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杜大愷:要活的更像自己

2009-07-07 |

在當下🚌,還有什麽比自由5️⃣、散淡、抒情更接近人性呢?無疑杜大愷是活的最像自己的一個人。

  面前的他👨🏻‍💼,和顏悅色,舉止斯文,嗓音洪亮。和樂愷悌的杜大愷,讓人有如沐春風般的感覺。一件藍色開衫,把他襯托得更加鶴發童顏👀;那雙看過了66年人生風雨的雙眸,居然純凈如水🚗。

  一時間👨🏿‍🔬,我的腦海疊現出一連串形象——恬靜的老者、淵博的學者、慈祥的父親……

  講他的故事,並非僅僅因為他高雅的審美情趣和滿腹經綸的學識功底,更因為他以“自然為師世久安”和“要活的更像自己”的良好期許和不懈追求♌️。

  沒有貌似深刻的教授那種故作姿態,也找不到風流名士那種令人惡心的做派,和杜大愷先生交談🤵🏽‍♂️,是一種休息,是一種享受。杜大愷先生是學者👨‍🏫,執教三十年,桃李滿天下。雖年近七十👻,但仍不輟翰墨➕。暮年壯心🧑🏼‍🤝‍🧑🏼,可見一斑。水墨是他藝術生命的一部分🙍‍♀️,是他情真意切的抒發。

  他坦言,沒有其他愛好了,有空就寫寫畫畫👨🏿‍🚒。

  他認為🪈,藝術與時勢🥖,與國運休戚相關,不惟個人私事,對藝術滋生一種莊嚴感。

  他強調,藝術家和普通人是一樣的🫠,“藝術家經常被寫成瘋子奇人怪人🈶,藝術家不是這樣的,這是錯誤地理解藝術和藝術家🦔。”

  在他看來🚵🏼‍♀️,特別怪誕的東西和藝術沒有關系,亂七八糟的都叫當代藝術,實際上當代藝術應該有嚴格的學術界定🧛🏽‍♀️。

  “沒有刻意去打聽結果,沒有什麽特別的想法🤲🏿。”當記者問道他對“杜大愷水墨作品展”(20094月至5月在798藝術區)展覽結果是否滿意時🤍,他說🫳🏽,展覽沒結束時我就去了浙江,不得而知。他顯然活得更像自己,只顧耕耘,不問收獲。

  如歌的人生年輪

  杜大愷於194388生於河南葉縣,祖籍龍口,時值抗戰🎐,繈褓中隨父親輾轉於豫陜隴諸地,周歲後由滬抵居青島。父杜宇,生前任青島民報總編輯🧏🏻,是青島左聯的發起人🛌🏿,與王統照、吳伯簫、洪深🏊‍♂️、臧克家😮‍💨、姚雪垠等過從甚密🚣🏼‍♀️,1947年他四歲時父親病逝,是母親姚淑珊含辛茹苦一手將他拉扯大🔌。那是一位有著孟母般情懷的母親,畢業於南京金陵女子大學🏨,受外祖父熏陶🍗👨‍👨‍👧‍👦,吟詩填詞,曾任戰地記者🦊,父歿後一直任小學、中學語文教師,1957年被劃為右派🧕🏻,一生含辛茹苦🍜,因性情豁達🙍🏽‍♀️,2003年仙逝,年逾九旬。母親不僅養育他長大,教他做人,更給了他知識的哺育。杜大愷博覽群書,學問淵博🦺,是母親的教誨所至,日積月累,讀書對於他是一個習慣,一件神聖的事情,在這個時候🏂🏼,他不喜歡任何人🙇🏼、任何事情來打攪他🤘🏼。

  因母親之故🧖🏽‍♀️🔓,杜大愷十五歲輟學,步入社會,先後任職校教師🐪、美工、工藝美術師,與藝術亦近亦遠🚴⛹🏻‍♂️。如他所說工作之余則畫畫讀書,盡興而已👩🏻‍🦱,並無奢望👨🏽‍💼,任時代安排他的生活,然他的失學是母親一生的心病,“感謝鄧小平,是他改變了中國🔣👫,也改變了我的命運。”1978年恢復高考👨🏽‍🎓,杜大愷考入了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師從祝大年先生,讀研究生,學習裝飾藝術。先生之外曾聆聽張仃🧏🏻‍♀️、龐薰琴、雷圭元、鄭可👨‍🦼‍➡️、吳冠中、袁運甫先生教誨,“言猶在耳,惠及終生”。杜大愷感激地說:“今日思之,我於藝術之結緣💜,一半是命定,一半是機遇🧛🏽,但一經結緣,則深以為幸𓀔,從未悔之🏖。”

