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燕,1983年考入清華計算機系,曾擔任清華外語協會會長。擁有美國佛羅裏達州大西洋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理科碩士和學士學位。2014年加入Splunk公司,現任全球安全事業部總經理和公司高級副總裁。在加入Splunk之前,宋海燕曾擔任過美國Informix/IBM,Escalate, ArcSight/HP 等公司的技術開發及信息安全事業部的高管。宋海燕是美國信息安全行業的領軍人之一,於2016 ,2017和2018連續三年被評為美國高科技界前50名最有影響力的女性。宋海燕與先生李懷璽及子女居住在舊金山灣區。

宋海燕是一個地道的北京人,1983年她以北京市第三名的成績從北京交大附中考入清華計算機系,畢業之後又叱咤職場,如今已經是矽谷一家大數據公司的全球副總裁。這一路走來,順風順水,令旁人艷羨,可其中的艱辛,恐怕只有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此次計算機系建系六十周年慶典對宋海燕來說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機遇,闊別校園30年後,她作為傑出意昂再一次回到了曾經生活學習過的清華。這次回來宋海燕不僅見到闊別多年的同學,更見到了很多當年的老師,看到老師們已經花白的頭發,但是各個精神矍鑠,她感觸良多。
家風常潤,德才雙修
宋海燕出身於書香門第,父親是北京郵電大學的教授,母親是中學的數學老師,她從小便跟隨父母生活在校園裏,獨特的環境熏陶出了她勤奮、踏實的品性。父母為人師長,深諳教書育人之道,宋海燕在他們的教育引導下滋生了對知識的渴望更養成了認真學習的好習慣。她從小就同父親一起天天去教學樓晚自習,在別人閑情逸致時,她卻在不停地攀登知識的高峰。
說起來,宋海燕與清華計算機系的緣分也有一部分歸功於父親。當時她的父親在剛剛改革開放後被學校派去美國做訪問學者,因此有機會了解到計算機這門在當年還算新穎的學科,他預感到計算機在日後一定會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便建議她報考計算機系。
高考之前,宋海燕來清華參觀,走到吳文虎老師的語音實驗室門口,被一聲一聲的“米老鼠米老鼠”吸引住了腳步。她親眼見識到老師在跟一臺計算機上演“人機互動”,那一瞬間她被“計算機竟然能聽得懂人的語言”給震撼到了。“三十年前的語音識別,讓我感覺非常神奇。”這顆神奇的種子越長越大,終於將宋海燕帶進了清華計算機系這個溫暖的大家庭。
一貫的成長環境讓宋海燕早早地就對大學生活充滿了解,她說校園生活讓她有種“親切感”。來到清華以後,輔導員吳建平老師對她委以重任,將班級學生召集工作交給她負責,處理這些事情宋海燕早已遊刃有余。談起吳建平老師對自己的栽培,宋海燕表示:很感謝老師當年的器重與鞭策,正是在學校裏負責學生工作的經歷,使得她的組織協調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很好的鍛煉,也為如今在外企擔任高管打下了基礎。
水清木華,潤物無聲
清華的生活豐富多彩,除去令人眼花繚亂的課業重擔,藝術成了每個清華人校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板塊。宋海燕加入了計算機系自辦的回聲合唱團,第一次活動便被組織到頤和園,趁著清風朗月,在飄蕩著古韻古香的皇家園林裏開展團建活動。夜間涼風習習,時值月裏十五,大家唱著跳著直到很晚。那夜的景深深地烙在宋海燕的記憶裏,“現在想起來覺得特別有情調,那確實是非常美好的一段時光。”
清華十分重視外語的教育,學習外語的興趣在學校裏顯得尤為高漲。宋海燕憑借自身優秀的語言能力,曾擔任清華外語協會的會長。在她任職期間發生的一件事讓她切身了解到同學們對外語學習的熱愛與癡迷。當時一個外國的演出團體要來清華校園演出,外語協會負責售票。幾乎大半個學校的人都前來領票,同學們將售票的學生宿舍裏裏外外圍堵得水泄不通。宋海燕被困在房間裏出不來,只好從窗戶跳出來。
清華學生熱愛學習乃是天性,一向踏實務實,追求卓越;做事情,不做則已,一做便要做到最好,宋海燕尤其如此。可正因如此,在旁人看不到的背後,她默默承受和付出了多少難以言說的壓力和汗水。
大學裏的第一次數學考試,宋海燕拿到了92分,但是她並沒有感到一絲寬慰,相反她異常沮喪,因為成績不完美而且也沒有像中學時樣樣能拿第一名。清華人一貫對自己要求嚴苛,就算考99分都覺得不滿意。所以成績出來之後,宋海燕直言“感受到很強烈的挫敗感”,她開始質疑自己的能力,但也第一次親歷了在清華這個人才濟濟的學府裏“山外有山”的感覺和失意。
