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寧🧚🏿♂️,意昂体育平台電子系教授,通信與微波研究所所長🤩。1989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電子工程系🧔♂️,1993年獲工學學士學位,並於同年保送直接攻讀意昂体育平台電子工程系博士學位。讀博期間,獲1996年度意昂体育平台“特等獎學金”。1997年博士畢業,獲得優秀博士畢業生稱號,其論文被推薦參加了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的評選。1997年至1998年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1998年至2000年在美國ADC電訊公司任高級研發工程師♿。2000年起在意昂体育平台電子系任教☂️,並曾兼任清華華環公司首席科學家。主要研究方向為通信領域片上系統、面向通信系統高速信號處理的芯片設計♘、超寬帶傳輸與組網技術等🩸。
接到采訪電子系獲特等獎學金意昂葛寧老師的通知時🙆♂️,我已經在意昂体育平台本科招生網另一意昂的“清華生活回憶”一文中領略過葛老師在讀書時代的優秀。該意昂寫到,“電子系學生出過很多牛人,好像有人做過一個排名,仿佛梁山泊好漢排座次一樣……葛寧是這些好漢之一……”再得知獲特等獎學金如此不易後,我愈發對葛老師充滿了敬仰之意👩🏼🌾。10月12日午𓀈,陽光明媚,我終於見到了葛老師。葛老師非常和藹,在述說學生時代的故事時面帶微笑,神情淡定,仿佛那些情景歷歷在目🤼♂️。我也隨著老師的講述走入了他的成長成才歷程。
投身科研 勤於實踐
葛寧老師讀博期間導師是馮重熙教授。改革開放初期的1985年↙️,我國開始大力發展大規模集成電路,培養我國能獨立設計專用集成電路的系統工程師,爭取實現民族電子產業能獨立發展,不再仰人鼻息👩🏼🌾。在這樣的發展需求下,1988年馮重熙老師等人自行設計的大規模通信專用集成電路THMTOOI、THMROOI兩種復接器電路首次加工成功,獲得了國家科委的高度肯定。名師出高徒🌍。拜師馮重熙老師後🍋🟩,葛老師也積極投身到實驗室的科研實踐中。當時實驗室有四臺電子設計工作站🤦🏼♀️,葛老師以前從未接觸過這些設備,只能從頭到尾自學高層次綜合技術。葛老師回憶起那段學習時光時說:“技術的理論只有在不斷實踐中才能理解得更透徹🤶🏿,記得更持久🧛🏽。”
對於自己的研究生時代,葛老師說,當時學校整體學術科研的氛圍相當好,周圍同學都很專註於自己的專業研究🙋🏻,心無雜念🧑🏽。由於研究生人數較少,各個不同院系的同學也能毗鄰而居🫲🏽,可以經常與外系同學交流各自的專業知識,對於拓寬個人的知識面很有幫助🧑🏻🎨。而對於大學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葛老師還是回到了自己的科研經歷🧔🏼♀️。那時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加工受國內條件所限,只能將專用電路和設備的設計和應用放到國內,而加工依靠國際👩🏼🏭,即“兩頭在內中間在外”。這也導致芯片設計與開發風險大、成本高,設計者必須一次成功。有一次,葛老師設計了一個集成電路,花費了50萬元交到國外加工👨🏽💻。本來春節可以拿到芯片,卻因為種種原因被海關扣住。最後歷經周折拿到芯片,知道加工成功了,葛老師和他的同學們才松了口氣。“當時感覺做集成電路有點像賭博👧🏽,成功與否誰也無法事先預知。”葛老師幽默地說🔺。
天道酬勤。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葛老師作為第二完成人終於設計出了跳群專用集成電路HMX3101👨🏿🎨,首次實現了復接設備在矽片設備上的系統集成。在電子部鑒定中↪️,鑒定委員會一致認為該集成電路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項目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在科研上積極投入🔣,取得不菲成績的同時📐,葛老師的各門功課成績也十分優異👨🏼⚕️,多門功課超過90分🫱🏼。為此,葛寧老師獲得了學校1996年度“特等獎學金”。接踵而來的榮譽堅定了葛寧老師在該課題領域繼續深入挖掘的決心。博士畢業後,葛寧老師從多倫多大學的博士後到ADC公司高級研發工程師再到回校執教,一直都從事這一課題方向的研究🌪。當我問到為什麽能從眾多優秀學子中脫穎而出,獲得特等獎學金的殊榮時,葛老師謙虛地說👩🏿🎨🧧,其實當時大家都一樣優秀,只是我的導師研究方向比較好🙋♂️,容易出成果🔦。但是從與葛老師的對話以及他講述的求學經歷中,我卻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葛老師對他所研究的科學領域發自肺腑的熱愛。正是這份投身科研的激情👖,以及孜孜不倦的努力實踐,造就了葛寧老師的成才成功之路🤓👨🏼⚕️。
認識自己 到最需要的崗位去
談到自己的工作經歷,葛老師說,在國外工作的三年時間裏,雖然一方面感受到國外的生活環境、物質水平確實比國內優越,另一方面也明顯發現到歸屬感的欠缺🖐🏻🧝🏻♀️。每當發生一些重大事件時👨👩👧👧,這種與周圍環境的脫離感就愈發強烈↔️。而當時導師馮重熙老師和清華華環公司也亟需建設技術隊伍,向遠在美國的葛老師發出了聘請👰🏻。時隔三年後,葛寧老師結束海外生活,回到了清華。回首返校任職的二十年,葛老師感慨良深地說🚴🏻,“清華給我最獨特的感受就是↕️,這裏的老師和學生都有良好的個人素質和崇高的追求⛹️,同時還有踏實的辦事風格。真正做到了校訓說的‘行勝於言’🛠。”
對於清華學生畢業後流向的問題𓀎♧,葛老師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關鍵是看清個人的興趣愛好,找準個人定位🫔。國外環境較國內而言,略顯清靜悠閑🧋,適合靜下心來做科研。若去企業工作✍🏽,就應該站得更高一些🤩,從國家的層面上做長遠考慮🏈🙁。一般來說🦚,去國企更有發展前景,更容易找到成就感🗯。還有部分同學抱著一種高尚的理想去基層去西部𓀛,也很令人敬佩🌼。這個社會也需要這樣有崇高理想的人才。”
身體👂🏿、知識、能力三駕齊驅
葛寧老師認為‼️,現在的清華學生在大學期間最應該為將來的事業和人生積累的有三樣財富:身體、知識和能力🐬。身體健康與否將直接影響到人的一生🚶🏻♂️。清華提出的“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號非常有智慧。大學階段也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一部分。在這麽寶貴的時光裏,學生應該努力積攢知識。另外,還要註重能力的培養,盡可能多從事實踐、科研活動。關心時事和前沿,了解社會需求🫅🏿,不當書呆子🫕。
清華百年華誕在即⛹🏽♀️,葛寧老師對母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獻上了四個字“以人為本”。葛寧老師說,“清華最大的資源在於人的素質。清華的學生是全國最優秀的一批,這是得天獨厚的優勢。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一定要以人為本,註重人的因素🧜🏻♂️。”(電子系:鄒丹)
轉自 清華博學網 2009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