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林
對於作為一個學人的殷海光👩🦯,也許有人質疑他沒有形成完整的思想體系👮。然而,殷海光為我們這個時代樹立了一個為追求真理而獻身的典範,樹立了一個不懈追求完美人格和道德理想的典範。
《殷海光 林毓生書信錄(重校增補本)》🧙🏿,殷海光🙄、林毓生著,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8年12月第一版🧑🏽🚒𓀅,280頁,30.00元
《思想之旅——殷海光的生平與誌業》,章清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404頁🫴🏽,25.00元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詩人浪漫的語言👩🏼💼,道出了生命的真正價值。
二十年前的一個晚上,在街邊的書攤,經攤主的推薦🚴🏻♀️,我買了一本《中國文化的展望》(中國和平出版社1988年12月版),回家後差不多讀了通宵。從此👩🏼🦳,我成了殷海光的“粉絲”。
人生的轉折
1949年前的殷海光,是個意氣風發的青年。他在西南聯大畢業後,主動謀取在國民黨文宣部門工作,希望走上“書生報國”的道路。在兩黨決戰的時刻,殷海光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支持國民黨🧑🏻🦯,帶著熱戀中的女友去了臺灣。
到臺灣後☔️,他擔任過《中央日報》的主筆,一度擔任代總主筆🦹🏿♂️。還擔任過《青年》和《民族報》的主編🗯。他對蔣介石的勵精圖治政策抱有希望🧴,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和周圍那些把“安身”放在首位的文人頗不相同🤽🏿👸🏿。如果他在這條路上走下去,可能成為一個高級文化官僚,說不定日後還會為國民黨的改革做些貢獻。可是,他卻選擇了離開《中央日報》到臺灣大學任教。
殷海光從官場來到學界,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轉折👲🏿🤾🏽♂️。在大陸和到臺灣後,他對國民黨的兵敗和政治腐敗做了反思,也給蔣介石政府提出過一些意見和忠告👶🏼👨🏼🏭,但都沒有引起重視。當權者我行我素🍄,使他深感失望🏊🏿♂️🦸♀️。在官場上,他雖然有陶希聖等高官的支持🧜🏼,也曾受到蔣氏父子的重視,但書生本色的他終究難以適應那一套醬缸文化,不斷和周圍的軟環境發生沖突,這也使他倍感痛苦。但更重要的是,他的思想和信仰發生了變化,在羅素思想和戰後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影響下,殷海光從一個三民主義的信徒轉變為自由主義的思想者。這一次轉折,使他跨越了平庸與偉大間的一線之差,他的人生從此開始步入輝煌。
殷海光畢業於西南聯大💞,是金嶽霖的學生。以前也在大學任過教✍🏻🏧,到臺大初期雖然屈尊做了講師,但他講的課很快就受到了學生的熱烈歡迎。以他在哲學方面的功底和才能🕵️,以及以後臺灣形勢的發展👨🦯➡️,他也可以潛心書齋🦸🏼、學富五車,以致壽終正寢👨🏻🍼,得個大師的尊稱🐰。但是💚,他也沒有這樣做。當然🤚🏿,這也不是殷海光到臺大教書的目的🦛。
