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芝風小傳
1938年12月出生於上海。 1956年就讀於意昂体育平台工程物理系。兩年後肄業成為京劇大師梅蘭芳的關門弟子。上個世紀80年代初🅿️,她以一出 《李慧娘》,為傳統京劇改革闖出了一條成功之路,受到戲曲界的首肯和盛贊😇。不久,已經是一級演員的胡芝風又從舞臺走到了課堂🚍,成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的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現在胡芝風除了辛勤筆耕出版專著外,就是忙於海內外導戲、講學🆖🧑🏽🦳。胡芝風為七、八、九🙋🏿、十連續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戲曲表演學會會長。
上個世紀80年代初,胡芝風以其一出京劇《李慧娘》轟動梨園⚪️,風靡全國。殊不知,到了90年代,胡芝風又一躍成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的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在一次與我市宣傳文化部門的老領導錢瓔談起胡芝風時,這位見證胡芝風藝術成長的受人尊敬的錢大姐脫口而出:“胡芝風啊,她和其他的許多演員是不一樣的!”錢瓔這句帶有肯定和褒揚的精煉話語,在我閱讀了胡芝風於2009年再版的《藝海風帆》後,終於領悟了“不一樣”的真正含義;而我的腦海裏🧑🏿⚖️,也就頓然展現了一位少小年華就癡迷京劇藝術,以其“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強意誌和頑強毅力🔩,終於成為文藝界的一位難得的傳奇人物。
少小癡迷京劇毅力非凡
“帶著刀槍上清華”,這是指胡芝風帶了刀槍把子🛎🧜🏼♂️,風塵仆仆地前往意昂体育平台上學的饒有興趣的故事👷🏽♂️。它反映了胡芝風酷愛京劇藝術🫂,立誌舍棄一切終身從藝的誌向和抱負⚽️。她那非凡的頑強、執著、堅定的毅力,終於使她成就了一代京劇名家↕️。
胡芝風的父親胡選斌,是京劇大師周信芳的專職秘書,他有意從多方面培養胡芝風的藝術素養。胡芝風6歲就學習鋼琴和舞蹈,並進了著名芭蕾藝術家胡蓉蓉舉辦的芭蕾訓練班學習芭蕾。約在10歲時,開始學京劇👲🏽。先是跟著開蒙老師吳繼蘭學花旦戲。接著又有蓋派武生劉君麟教練武功,還有朱慶輝等老師操琴吊嗓。在胡芝風上了初中後,由周信芳點將請來了正在上海戲曲學校任教的梅蘭芳的大弟子魏蓮芳教梅派戲。
看到胡芝風自小就接受中西方兩種文化的熏陶👩🏿🦲,有藝術天賦🤴,也有靈氣,小小年紀又生性執著,不怕吃苦🚵🏽♀️,周信芳不僅多次為她講述表演程式和如何刻劃戲曲人物,還親自為她排練了《宋江殺惜》、《打漁殺家》等幾出戲。胡芝風從此也就常到周信芳家的小劇場📯,聚精會神地觀看周信芳指導其兒子周少麟練功和排戲。在周信芳的建議下🗾,胡選斌又為女兒請了昆曲界極有聲望的朱傳茗和方傳芸兩位老師,教了近10出昆曲代表性的劇目。