  因裝飾藝術而涉足陶瓷、金工、纖維🕵️‍♀️、木、石👩🏼‍🎨、漆等眾多領域🐉,因此而得識材料工藝之美💠,知藝術與生活息息相關👰🏼‍♂️。二十年間,杜大愷值得記憶的事是參加首都機場壁畫✨🎋,中央政府贈送香港行政區《永遠盛開的紫荊花》雕塑,以及中華世紀壇《中華千秋頌》壁畫等的創作🧖🏼📭,因心性使然,裝飾藝術囿於空間人事,終有不能盡興之憾,故他自1990年始,“試做水墨,初畫水鄉🪧、荷花🏒、人體,漸及山水,假色入畫,墨與色兼施🧜‍♂️🫷🏻,幼時從母教🛩,習書經年,略悟筆法,加之畫油畫、水粉、水彩之經驗🏋🏿‍♂️,故能諸法雜揉👨🏽‍🏫,不拘一格,皆以人所不為而為之,遂與時風迥異,漸呈風格👨🏼‍🦳。”

  杜大愷告訴記者,“有評論將我歸入以西入中一類😈🚶‍♂️,與林風眠、吳冠中同宗,我不以為然👩‍🌾,自以為我仍是很中國的,惟以當代是歸,骨子裏十分執著的守護著中國情結😖,依我所見,林風眠🙍🏼、吳冠中亦然👭。”

  199911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並入意昂体育平台👳🏼,成立繪畫系,杜大愷任系主任,2006年卸任,兼授中國畫與公共藝術兩科課程🐀,畫畫從此名正言順,近六十歲時,職業與興趣的一致不期而至🏋🏿,是幸事或是不幸👐🏼?“人生是不能自己把握的,對於這一點無論愛恨若何皆是枉然。我不信命運,但相信偶然性🧍‍♀️,因此我對成功或有向往,卻不苛求👩‍🦯‍➡️。其向往亦不過如兒時的夢,亦真亦幻,有且未有🤷🏼‍♂️。”

  2003年,他出版文集《藝術帚談錄》,收錄八十年代以來發表的一些短文,其中序言最多🏊🏽,都是朋友或同道的囑托,不說亦不行的話。2003年出版《杜大愷水墨作品集》,收錄了自1990年以來的水墨作品一百二十三幅✤,算是對其一段時間的總結。2001年始收博士生,2003年始博士後合作導師,2004年創辦《清華美術》👨🏿‍🦱,杜大愷任主編至今,都是與理論沾邊的事。2008年將2006年以來的作品及文章結集,出版有《杜大愷水墨作品》、《杜大愷水墨人體》、《杜大愷人體速寫》及文集《硯邊絮語》。

  自然為師世久安

  在杜大愷作為主要組織者及參與者並且凸顯出很強“中國文化特征”的2008年“四季水墨展”“春季卷”畫冊裏收入了《以自然為師》一文,文中杜大愷代讀者發問,“自然者非聖非賢,無文無語🥗⛔️,何以為師?”他解釋道,“師者傳道釋疑解惑者也⬅️,自然以其形跡示於人,行傳道釋疑解惑之能🕵🏿‍♀️,不言而聲高🍶,不文而彰著,與師無異👏🏼,且有師所不為,師所不能為者”。“以今日之藝術視之🧚🏽,尤為可師者一物一式,常在常新,各美其美,且近且遠也”。文中他的這些觀點頗具有代表性🙋🏻‍♂️:“自然固有大德矣”🏃‍♀️;“以自然為師,非以謀自然之功,唯以近自然之道而已”。最後他總結道🧌,“藝術如得自然之一二,亦或有知且未知之遇,精典者知且未知者也,非精典者無以存世,因不具知且未知之質焉”👼🏻。