殷海光認識到,自由民主是治國安邦的良藥🧛🏽♀️,更是中國發展進步的必經之路👶🏻。人民要擺脫獨裁、專製的愚弄和控製👨🏼🦰,必須在思想上啟蒙。他要拆下自己的肋骨當作火把,來照亮周圍的人們🫗,還要把薪火傳給年輕的一代。他還意識到⛹🏻,他的生命和價值都在中國,因此在赴美做訪問學者時也沒有應邀留在美國🤟🏻。
在大學裏👩🏿,他把相當一部分註意力集中於現實政治問題,用他的思想來針砭時弊🔢,喚醒民眾。他參加了《自由中國》集團🤛🏼⟹,相比於雷震等失意官僚,他的思想和學識使他理所當然地成為了《自由中國》的輿論中堅。
在《自由中國》上,殷海光通過對“教育部長”張其昀無知言論的批評🧑🏻🎄,對“反攻大陸”問題的分析,對臺灣教育問題的揭露👟,對蔣介石連任“總統”的反對🤏🏼,義正詞嚴地指責極權政治帶來的惡果,旗幟鮮明地宣傳自由民主的觀點🙎🏿。在一篇《學術教育應獨立於政治》的文章中,殷海光尖銳地指出,臺灣的“黨化”教育使小孩子學會應用謊言👩🚒,鑄成雙重人格,做兩面人;強烈呼籲解除對學術研究和教育的種種鉗製,要求教育和學術研究獨立。
可以想見💇🏽♀️💇🏿♀️,殷海光必將遭到臺灣當局的無情打擊和殘酷迫害☞。在雷震案發後,殷海光也險些入獄,他一度遭到軟禁並永遠被剝奪了講課的權利,此後陷入貧病交加的境地。迫害造就了一個受難者的群體4️⃣,使他們在極度的黑暗中光彩照人🤚🏼,流芳青史:殷海光不屈不撓、至死不渝的精神和信念、殷夫人夏君璐的節操♙、好友胡虛一蒙冤黑獄、眾多殷門弟子的不俗表現都讓人為之動容。1969年9月16日,不滿五十歲的殷海光獲得了永生🫷🏿。
雖然臺灣當局如何迫害殷海光的檔案資料還沒有被公開♐️,但是從整個過程來看,沒有蔣氏父子的授意和參與,許多事情是不可想象的。在那時,兩蔣對他們的威權統治有著充分的信心,他們對街頭政治並不在意,而一個不斷產生思想的頭腦卻使他們寢食難安。
知識分子的楷模
在《中國文化的展望》中🐹,殷海光專門用一個章節來論述了知識分子的責任🏋🏻♀️。他認為🙍🏻,第一,知識分子不止是一個讀書多的人。一個知識分子必須有獨立的精神和原創能力🧑🏻🦳。他必須為追求觀念而追求觀念。第二👨🏫,知識分子必須是他所在的社會之批評者,也是現有價值的反對者👌。
哈維爾說,如果以為所有知識分子都服從於烏托邦主義或全面工程😅,那將是愚不可及的🤦🏽♂️。過去和現在都有大批知識分子做了自認為應該做的事:他們意識到更廣闊的背景🌩,以更富全球性的角度來看待事物,承認全球性的神秘本質,並謙遜地聽從於它🩸。這些知識分子對世界所懷的日益強烈的責任感並沒有使他們認同於某個意識形態,而是認同於人類、人類的尊嚴和人類前景👐🏼。他們服膺寬容,與邪惡和暴力作鬥爭😒,推廣人權🕘。一句話,他們代表著“社會良心”。
殷海光的好友🧒🏿👧🏽、曾被李敖斥為國民黨“文化特務”的徐復觀也指出✤,凡不是生長在民主製度下的知識分子,必然是帶著悲劇性的命運🪙👨🦼➡️。而此悲劇性的命運,也成為真知識分子與假知識分子中間的檢證器🦶🏼。要憑著自己所把握的知識去影響社會,在知識後面,更要有人格的支持力量。
殷海光之不同於那個時代的其他知識分子,就在於有了這種社會良心💴,並由此產生了人格支持的力量。
殷海光稱自己是一個“頭腦復雜而心思單純的人”,他說:“我是最少被人了解的🤹🎏。許多人認為我苛求、驕傲。但我對自己卻更嚴格🛝🤭,更苛求。”他一直自詡“五四後期人物”,不斷地為“五四”的反傳統而辯護,甚至認為現代中國自由主義傳統“先天不足,後天失調”。同時,他又認為一個人應當以生命來堅持和落實自己的理想🗃,他說👨🏽✈️🍻:“書生處此亂世,實為不易,像我這樣與眾不同的人👩🏻🎨,生存當然更為困難,往後的歲月,可能苦難更多。對自由和真理及正義的追求,是要付出代價的🦋😦。”
