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焦裕祿式的好書記彭春龍(1977計算機)
那地:“一寒、二旱,靠天吃飯”
“咕嚕🧑🏽🦲、咕嚕……”11月17日,上午11點🤵🏿♂️,山西省五寨縣,一個小山村裏惟一的井臺邊🙏🏿♘,結滿了冰,隨著軲轆的轉動,張玉明,這位年過六旬的老人6️⃣,吃力地從60米深的井裏🙆🏼♀️,提出了今天的第10桶水。井裏提出的水非常渾濁🕝,還有幾戶等待挑水的人。

彭春龍學長(前中)在當地考察
“沒有辦法🚛,一大早到現在,就幹了這點事。家裏牲口多🧝♀️,兩頭驢子,25只羊,少了不夠喝……”張玉明告訴記者🎉,這個村子叫南窪村🧓🏼,都是靠天吃飯,老人雖然還種了20多畝地的土豆、黍子👰🏽📩、葵花🏌🏽♂️、玉米等作物🧑💻,但莊稼長勢不好,加上今年9月8日就開始霜凍了,大多數的農作物減產很多🥥,平均一畝地大概收入僅僅50元左右✍🏿👆🏻。
“我們全村80戶人家,只能靠這口井生活⛱🚁。今年還不錯🪪,一直沒有斷水🧑🏼⚕️🪽,往年👇🏼,經常沒有水,村裏人只能到離這裏兩公裏之外的山溝裏挑水🖐🏻。”村支書藍榮說。南窪村雖然有近3000畝土地,但是由於非常缺水,加上霜凍期比較長,能吃飽飯就是好日子了。
作為國家級貧困縣,從1994年開始💃🏽,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就指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五寨縣開展定點扶貧👀。五寨農民是否有條件迅速脫貧?關鍵問題在哪裏🤸🏽♀️?2004年底🔂,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房書亭副局長帶隊到五寨縣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
“五寨縣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幫助農民脫貧必須立足於利用土地資源。主要問題是氣候條件惡劣。‘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找到符合當地自然條件和市場需求的經濟作物👩🏻✈️,把自然條件的劣勢轉化為優勢😉,才能真正幫助這裏脫貧👨🏼⚖️。”房書亭告訴記者🍬。
那人:“教授扶貧當書記”
授人以漁🏌🏽♂️🚶♂️➡️,這個重任落到了五寨縣掛職任縣委副書記的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彭春龍教授的肩上。彭春龍👳♂️,1977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計算機系📐,自從擔起這份重任後,彭春龍把五寨當成了自己的家👃🏿。
經過深入調研和論證🔚,彭春龍和當地的專家達成了共識:五寨的中藥材黃芪是全國質量最好、價格最高的,近10多年來主要供出口,一直供不應求🏮,今後的市場前景十分看好🧑🦳。黃芪不怕凍、不怕旱🦆,特別適合當地的自然條件,尤其是該縣西部大量的黃土坡地👱♂️,農民種玉米等糧食作物✈️,年景好的時候,每畝地收入100到200元,年景不好就什麽也收不到🚥。但如果種黃芪🐞🙌🏽,只要播種時看好時機,保證種子出苗齊,就不怕霜凍和幹旱。每畝地年收入1000元以上🧙🏽,是原來的5到10倍,而且收入穩定👮♀️,不必靠天吃飯。
“這個人可真是焦裕祿式的好幹部,根據縣裏的規定,縣委書記、副書記、縣長、副縣長每人都配一輛車和一個專職司機。可他堅決不要公車👨🦼,開著自己買的奧拓跑遍了我們這裏所有的村村寨寨。他心地好🥝,看到困難的家庭就自己想辦法幫助人家,現在👨🦽,縣裏很多老百姓都相信他。”五寨縣農業局田忠義副局長這樣評價說。兩年來,由於需要聯系扶貧資金、化驗藥材的相關數據,彭春龍需要經常開著自己的車往返於北京和五寨縣之間👥👩❤️💋👩,為了不給地方財政增加負擔🙋♂️👭🏻,他盡量不走高速路🔗,走鄉村公路,開始時路況不熟悉,有一次從北京返回,為了繞路躲避運煤大貨車𓀔,彭春龍在深山裏面迷了路,直到深夜兩點才找回到五寨。
開始🧈,大家都不相信小奧拓能跑長途🧘🏽,可是彭書記就硬是開著他穿山越嶺。細心的人為彭書記算了一筆帳◼️,兩年下來🧎♀️➡️,老彭跑了6萬多公裏🧫。