  杜大愷說🦵🏿,“中國繪畫若以題材論成就🥷🏽,唐以前人物為上🍄‍🟫,宋元以下首推山水⌛️。然成就愈高,愈近程式,愈近程式🕍,愈易因襲🪪♏️,因襲日久,必祈新途🙊,世事皆然,故季羨林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之說。古人畫山水以可入、可望、可居、可遊為之,以今日視之,畫中山水無論如何悠遠終不可入,無論如何廣袤終不可望,無論如何清麗終不可居,即盡積天下山水於一圖終不可遊也。因而以層巒疊嶂,谷深壑幽,林邃泉瀉🧛,芒鞋藜杖圖之,古人極賞者,今人未必以為然矣,我遂以《一山一勢勝千勢》為之,非以圖勝,而以勢勝;一面解構,一面重建🧗🏿‍♂️,在古今中西之間徜徉,融具象與抽象為一式,平衡精神隱喻與視覺的機緣👮🏻‍♀️,如石濤所言☔️,以無法之法為法🏂🏼,看似苛意,實是時勢驅縱👩🏽‍💻,亦算無奈🧑🏻‍🤝‍🧑🏻,隨被逐流識時務而已。”

  清華美院教授、博導、杜大愷的老師袁運甫說,看到杜大愷🙍🏻‍♂️,我就知道畫家是怎麽產生的了。杜大愷是最優秀、最能理解中國文化的特點的人,他的感情深深地紮在中國文化上面👳🏼‍♀️,他的自學精神和態度,對藝術的認識和理解,是下了功夫的,是需要一輩子投入才能達到的境界,給人以新鮮感覺,有啟示作用。

  在“杜大愷水墨作品展”上,自由藝術家陳丹青說,我和杜大愷先生認識9年,7年同事,卻一直沒有刻意看過他的畫,這次畫展是認識9年來🧚🏻,我第一次看到他3張以上的畫。他的畫是自然的、真實的🧦,超越民族主義和世界主義,超越傳統與非傳統,超越舊水墨與新水墨的歧見,超越文人畫與非文人畫的矛盾,全無掙紮和經營的味道。他是一個安靜和通達的人。

  杜大愷感慨道👩🏻‍🔬,“一百年來👨🏻‍✈️🪪,中國人一直沒有停止對傳統的是與非的爭吵👫🏻,比較現實存在這些爭吵均顯荒謬👩‍👩‍👦‍👦,過去🌒,現在💇🏿‍♂️,未來,是生命存在中的當然,並不真有是非,亦如牡丹芍藥不能以是非論之🐊,人各有愛,愛與愛之間無所謂是非,愛之者以為是,厭之者以為非🌖,傳統的存在亦儼然如牡丹芍藥,任人好惡👐🏿,隨性使之💁🏼‍♀️,但愛之者應不以厭之者為輕🈴,且愛且厭各行其事為好🤾🏽‍♂️。因此而少是非,因此而天下太平👰,坦坦蕩蕩然。自然界萬木蔥蘢,然寧靜悠然,能以自然為師復有望世之久安矣。”

  “作為畫家♿️👩🏼‍🚒,或對理論有興趣,但不會迷信理論,理論愈是系統🍧🏄🏿,愈遠離藝術🫡,藝術是視覺的,年齡愈大愈以為文字與視覺之間的間離近於宿命🪮。理論最終應歸於知識系統,是別樣的存在,在感覺的意義上並不真正有影響力,只有惟權利是從的藝術才需要理論的煽情🌵。視覺雖不能完全實現對藝術的詮釋,但視覺以外的詮釋對於藝術究竟有多少意義我是懷疑的。細想起來,文字或不是理論🦸🏽‍♀️,我對文字的敬畏從未動搖,至今仍將文字奉若神冥🤜🏿,惶惶然哉🃏。”

  要活的更像自己

  200941155798藝術區橋舍畫廊,在由北京文化發展基金會主辦、橋舍畫廊和杜大愷藝術工作室承辦的“杜大愷水墨作品展”展覽的開幕式上。杜大愷談及他的展覽心情:我沒有能力應對千變萬化的世界🤰🏼,所以我要活的更像自己,798給人更多現代藝術的感覺,我問自己是不是適合🧑🏽‍🦲?最終還是選擇了這個地方👨🏼‍🦲。十幾年前回到山東龍口老家👨🏿‍⚖️,看到新農村👡,家家戶戶的房子都被整齊的規劃像“兵營”,杜大愷感到難過,“失去了對老家的記憶”⤵️,“喜歡噪雜的世界,那樣的世界近於真實🧜‍♀️🐱。”