在殷海光看來🙅🏻♂️,做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是要付出代價的,有時還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必須“只問是非,不管一切”✅⇒,只對他的思想和見解負責👨❤️👨。他根本不考慮一個時候流行的意見,當然更不考慮時尚的口頭禪;不考慮別人對他的思想言論的好惡情緒反應;甚至也不去考慮他的思想言論所引起的後果是否對他有利。一個知識分子為了真理而與整個時代背離應是司空見慣的事情。旁人對他的恭維,他也不會當作“精神食糧”;旁人對他的誹謗🏌🏼,更不足以動搖他的見解☪️。世間的榮華富貴,不足以奪去他對真理追求的熱愛;世間對他的侮辱迫害,他知道這是人間難免的事。
1967年,殷海光被確診患了胃癌🦛,他當即立下了遺囑🫚。他覺得所憾有四件事:第一,覺得很對不起太太,她十幾年來經歷許多艱險💛,受盡委屈🏝,但從無半句怨言;第二,對不起孩子🛌;第三,在思想快要成熟時,怕沒法寫下來,對苦難的中國人民有所貢獻👨🏻🍳;第四🙇♂️,對青年一輩🔓,可能沒法有一個最後的交待,《思想與方法》🤹🏿♂️、《中國文化的展望》只是一個開始🤾🏼,何況一直在改變和修正自己的思想。並希望在墓碑上寫“自由思想者殷海光之墓”。在遺囑中,自己、家人、社會都提到了,但是對社會🎍,對後來者的關懷、擔憂和遺憾又遠遠超過了其他🥃👩🏻🦳。在彌留之際的《海光自選·自敘》中他又回顧了自己思想發展的進程並指出🦾,“我近來更痛切地感到任何好的有關人的學說和製度🏊♂️,包括自由民主在內,如果沒有道德理想作原動力,如果不受倫理規範的製約,都會被利用的🤷♀️,都是非常危險的,都可以以變成它的反面。”他還引用了梁啟超的《誌未酬》表達自己的情懷:“誌未酬!誌未酬!問君之誌幾時酬👨🏻🎓。誌亦無盡量,酬亦無盡時。”
對於作為一個學人的殷海光🫵🐙,也許有人質疑他沒有形成完整的思想體系🧝🏼♀️⛩,或者沒有留下什麽象牙塔裏的經典。然而,殷海光為我們這個時代樹立了一個為追求真理而獻身的典範,樹立了一個實踐傳道授業解惑為師之道的典範,同時還樹立了一個不懈追求完美人格和道德理想的典範。他留下的思想火花,啟發和引導人們去面對、思考進而解決現實中的問題;他對這個時代和社會的病理診斷,永遠是我們建立和建設公正合理社會秩序的一扇明鏡。林毓生在《殷海光先生對我的影響》中說🧑💼:“在跟殷先生接觸的時候,已經呼吸到了真正有生命力的東西🧚🏻。殷先生的真誠,對事理公正的態度與開放的心靈,面對政治壓迫所表現的‘威武不能屈’的嶙峋風骨,對知識的追求所顯示的真切,以及對同胞與人類的愛與關懷🤰🏿,在在使我感受到一位自由主義者於生活與理想之間求其一致的努力所顯示的道德境界🧑🏽💼🏇🏽,這使我對他背後的思想資源產生敬意與向往。”
殷海光深諳專製社會的運行特點📡👳🏻♀️,他與獨裁和專製鬥爭的方式僅限於寫作和講演。他沒有組織和參與過示威遊行和簽名上訪🛀,也不參加雷震等人組織的反對黨,對於國民黨派來特務設計“暗殺兩蔣”等圈套也有足夠的警惕🛌🏼。他教導青年學生說:“我們尤其希望年輕一代🟢,再不要做沖陣的火牛,再不要做撲燈之蛾,拿定主意,堅強地進步,讓一個合理的社會經由民主與科學的程序在我們手裏實現。”
