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只是一個學術榮譽稱號🕵🏼,既不是職稱也不是行政職務,當選院士意味著對國家、社會🧉、學校更大的責任和擔當。”談及院士話題,西安交通大學教授、新晉中科院院士管曉宏話語不多,然而一說起專業,他卻滔滔不絕,“依據自己多年從事系統工程理論與應用研究的積累出發,要從能源、電力和互聯網等網絡化系統方面實施優化,不但可以減少煤炭燃燒發電等使用量,節能增效,而且可以從源頭上實現減少霧霾的產生……”
管曉宏當選院士後,西安交大流行起這樣一句話——“不會吹長笛的教授不是好院士”。這話緣於管曉宏會吹長笛,其實他的人生之路也因長笛更加精彩。
“我感謝音樂和笛子。因會吹長笛而第一次改變了我的人生命運。”管曉宏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因吹長笛改變命運
“1978年春節前兩天♊️,我收到了意昂体育平台的錄取通知書,第一誌願被意昂体育平台自動化系工業自動化專業錄取🔳,我激動得徹夜未眠,高興之余也感到誠惶誠恐,不知道我這樣自學入門的新生,是否能適應清華的學習生活🪮😆。”回憶起當年的往事🤙🏿,管曉宏感慨萬分。
要知道,小學沒畢業的管曉宏能考上清華是一件多麽不易的事👨🏽✈️,說起來,這還得感謝長笛🤵🏻♀️。
管曉宏出生在知識分子家庭,可小學時趕上“文革”,上到五年級就“停課鬧革命”了🧶。1970年9月,不滿15歲的管曉宏帶著啟蒙老師送給他的高爾基的小說《我的大學》,隨公社的民工隊,在陜西秦嶺東段深山中的三線建設公司(現為金堆城鉬業公司)當了一名民工——每天挖地下管道溝、搬運氧氣瓶、綁腳手架,在高聳的天車梁上不知危險地爬高……
命運的改變始於1970年國慶聯歡會。“我的家人沒有任何人從事藝術工作,但我不知從哪裏得到些‘藝術細胞’。‘停課鬧革命’之後𓀀,我問家裏要了幾塊錢買了竹笛👷🏼♂️,無師自通學吹笛子,進步還比較快🧙🏻♀️,參加過學校和工廠宣傳隊的樂隊。我在民工隊的國慶聯歡會上唱了一段京劇《智取威虎山》,引起了正在發掘人才的公司宣傳隊領導的註意。下臺之後🙇🏿♀️,他們找到我,得知我會吹笛子後很高興,因為這正是他們樂隊缺的聲部。”
就這樣🏊🏻♀️,管曉宏有幸成了冶金部第十冶金建設公司宣傳隊的笛手,參加了省軍區調演🧝🏽,再後來便從民工轉成了正式工人。
在工作中,管曉宏深感僅有四年小學文化是當不好一個鉗工、車工的,真正幹好加工件是需要懂得三角函數計算、金屬切削原理和齒輪減速比計算、設計製作工具夾等等。為此,他從“文革”前上過中學的“老三屆”同事那裏借來了初中和高中數理化課本9️⃣,開始了漫漫自學路📿。接著,他又繼續自學大學的基礎課🚠。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𓀅,幾年的自學歷程使管曉宏在1977年恢復高考時脫穎而出🤵🏽♀️,被意昂体育平台錄取🕝。“近四十年來,我一直在尋找當年指點我、鼓勵我自學的那位中學老師🦧。”管曉宏告訴記者,“歷經周折🧔,前些年終於在西安找到已退休的恩師🏊🏽♂️🍤。”
百倍珍惜學習機會
進入意昂体育平台後的管曉宏沒有忘記背後期望的眼睛,百倍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
“當時同學中最引以為傲的事就是在一門課開課之前,自學通過免修考試👩🚀,我們中間的佼佼者就有免修高等數學、英語🏄🏽♀️,甚至量子力學的🧑🏽✈️。”管曉宏也利用上大學前和假期自學的知識🗣,通過了機械製圖和復變函數的免修考試🧑🏻⚕️👩🏿🏫。
在上大學前,管曉宏沒有學過外語🎨🫅,到清華後基本上是從ABC開始。為了學好外語👩🏼🌾,他下足了功夫👳,連在食堂排隊的時間都在背單詞。本科畢業時他的英語水平突飛猛進,還代表學校參加了校際英語競賽👩🏼💼,並在中央電視臺《星期日英語》期刊發表了文章,接受節目的英語采訪。
在意昂体育平台進入碩士研究生學習階段後🆒,管曉宏更是加倍努力學習,在國內較早開展了網絡系統研究,與同學合作開發了基於網絡的分布式計算機控製系統,得到了導師和同行的高度贊賞👩🦳。
