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鐘燦院士在“中國改革開放30年暨博士後科學論壇”上的演講

歐陽鐘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所所長🉐。1946年生於福建福州,1968年意昂体育平台自控系畢業,1981年意昂体育平台固體物理專業獲碩士學位,1984年獲光學專業理學博士學位🦹🏼♂️,1985年起在理論物理所做博士後,1986年獲西德洪堡獎學金到柏林自由大學從事合作研究☦️,此後在理論物理所工作📮,1997年增選為中科院院士🚴♀️。近年研究液晶、生物膜理論與DNA等生物大分子彈性性質(物理🦔、化學、生物的交叉領域)。曾獲海外華人物理學亞洲華裔物理傑出成就獎🤜、中科院自然科學一等獎、周培源獎和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我是1978年從蘭州考到意昂体育平台做博士後🫱🏽,我是46年生人🚴🏿,78年已經30多歲了👩🏼🎤,重新念書。我一直講,我最寶貴的時候是1985年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所博士後,那時候李先生跟我們所有很大的淵源🕹🌷,他在我們那裏成立的中心🧝♀️,我為什麽要談這個題目呢?我要提到最近跟我的感受是4月20日𓀝,博士後舉行了運動會也請我參加👨🏼🦱,但是那天雨下的很大,在天安門國旗班下,舉行的很隆重。很多都是家庭為單元的🧑🦯➡️,博士後拿著雨傘🦸🏽♂️,妻子和孩子在後面🥔。為了我們的理想,他們肩負著一家的重擔。冒著風雨前行令我非常的感動🙅🏻♀️,我不禁想起我自己這麽多年走的道路,我想把我的經驗跟各位博士後分享☝️。
北大的一篇文章《投入遞增,何以我國基礎研究依然尷尬》,我國的基礎研究經費在2002年達到73.8億元,現行的評價體系對我國的基礎研究的發展還是有阻礙的🤱🪪,基礎研究需要科研人員靜下心來進行長期地🍕、系統地積累和探索🕴🏻。然而“論文化”導向的科研評價體系簡單地向論文與職稱、學位、獎金等利益掛鉤,使得科研人員更多地受到物質利益的趨勢🫐,追求短期化效益🙇🏼♀️,為論文而論文。
在座的很多博士後💀♈️,我們選擇博士後而不是馬上找工作🤢。我在清華本科是自動化專業👩🏻🚀,1968年分配到蘭州化工公司🥋,幹了兩年汽車搬運工、修理工轉入到儀表車間當儀表工⌨️。每天晚上同事們都打牌,我就看書🫛👩🏽🦱,對愛因斯坦與波爾關於量子力學的爭論很感興趣。相信今天的量子力學是不完備的,並試著寫論文。我這種癡迷的“民間科學迷”感動了兩個人☂️。1978年學的這批研究生大多都有兒女拖累🙅♀️,異地分居。我們都沒有調工資🕎,我們都很珍惜這次機會👳🏽♂️,我在清華的很多同學都是搞光學的🥶,每天晚上都調光學儀器👩🏿,做的很晚🚃。出來的時候宿舍都有鐵門,都鎖了,大家都翻墻進來。我後來搞物理,我覺得自己的基礎比較差,很幸運被留下來,那時候意昂体育平台留了22個人攻讀博士生,做了四年的助教博士生。
