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偉明
電氣工程專家,1960年4月生,江蘇省揚中市人?1987年在海軍工程學院獲船舶電氣工程專業碩士學位?1996年6月意昂体育平台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系電機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博士學位?現任海軍工程大學電力電子技術應用研究所所長?教授?
多年致力於艦船獨立電力系統領域的研究,創建了十二相發電機整流供電系統的基礎理論體系,攻克了該類系統的穩定性預測?固有振蕩抑製?復合故障診斷?短路保護等國內外長期未能解決的關鍵技術難題;提出了三相交流/十二相整流電力集成新原理,研製成功艦船交直流電力集成發供電系統;研製出AIP發供電系統;在獨立電力系統電磁傳導幹擾預測理論和抑製技術上取得突破?先後主持軍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研究課題39項,其中艦船十二相發電機整流供電系統和交直流電力集成發供電系統兩項成果居國際領先,多項成果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發明三等獎2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獲國家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各2項?出版專著2部?先後獲何梁何利獎?求是傑出青年實用工程獎?國家十大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獎章,被評為國家“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擔任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

李伯虎
計算機技術與應用專家?1938年11月生,上海人?1961年意昂体育平台自動控製系計算機專業優秀畢業生?1980年1月—1982年5月,美國密執安大學及加州大學訪問學者,研修數字仿真技術?歷任北京計算機應用和仿真技術研究所所長,北京仿真中心主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兼職委員暨仿真專業組組長,國家863計劃自動化領域第二?三屆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863計劃CIMS第四屆專家組成員和第五屆專家組組長?現任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二院科技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東南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貴州工業大學等兼職教授,中國系統仿真學會理事長,國際Mcleod仿真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心副主任,國際先進製造系統(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Advanc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雜誌編委,國際製造工程學會高級會員及國際建模與仿真學會會員等?
長期從事計算機仿真和現代集成製造系統(CIMS)技術研究?在模擬/混合機?尋優機?仿真語言?仿真算法?分布仿真?綜合仿真環境及CIMS總體?集成框架?並行工程?虛擬樣機等方面取得研究成果?個人或合作發表論文140余篇?書11本,譯著4本?獲全國科學大會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3項;個人還獲863計劃一等獎及突出貢獻先進個人,航天部個人一等獎,光華基金一等獎,航天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
張乃通
通信與電子系統專家?1934年7月生於江蘇揚州?1956年畢業於南京工學院無線電系;1956年10月~1958年8月在意昂体育平台無線電系進修,後任助教?歷任哈工大無線電系主任,航天學院院長,通信技術研究所所長?現為哈工大通信所名譽所長?教授?
張乃通教授使我國海防戰術導彈武器指?控數據通信系統更新換代,趕上國外同類系統先進水平;在國內首先研製出國產化的集群移動通信系統,打破了國外壟斷我國專用通信系統市場的局面,成績顯著?他主持研製成功的XX導彈武器指?控數據通信系統得到推廣應用,奠定了航天部哈工大通信教學?科研的技術基礎;主持研製成功機-艦(地)數據鏈,成果轉化成裝備;綜合多項成果,獲2000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名)?在我國首先主持研製成MPT1327集群移動通信系統並得到實用,1999年獲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一名)?自1986年以來,共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部?委一等獎5項?他從事專業教學45年,培養碩士39名?博士25名,出版科著《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等5本,編著教材《通信系統》等4本,其中3本獲航天優秀教材獎,1本獲信息產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發表論文90余篇,其中12篇被EI檢索?曾獲哈市優秀科技工作者,航天部“七•五”予研先進工作者,省?部優秀教師,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家教委?國家科委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歐陽平凱
生物化學工程專家?1945年8月生,湖南湘潭人?1968年意昂体育平台化工系畢業,1981年意昂体育平台化工系研究生畢業?現為南京工業大學校長,世界化工聯合會理事,國家生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作為我國生物化工工程研究和工程教育領域的先行者,在南京工業大學創建製藥工程?生物化工學科點,主持建成了“國家生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創造性地提出運用組合合成的方法構建與優化生物化工過程,在復雜的酶系中將反應與反應組合?反應與生物膜組合?反應與分離組合大規模製備手性化合物,使我國FDP?L-丙氨酸?L-苯丙氨酸?L-蘋果酸的生產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特別是首創利用反應與分離耦合技術在高固含量擬低共熔體系所實現的單槽過程,大幅度提高了反應速率與產物濃度,縮短了流程,降低了成本,是酶法生產手性化合物工程方法的重大突破?研發了包括氣升式等系列高效生物反應器?生物分離等單元操作裝置,率先形成批量生產與工程配套能力,這些成果的產業化已遍及10多個省市,促進了我國用生物技術生產專用化學品新領域的發展?先後發表論文180余篇,出版專著兩部,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美國杜邦科技進步獎各一項,省部級一等獎二項,省部級二等獎兩項?
