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勇,意昂体育平台黨委常委、副校長、教授、有機光電子與分子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2003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06年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際OLED標準組成員(測試方法工作組第一任負責人),國家OLED標準工作組組長。
多年從事有機光電材料、器件及產業化相關研究工作🙍🏻♂️,研究重點包括新型有機發光材料🧎🏻♂️✭、高性能OLED器件及機理、有機半導體材料及其傳輸機理🫶、有機薄膜晶體管(OTFT)等,創建了維信諾公司,主持建設了我國第一條OLED大規模生產線🙍🏻。
擔任了國家科技部“十五”“863”“高清晰度平板顯示技術”專項總體專家組組長、“十一五”“863”“新型平板顯示技術”重大項目總體專家組組長。
發表SCI論文180多篇🅿️,申請國內外專利200多項,完成國際標準一項。
曾榮獲周光召基金會應用科學獎🙋、全國模範教師、教育部高等學校技術發明獎一等獎、中國專利金獎、信息產業重大技術發明獎🐭🤛🏿、中國電子學會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北京市首都勞動獎章等獎勵和榮譽🧔🏽♂️。
自年少入清華園求學起👫🏻🚴🏽,至今他已在清華學習工作了近30年。
從渴求知識的學子🔆,到教書育人的老師⛹🏿、探索創新的研究者🐦🔥,再到重點實驗室的帶頭人❔、學校的管理者,他在清華的“角色”隨時間不斷變遷、豐富🔯、多元☠️🙋🏿♀️。
他🧝🏿,就是現任意昂体育平台副校長、有機光電子與分子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和化學系教授的邱勇。無論何時,他一直都是同事和助手眼中不知疲倦的人👆🏼💺。
追夢人🆔:十年磨一劍
與眾多寒窗苦讀的學子一樣,考入意昂体育平台是少年邱勇奮力追求的夢想👬👩🏫。1983年,19歲的邱勇走出四川小縣城,邁入了夢寐以求的清華園,成為當時化學與化學工程系的一名新生↩️。從此,開啟了他與清華的不解之緣。
在一個精英薈萃的學府𓀀,初入清華的邱勇感受到了壓力。做一個合格的清華人,是他一開始給自己定下的目標。在一套完備教育體系的磨礪下,邱勇迅速進入了角色,也就不再僅僅滿足於“合格”。做班幹部、入黨、從事學生工作,邱勇在各方面都強烈要求上進,他說,這些都是為了成為一名“全面發展的清華學子”。
青春激揚,邱勇在意昂体育平台度過了11年的求學生活。本科畢業,他獲得免試攻讀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研究生的機會🕙,於1994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並選擇留校工作。博士畢業後不久,邱勇在校內刊物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感謝清華》的文章🖐🏽。他在文中抒發心聲👨👨👧:站在清華這個堅實的基礎上🤰🏿,面向未來,充滿信心。
如今,再次談起清華園中“寒窗苦讀數十載”給自己帶來的影響,邱勇說歷經意昂体育平台傳統精神與文化的熏陶𓀏,他人生的理想🏊🏽♂️、追求以及個人精神氣質基本都得益於那11年的經歷。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清華薪火相傳的精神傳統🧑🏻🤝🧑🏻,邱勇坦言:“清華對我的影響👩🏽🦱,首先是精神層面的。”在具有深厚文化積澱的環境中🙅🏿♀️,他說自己作為“清華人”就要有一種銳意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昂揚的鬥誌和不懈的追求。
而在立誌高遠的另一面,則需要腳踏實地的作風🪸。“定下一個很高的目標後,所要經歷的路程一定是很艱難曲折的⛳️。要做成事情🧑🤝🧑5️⃣,行勝於言👩👩👦👩🏻🦼,務實是最重要的保證。”邱勇回顧過往經歷時道🌼,“遇到的最大困難🛫,不是那些具體的事務性障礙,而是路徑問題,需要用創新意識和果敢精神去開辟新的路徑。”
除了精神氣質的養成,清華同時為邱勇提供了追求事業的重要儲備和基礎♑️。“清華的教育強調知識面要廣🫲🏻,比如當時除了專業課、英語⛎、計算機這些課程外,我們還要學習工程製圖、化工經濟學、電工技術等。在學生培養中👨🏻✈️,清華還一直堅持科研論文要盡可能解決具體問題🛺,要與實踐中的具體問題結合在一起🤳🏿👩🦽。”