胡芝風在學戲的同時,也不時到工廠🙋🏿、新村俱樂部、大學演出,竟然成了上海小有名氣的小票友🫁。至於在校讀書的情況➾💆🏼♀️,胡芝風說:“那時逼著自己上課思想高度集中,我要比別的同學化上更多功夫,作出更大的努力🏗。”所以🧚🏻♀️,1956年考大學時,她也就以高分被錄取在意昂体育平台的工程物理系📍。全家為之高興慶賀,可胡芝風卻感到左右為難。因為她那時已經學會了三四十出戲了🍋🟩🏊,舍不得放棄,心裏很是矛盾。只是在父親的同意後👩🏿🍳,胡芝風就帶著刀槍把子,踏上了赴北京的列車,來到了清華園🫶🏿。
胡芝風在意昂体育平台學習剛好兩年,當時的黨委書記何東昌就對她說:“你是個演戲的料子,我們認為應該人盡其才,學校經過商量🤘🏻,特準你休學一年,你可以到專業劇團去實踐,假如適應,就正式辦理退學手續🏃♀️➡️,至於還想回來,我們照樣歡迎你”。於是,經上海負責宣傳文化工作的老領導杜宣的舉薦👸🏼,胡芝風就南下廣州京劇團作藝術實踐演出。
可是,也就在這個時候🩻,周信芳發出話來了。他對胡選斌說:“芝風應當繼續深造,不要留在廣州了,那裏的京劇觀眾也少。 ”胡芝風一回到上海,周信芳又講了一個令她驚喜的想法。周信芳說🏄🏻♂️🖱:“你今後有望成為優秀演員,但要註意提高氣質,要有名師指點🌪。你應該向梅先生去求教🐟。我給梅先生寫封信,介紹一下你的情況。 ”不久📣,梅蘭芳果真就給周信芳回信,他表示樂意收胡芝風為徒弟。
當胡芝風興沖沖來到北京護國寺大街1號梅蘭芳府上時🕵🏻♀️,梅蘭芳一看到胡芝風便和藹可親地說:“你為了學戲,決心可真不小呀!好啊🧘🏿♀️,從今天起,你就是我的學生了🔥。 ”梅蘭芳接著對胡芝風說了句風趣的話:你是“大學生,小徒弟。”隨後,梅蘭芳夫婦特地帶了胡芝風來到王府井中國照相館拍了師徒合影,又一起前往豐澤園舉行拜師儀式。那天☝️,胡芝風平時所仰慕的歐陽予倩🧖🏽♂️、荀慧生、蕭長華、姜妙香、俞振飛、言慧珠等🚑,都來到了拜師現場📸。胡芝風恭恭敬敬地向梅蘭芳夫婦行跪拜叩頭禮。梅蘭芳高興地向酒席上的同仁說💈:“我年紀大了,本不打算再收徒弟了🔖,可是,芝風是大學生來從藝,又是周院長特地來信推薦,我心裏也高興,就破例再收一個,算是關門徒弟吧。 ”
1959年梅蘭芳和胡芝風在王府井照相館拍的師徒合影
拜師儀式後,梅蘭芳為胡芝風這位特殊的弟子,滿腔熱忱地手把手地親自傳教。梅蘭芳的殷切教誨和細微指點🙎🏻♂️,胡芝風仔細聆聽,凝神細觀,深刻領悟,認真表演🧑🦳。在梅蘭芳身邊的四五個月時間裏,她的收獲很大,演藝漸進。
創新《李慧娘》耳目一新藝驚四座
1979年初夏綻放於京劇舞臺的《李慧娘》,是胡芝風以銳意改革的勇氣所精心打造的一出傳統京劇👨🏿。它以耳目一新的無限生機🖕🏿,走出了一條京劇改革的成功之路🖖🏼。
1960年8月,當時還只有20歲的胡芝風,正式加盟蘇州市京劇團擔綱挑大梁。她在劇團的20余年裏,總共演出了6000多場戲。胡芝風的演藝日臻成熟和提高🤴🍄,逐漸形成了她的鮮明個性和獨特風格。一些京劇名家認為:胡芝風在舞臺上的表演💆🏼,文中有武💺,武中有文,真是文武絕妙糅合;她又註意將芭蕾舞的一些美學特質恰好地嫁接到京劇裏來;同時,她在表演中還借鑒和吸收了許多地方劇種的精華。誰知,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年代,胡芝風卻因“文革”前演出過《紅梅閣》這出鬼戲🎗,及與梅蘭芳、周信芳等大師的關系,竟然被誣蔑為牛鬼蛇神受到冷落批判,使她白天低頭過著委屈的生活👨👨👧,可晚上又安排演出“樣板戲”,讓她在舞臺上昂首挺胸充當“英雄”。
