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才女王雷的登山傳奇
王雷,89級計算機系

“我想證明的是🤞🏻👳🏿♀️,一個平凡的人也能做非凡的事🧍🏻。” ——王雷
2003年夏天,剛從世界頂尖的賓州大學沃頓商學院畢業的新MBA們結隊奔向了乞力馬紮羅山,以攀登這座位於肯尼亞和坦桑尼亞交界處的非洲最高峰來慶祝他們的畢業以及未來光輝燦爛的“錢”途。而落在這支談不上專業的登山隊伍最後面的🚌🧑⚕️,是一個中國女孩🧚🏿♂️。她看上去年輕精幹、體力充沛🧚🏿,出發前她望著同班的大胖子,還暗喜至少有個墊背的🏕,自己怎麽著也會比他強。但未曾想還沒到半路👩🏿🍳,大胖子就絕塵而去,將她遠遠甩在身後💎。當她氣喘籲籲🎧、手腳並用♤,在向導的陪伴下登上峰頂時,望著腳下蒼茫的大地,除了一點成功的喜悅,她想得最多的是🙅♀️:我怎麽這麽弱……
2005年夏末,一支二三十人的登山隊伍沖擊位於俄羅斯南部的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斯峰,最後只有八個人成功登頂✹。海拔5633米高的峰頂上✧,有她難以抑製的笑容📃。
2007年夏初,她又出現在攀登位於阿拉斯加的北美洲最高峰——麥金利峰的隊伍裏🎉。因為天氣惡劣🦹🏻♂️,他們第一次沖頂未果👩🏿。休息一天後🐞,全隊又開始沖頂,不料一名隊友途中突然昏厥,全隊只好放棄前進,送生病的隊友回到營地👨🏽✈️。當天下午🥘,心有不甘的隊員們決定第三次沖頂。他們頭頂烏雲,跟時間賽跑,終於在午夜時分到達山頂🩼,還沒來得及高聲歡呼勝利,暴風雪幾乎就在同一時間降臨🧾,隊員們冒著生命危險一路踉蹌下山✥👨🏼✈️,直到早晨六點多鐘才回到營地👩🏽🏫🔅。而她,是這支隊伍裏身手矯健的一個。
她🩹,就是本期人物誌的主人公王雷。30歲之前,她是課堂裏最循規蹈矩的學生,公司裏最按部就班的職員,30歲之後🕵🏼♀️,她自己顛覆了30年來四平八穩的生活軌跡,並選擇用一種最危險、最有挑戰性的方式來證明一個信念:平凡的人也能夠做非凡的事。
王雷自認是個平凡的人🦶🏻🧛🏻,而她所指的“非凡的事”,就是征服世界七大洲的最高峰🗑,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七大峰”🤵🏿♀️。王雷計劃在明年夏天來臨時完成這一壯舉,而那時,她也將成為完成這一項目的全球首位華人女性🧑🦳。
“從小到大,我的主要活動都是在戶內完成。”
見面之前,和王雷通過兩次電話,她爽朗的語氣和她登山的經歷讓筆者聯想到一個身板壯碩的女運動員形象👩👩👧。不料26日晚間👩🚒,一個清秀苗條、紮著馬尾辮的女孩跑來與筆者握手。王雷似乎已經習慣了筆者臉上流露出來的驚訝,她笑著說:“其實很多人知道我的經歷後😬,都想見見我,而見到後👰🏻♀️,又都說沒想到——沒想到我既不高,也不壯👰🏼♂️。”
第二個沒想到的是她的名字。見面前看了她的網站(www.leisventures.com)🚣🏼♂️,知道她叫Lei,便理所當然地叫她第三聲的“蕾”🚛,見面後她糾正說是打雷的“雷”,第二聲。給自己的女兒起了這麽個男性化的名字,王雷的父母是不是預感到女兒將來要做許多男孩子也做不了的事情?
