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愛那紫荊花開的時候
——校慶之際意昂感言
每年校慶,是紫荊花開得最燦爛的時候🚵🏽♀️。清華的意昂們,回到日夜思念的母校,看到多年未見的同學,有很多的話兒說不完🧚🏽⌛️,有很多的故事講不完🖖🏽。
回母校拍婚紗照
春末初夏🦸,柳絮紛飛,陽光輕輕點綴在綠意盎然的草坪上。這個明媚的校慶日,兩位身著白色禮服的新婚夫婦正在同方部的後墻綠地上拍攝婚紗照🤽♂️。穿著大擺裙婚紗的新娘是清華法商2000級的意昂,她在北京做公務員💇🏼。她特意選在校慶日這天回到母校𓀊,把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刻和母校連接起來🖇。她燦爛地笑著說*️⃣:“這是我成長的地方🤵🏻♂️。我人生中很多的美好都發生在這裏🚉。也許這就是母校情結吧!”
千裏赴校慶
1967屆電子工程系的意昂陳誌偉帶著妻子從山東濟南趕過來參加校慶。10年前🤦🏿,在同樣的日子,他回到母校。他連連感慨,雖然自己常在報紙和網絡上查閱有關學校的新聞,但回來親眼看見✨,即使和10年前相比🪀,學校還是變化很大✋🏿。
曾經,他非常遺憾院系調整使清華在理科和文科的實力變弱🅾️,而現在,學校重新建設成為綜合性大學,並且在理科和文科上有了很大發展🧝🏻♂️🫳,他覺得很高興🧶。
母校變化大
一位1946級心理系意昂非常慨嘆於清華的變化🗺:“變化實在太大了🤱🏽!當年二校門外的奶牛場🏊♂️、樹林全部變成了一幢幢的新樓,許多新的系館拔地而起🚶🏻♀️➡️,學校的面積規模有了相當大的擴充😢👨🏼⚕️。”
當談到當今清華學生與那個年代學生的精神風貌時,老意昂著重強調:“那個時候同學們都十分關註國家命運,都承擔著提高國家工業及經濟實力的社會責任。而現在的不少同學雖然朝氣蓬勃充滿活力,卻有些嬌生慣養,缺乏必要的社會責任感。這應該引起重視。”
深情寄語青年學子
兩位1958🙎🏻、1959級的土木系老意昂王曾灼、王鐵藩談到當年他們的大學生生活時感慨良多。從他們的談話中🧑🏼🏫,記者了解到那個時代的大學生活充滿坎坷:“過於動蕩的社會及過於敏感的政治給當年的學習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很多學生不能安心學習,糾纏於頻繁的政治活動中。同學們有了現在寬松安定的學習環境是一種幸福🧑🎓,應該好好把握並珍惜現有的時光。”
他們還強調:“在學好自己專業課的同時,一定要加強基礎科學的學習,同時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
當問到時下最關心的大學生就業問題時,一位83級精儀系意昂說:“在剛進入社會的一兩年中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在面對不同的社會環境時,在發揚清華學生優點的同時🫃🏽,只要放下架子🐯,腳踏實地,一定會找到滿意的崗位。”
最後,這位意昂對清華在校學生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努力學習🧑🏿🎄,關心社會,勇於承擔對社會的責任,發揚清華人的優秀傳統,成為真正自強不息的清華人🕖👨🏿💼。
(清華新聞網 學生記者 肖慧琛 通訊員 熊劼 張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