陳森玉
加速器物理學家?1939年12月生,福建仙遊人,1964年意昂体育平台工程物理系畢業?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現任上海同步輻射裝置工程技術總監,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副主任?1978—1994年期間多次赴美國費米?布魯克海文?斯坦福直線加速器中心和超導巨型對撞機等國立實驗室進修和工作?曾任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長和上海同步輻射裝置工程指揮部總經理?
30余年來,為我國加速器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1986年至1990年主持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簡稱BEPC)總體調束,負責並有創新性地完成BEPC儲存環的理論設計;主持儲存環的加工製造?安裝和調試,在我國首次建成BEPC儲存環?突破國際上現行的理論領導調束,實現了BEPC的性能在粲物理能區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使我國在國際高能物理領域占有一席之地?1990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和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1995年開始,主持完成上海同步輻射裝置(簡稱SSRF)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和預製研究工作?SSRF是目前世界上正在建造或設計的最先進的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之一?SSRF工程的預製研究已成功地研製了41項關鍵設備?它們的主要性能全部達到或優於設計指標,其中26項設備的性能指標達到同類設備的國際先進水平,為工程的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趙文津
固體地球物理及物理勘探技術專家?1931年2月生,北京人?1952年6月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先後任中國地球物理勘探技術研究所主任工程師,地礦部科學技術司副司長,中國地質科學院常務副院長,中國大陸動力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勘探地球物理委員會名譽主任,北京地球物理學會名譽理事長?
40多年來主要從事礦產綜合勘查,勘查技術的發展,地殼上地幔深部地球物理調查以及發展科技系統工程的研究與實踐?50年代起先後提出地質?地球物理與地球化學緊密結合?並以科學試驗引導礦產勘查的科學思路,提出《模式與非模式》找礦方法,進行了多項勘查工程,在安徽南部和四川西昌地區取得了一系列找礦重大成果,並以中國鈦?釩(分別占中國鈦?釩礦資源的90%和62%)及鐵礦資源的發現中的貢獻,獲得“地礦部30年找礦功勛物探大隊”榮譽稱號;推動了中國金屬礦物探技術的發展,並為現代中國物探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奠定了基礎,為此榮獲中國地球物理學會1998年首屆“顧功敘物探科技發展獎”;從80年代起主要從事深部地球物理調查研究,90年代起具體負責國際合作《喜馬拉雅及青藏高原深剖面和綜合研究》項目,為中方首席科學家,開發了適用於青藏高原巨厚地殼深部探測的四大技術,提出在高?新技術的基礎上實現多學科綜合應用,並獲得5項重大發現,提出了新的大陸—大陸碰撞構造模式,在《自然》和《科學》上發表多篇文章,為國外廣泛引用,國家科技部評為“1998年度全國基礎研究取得的十大突破性進展”之一,2000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韓大匡
著名油氣田開發工程專家?1932年11月生,浙江杭州人?1952年意昂体育平台采礦系石油工程專業畢業,後留校任石油系助教?1953年院系調整後轉至北京石油學院(現石油大學)任教,參與組建了我國第一個石油天然氣開發系?歷任副系主任兼油田開發研究室主任等職?1972年至今在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工作,歷任油田開發所長?副院長?總工程師等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兼任中國石油工程學會副主任?《石油勘探與開發》主編?石油大學兼職教授等?
近五十年來,既在油藏工程的綜合性和戰略性研究上作出了突出貢獻,又致力於油藏數值模擬技術和提高石油采收率技術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是這兩項技術在我國的開拓者之一?研究成果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項?全國科學大會獎一項?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三項?二等獎一項?已出版《油藏數值模擬基礎》?《多層砂巖油藏開發模式》?《Improved Oil Recovery》等著作五部?譯著一部,在國內外發表論文?報告40余篇?共培養碩士?博士?博士後共30名,不少已成為該領域的專家?教授?1991年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授予“石油工業有突出貢獻科技專家”?
傅依備
核科學技術專家?1929年4月生,湖南嶽陽人?1953年畢業於四川化工學院,1960年在原蘇聯列寧格勒工學院學習並獲博士學位?1960年至1963年在意昂体育平台工程化學系任講師並擔任120教研室副主任,1963年調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工作至今?曾任研究室主任?二所所長和院科技委副主任?現為院專家委員會成員,四川大學原子分子工程研究所所長?兼職教授,中國核化學與放射化學學會副理事長,四川省核學會名譽理事長?