四年之後即將考慮研究生推薦的時候,大家聚在一起算總成績,宋海燕意外地發現自己保持了整體優勢,榮膺班級第一。壓力卸去之後,她開始反思:“從中學到大學,是從一個簡單的環境到了一個更為復雜的環境,掌控簡單環境和掌控復雜環境需要的能力是不一樣的。”大一的數學考試,給宋海燕敲了一次警鐘。
芝蘭之室,久聞其香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宋海燕所在的計算機系人才濟濟,像是一個聚寶盆,召集八方來客,人中龍鳳。她的室友更是性格特長迥異,有人寫得一手好書法,有人寫得一首好詩,有人搞音樂,還有人練體育,充分揭示了人的多元性。入學典禮上宋海燕跟室友插科打諢,偶然間聊起日後的規劃與夢想,一個來自山東的室友鑿鑿地說以後要做一名排球小將。看她一臉嚴肅和認真,宋海燕笑了,“當時就覺得一方水土一方人,五湖四海的同學們想法也是五花八門。”
寢室文化尤其能夠沁心入神地影響一個人的內在與外在。宋海燕所在的宿舍常常能成為校園裏的焦點,她們的寢室長,也被戲稱為“大總統”,不僅寫得一手好字,還深受校團委書記的賞識。每次在食堂吃飯,她總將餐桌上的殘羹收進自己的餐盤中倒掉,用完餐後的餐桌依然幹凈整潔。細節見修養,這些細微的舉動被團委書記看到之後贊嘆不已,在學校公開表揚,呼籲大家都像她學習。
八三年,電子設備遠沒有像現在這樣普及,猶如一只無形的手將人與人之間的聯系撕裂。三十多年前,結束一天的學習後,大家都聚在寢室樓道裏談天說地。那裏是一方小小的天地,既能晾衣服,也能做保健操,還可以支起小桌凳,就著昏黃的燈光在夜裏加餐閑聊。三十年足以讓記憶落上灰塵,驀然回首時卻依稀看到那個閃爍著微光的角落,在回憶深處熠熠生輝,溫暖人心。
選擇未來,一生無悔
正如宋海燕的父親預測的那樣,如今計算機專業的發展已經如日中天。大數據、人工智能、語音識別等在當年尚屬傳奇的新名詞已經褪下神秘的面紗,讓人屢見不鮮。宋海燕現在供職的Splunk公司便是美國第一個上市的著名大數據軟件公司。“我現在做的這個工作,其實是用大數據分析,來做信息安全管理。”宋海燕進一步解釋她的職業。我們生活在一個數字化的時代,每個人都需要接觸到數字化的東西,這樣一來信息安全就顯得尤為重要。
說起她職業生涯的開啟,則不得不回到她的研究生階段。那時導師給了她兩個選擇,一個是數據庫的信息安全,另一個是分布式系統處理。宋海燕有些猶豫,因為兩個方向都不是很熟悉。她評估著兩個選題的難易程度,最後還是選擇了前者信息安全。於是,一扇大門緩緩向她打開,帶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無畏投入信息安全的研究,冥冥中奠定了她一生的道路。
多年過去了,宋海燕愈發慶幸當年賭下的命運,“我覺得尤其是這幾年,在信息安全這個領域有這麽多新鮮的事情發生,新技術的開發,我覺得當年是選擇了一個很好的路。”千裏之行,基於跬步,沒有清華水土的滋養,便沒有日後大樹的參天。
宋海燕在清華1983級畢業30年紀念大會和計算機系建系六十周年座談會上動容地說:“清華的教育和經歷給了我們美好的開始,為我們的今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就像我們在這裏建立的友誼、兄弟情、姐妹情和師生情一樣會一直陪伴我們,許許多多的清華元素、清華的DNA也時時刻刻都體現在我們身上。”
她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給學弟學妹們提出了一些人生箴言:一個人無論多麽能力卓絕都不可能在每一個領域都取得最好的成就,其中必然有一些無法盡如人意的短板存在。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因此人要學會取舍,學會合理分配有限的精力和時間,但同時又能最大限度地處理好每件事情。職業生涯初期挑戰自己,完善自己,成熟期就更應專註拓展與發揮。
在清華,宋海燕獲得了作為一個女生應該得到的尊重與平等。她說清華計算機系雖說是一個典型的理工科院系,男生居多,但是學院給了女同學很多鼓勵與支持,大家樹立起一種平等的價值觀,也培養了作為女生的自信。“每每被問到你是如何克服你職業生涯中這個(性別)障礙時,我總是把它歸功於我在清華的經歷,它讓我從來沒有覺得應因性別差異決定一個人的潛力與機會,而應該是我們的天賦,努力和執行力。清華給了我這樣的視角,給了我信心,給了我這個幾乎天真的理念,讓我對這一點幾乎無視。”宋海燕在意昂体育平台1983級畢業30年紀念大會的發言中這樣講道。
看到如今的計算機系如此欣欣向榮,宋海燕十分動容,她希望清華計算機系能夠成為更多熱愛這一專業的同學們的選擇。此次回來,看到老教授們依然風采不減當年,各個精神矍鑠,往昔時光忽然在眼前搖晃,懷著對老師的敬愛之情,宋海燕表達了她的祝福:祝各位老師保重身體,永遠康健,繼續為社會、為國家培養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