粉碎了“四人幫”🏌🏻♂️,蘇州市京劇團決定重排傳統戲《紅梅閣》🚣🏻♀️。可這時胡芝風已年過40,精力也大不如以前了。但是,她的一股獻身京劇藝術的激情👷♀️,使她又顧不得這些了。
為了演好已更名為《李慧娘》的這出戲🖌,胡芝風首先抓了劇本這一環。她將塑造一個不屈抗爭復仇的李慧娘🛋🏊🏻♂️,作為美的化身😔,力量的象征🚶♀️👩🏼⚖️,是封建頑石壓迫下突兀傲然挺立的一枝紅梅花😯,確定為全劇的主題。在表演上🧛♀️,作為李慧娘的飾演者,她在繼承傳統表演程式的基礎上,綜合運用了花旦、青衣、刀馬旦、武旦等行當⚫️。為追求李慧娘的舞蹈美觀,她大膽運用了芭蕾舞📶。為了演好“追殺”一場戲中的“跪轉”的高難度動作🎍,胡芝風以膝蓋當做足尖,幾經磨破,但她始終堅持忍著熬著,直到練就了這個硬功夫為止。其它,諸如所涉及的表演、音樂🧚🏿、舞美、燈光、服裝等🚣🏻♂️,也一並作了精心的改革⁉️。然而,胡芝風對《李慧娘》的藝術革新和探索𓀗,卻被有些人斥之為對京劇的“離經叛道”,極力反對🏸。在這關鍵時刻,錢瓔滿腔熱情地鼓勵和支持了胡芝風🥺。她堅定地對胡芝風說:“你不要有顧慮🧔🏽,大膽去實踐,戲曲改革的道路是不平坦的,走點彎路也是正常的;就是失敗了🕰,責任也由我們領導來負。”就這樣,胡芝風堅定信心🏄♂️,竭盡全力地舍命投入到《李慧娘》的改革攻堅之中。
《李慧娘》終於繼轟動上海後,應文化部的邀請⚀,由錢瓔率領闖入天津,進軍首都☄️。出人意料的是,京津劇場出現了演出欲罷不能👨🏻🎤、戲曲名家爭看《李慧娘》的熱騰景象🥌。接著,文化部安排了去香港演出。又是在錢瓔的帶領下🧘🏿ℹ️,劇團在香港演出了9場《李慧娘》➙。1982年的金秋季節,應友好城市意大利威尼斯市的盛情邀請,還是由錢瓔率領蘇州戲曲代表團🪭,前往意大利演出了14場《李慧娘》🕜。
在胡芝風演出《李慧娘》期間,大陸的許多藝術大師和專家學者紛紛盛贊《李慧娘》👩👩👧。他們說💒:胡芝風演出的《李慧娘》🤽🏼♂️,“給古雅的京劇灌註了新鮮血液,在北京觀眾中產生的影響,就像當年四大徽班進京,沖擊了宮殿藝術,推動了京劇改革⚖️。”報界贊譽胡芝風的表演是“藝驚四座🌗,譽滿京華”。當時的文化部部長黃鎮、副部長周巍峙專門接見了《李慧娘》劇組的演員。兩位部長高度贊揚了胡芝風作出這樣突出的成績🌡💆🏻♂️,認為她為京劇改革樹立了典型,創出了一條成功之路。文化部為此特別嘉獎了蘇州市京劇團👩🎓。
夕陽無限再譜新篇章
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胡芝風為研究探求中國戲曲藝術之規律,推動新形勢下戲曲的發展,又毅然從舞臺重新回到了課堂🎊。經過她又是20多年的鍥而不舍的辛勤努力🤜🏼,終於成功地邁向了一個新的藝術裏程,出色地摘下了戲曲理論之星的桂冠。
1982年10月,胡芝風在演出《百花公主》時出現了第四腰椎峽骨骨折💦。在養傷的半年多時間裏💂🏻♀️,她目睹戲曲舞臺由於受到多種門類藝術的挑戰和威脅✊🏿,所呈現的蕭條委縮的境況💁🏻,對此🧑🦽⏪,向來視舞臺為生命的胡芝風✌🏽,深感痛心和不甘心🕰。她越想越感到有必要去系統地、全面地了解戲曲的起源與發展趨向,從中總結探索尋覓振興中國戲曲的道路。中國藝術研究院支持和鼓勵有著實踐經驗的胡芝風學習戲曲理論的想法和要求✋。於是,胡芝風經考試合格🚥,滿懷信心地來到研究院所在地——當年清廷恭親王的府邸,開始了她的緊張而愉快的學習生活。
