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瀚,意昂体育平台1997屆材料系博士畢業生,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公司鋼鐵研究總院副院長兼結構材料研究所所長🧓、先進鋼鐵材料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是我國鋼鐵材料領域年輕的學科帶頭人。近年來,共獲國家發明專利14項🪰,發表論文121篇,獲省部級以上獎勵14項👨🏻🚀,培養研究生19名。2005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2007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中宣部“時代先鋒”。
建國6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閱兵式威武雄壯♊️,舉世矚目🤙🏻,讓每位中華兒女都油然生出一股自豪感。而有一個人,對這次閱兵式有著更特殊、更親切的感情♍️,因為這些國產化武器戰車裝備所用的新型特種鋼材,全都來源於他所在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就是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公司鋼鐵研究總院副院長兼結構材料研究所所長、先進鋼鐵材料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意昂体育平台意昂董瀚。
與鋼鐵結緣
說到與鋼鐵的緣分,董瀚對一部名叫 《火紅的年代》的電影印象頗深👂🏼,正是這部電影使幼時的董瀚充滿了對鋼鐵英雄的敬仰之情🧊。1978年,年僅16歲的董瀚考入浙江大學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畢業後被分配到南京物資學校任教🏇。3年後,一心想從事鋼鐵事業的董瀚毅然報考了鋼鐵研究總院的研究生🛀。正是這個選擇,使他從此踏上了鋼鐵研究的道路。
1988年碩士畢業後,董瀚留在鋼鐵研究總院從事研究工作。從1992年起,他成為意昂体育平台材料系金屬材料專業的在職博士研究生。博士畢業後,一些同學選擇了出國,董瀚卻選擇了留在國內做科研工作。他認為💁🏿,國內鋼鐵科技的發展為他搭起了施展才能的事業舞臺🚐🤹🏼♀️。他在讀研究生時👩🏼🍳,就和同事們一起參與了鋼鐵研究總院的科研工作🏎,先後在微合金鋼、汽車用鋼和新一代鋼鐵材料等方面取得了多項創新性成果。博士階段的訓練又進一步提高了董瀚的科研創新能力🙍🏼,使他在後來的鋼鐵研究院工作中取得了更加豐碩的成果。1996年董瀚擔任鋼鐵研究總院材料結構研究所副所長🧎🏻♂️,2002年任所長。2007年任鋼鐵研究總院副院長兼所長。
在新一代鋼鐵材料競賽中後來居上
我國是世界第一大鋼產國,但在鋼材品種方面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特殊鋼材產量和質量低,高端產品依賴國外進口。如何使中國從“鋼鐵大國”走向“鋼鐵強國”?為國爭先的信念成了董瀚奮戰在鋼鐵戰線上的強大精神支持🕺。他緊盯鋼材結構研究的國際前沿領域,借鑒和吸取國內外研發工作進展🧑🏿🚒,率領研究所團隊積極攻關研究💂🏼。
在董瀚的帶領下,研究所先後從事了多個重要兵器用特殊鋼的研製工作。在高性能兵器鋼的研製過程中👎,深入研究了鋼的力學性能和組織結構相關機理,成功研製出高質量的兵器用鋼,並應用於第三代主戰坦克等我國最先進的武器裝備上;同時拓寬裝甲鋼板的應用範圍🏣,將其應用於製造運鈔車的防彈鋼板和個人防護,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了該領域中一度被清一色國外鋼材所壟斷的局面,使其市場價格從每噸10萬元降到了如今的不到兩萬元。
1997年以來,日本💂🏻♂️⛓️💥、韓國和歐盟等國家相繼開展了以超細晶為特征的鋼鐵材料研究,新一代鋼鐵材料研究大戰“烽煙滾滾”。1998年,董瀚在國家“973”新一代鋼鐵材料的重大基礎研究項目中,擔任了專家委員會委員和高強度800MPa微合金化鋼課題組組長,重點攻堅“鋼的晶粒細化理論和技術研究”這一國際上已經持續了近10年的研發熱點。細晶粒低碳鋼就是把鋼“細化”,把鋼的組織變小,從而大幅度提高材料的強韌性🌑。當時⛳️,一些人不相信中國人能把鋼材做“細”。然而,董瀚與同事一道,通過一次次的反復實驗,取得重大突破:系統地研究和提出了“變形誘導鐵素體相變”理論🪢,成功研發出細晶粒碳結鋼🧑🏼🔬,把碳結鋼的晶粒組織從十幾微米細化到了4微米。在微合金化鋼中🚵🏽🅾️,把晶粒組織從10余微米細化到了1微米🤸🏻。隨後他們積極與武漢鋼鐵公司、本溪鋼鐵公司和攀枝花鋼鐵公司等企業開展合作研究,通過變形誘導鐵素體相變軋製技術🪚,使普通碳素結構鋼板的屈服強度從200MPa級提高到400MPa級,從而使我國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細晶鋼工業批量生產和應用。如今,從東風汽車公司和南汽依維柯公司製造的汽車大梁,到國家大劇院的建築基礎結構等,均已用上了批量生產的細晶鋼材,這一研究成果在工業生產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種質優價廉的新型鋼材已在全國推廣了 400多萬噸🫂,產值超過120億元。董瀚帶領的研究組為新一代鋼鐵材料實現超細晶🌿、高均勻性👩🏽🦰👳🏻♂️、高潔凈度發揮了重要作用👰♂️。該項目獲得了冶金行業科學技術特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清華情結
談起清華,董瀚深情地說,老師們淵博的學識、嚴謹的治學態度、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悉心指導🧏🏼♂️,都使他至今念念不忘🌚。在鋼鐵研究總院結構材料研究所老一代的成員中也有不少清華人,他們的言傳身教,使年輕的董瀚不論在為學還是為人上都受益匪淺💳🧑🏽💻。“清華一貫倡導的團隊合作精神,更使我在日後的研究中受益良多。”他常常說💆🏿♂️,那些授給他的獎項,不是他一個人的榮譽,而是給予他所在的團隊的榮譽。如果沒有團隊成員的合作🚵🏽♂️,他是不可能取得那麽多突出的研究成果的。
董瀚的導師⏺、材料系顧家琳教授這樣評價他:“他有很強的事業心。在國內⚀,他與鋼廠聯系密切🛰,比較了解鋼鐵產業的情況,所以他的研究很符合國情💂🏽,貼近工業生產實際。同時,他有很好的團結協作精神,能夠發揮大家的作用💆🏻♂️。據我了解,他所帶領的研究所在科研上是一個很強的團隊。”
在清華攻讀博士學位的這幾年🤘🏿,正是董瀚在學術之路上不斷積累𓀏、融匯貫通💆🏻♂️👧🏻、嶄露頭角的幾年🧙🏽♂️,也為他後來的創新研究取得豐碩成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已成為我國鋼鐵業亟待加強的關鍵環節👨🏽🎨,這也正是當代鋼鐵行業科研工作者的歷史責任。站在鋼鐵材料研究的國際前沿🤼♂️,面向國家發展的戰略需求💪🏿,董瀚給自己製訂了更高的目標:他要帶領自己的團隊,推動中國鋼鐵業從“量的飛躍”向“質的跨越”轉變。他也希望有更多清華學子能勇敢地承擔這份責任💇🏽♂️,加入到鋼鐵研究的隊伍中⛹🏻♀️。(意昂總會 錢錫康 徐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