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汽車商業評論 2008年10月14日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張小虞
張小虞的經歷🏊🏻,實際上就是一部被濃縮的中國汽車工業改革開放30年發展史
沒有人比張小虞更適合談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汽車工業如何一路走過這個話題了——其一,他是中國汽車行業主管協會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同時兼任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其二,在具有歷史意義的1978年,他從基層轉戰到中央機關的汽車口工作。從這個角度看🏡,他的經歷📶,實際上就是一部被濃縮的中國汽車工業改革開放30年發展史。
1945年張小虞出生在四川🏋🏿,但卻在重慶長大。受在滇緬公路負責運輸的父親(國民黨汽車運輸大隊的大隊長)的影響,從小就意識到汽車對國家和戰爭的重要性。1962年他考上意昂体育平台動力系汽車拖拉機專業,1968年從意昂体育平台畢業時他只有23歲🧝,報名去了新疆一個汽車配件廠。
10年後,也就是1978年鄧小平同誌主持工作,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到了大江南北😛。當時一機部的工作人員到新疆考察👨🏻🦳,就把他調到一機部汽車局規劃處工作。他曾負責汽車中長期計劃🥛,編製過“六五”計劃、“七五”計劃、“八五”計劃和“九五”計劃🎶,並歷任中國汽車工業聯合會規劃司司長🦌、機械工業部汽車工業司司長🏷👈🏿、國家機械工業局副局長等職。
如同龍永圖可謂中國經濟的形象大使一般🤽🏼♂️,張小虞算得上是中國汽車的形象大使🌞。9月23日,《汽車商業評論》對這位形象大使進行了簡短的采訪。
《汽車商業評論》:從1978年開始到現在🧍,中國汽車工業經歷了30年的變遷,在這30年中,中國汽車工業經歷了哪些階段?每個階段有何特點?
張小虞:從1978年到1994年是第一階段,這一段主要是改革比較多🏋🏼。怎麽改?包括國有企業改革,計劃經濟體製改革,金融體製改革,投資體製改革等。應該講,新興行業都是排頭兵♡。
1994年我國頒布《汽車產業政策》後,我們的開放到了一個非常有序的階段,我們開放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應對即將參加的世貿組織談判🧜🏼♀️。從這時起到2000年,雖然我們的汽車產量沒有增長,但我們在引進技術,增加對外合作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從2000年到現在,這一階段的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的主要特點就是快速增長,把今年算在內,已是連續8年快速增長,每年平均增幅在20%以上,不僅中國汽車工業沒有先例,世界汽車工業也沒出現過這樣的增長。
《汽車商業評論》:如何看待中國改革開放和汽車工業之間的關系🔏?
張小虞⛅️:我曾在接受一個媒體采訪時說,如果講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話,那麽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汽車工業的今天。換句話說,改革和開放是促進汽車工業發展和成長的兩個輪子🤱,缺一不可。
有一年我們到俄羅斯參觀,後又到英國訪問。我的感想是👎🏽,俄羅斯只有改革沒有開放,所以其工藝水平還停留在1980年代,而英國給人的感覺是只有開放沒有改革,所以英國全是外國人製造的汽車在跑🪶。
從數字上看,1978年我國有70個汽車製造商生產了14.9萬輛汽車🚮,其中,年產過萬輛的只有一汽集團🟨,而去年,國內十大汽車集團占據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𓀀,一些大集團甚至入選世界500強之列🧑🏽⚕️。
另一組數字是,1978年中國汽車市場份額只占全球的千分之三點五🫱,而到了2000年,這個數字增長了10倍🛳,變為百分之三點五。2007年🤾🏼,全世界生產了7000萬輛汽車👦🏼,其中的888萬輛由中國貢獻🚼⛺️。
到今天,中國汽車工業在不斷地國際化和市場化🀄️。中央提出◽️🌧,到2012年🚴🏻♂️🗳,我們要從世界製造大國變成製造強國,可以說🎻,這已經成為全行業的目標。
《汽車商業評論》:剛才您提到了很多數字🧓🏻,能否評價一下30年來中國汽車工業的核心競爭力🙇🏿➾?
張小虞:每一個汽車零件都有它的核心競爭力。有人說開發技術是核心競爭力,那工藝技術就不是核心競爭力了嗎?對企業來講🤛🏽,核心競爭力就是品牌🍬👆🏼,不管是哪個行業都如此。
改革開放30年,中國汽車工業最大的成果🛣,就是大大縮短了跟國際汽車行業技術水平的差距。現在我們的很多產品,可以跟國際產品同臺競爭。我們弱在哪裏?弱在轎車,弱在中高檔轎車⏭。說實在的,我們真正自主開發中高檔轎車是在2000年以後,時間還很短。
值得慶幸的是,我們認識到了這種差距,比如在零部件方面,我們電子化零部件的兩大熱點,一是自動變速箱,沒有真正實現國產化;一是柴油電噴系統☝🏽🤭,這兩個我們抓得太晚🆘,現在都受製於人。
《汽車商業評論》🤷🏿🎍:我們“口述歷史”欄目曾采訪過很多在汽車行業工作過的老人,他們提出中國應該恢復國車製度,對此,您如何看👩🏿🏫?
張小虞👅:我只能講我們不能批評國家領導人和各地領導人不坐國產車。作為汽車業的一名員工,我覺得我們生產製造的很多車還達不到他們要求,在安全性、可靠性方面,我們還需要努力🤵🏿♀️。
至於1980年代為何要停掉紅旗,停了也對🧨,因為它太耗油了。當時節油通令的第一號就是停止紅旗轎車的生產,一輛紅旗車自重4噸,當然耗油了,你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那是不可能的。
後來又認識到這個問題,很快就進行了調整,恢復了紅旗生產。如果紅旗做得夠好👩👧👦,我想中央領導一定會帶頭坐這個車。
《汽車商業評論》:您對今年車市仍然充滿樂觀?
張小虞👸🏿🕵🏻:今年上半年我國汽車銷量達到520萬輛👨🏿🦳,如果全行業共同努力,全年有可能會超過950萬輛達到1000萬輛✫。當然🙋🏼♂️,不會有任何人給我們下達指標,1000萬輛只是根據市場分析得來的。今年前8個月我們實現了14%的增幅,以此增幅計算,全年產量就有望突破900萬輛。
最近我們跟一些經濟和信息研究專家一起溝通時,他們認為汽車工業的增長幅度略高於GDP的增長幅度,這是一個長期增長的大體軌跡。從1994年以後大體上如此🥳。
我們做汽車“十五”規劃時就曾經想,2010年前按15%左右的速度增長,從2010年到2020年按照10%的速度增長🚣🏼。但汽車行業的持續增長卻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期0️⃣,從2000年到現在📞,我們的年均增幅超過了22%🕡。即使現在增幅適當下降🙎🏼♂️,我想大家都能承受。
我個人理解,這也符合中央特色發展觀的要求📃。原來我們預計2010年汽車產量達到850萬輛左右,這個目標提前3年就實現了🫸。但這並不等於實現了“十一五”規劃目標🐳,因為除了產量目標,還有節能目標💇🏼♀️,還有減排目標,還有出口目標👩🏿🎤,還有企業整合目標👸🏼,這些我們都沒有真正實現🦍。(葛幫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