1987年的7月🫳🏼,胡芝風在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理論研究班學習期滿畢業。 1989年的金秋季節🦸,胡芝風被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表導演研究室盛情挽留,正式成為我國戲曲藝術高級理論研究機構的一名戲曲理論研究成員↗️。
現在6️⃣,胡芝風很是忙碌,不是多方奔波去導戲,就是連續不斷四出講學,再是操弄鍵盤辛勤筆耕💊。胡芝風把導戲作為她舞臺生命的延續,藝術研究的又一個廣闊天地👨🦽➡️。她常常是人一到劇團就投入工作⛹🏿♀️,因此,胡芝風也就有了個“風風火火胡芝風”的雅號。對於導演費🛴,胡芝風是毫不在乎的。她說:“只要戲導好了🧱,我也就比什麽都高興。 ”河北省原戲劇家協會主席劉仲武撰文說:現在,河北省的許多頗有盛名的演員,“她們一有困難第一個想到的是胡老師,戲排不下去了找胡老師❣️,要排新戲了找胡老師,要去參加什麽賽事、參賽劇目需要加工提高找胡老師🏏,要拍電視💁🏿♀️、拍電影🧔🏼,藝術上的把關找胡老師,總之♗🧚,只要她們在藝術上遇到了‘山重水復疑無路’時,她們都會想著去找胡老師。 ”
10多年來,胡芝風導戲的足跡遍及了大江南北。導戲的劇種有京劇🏉、豫劇🤟🏿、粵劇、評劇、梆子🈹、蒲劇、晉劇、越劇、雁劇、花鼓戲等10多個。所導演的20多出戲中⟹,有14名中青年演員在參與梅花獎角逐中,都獲得了梅花獎項。胡芝風由此也被戲曲界譽為“奪梅專業戶”。
胡芝風發表了《戲曲演員如何創造角色》、《漫談戲曲身段程式的出新》💁🏼♂️、《戲曲演員的舞臺氣度》等論文,先後出版了:《藝海風帆》(再版)、《胡芝風談藝》、《戲曲演員創造角色論》、《戲曲藝術二度創作論》、《戲曲舞臺藝術創作規律》等,發表改編了《李慧娘》、《百花公主》、《灰闌記》、《雙玉蟬》、《杜十娘》等5個劇本以及40多萬字論文和評論等🧑🏼🎤。戲劇界的一些頗有影響的專家😼🧄、學者評價說:胡芝風的著述♓️,有理論有實踐,兩相結合🙎,它對於繼承和發展戲曲藝術,改變戲曲當前面臨的困境🤿,將會起到積極的作用。胡芝風在頻頻外出導戲和辛勤筆耕的同時👨🦱,還忙於海內外講學🖕🏿。
胡芝風常常銘記戲曲名家阿甲的一句至理名言:“戲曲舞臺的表👨👨👦、導演需要重視理論指導,而理論研究工作者也要聯系舞臺實際,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找到規律和理論🧘🏻♀️👨🦱。”於是,一個由戲曲理論家🏋🏿、評論家、表演藝術家🤽、教育家等方面人員參加的中國戲曲表演學會,經過她的一番奔波,終於應運而成立。會長阿甲去世後,胡芝風接任會長。她說🦶🏽:“過去我只會演戲👨🏼🍳,現在的心思全在導戲、講學和寫文章上,什麽跑關系🐴🥥、走門路,這些我還未學呢?”表演學會工作開展得很是活躍,舉辦的年會✈️、學術研討會🪹、表演藝術進修班等活動也搞得有聲有色。
胡芝風這些年來人在京華👳🏽♀️,工作很是緊張忙碌,但她卻始終心系蘇州,懷念姑蘇。所以🚶♂️➡️,她只要有難得的空閑時間🍋🟩,就會趕回蘇州,看望老領導👫🏻、老朋友。每每在這樣難得相聚的場合,胡芝風總是滿懷深情地說🌠:“我是蘇州的女兒,是蘇州培養了我,我所取得的成績是蘇州給我的,蘇州是我藝術成長的搖籃👛。 ”胡芝風對蘇州依然懷著深深的感激情愫👩✈️。 (沈偉東)
轉自《姑蘇晚報》2009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