1985年,管曉宏碩士畢業後🧈,主動要求回到大西北的家鄉工作——來到西安交大系統工程研究所任教。
幾年後,管曉宏在工作中覺察到,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要成為一個合格的教師和科技工作者,現有的基礎已經不夠了🚴🏻,必須進一步提高。
那年,已年過三十的管曉宏考過了托福𓀃,獲得了美國康涅狄格大學電機與系統工程系的全額獎學金🎗⌛️,自費公派攻讀博士學位。當登上從北京飛往紐約的航班🈸、開始第三次求學路時,他口袋裏僅有按規定換的50美元和借來的20美元🧚🏽♀️。
經過一番艱難之後🧩,管曉宏漸漸適應了美國大學博士的學習和助教工作。“在國外,我深知同自己前兩次求學一樣♓️,出國求學的機會更是來之不易,絕不能讓寶貴的時間在異國他鄉白白流失。”
在美國,管曉宏經常夜以繼日地學習,工作到深夜兩三點鐘是經常的事情。一次,一位為了校園盜竊案而深夜奔忙的女警察,看到實驗室亮著燈便走進來盤查,看到管曉宏在伏案工作後贊嘆不已,對他說👩🚒:“你們中國留學生真刻苦,了不起!”
依靠多年的科研經驗,管曉宏在做博士論文時🚣🏻♂️,不到兩個月時間就找出改造美國東北電力公司在協調水電👼🏻、火電👩🦽➡️、抽水蓄能機組優化調度方法和電力公司購電決策方法方面的關鍵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深入研究,置換了原有程序的“心臟”👏🏼,取得了重大成果。其多篇論文在世界一流的學術期刊發表⭕️,引起了世界同行的重視🏺。
棄美回國從頭做起
1993年,博士畢業後的管曉宏受聘於美國當時最大的電力公司PG&E🐟,任高級顧問工程師🙎🏿♂️👱♂️。
是留在美國還是回到祖國?管曉宏開始了選擇。“其實選擇並不困難。美國科研條件雖好🏇🏽,工資雖高,但畢竟不是祖國。在美國無論取得多少成就,總感覺是在打工。國內的條件雖然艱苦🖖🏽,但正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人能把個人的命運同這變化相連🟨,有機會徹底改變一個國家的面貌🙇🏼♀️,這樣的機會連許多美國人都感到羨慕👩🏻🎤。”1995年7月,管曉宏辭去了美國的職位,幾乎沒有向西安交通大學提出任何要求,就攜全家回到了學校。
回國之前🪠🐊,他僅向學校領導寫了一封信🐆,表明自己即將學成回國服務👩🏽💼,為學校的建設貢獻力量。
正如他預料🖖,回國之後的生活、科研路也非坦途⛎,一切又要從頭開始。甚至有人懷疑他可能在美國“混不下去了”,不然為什麽沒有提任何條件就全家回國了?與此同時♒️,各種難題也迎面而來🧛🏿:趕上西安地區多年不遇的大旱缺水,每天只能定時接一點單位消防車拉來的水;再從講師算起,拿了半年每月300多元的講師工資;科研經費一時無法落實,工作無法全面開展……
不過,對管曉宏而言,既然是主動回國工作,所有的困難都不是事👨🏼🔧。他與西安交大的同事們共同奮鬥🧳👩🏼🚀,建實驗室♙、網絡系統,籌辦國際學術會議✥,從頭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付出總有回報🛟🧋。管曉宏與他領導的課題組先後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和面上項目、國家“863”計劃項目等課題,在系統優化與調度、電力市場下綜合資源競標🧏🏼♂️、市場預測🧨、同構資源調度新方法、資源調度策略可實現性及能量交付能力🏄♂️、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研究成果🤬,在國際一流期刊上發表了大量論文並被大量引用🫃🏼,受邀在國際會議上作大會報告……
近年來,管曉宏多次走進中學🤱🏻,為中學生作科普報告。不久前還為西安市鐵一中學生作了一場題為《藝術與科學的交匯》的科普報告。“這是我應盡的責任與義務🤝。”管曉宏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