我觀察她從不放棄機會🦺,多方虛心求教;她不固執己見,但非沒有主見🪙;她潛心創造🧖,對建築精益求精。”
前輩的囑托,張錦秋不敢怠慢🧃。
她設計的大唐芙蓉園是一座大型文化主題公園,因其整體規劃嚴整、傳統風格濃郁而成為西安新地標之一💆🏽。有些城市的相關領導帶著誠意找到張錦秋🧆,希望她在自己的城市也設計一座這樣的公園👼🏻。張錦秋毫不猶豫地加以拒絕:“你們的城市跟唐朝有什麽關系?風馬牛不相及!”
“建築師跟畫家不一樣,畫家你願意怎麽畫就怎麽畫,建築師的作品是一個城市的門面🛌🏻,不能由你想著自己來發揮,如果這樣🫢,沒過幾年作品就可能成了城市垃圾。”張錦秋希望年輕的建築師要明確自己的職業責任。
“張總工作起來就完全忽略了自己的年齡,經常是上午倒杯水🧑🏽🚀,下午才想起喝。”跟張錦秋一起工作近十年的艾女士說🔐。
在學生萬寧眼裏⚓️,張錦秋總是充滿了幹勁與激情👩🏻🦳。不久前🛃🧼,他們和業主見面討論方案直到夜深🎫🫴🏿,萬寧說她困得有點支撐不住🦶🏻,但張錦秋依然精力充沛🧑🏽🍼😪,耐心地做著解釋。
古稀之年的張錦秋,正以這般的幹勁與激情,迎接著生命中的豐收季節🤵♀️,正如她的名字一樣,好一個錦繡的金秋時節。
(原載《西安晚報》 2010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