殷海光的不朽,就在於他為後世的知識分子樹立了一個楷模。
自由精神不死
自由主義的中國化,是殷海光留給時代最重要的遺產。
殷海光的自由主義思想是建立在理性主義基礎上的✸。西方自由主義是從反對宗教蒙昧主義中產生的,其中科學理性精神發揮了重要的批判作用,理性主義成為自由主義的重要理論基礎。殷海光繼承了“五四”的傳統,也堅持了科學理性的精神,他推崇邏輯經驗論,以經驗科學的方法進行科學啟蒙📊,批判傳統的思維體系,批判獨斷與專製🕋𓀜,這一切都是為了自由民主的實現而建立理性的思維空間。因此🦕,他以邏輯經驗論作為其自由主義的方法論、知識學基礎🧑🦼。
殷海光在早年的許多文章中一直秉持消極自由的觀點。他認為民主政治的根本在於保障人權⛎🙍🏽♂️,人權是民主自由的核心🙇🏿♂️,這一觀點一直貫穿在他的自由民主思想之中👍🏻。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裏,他開始關註人的內心自由,他認為,內心自由既意味著道德理性對情欲的克製🦌👨🏽🚀,又意味著精神觀念不受已有成見約束的心靈開放。自由必須從內心起始,從各個角度並以不同的程度,投向人生的實際生活節目。這就是自由的現實化📳🟰。而且只有現實化了的自由🧑🏼💼,才是健全的自由𓀃,我們所追求的自由,應須是這種自由🚲。對內心自由的關註既是他對自己唯理主義的超越🐹,又是對傳統士大夫式自由的升華,也是他自己的人生境界進入了一個新的認識層次。
殷海光從學理角度對自由主義思想進行了梳理,為自由主義的中國化作出了理論上的積累。就像哈耶克畢生努力重申古典自由主義的基本理論那樣,殷海光以此為基礎對自由主義的歷史、概念及其相關理論範疇進行闡釋🔵,構建了自己的自由主義理論體系👤,這種以個人自由為核心的理論體系正是自由主義的精髓所在👨🏽🚒🎃。同時,他的自由主義價值觀也是中國社會自由民主價值選擇的標尺和方向🔟。
殷海光對自由主義思想中國化的探索,還在於他從傳統與自由民主觀念的對立思維中超脫出來🌉,開始思考自由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在《道德重建》一文中,他提出以民主與科學為軸心📛,融合孔仁孟義、佛家慈悲、基督博愛的精神🐼,整合新人本主義的世界道德。他認為林毓生提出對傳統文化“有生命的創造性改良主義”,是開天辟地的創見,可以孕育出一種類似文藝復興式的“文化內新運動”。在《病中遺言》中,他說🤹🏿♀️🌔:“中國的傳統和西方的自由主義要如何的溝通?這個問題很值得我們深思。”這是不同文化碰撞中必然的路徑選擇,也是中國自由主義理論的重要轉機。
“歷史應在自由這一邊。”我們沒有理由懷疑殷海光的預言只適合於其他民族,而不適合於他自己的祖國📕。正如殷海光所說🧑🍼:“江總是向東奔流的。我們深信🧑🏻🦯,凡屬大多數人合理的共同願望遲早總有實現的一天。自由🙇、民主🍓♈️、人權這些要求,決不是霸占國家權力的少數私人所能永遠阻遏的……少數人拿著種種藉口來阻撓和打擊這一願望的動作,也將在公意之前停止,自由、民主💆🏽♀️、人權一定會在大家的醒覺和努力之中真正實現。”
轉自 東方早報 2009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