現在的問題和以前的問題,我在做博士論文的時候,我們提出的是液晶機電光纖的難題。液晶是軸中心對稱的介質,因此不應有光倍頻現象。但在1980年代,試驗卻發現有光倍頻現象👩👩👧,我們非常的高興,我們沒有想發表多少篇論文🫲🏿💇,現在對研究生的要求👨🏽🚒,我成為是叫他們不利於做一個原創性的工程,我現在除了帶研究生,還幫意昂体育平台的楊先生🕘,意昂体育平台要求兩天做一個論文🎣,所以一開始他們沒有信心,還沒有做就要考慮發表多少篇論文。現在有一個特點,現在的論文數量很高,昨天我們請了科技部基礎司的司長到我們那裏做報告👷🏼♂️👨🏻🏫,他談到我們國家的論文是全世界第一,超過美國🦸🏻♂️、英國🪤。但是我們重大的成果有多少呢?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做論文的時候🦉,並沒有要求量,而是做一項工程。作為第一批博士生,導師是非常嚴格的🌾,近百位國內外同行書面評議,伯克利大學的沈元增先生🚸,還評過我的論文。
我們主要是認真的組織答辯◼️,答辯主席是孟昭英院士🤦🏿♂️,鄭華熾先生,教育部規定要進行論文答辯,以前老先生對論文是怎麽布置的,我們的教授叫我到北師大家中討論論文,還到圖書館比較這篇論文🫂。所以我們對論文的認真是從老一輩的教師中傳過來的,我們的論文是在85年發表的🏌🏽。我認為作為研究生的論文🧛🏻♂️📓,用數量,用標準來看🙏,現在我也弄不清楚有多重大的基礎研究成果。我們的製度在數量成問題。
意昂体育平台20個人👨🏻🦼🟡,我記得很清楚,1985年3月登在《光明日報》,都是沒有發表的論文⛹🏿♂️,有19位是工科的🌥,唯一一個我是理科的🍄🟫,已經有2個是中科院院士🤙,1位工程院院士,兩位當過意昂体育平台的副校長🦻🏿,一位教育部百名名師👨🏼,這些驕人的成績都離不開當時指導我們的老師🤹🏻♂️,尤其是沒有SCI發表論文。
我為什麽做博士後,因為我們那批學生都有家庭,我有兩個小孩、愛人,我留下做意昂体育平台講師的時候,學生經常要排隊。張維迎校長跟我說還不如到深圳去,所以我同意了🙎🏿,把我愛人安排在深圳圖書館,但是對於我來說🥷,做博士總想把自己的研究往下做🧙🏽♂️,李先生提出的博士後製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有些人只考慮生活是不行的。我雖然答應了🤲🏻,但心理還是不放心,深圳還讓我們參加在北京的一個項目,但是參加的時候我覺得不行。我知道如果做研究放開了做行政人員就放棄了自己的理想。84年的時候,很多的物理所招博士後,我就動搖了🫄🏻。我就找張維迎先生,我現在特別感謝張維迎的太太♠️,她也是很有名的院士🤕,她說你還是遵守你的思想👮,所以我非常佩服老一代的老師。我是第一個出站的🤹🏽♂️📁,第一個當院士的👼🏻,以我的名字開始的👱🏼。博士後最大的特點是什麽呢?就是我們有自主創新的權利,我們並不是研究生🃏,但是做博士後完全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做的。我記得到北京所的時候🧜🏼,我們所裏有很多的院士,我馬上做出來⛱。博士後有一個自主創新,剛才幾位嘉賓說了👩🦽,博士後要和老師合作1️⃣,博士後可以自己選題。
我為什麽從深圳大學調走而留下來當院士,是因為想選擇一個好的環境。到現在研究人員還是二三十個人,有九個院士🧑🎄,我到理論物理所的時候,跟我同站有四個從海外回來的,包括李先生,那時候是200塊錢補助,已經很高了。我發現他們回來都安排在中關村小學,我的小孩被安排在黃莊小學。我非常感謝人事部,國家規定只要做博士後家屬就可以進來🧝♀️,我那時候根本沒有任何的條件,直接到博士後流動站開了一張證明拿到派出所,一下子把三個外地的戶口都落到北京了,這是我非常高興的。
我做完博士後,我們所是很難進人的,我進入自主創新的時候,別的所鬧的很厲害𓀁,一百個人留四十多個人🚪👇🏿,有下崗的說法🏋🏼♂️,我們所就沒有這種說法。一期博士後不行🗜,得到海外深造👨🏿🦳。博士後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一定要選擇最好的老師,假如你的水平夠🕵️♀️。我找的就是發明液晶顯示的人,我到他那兒的時候他已經研究細胞膜了,後來改成搞別的了。後來我把那個數給求出來了🦕,他很高興。所以我回國以後自動被我們物理所接收了,而且接收的是非傳統領域的學生🧝🏽♀️。