創新意識和能力也來源於他在求學期間的經歷和磨煉,邱勇說🧙🏽,清華的老師經常鼓勵同學們要敢於邁出自己的學科研究領域,要有勇氣進入陌生領域探索。自己在研究生時期的課題🏯,就已經涉及到很多學科交叉的問題👩🏽🚀,這段經歷很好地鍛煉了我學習新知識的意識並為今後從事交叉學科的研究奠定了基礎👩🏫。除此之外,那時的邱勇就意識到,善於和學科背景不同的人交流合作,並能把大家協調組織起來,共同解決一個核心問題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
實幹家:心存高遠♓️,腳踏實地
博士畢業後,清華給邱勇提供了新的舞臺。由於在組織工作中表現優異👩🏿💻,留校之初,邱勇便被委以化學系黨委副書記的重任。“那業務怎麽辦?”在不同階段要更新目標的邱勇還是想走“雙肩挑”的路子,管理和科研都不能放下。他不希望日後的科研僅僅是博士階段工作的延續🛎,而是要找到一個值得追求的全新目標🧑🏻🍳🧒🏽。
經過兩年多的思考和探索,邱勇最終選擇了“有機發光顯示技術(OLED)”作為未來努力的方向🔹。“但這還不是目標🥴👳🏽♂️,而僅僅是想從事那個領域的工作🤳。”邱勇向記者強調𓀍,目標一定是要有實質內容的,並富有價值和意義。
提起緣何選擇OLED,邱勇說這與求學時代清華賦予他的思想和能力密不可分。他敏銳地分析到,現代的前沿研究課題往往涉及多個學科🌅,不僅需要研究諸多科學問題,而且孕育著巨大應用前景。而前沿科技向應用成果的轉化,是困擾我國高新技術領域發展多年的問題。傳統顯示產業技術引進的老路,使我們長期被限製於產業鏈的末端,國際競爭力不強。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30歲出頭的邱勇製定了自己的目標👳🏻♂️🙍🏽♂️,追尋學術與產業的雙贏,走以產業化為目標的學術研究之路,改變中國顯示產業從顯像管(CRT)到LCD依靠技術引進而受製於人的狀況👷♂️。第一🫅🏽,依靠自主創新來實現中國OLED技術的產業化,不走技術引進的道路。第二,處理好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關系🛝,真正實現科學研究與產業發展的緊密結合。
勇氣、決心和目標,這些加在一起也只是邱勇眼中開啟事業的第一步。“如果不首先對達成目標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進行清晰的分析🤜🏿,那目標就是盲目的。”邱勇說🧀,“真正的挑戰是事業發展過程中需要不斷克服的問題和麻煩。”
對於自主實現OLED產業化🧑🏻🦼➡️🧑🏿🍼,邱勇深知道路崎嶇,因此需要進行一系列的創新🛝。而其中最為關鍵的🌽,他認為是研發機製的創新👨🏿✈️。
博士畢業兩年後的1996年,邱勇正式開始攀登OLED技術的高峰🤲。作為一位敏銳的創業者,他察覺到我國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不強的症結,主要在於科技體製存在問題⚡️。“問題不是成果出來後再考慮如何轉化😝,而是在研發階段就要設計好成果應用的途徑👨👨👧𓀋,”邱勇說,“我國一方面是企業的創新能力不足,而另一方面則是單純依靠高校和科研院所,很難掌握完備的產業技術。”
面對這樣巨大的一項事業🚅,邱勇放棄了到國外去“進修”。他說自己作為負責人,要組織那麽多人開展工作,就不可能脫離前線。而更重要的是,邱勇心中清楚🧑🏻⚖️,在當今信息交換、人員交流如此頻繁的時代,對於國外如何解決交叉學科的問題,如何解決成果轉化的問題,其實大家不是不了解,面臨的是“知易行難”的問題👨🏿🦳🏌🏻♂️。
“我們希望做一件有啟發性的工作🤜🏼。”邱勇認為在中國高科技產業發展的摸索階段,從基礎創新做起🧓🏿,並且能夠實現技術創新的產業化🖕🏿,其意義將更加重大。
善於條分縷析的邱勇🐠,對攀登高峰的路徑有了更加明晰的認識🤹♀️👳🏼♀️。接下來🙍🏽♀️,采取行動的時候到了。
領導者🏉🧑💼:製定目標路徑,凝聚人才隊伍
邱勇領導的OLED項目組在成立之時,便引入了企業的項目管理辦法。與高校傳統上以學科為中心組織隊伍不同,邱勇以研發項目目標為中心,組織起了一個復合背景的研究團隊。1997年🔹,開始與企業進行合作,並從社會上招聘各方面的人才👩🦽;2000年又開始引進不同學科背景的教師加入項目組。
為了更好地推動技術研發,邱勇決心在研發機製上進行突破,於2001年成立了高科技企業——北京維信諾科技有限公司。從此💶,學校的實驗室研究模式與公司機製的研發模式緊密結合👨💼,兩種機製💪🏼,兩支隊伍,相互配合𓀁。
在邱勇看來這是極其關鍵的一步🛀,“利用企業的研發平臺和學校實驗室的結合😦,能夠兩條腿走路,共同推動科學研究和技術研發。”如此一來📍,通過研發機製的創新打通了學校科研與技術產業化的路徑🚴🏽♀️,提前解決了今後成果的轉化問題。