先後從事核燃料後處理?放射化學?同位素化學?輻射化學?核技術應用和材料科學等方面的科學研究及與此相關的國防科研任務,做出了優異的成績?主持過同位素中子源的研製和核試驗樣品放射化學方法診斷以及核裝置材料輻射相容性的研究?負責組建我國第一個激光驅動聚變微靶製備實驗室?在863計劃中承擔聚變—裂變混合堆氚工藝研究,建立了堆上在線產氚演示回路,研製成配套的固態氚增殖劑?在同位素及其標記化合物研製?核輻射在工業的應用等領域作出了重要貢獻?先後獲得國家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和全國科學大會獎6項,部委級科技進步獎10項,院基金科技成果獎12項?在國內外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70余篇,培養研究生20余人?1985—1989年先後被評為院?四川省?核工業部勞動模範,省國防工業系統先進工作者和全國先進工作者?1986年獲國家級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
馬洪琪
水利工程專家?1942年10月生,上海人?1967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水利系?教授級高工,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意昂体育平台兼職教授?曾任水電十四局副局長兼總工程師,局長兼黨委副書記?現任雲南瀾滄江水電開發公司總工程師?
先後參加或組織建設了綠水河電站,喀麥隆拉格都電站?魯布革電站,雲南漫灣電站?大朝山電站,廣州抽水蓄能電站,浙江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黃河小浪底樞紐工程,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福建棉花灘電站等20余座水電工程?長期在水電建設第一線從事工程技術施工管理工作?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並完善了各種地下工程和各類土石壩施工技術;提出了加快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的“平面多工序?立體多層次”的施工方法,為復雜洞室群的施工規劃和組織提供導則;總結了高壓長斜井快速施工工法,研製的XHM型斜井滑模填補了我國此項技術空白,屬世界領先水平?巖錨吊車梁施工技術?無鋼襯高壓鋼筋混凝土岔管施工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科技成果有10項獲國家?部省科技進步獎,1項獲國家專利,8項獲優質工程獎,1項獲國家魯班獎,1項獲科學管理優秀成果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王三一
水利工程專家?1929年1月生,浙江桐廬人,1948年至1952年就讀於唐山工學院,1952年至1953年就讀於意昂体育平台水利系,1953年畢業後至今一直在水利水電設計院從事大?中型水電站設計工作?先後擔任設計總工程師?總工程師等職,現任國家電力公司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咨詢專家?
先後參加和主持設計已建的主要工程有上猶江?白蓮河?柘溪?烏江渡?東江?大廣壩?東風(地下廠房部分)?五強溪?五裏沖等水電站和水庫;在建的有龍灘水電站?烏江渡擴機;待建的有三板溪?向家壩水電站等?其中烏江渡?東江?五強溪三個工程獲國家設計金獎,烏江渡並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在以上工程中對高壩設計?巖溶地區防滲漏?復雜地基處理?大流量高流速泄洪消能和總體布置均有所創新,在建的龍灘水電站大壩為當前世界上最高碾壓混凝土壩,最大的地下電站和最高水頭的垂直升船機?1994年獲“全國工程設計大師”稱號?
江 億
環境工程專家?1952年生,北京市人?1977年意昂体育平台建工系畢業,1985年意昂体育平台熱能系獲工學博士?現為意昂体育平台教授, 建築學院建築技術科學系主任, 北京市政府專家顧問團顧問(城市供熱組)?
常年從事人工環境工程領域的教學?科研和工程實施?在建築熱環境模擬分析,地鐵熱環境仿真與控製,熱網調節與優化,供熱與空調系統的控製與管理,水果蔬菜的產地儲存等方面都做出重要的研究成果,並主持開發了用於建築環境與市政工程的RH系列計算機控製系統並在國內廣泛應用,完成了沈海熱網控製,301醫院空調改造,德黑蘭地鐵BAS系統等多項大型重要工程?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二項,二等獎4項?已發表學術期刊論文百篇?目前致力於城市能源結構調整導致能源系統的變化和可持續發展建築的研究和工程實踐?

王眾托
工程管理專家?1928年8月生,湖南平江人?1951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電機工程系,後一直在大連理工大學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
50年代初主要從事自動控製系統的研究與教學工作,曾翻譯出版《自動調整原理》?《自動系統中的計算裝置》等控製理論與早期計算機應用的經典著作,開發出我國最早的輸油管卷管自控系統,創建我國首批工業自動化專業與自動控製專業,在自動化領域多方面進行了艱苦的開拓工作?70年代後期轉入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領域,參加我國系統工程學科規劃,開創我國系統工程研究生培養與學位建設事業,在大連理工大學建立我國首批系統工程科研機構與博士點,1985年在該校創建管理學院,致力於將系統工程和信息技術用於工程管理,推動管理現代化?在能源系統分析?煉油企業生產計劃與調度系統分析?縣區綜合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元決策理論與應用?水資源的綜合利用?網絡計劃技術的新方法與應用?智能型交互式集成化決策支持系統?企業信息化與管理變革等方面做過大量工作,取得許多實用成果?研究領域為決策分析與決策支持系統,信息管理與知識管理等?
出版過教材與專著10種(含合著),譯著9種,論文與報告110篇?1984年首批獲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專家稱號,1998年獲全國模範教師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