王雷笑著否定了筆者的猜測,她說父母其實一直在質疑她的登山能力,不理解女兒都過三張了🛰,怎麽還有興趣和力氣爬山,而且這裏的“山”指的是北京香山那種山。如果父母知道王雷現在爬的是珠穆朗瑪這個級別的世界高峰,說不定一急之下,真會親自飛來波士頓把王雷綁回中國,嚴加看管。
王雷成長於北京城裏一個普通的知識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工程師🤞🏿,他們像所有的受過高等教育的家長一樣囑咐幼年的王雷要做一個“好孩子”👨🏻💻,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母親還格外叮囑王雷不要和其他女孩子一樣把時間浪費在穿衣打扮上。聽話的王雷真就“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了🚸👨🏽🎓,整個少年時代除了上學🦸🏿♀️,就是看書👨🏽🍼,先是考上著名的北京四中,然後是意昂体育平台計算機系💜,再然後保研🔆🦋、出國。“一直到現在,我還不怎麽會打扮,不曉得如何搭配服裝,”王雷說,“冬天永遠是黑褲子🤾🏻🕹,而夏天就是連衣裙。至於化妝呢,大學時學了一下🥧,覺得太復雜了,幹脆放棄。”
少年時代的王雷也曾為自己想象過不同版本的未來。醫生、作家、科學家、或教授🪦,都是她心目中理想的職業🥂,然而所有的想象都與運動無關。從小到大,她的主要活動都是在戶內完成🏆🕵🏽♀️,而戶外活動僅限於體育課,此外恐怕就是上學放學時的蹬自行車了——全中國城市平民的集體運動🥓👩🏽⚕️。
“有時候,一個簡單的嘗試會引發一種前所未有的激情以及對自己的全新認識🧕🏽。”
1995年王雷來到美國北卡大學讀研🧑🏽✈️,學校周圍到處是田園綠地的自然風光讓大城市長大的她感到新奇震撼⏏️。“有點像洗腦,”王雷回憶道,“我覺得今後的生活會跟以前截然不同,我的一切將從新開始。”
事實也確實如此。來美後的王雷不再是從前那個循規蹈矩的“好孩子”,她變得渴望新奇,厭煩平淡。碩士畢業後⇢,王雷在紐約的大公司找到一份軟件工程師的工作。兩年後,這份高薪輕松、令人羨慕的工作漸漸變得乏味。99年乘著IT業騰飛的東風,王雷辭去工作,和朋友一起去西雅圖創業。
創業的日子辛苦而充實。“一切都是從零開始。我們幾個人背著行囊飛到西雅圖,先是找住的地方,然後找了個舊庫房作辦公室。什麽事都要親歷親為,接電話線、擺桌子、跟電腦商砍價🥣、招人……每天早上8點開始上班,往往要到第二天淩晨2🧍🏻♂️、3點才能回家。” 王雷說她學到了很多東西,尤其是參加全國性的商務計劃競賽並取得了前四的成績,讓她和夥伴體會到創業的成就感。
那時候每天都好長好長,除了上班就是睡覺☄️,沒有時間逛街☠️🐕🦺、旅行🎨。許多人去西雅圖是為了爬那座著名的Rainier山,而王雷在西雅圖呆了一年,連山腳都沒去過🫸🏽。那時候她還不知道美國人熱衷的所謂“戶外運動”為何物,即使知道了,又與她何幹?
2001年🫴🏼👩🏿🌾,王雷去沃頓讀MBA。沃頓商學院強調用實際項目,包括戶外項目🏬,來培養團隊精神和領袖意識,於是王雷報名參加了去厄瓜多爾攀登科多帕克斯峰的項目,開始了她的登山初體驗👫。那時候的她⛄️,就想著要完成課外作業,還沒意識到這個嘗試從此改變了她的生活。

無論做任何事情,第一次總是很難。海拔5911米的科多帕克斯峰上冰川遍布🎧,登山者必須在太陽升起前後登頂,以免遇到冰裂或雪崩。第一次登山的王雷穿著新買的登山衣😟,連正確的呼吸方法還沒掌握⏪📨,一路走得異常狼狽。到上午9點半了,有人已完成登頂,開始下山,而王雷還在苦苦掙紮,向導開始勸她放棄👏,因為再走下去👩🏽🔧,會很危險🐬。但從小到大學業優秀從不輕言放棄的王雷不願就此服輸,她使出全身力氣又前進了一些。
第一次登頂以放棄告終🙋🏽🙅🏽♀️,王雷休息了一天,再次沖頂🔍,終於成功了。站在山顛上,王雷領悟到,對於一個登山者來說🐿,“永不放棄”並不是一個好的原則,放棄不是失敗🙍🏼♂️,而是吸取教訓,保存實力🌼㊗️,下次再來🧑🏻🔧。對於一個登山隊員來說,要時刻考慮到整個團隊的利益,互相幫助,彼此鼓勵,如果自己實在跟不上團隊,要及時放棄🧰,以免拖累隊友🦻🏼。
