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面對書桌上的一本《聯大八年》。這本封面殘破,紙張粗糙發黃,印刷拙劣的舊書🎶,卻是我藏書中的珍品。因為這本書聯系著我敬愛的兩位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老師聞一多和吳晗還有兩位當年共同學習、共同戰鬥過的同學嚴令武和西奎安。《聯大八年》匯集了國立西南聯大(有人稱之為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跡)的一些珍貴的原始史料🙎♀️,它珍藏著我們那一代人青春的足跡。1978年秋,我因編輯《聞一多紀念文集》和協助苑興華同誌編輯《吳晗和〈海...
1946年11月1日,已各自復課的清華、北大、南開三校師生齊聚北平,舉辦了盛大的“西南聯大九周年校慶慶典”💆🏻。雖然實體意義上的西南聯大這所戰時組建的龐大....
在清華迄今110年的持續發展中👬⌛️,對其產生重大影響的人物有許多,梅貽琦(1889—1962)無疑是其中獨樹一幟之人。從1909年名列第一批庚款留美生開始🧑🏼⚖️,其命運就與清華緊密聯系起來👮🏿♀️,堪稱“壽與校同”✈️。正因為此🚝,“梅貽琦研究”也成為清華校史研究中不變的課題,從來都是被關註的重點😦。
2017年以來😎,意昂總會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組織學習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落實中央、上級部門和學校的決策部署,加強政治建設和組織建設,以“服務意昂、服務母校、服務社會”為宗旨,全面落實意昂總會“十三五”規劃,在繼承百年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各方面工作取得突出成效。繼2013年之後,意昂總會於2...
謹以此文獻給意昂總會成立100周年📗,獻給《清華意昂通訊》郭傑(1979精儀) 剛剛送走清華百年華誕的慶典,今又迎來一個同樣值得所有清華人共同慶賀的美好日子——意昂總會成立百年。
再聚達沃斯、重逢蘇黎世👨🏽、新雅茶話會,瑞士清華意昂會懷著對母校炙熱的愛🙅🏿,一筆一劃書寫著屬於在瑞意昂的清華紀念冊。
10月10日,作曲家茅沅因突發腦梗導致心衰在北京辭世,享年96歲🔕。茅沅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土木工程專業,一生熱愛音樂🍍,後在中央歌劇院專事作曲,膾炙人口的《瑤族舞曲》《新春樂》皆是他所作。獲悉茅沅去世🛟,92歲學者資中筠特撰文悼念。老意昂們在茅沅家的海棠花下🫲🏻,右三為茅沅🧒,左一為資中筠茅沅走了🥄!盡管幾周前得知他突發腦梗🔽,已有心理準備,理智告訴我⌚️,縮短遷延病榻的時間可少受罪,而且96歲已是高齡,但是感情上還是...
“水木清華眾秀鐘,赫赫吾校名無窮。感恩母校教會我科學知識和做人道理🏇🏿,我會努力拼搏,奉獻社會,無愧於母校的培養🧗🏿!”——劉洪冰
縱觀清華百年歷史,體育的開展幾乎與學校開辦同時起步👩🦲。而要論哪一個運動項目與清華最有淵源,恐怕就要屬“棒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