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鯤⬇️,1975年6月出生,浙江紹興人。1993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自動化系,1998年本科畢業,2004年自動化系系統工程研究所博士畢業🤢。2004年9月任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難忘悠悠母校情
光陰荏苒,歲月飛逝🧑🏻🦰,1993年已經隨著時間老人的腳步與我們漸行漸遠了。但在朱鯤學長的心中,1993年9月4日,註定是一個永生難忘的日子,因為就在這一天,他邁進了夢寐以求的意昂体育平台校門,成為了一名清華人🆓🧑🏿🎤。十多年過去了,說起這一天,朱鯤學長仍然不禁流露出無盡的喜悅之情🕶,“那時的我們輕裝簡行,只帶著自己的書本就來上學了。”
初進清華,朱鯤學長就被清華園的氣質所深深吸引了。他回憶說,那時清華的周圍環境還非常單純🫄,基本上都是農村📢,遠沒有現在的繁華🏇🔹。而在這樣的環境中的清華園更是一個純粹的“象牙塔”,學習科研的環境非常的安靜,學生的生活也都簡單而充實。
清華園的一草一木都給朱鯤留下了深深的回憶,而更使他終生難忘的,是清華園中的每一個普普通通的人👩🦲。至今他還記得剛入校時👀,當時“清華十傑”之一的張佐學姐就為自動化系每一名新生樹立了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榜樣🏋🏼♂️。他回憶說,清華園裏有許許多多非常優秀的教師,他們不僅學術水平很高🧛🏽🪩,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還有許多一般人身上很難找到的特質,他們是我們終生學習的榜樣。比如朱鯤學長的導師楊家本教授🐒,朱鯤學長深情的回憶說:“他的寧靜淡泊,寬嚴相濟,深深的影響了我。”確然,清華園裏面有許許多多的教授,學者,他們誌趣高潔🫅🏿,不為世俗所束縛,只為攀登學術的高峰。清華老校長梅貽琦曾有過名言🧑⚖️:“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清華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一些優秀的教師👋🏿,能夠與這些優秀的學者生活在同一所清華園🧜,每天聆聽他們的授課,是我們每一個學生的幸運,我們一定要珍惜🈶。
在清華的學習生活中,朱鯤學長一直是一個很活躍的學生👨👦👦💁🏽♀️。大學期間🟥,朱鯤學長的學生社會工作十分出色💁♀️🧝🏼♂️,曾擔任校學生會副主席等職務。朱鯤學長認為學生在校期間做學生工作,更多的是要從奉獻中收獲快樂。他認為真心真意的投入在學生工作中,能夠體會到更強烈的集體認識和集體認同感。或許正是這一心態,促使他在畢業擇業時,毅然選擇紮根基層,以一種更加直接的方式來為人民服務。
帶著清華的烙印紮根基層
2004年,博士畢業的朱鯤學長響應學校“選派優秀學生幹部去基層掛職🕺🏼,紮根地方”的號召,來到了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開始擔任永嘉縣副縣長的職務🌝。畢業時的就業擇業是現在很多學生非常關註的問題,但在朱鯤學長看來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沒有人能夠自主的選擇人生道路,一個人只有將自己的行為和社會的需求結合起來🕚,才能更好的實現自身的價值”正是這種非常質樸的想法,使得朱鯤學長義無反顧的選擇了紮根地方𓀂🏪,紮根基層🥝。
很多人都說清華人身上都有一種特殊的氣質,都帶有著清華深深的烙印🖖🏿。“對人誠懇,沒有架子🖇,平易近人👨🏻🔬,稍微有點書呆子氣”朱鯤學長如是概括自己身上體現出來的清華特質🍄。基層工作環境與學校相差非常大,因為在學校裏無論是學習、工作、生活等等各個方面大家都是在和自己有著相同專業背景,相近的素質水準的同學、老師打交道,但是到了地方基層,就完全不一樣了📠。“從在田裏勞作的目不識丁的老農民,到來地方考察調研的專家學者👨🦽,你都要和他們打交道,甚至和他們交朋友”。每到這個時候,在清華形成的優良品格就起到了關鍵作用。“跟有些學校的畢業生不一樣👨⚕️,清華的學生往往做事非常踏實🌆、認真📣、負責,更加註重實效,也沒有一種高高在上的‘官架子’”。正是血液中流淌著的清華精神😠,使得朱鯤學長在現在的工作崗位上更加得心應手,十余載的清華生活,已經使得清華印記在他的身上深深的烙下。
