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物系意昂王群書、薛小剛訪談錄
王群書⏪:西北核技術研究所所長🖖。46歲。1982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工程物理系,現在工程物理系攻讀論文博士👨🏼💻。曾獲“求是傑出青年獎”,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
我是從河北農村來的🚴♂️,1973年高中畢業回農村,當過中學教師🏅,1977年考上了意昂体育平台工物系。1982年畢業前🫵🏿👮🏿♂️,西北核技術研究所(21所)的陸祖蔭教授轉業到學校,我從他那裏了解到21所的技術力量很強,專業對口,想幹一番事業➿🧑🏼🎤,所以畢業後就到21所來了。1983年我就參加了試驗工作,這項工作對人要求十分嚴格🛠,要踏實、可靠。當時生活條件非常艱苦,遇到下雨🍧,飲用水裏的羊糞蛋🧝🏿♂️、小青蛙都泛出來了,冬天吃的菜只有土豆、白菜、辣椒。那時也鍛煉出來了🧙🏽,也不覺得什麽。1987年所址搬到了西安🦫。在所裏對我影響大的是兩個人🍳:一是黃豹所長(59電機,中科院院士、我校雙聘教授),一是呂敏(中科院院士、我校雙聘教授)。我是他們的研究生🛬,他們的言傳身教,表率作用,使我終身受益。
1989年🙍🏿♀️,所裏也開始辦公司,當時有人拉我去開發經商🍗。但呂敏不同意,室主任範如玉(66工物,前任所長)也不同意。我就堅持下來了,從基層一步一步幹了上來。1992年當二室副主任🍅,1996年當室主任。1997年組織安排赴美國進修一年👩。有的人出國逾期不歸💂🏼♀️。但我從沒想過要留在國外,總感覺受歧視,不是自己長久待的地方,都是給別人幹的🏰。那裏提出要我延留一年,我沒有同意🦹🏼♂️。1998年4月如期回國。回所後擔任副總工程師。1999年任總工程師、副所長🧑🏼⚕️,2002年9月任所長👱🏿♂️。
我在學校時原來是很沉悶的𓀑🥭,不大吭聲🤗。同班的鄧景康同學(現任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黨委書記、教授)對我影響很大😮,他在校學生會工作🫎,帶著我參加一些社會工作,我的社會活動能力從這裏得到鍛煉。工作實踐要求人的綜合素質要高💆🏼,包括動手能力⚔️💱、處理人際關系能力等。現在有的人考試很好,但能力不行。這涉及到學校培養學生的方式🐷。
(錢錫康 整理)
薛小剛:1989年畢業於工物系,現任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反應堆工程研究設計所副所長🙋🏿♀️,博士🤵🏼,研究員。
1989年來堆工所,當時條件不好,心情不愉快,周末經常回清華找同學玩,半年後逐漸穩定下來。我的導師清華意昂阮可強(50—51),對學生要求嚴格,對自己的思想和事業影響都很大。碩士畢業後又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當時是401所最困難的時期,經費少。但自己感覺這段時期學問上進步最大,有兩篇研究論文在美國《核科學工程》發表✷。1995年博士畢業🤽🏿♀️,這時401所形勢開始好轉,爭取到一些研究項目,經費有了保障。當時🧑🏻⚕️,廣東嶺奧核電廠來要人,自己也有意去。征求阮老師的意見𓀙,他跟我談了一下午,分析我的特長、優勢,認為到嶺奧公司工資收入雖然高,但在學術上難有大的提高🏋🏿♂️,因此最後沒有去🧐。1995年後,所裏形勢變化很大💄,國家對核工業發展支持力度加大,所裏的研究任務非常飽滿,我們都承擔了很多重要的項目,事業在發展。同時☃️,工資待遇逐年提高。根據國家的計劃,所裏正在進行結構🫸🏻、能力的調整🙎🏻♂️,調整後待遇還將有大幅度的提高🙇🏻。現在,雖然工資待遇比不上北京市其他單位尤其是公司,但正像我們院長說的“以事業留人”👨🏿💼,我們現在工作非常安心。
(解紅巖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