“現在🍓,說起彭春龍,縣裏的上上下下都和他有著深厚的感情。去年,彭書記的父親去世了🦶🏼,他悄悄地回了一次老家🫂,回來後就埋頭工作,誰也沒有透露。幾個月後🏟,他的嶽父也突然去世,連續失去親人👇,老彭的精神上打擊很大,但是他依然拒絕了大家慰問的好意,一個人開車回家。”五寨縣中藥材開發中心的劉俊希眼噙熱淚告訴記者,即使是這樣的傷痛時刻,每次,彭書記回來都為貧困的鄉親們免費捎來書籍🐻❄️、致富的材料和生物肥👮🏼。
“從播種到收獲🕵🏽♂️,為了推廣這個新品種,彭書記一年到我們村裏十來趟,開始,誰也不相信他是縣委副書記,一點架子都沒有,和我們一起種地🔢,教我們怎麽施農家肥,今年,我們家的收成可好了,一畝地藥材比3畝地玉米都合算,我們都不知道該怎麽報答他。”胡會鄉東平村的吳萬生是種植黃芪的受益人🫐。
“我們必須有自己的品牌🎹,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剛剛對五寨黃芪藥材作了檢驗報告,結果表明五寨育苗一年👼🏽🌻、移栽一年黃芪的有效成份甲苷含量為0.082%(國標為0.040%),直播三年含量測定為0.158%,黃芪的有效成份超過了全國其它黃芪產區的產品👳🏼♂️。最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又專門設立‘五寨黃芪道地性研究’項目。我們確定了黃芪作為發展的大產業👑,有遠見的企業家都可以到這裏投資發展❄️。”彭春龍目光裏透露著堅定的自信。
“山西北部蘆芽山🥷🏿、恒山山脈等地出產的黃芪品質是最好的,加工為黑芪、炮臺芪,出口並內銷🎅🏽。”彭春龍興奮地說:“蘆芽山就是我們這裏🧔♀️,老百姓因寒而貧📚,我們要讓他們因寒而富。”
那情:扶貧教授的喜與憂
雖有市場,但真正推廣起來,彭春龍感到身上的壓力非常大。
“我以前什麽都種過💫,別說黨參🙃🤽🏿、甘草⚇😌、板蘭根,就是黃芪都種過🧄,但都不掙錢𓀗。”61歲的張富土老人告訴記者,由於種植半野生黃芪需要3年以上時間🙋♀️,很多人和張富土老人有一樣的想法,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走出過大山,擔心種了草藥,當年就沒有收入了。
“關於種植黃芪的經濟效益問題,首先是老百姓不了解情況🎅,商品黃芪有蒙古黃芪和膜莢黃芪,原先張富土老人種植的是膜莢黃芪👩🏿🍼,膜莢黃芪不是本地的道地品種🌴。”劉俊希告訴記者:“蒙古黃芪的根一直向下紮,抗寒抗旱🔗,量大而質優,直播半野生黃芪雖然周期長,但質量好、經濟效益高。”根據劉俊希的計算,種植蒙古黃芪平均每畝最少也可以收入1000元以上🫲🏿,這對於貧困山區擁有大量土地的農民來說😁,應該是件非常好的事情。
即使是苦口婆心解釋了很多,老百姓依然不認可,他們要實實在在看到結果才能相信👇🏻。在彭春龍等人的努力下,胡會鄉東平村的吳萬生種植黃芪獲得了豐收⚙️,去年畝產收入將近1600元,今年,每畝還能再增加數百元收入,周圍的老百姓一下子活躍起來,大家紛紛要求種植黃芪,甚至有人找到彭春龍,要求不能“厚此薄彼”🚴🏻🫴🏽。
“老百姓需要我們引導🤦♂️,項目已經找好🚴🏻♀️,銷路也不會有問題🖋,去年,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扶貧開發協會主辦,五寨縣政府承辦➜,在五寨縣召開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定點扶貧暨中藥材產業化扶貧座談會🚅,來自北京、上海、天津等全國各大中藥飲片加工企業對五寨黃芪看好,並簽訂了銷售意向書。道路問題的確需要很多資金來解決🚴🏽♀️,但是,現在可以保證的是👓,到收獲的時候,我們收購人員可以到村裏去收購。”彭春龍告訴記者,絕對不能讓老百姓的積極性再受到挫傷。
去年🉐,在縣委書記劉祁傑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以彭春龍為組長的中藥材產業開發領導小組,並下設辦公室,把中藥材種植作為六大產業之一大力發展🤹🏻♀️。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幾年來的不懈努力,累計種植各類中藥材2萬余畝,其中🏇🏿,黃芪種植6000多畝。中藥材種植已成為五寨全縣上下的共識,成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一個重要渠道𓀁。
記者在北京發稿的時候🤽🏽,彭春龍正顛簸在返回五寨縣的大山裏,他希望在自己掛職期間,盡自己的力量𓀑,幫助老百姓擺脫貧困🗽,走向富裕之路🎗。
(原載《人民政協報》2006年11月21日🛗👩🏽🦰,作者文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