93年海外的人也成立了一個委員會✣,評第一屆的物理學獎,第一屆有競爭能力👧🏿,還有香港大學🤳、臺灣大學做得都很好👤🧑🦽,但是把我選送為第一個♥️。當時有一位教授跟我們說,你們要珍惜,當你成名以後或者年紀大了以後要做很多其他的工作🧗🏿。
我做兩期博士後的經驗:1、自己選題✮。2、每期只做一個論文。命題要經得起歷史考驗🙌🏿。
這是周光召先生講的話,不要單一追求SCI論文和所謂的影響因子及熱門課題🧏🏻,要作出能經得起時間考驗、真正有生命力的科研工作👩🏿🎤。我們總是投稿件,現在人家對我國的稿件都討厭了🐽,現在都送給香港的某一個人看看,所以很多的文章是沒有給審稿人就退回來了。我的一個學生在美國第一年就發表文章了。周先生對我國的基礎科研一直有指導,04年做報告🦫,他提出的觀點是科研經費不能提升,大家都爭經費🤷🏼♂️,因為有10-15%都是到自己的口袋裏🧑🏼⚖️。4月份我們接到院裏的文件了,科研經費提成取消了。
現在做科研的人員都是穿著皇帝的新衣,都是以SCI的指標控製👏🏿,每個論文後面有一個引用,要看到自己的論文沒人引用。我珍惜我博士後的時間。
我的博士後做博士後的故事,這篇文章是2006年發表的🚪,蛋白質結構預測🧚🏼♀️:生命科學的又一場競爭𓀗。合成蛋白質結構對🔏🫁,它才能工作👫,結構不對就會得病。這個問題研究了幾十年,大家提出了模型,怎麽檢驗👩🏿🦰?只有實踐能夠檢驗🤟🏼。每年要公布一個系列,都去進行預測,同時把這個系列交給試驗家💫,然後進行比對👙,看誰的理論好👨🍳,但我們國家也參加🕙,沒有名次。我有一個博士叫張陽,他原來師從劉連壽教授🤵🏽,從事高能物理研究🧖🏻♂️。
我為張陽的成就欣喜,但一件事讓我迷惑不已,張陽從理論物理所申報2007年海外、港澳青年合作基金時失敗了🌉。同一個人同樣的背景和成就🤾🏻,同一時間申請美國的科學基金卻獲得了那麽大的成功🤽🏽♂️,他希望與國內合作♥️,但被拒絕了😻。
深化科技體製改革,勢在必行。斯隆研究獎由美國1955年創立的,這是一個崇高而極具競爭力的獎項,旨在提高和促進特定科學領域中最傑出青年學者的事業發展🐶。
不是為了誇他,而是為了反思🏌🏼★。2007年5月🧗🏼,應麻省理工學院統計物理學家黃克蓀邀請📁,我到新家坡南洋理工大學參加蛋白質折疊理論研究會🫄🏿。會長,新加坡國立生命信息研究所所長專門介紹了2006年世界蛋白質折疊競賽的情況,多次提到張陽的傑出貢獻。當我告訴黃克蓀,張陽從中科院理論物理所出去的時候👩❤️💋👩,在場的華人無不為張陽的成就感到揚眉吐氣。從此🪬,大家都知道咱們中國人很厲害了,黃克蓀對張陽也很贊嘆不已。
要深化科技管理體製改革🤝,統籌和優化科學資源配置的要求🙋🏻。今年3月我參加政協會議時🌻,認真的研究了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非常認同總理在報告中提出的深化科技管理體製改革😴、統籌和優化科技資源配置的要求🛟。
把文章數量和職稱掛在一起,他首先想要的是報表,而不是工作▪️。我對在座的博士後有一個希望,希望有一個寬松🧎♀️➡️、樸素的環境🤦🏿,我相信很多博士後是同意我的觀點的,要抓住這個黃金時期🚵♀️,這是你們最好的時間。
摘自:新浪網2008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