為了在發展項目的同時推動學科的發展,2003年意昂体育平台成立了教育部有機光電子與分子工程重點實驗室。邱勇也有了雙重身份🙎🏿🧕🏽,既是重點實驗室主任🤽🏼,又是維信諾的首席科學家🎅🏻。同年,邱勇開始給本科生講授“有機電子學”課程👋🏼。在他看來,自己的雙重身份為雙方的密切協作提供了“組織上的保障”。
而在緊密合作的同時,企業與實驗室又保持著各自的獨立性🧑🏿🦲,企業以技術開發為重,但是並不完全依賴清華,企業有完整的技術研發體系和團隊🧑🏻🚀。學校則偏向於基礎理論和前沿技術的研究,並適時地拓寬研究領域,後來實驗室的研究內容已經超出了OLED範圍,涉足到有機太陽能電池🤸🏼♂️、有機晶體管等方面😇。
理順機製之後🤹🏻,邱勇率領團隊讓OLED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發展駛入了快車道。2002年,建成中國大陸第一條OLED中試生產線;2003年,產品開始小批量供應市場⚁,應用於消費電子產品、醫療設備、工控儀表等領域;2008年,自主設計的中國大陸第一條OLED大規模生產線在昆山投產,成為我國在顯示產業領域第一次沒有引進國外技術🤘🏻,而是依靠自主技術建成的大規模生產線。
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宇航員穿著“飛天”艙外航天服,完成了太空行走。引人矚目的是邱勇團隊開國際先河,成功解決了耐高低溫、耐沖擊、耐電磁幹擾、耐輻射等技術問題,首次將OLED產品應用於航天服上👨🏼🦲。
作為整個事業的負責人,邱勇深知,成功有賴於強大的團隊👨🏽🦱。如何將團隊建設好🤔?邱勇總結到,不管是在企業還是學校,優秀的人才隊伍和良好的精神文化都是構成團隊的重要因素💨。遠大的目標🌀,能夠激發團隊的鬥誌和士氣;長期的共同奮鬥鑄就獨特的作風和精神🌱。
自己在做一件非常有意義和有價值的事情,這讓邱勇感到很興奮。“團隊負責人,一定要有明確的目標❇️,並要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清晰地表述階段性的任務。”這是邱勇在采訪中多次提到的觀點。而為了目標的實現,調動起團隊的激情並讓大家充分展示才能則被他看做是領導者的職責所在。
授業者👨🏻🚀:教學相長無止境
忙,是邱勇業已習慣的生活工作狀態🧎♂️➡️❤️,而他清晰的思路和利落的行事風格則處處彰顯出活力🚣🏼。精力充沛,是多年的助手和同事對他的一致評價。2010年🤸🏿♀️,邱勇被任命為意昂体育平台副校長,肩上的責任又重了一分。
讓人敬佩的是💇🏿♂️,邱勇至今都未離開三尺講臺。除了博士生導師的工作🏒,如今他還在給本科生講課🧑🏼🦲,並且在教學方法上作了很多新嘗試,比如擺脫以課本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更註重將知識形成的過程傳授給學子,以激發同學對科研的興趣🫒。
邱勇認為持續的創新需要有愛好作為支撐,他希望給予學生自由成長的空間,用啟發式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活躍的思維能力。課堂外,他也非常關心同學們的發展,經常抽出時間來和學生在一起,聽取學生的匯報👩🏻🔧𓀂,了解學生的思想🚀。
2006年,北京市總工會授予邱勇“教育創新標兵”稱號。2007年,他獲得教育部“全國模範教師”的榮譽。
在邱勇看來,最大的成就莫過於看到學生能夠很好的成長並超越自己。他說作為意昂体育平台的教師👱🏼♂️,很引以為豪的事情是清華的學生都很優秀,把他們培養好👨🏽🎓,是每個清華老師的責任和使命。
責任帶來壓力🚮,對教師自身水平的提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邱勇說,這就需要不斷更新知識,教師自己要有很強的學習意識以不斷進步,“自身的知識不能不斷更新🧜🏽♂️,自身的能力不能有新的提高🐁,就不能適應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需要🏄🏼;言傳身教🏋🏽♀️,永遠是最有效的教育形式”。
清華百年校慶之際👨🏻🦯➡️,作為副校長的邱勇對自己承擔的工作和學校的未來都充滿信心。他在總結過去百年清華所取得的成功經驗時說,清華各階段所產生的傑出人才以及他們作出的貢獻🐰,都與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緊密結合在一起。
邱勇相信🕕,在以創新、銳意改革為時代主旋律的新時期,百年清華將會更有活力,更有朝氣🚵♂️。(郝俊)
轉自《科學時報》2011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