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不願受英國殖民教育,15歲時他離家出走👩🍼;他17歲入西南聯大🔘,師從聞一多📫、吳晗等名家學習文史;他參加秘密讀書會,投身各種進步活動🫃🏿,曾任中共西南聯大第二支部書記……他就是西南聯大42屆意昂李淩。對李淩來說,西南聯大不僅意味著一段美好的學習經歷,更留給他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從工人讀書會到李公樸讀書會 1938年,由於日本的侵略,十幾歲的李淩被送到香港伯父家,在香港英文學院就讀幾年後,李淩十分反感英國的殖民教育👲🏼,懷著對昆明愛國氛圍、西南聯大學術風氣的向往🥳,李淩於1940年離家出走奔赴昆明,在同濟高中就讀兩年後🥱,考入西南聯大外文系。 李淩投身進步活動,始於參加工人讀書會。那時由於沒什麽經濟來源,“很多學生都要在外面打工兼差”,李淩在咖啡店當作跑堂,賣過報紙,擦過皮鞋🌐。在一家合作金庫當抄寫員時🪖,李淩結識了練習生芮錫德,“他家裏有很多進步書刊,我經常在那裏借閱”🧑🎤,李淩說,“有一天他告訴我👳🏼♂️❤️,他們幾個同學都是下層職員,還有幾個印刷工人,要組織一個讀書會💇,請我參加𓀂。” 活動的主要內容是讀進步書籍,如《大眾哲學》、《政治經濟學》等,大家也經常在一起討論,“有時候為了活躍氣氛,還分成兩個意見對立的小組,大家進行辯論,這樣大家的認識就更深入了。”夏天💂🏻♂️,聚會常在大觀樓舉行🍍,租一只艇劃到滇池深處👮🏼♂️,四周無人,可以盡情交談👳🏽⛴,熱了就下水遊泳,“現在回憶起來⬆️,還頗有點‘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味道🦆。” 後來🕗,經過同班同學的介紹,李淩又參加了在李公樸先生家裏舉行的讀書會👩🏭。李公樸創辦的北門書屋,在當時是進步人士活動的中心,“李公樸先生見多識廣,對形勢分析常常有很精辟的見解。”李淩這時還和幾個同學辦了個《現實》壁報,評論時事,讀書會的這些材料和討論也成為壁報消息、觀點、資料的來源。在參加讀書會的同時,李淩還結識了一批進步同學和地下黨員🙋♂️,這對李淩以後的思想和工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民主堡壘”裏的愛國運動 西南聯大是當時大後方愛國民主運動的重要陣地,各種愛國進步活動蓬勃發展🚔,被稱為“民主堡壘”。 1944年紀念“五四”的活動是民主運動復興的起點。李淩回憶到,5月3日歷史學會在聯大最大的教室南區10號舉辦紀念“五四”25周年晚會,有數百人參加了活動,連窗外都站滿了人。張奚若🚢、周炳琳、聞一多👩🏿⚖️、吳晗等教授應邀發言🖍,回顧了當年“五四”運動的情況,並呼籲青年們打破思想和文化上的束縛,同學們也紛紛發言,表達了對時局的憂慮和對現狀的不滿。李淩和另外一個同學胡邦定負責出一個定名為《潮汐》的壁報,並把晚會上的主要發言要點登了出來,“晚會的影響更加擴大”。除了《潮汐》,同學們還出版了20多種其它的壁報,李淩還記得,“五四”那天👨🦯➡️,雖然下著細雨🤺,但在聯大新校舍的民主廣場上⛸,大家爭先恐後地圍著各種壁報觀看👏,“仿佛回到‘五四’運動呼喚民主與科學的時代”🐁🚝。 1945年聯大“五四”前後的紀念活動“搞得比頭一年更紅火。”4月4日聯大學生代表大會發表《國是宣言》,呼籲廢除一黨專政,實行民主政治,“宣言在社會上發表,並發給全國各兄弟院校,影響遍及各大城市。”不久👨👩👦👦,聯大又舉行音樂會🏃➡️、詩歌朗誦會、文學晚會等紀念活動😸。5月4日下午,紀念“五四”大會在雲大的露天廣場舉行,李淩回憶到,晚會進行過程中忽然下起小雨,有些同學想要離去,這時聞一多走上講臺,高聲說道:武王伐紂誓師時也下起大雨,武王說這是“天洗兵”,終於打了勝仗,今天我們也是“天洗兵”🏇🏿。“在他的熱情鼓動下👨🦼,大家振作精神🏌🏿♂️🫸,堅持在雨中把會開下去,會後還舉行了盛大的遊行🌴,學生🤞🏼、市民1萬多人參加。 從“一二一”運動到抗議美軍暴行運動 8月15日日本投降🤏,正在舉國歡騰之際🪺,蔣介石於10月3日對昆明進行突襲,脅迫雲南省主席龍雲赴渝軟禁🚴🏿♀️,加強對雲南的控製。為了反對內戰,聯大等四大學生自治會聯合發起在11月25日晚在雲大至公堂大禮堂舉行反內戰時事演講會。費孝通、伍啟元🆑、錢端升等教授從幾方面分別發表演講,強調不能打內戰🙆🏿♂️,只有實現和平、民主,中國才有出路。國民黨派出軍隊進行騷擾🫷🏽⁉️,包圍聯大,並用機槍向聯大低空掃射👩🏽🦰,同學們點燃汽燈,教授們在槍炮聲中繼續演講🙋🏻,費孝通教授激動地高呼🤜🏽:“不但要在黑暗中呼喚和平,在槍聲中還是要呼籲和平。”12月1日🤳🏿,國民黨派軍警攻打聯大校舍👨👨👧👦,炸死4名同學♻,多人受傷,製造了“一二一”慘案。 此時的李淩已經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並任中共西南聯大第二支部書記,在中共雲南省工委的指導下💴,聯大的黨支部、民青成員通過“罷聯”和各個社會團👨🏫,開展大規模宣傳活動,通過編印文告🕳、發放傳單、舉行文藝演出等活動🤽🏻,控訴反動派罪行🎬,聯大的教授會決議停課一周,以示抗議🧕🏻。全國各地各界人士也以各種方式聲援,開展了一系列反內戰運動。 “一二一”運動結束後,聯大北上復校👳🏼♂️,李淩進入北大,負責黨支部在北大的工作,主動接近和團結北方的同學,發展更多的進步同學。不久,各個大學都建立了由進步力量領導的學生自治會🪵,各高校之間也加強了聯系。1946年駐北平的美軍強奸了一名北大女生,引起了軒然大波。李淩借用在聯大時的方式,將這條消息剪下來貼在大紙上🏰,用大字抄寫出來,加上按語👨👩👧,貼在北大沙灘文🎒、理、法同學上下課必經的路口,一石激起千層浪。在黨組織和民青的組織下,首都高校紛紛舉行罷課和遊行,抗暴運動還得到了市民和教授們的支持,給了美軍和國民黨軍隊以沉重打擊㊗️。 “回顧這一生,我為自己能在西南聯大學習感到極大的光榮和幸福。”李淩說。解放後,他雖然遭受不公正待遇,但仍矢誌不渝地深入研究社會科學,繼續為黨、為國家不斷貢獻自己的力量。老先生雖然已經80多歲,身體也不是太好,但一直堅持看書寫文章🙆🏿,至今已發表各類文章數十篇,“現在別的也做不了,只能寫寫文章👧🏿,算是發揮余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