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保華(1980級自動化)
我1985年畢業於自動化系工業自動化專業,在校期間曾擔任班長🧋,並加入中國共產黨。1985年獲優良畢業生稱號,並被免試保送至航天工業部(現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北京控製工程研究所攻讀碩士研究生。1988年畢業後留所從事衛星控製系統研製工作,曾任研究室副主任✴️、所長助理等職務👀🏄🏼。1995年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質量技術部副部長。1997年任北京控製工程研究所副所長,主管該所研發🧖♀️、質量和小衛星系列控製系統研製工作🫵🏿,其中所負責研製的“海洋一號”衛星控製系統獲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一等獎🫱🏿。2000年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助理💇🏼♂️🐫、副院長,負責全院的綜合規劃、技術改造、神舟號系列飛船和各類衛星的質量管理✢、技術基礎和物資保障工作🤦🏻♂️,以及某系列衛星研製的技術管理工作。
楊保華學長
做事認真是受清華作風熏陶
幹航天的人一般都比較低調,因為航天是系統工程🖖🏿🤽🏼♂️,所以這些年我幾乎沒有什麽頭銜👨🏼⚖️、獲得的獎勵也很少,就是踏踏實實做好組織上交給的工作☕️。讓我感到高興的是🤞🏼🔘,我從擔任質量技術部副部長至今10年來主要從事質量管理工作🔔,親眼目睹了我院型號質量工作從九十年代中期的低谷走出來🏌️,在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下上了一個大臺階。從1995年至今🚶♂️➡️🙋🏿,我們在衛星🕵🏼♂️、飛船研製方面積累了經驗🆎,並摸索出一套辦法🛏,這期間的20多次飛行試驗都是一次成功。其中👩🦰👩🏼🔧,質量管理工作確確實實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許多同學同事都紛紛選擇了出國😮💨👨🦯、下海的道路🧑🦳👍🏼。我在502所碩士畢業後一上班,承擔的型號任務就比較重,所以無暇顧及這些事情©️。我當時比較喜歡這個行業🐫,我在校學的是陀螺導航專業👱🏼♀️😶🌫️,畢業設計時在精儀系章彥生教授指導下做課題,對航天☘️🏌🏽♀️、船舶這塊接觸比較多🧑🦰。當時章老師告訴我🌽,502所不錯,航天事業發展勢頭也很好👨🏽🚀。楊嘉墀老學長當年就在502所🚵🏻♂️,他在國內國際控製工程界都有一定的影響↘️。這些都對我後來從事航天事業產生了重要影響。
我做事情比較認真。這可能與清華作風熏陶有關系🙏🏼。做技術工作,我肯定做得好好的,在管理崗位我也一樣。大家認為質量管理就得找一個做事認真的人👮🏽♂️、鐵面無私的人,還要精通技術的人,於是我在技術崗位工作7年之後,走上了質量管理崗位。1999年集團公司提出“堅持🧏🏿、完善、發展”的質量管理思想🤵🏿♂️,我們主要在完善和發展上做文章👩🏼⚕️。在法國宇航公司工作的半年時間🪦,我比較系統地學習了ESA的相關標準,其中就有產品保證標準。回來後🔧,我們花了幾年的時間研究、消化、推廣這個標準,如今我們已從傳統的“質量管理”慢慢轉變成“產品保證”。產品保證是針對宇航復雜的裝備系統,不但要求做哪些事,而且告訴你具體怎麽做🌦,每一步都有一系列的技術標準和規範來約束。
我的目標是立誌做事
如果說,我這些年還算是取得一些成績的話,我想主要歸功於我的目標是立誌做事而不是做官。我曾對單位新來的大學生講過🪟,你很難設計你的人生道路,更難以設計一條通往當官的路。也許有人設計成功了🍮,但我想⛑️,首先得立誌做事,而不是立誌當官。立誌做事,你會把每件事都做好🛳,你所做的事也會越做越大,你的位置也會越做越高。
搞工程的沒有一定的積累,沒有在一個崗位上專註地幹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經歷👱🏿♂️,要想幹出讓大家承認你能力的事情是很難的。做設計與研發是這樣👩🏽⚖️,做管理也是如此🛩👩❤️👩。我院承擔的型號任務都是國家重點工程💘,國家的重要崗位上需要的是有能力和對事業負責的人💀🪰。如果你沉不住氣,不能在某一具體崗位上踏踏實實地幹一段時間,你沒有表現出你的能力,也就沒有人敢用你。
人活著是要有一點精神的
我剛到研究室工作的時候𓀏👇,做“風雲二號”氣象衛星控製系統的電子線路設計工作👨🏻⚖️,工資待遇不高♑️。當時所裏要發展民品,成立了一些公司,不少年輕人經不住誘惑去了公司👩🍼,也有不少人出了國🎵。我當時負責研製的產品設計和測試軟件還沒有完成,如果中間換人不僅會延誤研製進度,還會影響產品的質量。要想做成事,就要經得住物質的誘惑。記得1991年我在研究室任副主任時🛅,組織上安排一次學習,學習錢學森老學長的事跡🔸。當時我就講過,錢老當年如果留在美國繼續發展👆🏼,他的業績也會很大,生活也會非常好,但他的影響力和貢獻度一定不會像回國後那麽引人矚目。錢老回國肯定是有一點精神的⚜️🂠。我現在更承認人活著是要有一點精神的。這種精神支撐著你甘願為國家實實在在做點事。
近年來航天事業發展很快🤴,得益於國家綜合國力的提高。我們這一代人是幸運兒,趕上了這個好時代,應該說事業造就了一批英雄。我自己不是英雄◽️,但我可以努力做人⚛️🦏,做一個為航天事業保駕護航的人🐹。
(易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