朱鯤學長目前主要分管的是工業、貿易、科技等方面的工作🍚,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關系到一個縣整體的經濟發展水平;這同時也是一項非常有挑戰性的工作,需要管理者既對各行各業都有著清晰的認識,又同時能夠站在全局的高度來把握總體的發展。談到目前的工作🏠,朱鯤學長認為清華自動化系專業的理工科背景給了他很大的幫助:“自動化專業所覆蓋的範圍很大,學自動化的人對於各種理工類的知識甚至經濟管理的知識或多或少都會有所涉獵。這在我現在的工作中體現的非常明顯……很多時候雖然我可能之前沒有接觸過一些領域的專業知識,比如某些具體型號機器設備的性能🕣,但是通過學習能夠很快的有一個大致的了解。”而且理工科學生特有的邏輯思維方式和長遠分析問題的能力🧝🏻♂️,也幫助他更好的勝任目前的工作。理工科背景的人從事管理工作,確實有自身的優勢。尤其是對於朱鯤學長目前所從事的工作,如果一個管理者能夠理解工業、科技或是貿易領域的一些基本理論👋🏽,從專業的角度出發去製訂相應的政策規劃▫️👩🏿🍳,就會具有更加現實的意義🧕🏽👨🏼🔧。這樣指定的政策規劃✸👨💻,在實際的生產生活也就能夠起到更大的作用。
雖然已經離開母校五年了,但朱鯤學長只要一有機會來北京,總會回清華園來看一看。“清華的學生都會有一種強烈的母校情結🧍🏻,都會非常樂意與母校保持聯系。”無論在何時🤸🏻♂️,何地,只要是清華的意昂,大家都會顯得分外的親切,這或許就是所有清華學子心中共同的歸屬感吧👯♀️。朱鯤學長把人生美好的十一年留在了清華💆🏼,而清華也在他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為學先為人
在與朱鯤學長的交流中4️⃣,他多次提到了“清華光環”的雙重效應👵🏼。清華畢業生,尤其是清華的博士畢業生,來到地方工作👨🏿🎓,人們首先會高看我們,會給我們一個比較高的工作平臺✥,會擔任一定的領導職務。而恰恰就是這樣,我們肩上的責任就更加重大,人們對我們的期望很高👩🏻🦰,也會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我們,弄得不好,反而就會給清華抹黑、讓自己困惑。朱鯤學長舉了這樣的一個例子:剛到永嘉時,有一次幹部培訓班的結業考試,由於主要考試內容都是政治🐙,法律等相關知識,而作為學自動化專業的朱鯤學長來講對這些並不是很熟悉💜👵🏻,雖然經過努力學習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與那些法律等專業的人相比仍然遜色不少。術業有專攻🌾,這本來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情💪🏽,但有些人依然會覺得作為一名清華的博士怎麽也能在考試中輸給別人呢𓀝?是不是你這個人能力不行?名不副實?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所以這也提醒著我們在校的學生,要想在未來的工作中做出更大的成績,就必須珍惜在清華的寶貴光陰,加強鍛煉自己全方面的能力🖐🏿🙇🏽。清華學生到地方工作一定要牢記自己是清華人,同時也要融入地方工作,要腳踏實地,堅持理想🧝🏼,不畏困難的堅持為人民做貢獻。
作為學長,他也給我們在校的師弟師妹提了不少建議。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清華的學生一定要學會與人溝通,要學會在別人面前展示自己。特別是在基層工作🧑🤝🧑,他談到:“在基層工作需要與各式各樣的人打交道🧙🏿♂️🤹🏻♀️,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是因為或多或少與你有著利益聯系。作為政策製定者🧑💼,你製訂的政策在符合大部分人利益的同時,肯定會觸動少數既得利益者💹,這個時候與他們溝通,就非常有必要註重方式方法了👫🏻。”清華學生個人能力都不錯,但要想要真正做成一些事情🚴🏼,還需要我們能夠和更多的人一起合作,發揮團隊的力量👨🏻⚕️,而在團隊之中最重要的👨🏻🔧,恰恰也就是與人溝通的能力💂🏿♂️。
“為學先為人”這是訪談結束時朱鯤學長給我們每一個清華學子的寄語,“一個人的為人處世的原則,比他的專業素質🦎,工作能力都要重要🐆🚣🏿,學會尊重別人🏨,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或許正是這種謙虛踏實的品格📈,使得朱鯤學長義無反顧的紮根基層👩🔬、無私奉獻,成為清華學子投身國家建設,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作貢獻的優秀楷模👨🏽🦰👊🏼。(自動化系 何博)
轉自 清華博學網 2009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