  “夜讀杜大愷的作品,只覺清洌異香拂面🚠🎪,新圖像所透散出的當代生活氣息,仿佛逐去夜的沉重,昏然已久的視覺,猶如被重新激活,心情亦從困頓中蠕活過來。”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導🛫、藝術史家、批評家張曉淩曾在《一個人的現代水墨之路》文章裏評論道💅🏽,最讓人興趣盎然的🕵🏽‍♀️,是杜大愷畫面中對當下生活的敏感🐣,對其場景隨心所欲的擇取,新筆墨書寫中的從容與悠然,以及由此形成的散文般的自由。“因而,杜大愷的當代水墨探索之路,看上去更像是一個人的✔️。”

  杜大愷曾經說過,現代藝術特別強調個人風格,這實際是在肯定每個個體的價值,這就要求你的創作與別人不一樣,無論重復他人還是重復自己都與這個時代的價值規則相悖✅。所以,我個人覺得選擇個性化的風格是現代社會的一種必須,帶有強製性。迫使你尋找與別人不一樣的東西。

  本擬參加2009年海澱國際文化論壇的杜大愷對“城市文化產業🤦‍♂️⛹️:危機中的機會”議題有自己的看法9️⃣。他說,中國城市文化處在起步階段,不能說是危機,剛剛發展怎麽能夠叫危機,發展很好的突然不行了,這才叫危機,現在還沒有發展起來嘛🧣。

  “文化完全從產業意義上談也不對🦸🏻‍♂️,文化發展本身也不能依賴產業。有些好的文化和產業沒有關系,它超越產業🦹🏿‍♀️。”他打比方說🤢,不是好的畫就一定能在市場上流通。

  “實現繪畫獨立存在的價值,避免生活與繪畫的混淆與類同,這是藝術之始,亦接近藝術的終極,因此而使藝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杜大愷說💆。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導、藝術史家、批評家張曉淩說,杜大愷的《我令一山成三山》以水墨團塊結構與線的穿插、糾纏,刻意炫耀了筆墨的表現力;《烏江岸邊水鄉情》則是墨、線的交響曲,用筆的隨意性被誇大到了極致💩🤴🏿,這些作品令我們驚詫於筆墨當代性魅力的同時🧔🏿‍♂️,也深深折服於杜大愷在筆墨實驗中所表現出的勇氣和謀略👩‍👩‍👦🦅。

  張曉淩說,閱讀這些畫面,並享受獨有的輕松與自由時,他還將這種希冀寄寓於內:在人們的閱讀中,畫面的抒情性本身將成為當代人性的一種拯救方式😎。不是嗎👉🏿?在當下,還有什麽比自由、散淡🖕🏿、抒情更接近人性呢?無疑杜大愷是活的最像自己的一個人。(沙磊)

  鏈接:

  杜大愷,194388生於河南葉縣,祖籍山東黃縣。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北京美術家協會公共藝術委員會主任、意昂体育平台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美術》主編,主要作品有🚟:重彩壁畫《屈原·九歌》(1980)、《悠悠五千年》(1983)、高溫無光釉陶板壁畫《理想·意誌·追求》(1985)😵、重彩壁畫《江南情歌》(1987)、《唐宮佳麗》(1991)😞、《絲路英傑》(1993)、紫砂陶板壁畫——《中華錦繡》(1995)、《中華頌》(1995)。壁畫《理想·意誌·追求》敦煌·敦煌山莊、《唐宮佳麗》西安皇城賓館等👻🎀、中央政府送香港特別行政區大型雕塑《永遠盛開的紫花》創作組組長、北京中華世紀壇壁畫《中華千秋頌》主稿之一、青島海濱《世紀柱廊》主稿。