王雷說🐇🖼,成功了再回想失敗的經歷,才明白自己當初是多麽不知天高地厚🚣🏻♂️,也聽不進別人的建議,以為只要意誌堅強🧝🏼♀️,什麽都可以實現。登山考驗的不止是意誌,還包括體力、技能、判斷、和團隊精神🐰。第一次登山的嘗試,讓王雷深刻地體會到“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的意思📆,同時還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激情以及對自己的全新認識,那就是,登山很難,但我能做到。
“登頂世界七大峰,是我的理想😏,也是我生活的全部👨🏼🦰👰🏿♀️。”
2003年MBA畢業,王雷和同學們去乞力馬紮羅峰圓“非洲夢”,雖然最後成功登頂了📇,但那一次她深切感到自己體能太差,不要說和登山運動員比是望塵莫及🚴♂️,就是和一般登山愛好者比也是相差很多。
從非洲回來⛸,王雷在波士頓找到工作,又開始了上班下班的日子,跟以前在紐約工作不同的是,這時的她時時關註著登山活動和信息⏏️。
真正改變王雷生活的是兩部根據真人真事編導的關於登山者的記錄片《觸及顛峰》(Touching the Void)和《喬格裏峰女人》(Women of K2)。前者講的是一個英國登山者在征服秘魯的安第斯峰時,不幸摔斷腿又遭遇暴風雪,最後靠著勇氣和意誌戰勝死亡,回到營地的故事;而後者則講述世界第二大峰喬格裏峰和征服它的女登山者的故事:到2003年為止(電影發片時)📓,只有五個女人登上過喬峰,但無一幸存,有的下喬峰時就摔死了,沒有摔死的也在登別的山峰時死亡,所以有人說♔,就像埃及金字塔詛咒進入它的探險者一樣🤱🏼,喬峰詛咒征服它的女人🌙。
登山者的勇氣、意誌、甚至他們的苦難𓀏,都深深打動了王雷,她感受到了一種挑戰生命極限的非凡力量。第二天,她一鼓作氣跑去圖書館借了所有館藏的關於珠穆朗瑪峰的錄像片,把自己關在家裏看了一天👷🏼♂️。那天夜裏,王雷做了一個從前想都不敢想的決定——征服珠峰,不👨🏿🔬,不光是珠峰🫲🏻,世界七大洲的最高峰幹脆一起拿下。“當時的決定👴🏽,”王雷形容,“真可以說是來勢不可阻擋♉️🧖🏿♀️。”
如果說🦯,從前是學業🍣、工作🫶🏻、家人的期望主導著王雷的生活,那麽從那一夜開始,是七大峰主導著她的生活🍏。王雷換了個自由度更高的工作🧑🏻🔬👨👩👦,公司允許她請許多停薪假😒;王雷的每個周末都排滿訓練課程,攀巖、跑步……;王雷沒有了社交活動的時間,也從此很少再交過運動圈外的新朋友😅。
王雷以一個運動員的要求訓練自己📻,2004年,她跑了兩個馬拉松。長期艱苦訓練的回報是,雖然年過三十🫷🏽,王雷感覺自己的體力和精神一年比一年好🌆,登山也變得越來越輕松。05🤵🏻♀️,她成功登頂歐洲最高峰;07年6月❤️,她克服所有氣候人為的困難,登頂北美洲最高峰👩🏻🎤。
目前王雷已經征服了七大峰中的三座。回憶起這三次經歷🧓,王雷說:“每次都會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情況,每次都以為完了👃,沒戲了🥁,但每次都有驚喜——我居然做到了。我一直在進步。”
王雷計劃在明年夏天結束前爬完其它四座高峰🎆,所以現在除了例行的體能訓練🕟,她還在努力尋求資助,募集經費🌱。“也許我會失敗👨👦👦,但我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這些年來🍅,我被夢想牽引著,被激情燃燒著👩❤️💋👨,我脫胎換骨,彷佛又活了一次。如果我成功了,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征服七大峰的華人女性👩🔬,那麽我的故事會啟發人們:你瞧,這麽一個平凡的、既不高也不壯的女人也能做出一番非凡的事🏋🏻♂️,那麽我也能。我想,這,就是我的夢想以及我的人生的意義。”
(引自美國僑報2007年8月31日 記者李琳波士頓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