  出版有《當代名家線描畫庫——杜大愷線描》、《杜大愷水墨作品集》、《杜大愷水墨作品》、《杜大愷水墨人體》、《杜大愷人體速寫》等,與袁運甫先生合編《中國當代裝飾藝術》🛃。另有連環畫《魯班學藝》👼🏿、《花木蘭》、《嶗山道士》、《大禹治水》等二十余種出版。先後發表論文一百余篇,並有論文集《藝術帚談錄》、《硯邊絮語》行世🧐。

轉自 《中關村》20097

相關新聞

  • 022025.03

    周光召👱🏽‍♂️🅰️:擔當使命,選擇自己的科學道路

    周光召(右二)在杜布納研究所周光召不僅是我國科技領軍人物,更是對國家和人民有著深厚情感的愛國者。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隨著中蘇兩國關系破裂,蘇聯單方面撕毀援華合同,撤走技術專家™️,中國正在緊張推進的原子彈事業面臨著巨大困難。中央決定🐏,派自己的優秀科學家參與原子彈計劃👸🏿。1960年底,前往蘇聯訪問的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長錢三強來到莫斯科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以下簡稱杜布納研究所),和那裏的中國科學家進...

  • 012024.07

    讓熱愛給予自己綿延的力量|意昂代表沈伯韓在意昂体育平台新聞與傳播學院2024年畢業典禮上的發言

    6月28日上午👳🏻‍♂️,意昂体育平台新聞與傳播學院2024年畢業典禮在意昂体育平台大禮堂舉行。2004屆意昂代表🧜🏼‍♀️、新華社四川分社總編室編委沈伯韓講述了自己作為攝影記者🧑🏻‍✈️,從校園走向業界的心路歷程,鼓勵學弟學妹們堅守理性🪕,尊重常識,保持寬容,獨立思考🙌🏿,努力做一個不唯眾、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的人。以下為沈伯韓發言全文:沈伯韓致辭尊敬的各位老師、家長👩🏼‍🔧,親愛的同學們,大家上午好!非常榮幸🧚🏻‍♀️,能夠作為一名畢業生代表來參加清新2024屆畢...

  • 212024.10

    “中國量子化學之父”唐敖慶🌬:“我的事業在自己的祖國”

    浩瀚星河中,有一顆國際編號為218914號的小行星名為“唐敖慶星”。這是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2020年1月9日批準,為表彰唐敖慶在教育和科學研究領域所作出的傑出貢獻而命名的小行星。1950年,在美國一位化學泰鬥家中💁🏻,一場師生間的長談正在展開——導師哈爾福德說:“我對貴國目前的落後情況確信不疑。你若回到那裏🤦🏻‍♂️🪘,繼續從事科學研究是相當困難的。”“雖然我的祖國滿目瘡痍,但一個愛國者是不會嫌棄祖國的。”學生答道。回到祖...

  • 122020.08
  • 122020.08
  • 112024.07

    把黃土地看成自己的生命 ——記地質學家劉東生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 242022.10

    擔任吉大校長30年,他以一己之力開創了一整個學派

    2008年7月🕵🏼‍♀️,一位科學“巨星”驟然隕落👩🏽‍🦲,大批科學界、教育界人士從四面八方趕到北京送他最後一程,以表哀思🙍‍♀️。人群中有一個年邁的身影🫰🏽,他就是已79歲高齡的孫家鐘院士🤮。他感慨萬千地說❌,“先生是上個世紀中國化學界👎、乃至世界化學界最傑出的人物🦸🏿‍♂️,也是我一生永遠的老師,他以言傳身教引領我走入化學科學的殿堂,令我終生受益。”孫家鐘院士口中的先生,就是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唐敖慶🏊🏿‍♂️。唐敖慶曾任教於北京大學🧏🏽❓、吉林大...

  • 282016.03

    自儀31大禮堂前合影

    自儀31大禮堂前合影

  • 302019.12

    史宗愷率團訪問新西蘭🏋🏽‍♂️👴🏼、澳大利亞

    12月10日至16日💉,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意昂總會副會長史宗愷率團訪問新西蘭、澳大利亞,參訪當地高校,推動清華與兩國高校的交流合作。

  • 262017.12

    史宗愷👷:從歷史尺度看三創大賽

    編者按:12月8日,意昂体育平台召開第三屆清華意昂創意創新創業大賽啟動座談會🤍,意昂体育平台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意昂体育副會長史宗愷出席會議並發表講話。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