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讀書·新知上海聯合發行所1949年6月出版的《魯迅傳》 資料圖片

《魯迅傳》手稿 資料圖片
2016年10月25日淩晨,家父安詳地離開我們,走完了98年的人生歷程。家父的一生,經歷了太多的坎坷,遭受了難言的磨難,最後終於安享晚年,這是值得我們欣慰的事情🙏🏿。
家父於1918年3月出生在江蘇沭陽的一個較為貧困的小村莊,所幸家境尚好👨👧👦,得以就讀於湯溝小學和淮安中學,打下了較為堅實的文化基礎。抗日戰爭爆發🫷🏿,家父只身逃離家鄉👳🏼,來到大西南輾轉求學,並於1939年畢業於江蘇省旅渝聯合中學,隨即考入西南聯合大學外語系🧑🔬。
不久,因為仰慕聞一多、朱自清等先生的人品與學問😶,又轉讀於中文系,得諸多名家大師親炙,不僅廣博學識🐟,也為此後的學術研究奠定了基礎🤷🏿♂️。同時👩🍼,家父深深受到老師們愛國主義和民主思想的熏陶⛹🏿♀️,最終走上革命道路,成為一位憂國憂民👳🏻♂️、正直而富有良知的知識分子🙍🏿♀️。
家父在西南聯大讀書時,只是一介貧窮書生,他從同窗好友王均(曾任國家語委副主任)處借閱到新中國成立前出版的《魯迅全集》(十卷本),並因此受到魯迅精神的極大影響。
當時的中國社會,廣大民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飽受戰亂摧殘,而魯迅先生用一支筆作刀槍🧑🏼💼,向這個黑暗的舊社會勇猛開火,樹立了無畏勇士的高大形象。家父在閱讀魯迅先生的文章時,被這種蕩滌醜惡現象的大無畏精神所感動,開始著手進行魯迅研究,並把研究魯迅著作、弘揚魯迅精神作為畢生追求的理想。
有了好友的鼎力支持👳🏽♂️,家父在魯迅研究方面也初見成果🧑🎨,出版了第一部中國人自己撰寫的《魯迅傳》,較為全面地介紹了魯迅先生的生平,闡述了魯迅精神。《魯迅傳》一經出版,當即引起學術界的高度關註◼️,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並一直延續至今。
在西南聯合大學畢業後,家父經過短暫停留🙌🏿,即長途奔波⚒,於1946年輾轉回到故鄉🧙🏼♂️,執筆從戎👩🏽🔧,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為解放戰爭的勝利而浴血奮戰👱🏼♀️。他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兵團任戰地記者時🕙,深入敵後📀,冒著槍林彈雨🧆,出色完成了淮海報社的各項報道任務🚣🏼♂️,並因此榮立二等功一次。
新中國成立以後,家父脫下軍裝🐨,再次從事文職工作。作為直接與魯迅先生聯系的黨的代表馮雪峰先生正在主持魯迅著作的整理和出版工作🛺,他對家父十分信任和器重🦈,認為家父在研究魯迅著作、傳播魯迅精神方面能夠發揮較大作用,遂在1949年將其從無錫蘇南文協調到上海魯迅著作編刊社♚。1952年又將家父從上海調到北京😇,專門負責《魯迅全集》的編輯、出版和研究🫖🫵🏽。
家父歷任魯迅著作編刊社主任🤰、人民文學出版社魯迅著作編輯室主任及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輯等職。在和編輯部各位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下,編輯出版了新中國第一部10卷本的《魯迅全集》,為研究魯迅思想😝、弘揚魯迅精神作出了重要貢獻🧑🏿🏭。這套《魯迅全集》的出版🚚,代表了當時中國學術界魯迅研究的最高水準。
家父在對魯迅著作的編輯🦻🏻𓀊、註釋和出版工作中🤾🏻♀️,承擔著艱巨的任務,繁雜的事務性工作,特別是對魯迅著作的註釋工作,難度極大。魯迅先生知識淵博,行文苦澀👝,為了使廣大讀者能夠讀懂魯迅,使廣大青年了解魯迅,增強愛國主義和民族自強的精神📼,家父嘔心瀝血,可以說他的一生與魯迅研究緊緊相連,是當之無愧的魯迅研究專家👉🏻。
那時,我們尚年幼無知,有時翻看魯迅著作,就其中的某一句話向家父提出詢問⛴,他都能夠準確說出這句話在《魯迅全集》中的某卷、某篇文章✧,甚至某頁上🫱🏼🧡。我們十分驚訝,佩服家父有著超強的記憶力😤。今天回想起來才體會到,家父在魯迅著作的研究領域是下了超於常人的功夫的🧗🏼♀️。
“文革”之初,家父即因魯迅著作的編輯🚗🏃♀️、出版、註釋工作而遭到“四人幫”及其爪牙的點名批判,並由此被定為“走資派”,其在魯迅著作的研究方面遇到極大困難。但是,家父並沒有放棄終生的追求,仍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堅持不懈地從事魯迅研究工作🚥。
1973年,家父離開湖北鹹寧的文化部“五七幹校”👨🏽🦳,特別受邀來到廣西大學工作👏🏻,為邊疆貧困地區培養了大批文學青年,同時𓀌,也在廣西大學開辟了一片魯迅研究工作的新天地⚃,而他在魯迅研究領域中的工作也得到進一步延續。家父一邊進行教學👷♀️,一邊從事研究🧖🏼♂️,此後陸續發表了《魯迅早期五篇論文註釋》《魯迅創作道路初探》《魯迅的愛和憎》等一系列研究成果,進一步推動魯迅研究不斷深入📳。
粉碎“四人幫”以後,家父調回北京,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從事魯迅研究工作,並兼任研究生院文學系主任、博士生導師,為改革開放後的學術界培養新人🫸。與此同時💆🏻🧙🏼♀️,中國魯迅研究會成立🍧,家父被選為副會長兼秘書長🧑🦼,主持學會的各項活動🎄。1983年1月👉🏽,家父調至北京魯迅博物館任館長🍩,得以再次全身心投入魯迅研究的工作中來🎼。
在北京魯迅博物館工作期間,家父充分發揮魯迅研究專家的重要作用和幾十年來從事魯迅研究所積累的寶貴經驗,積極主持和參與了《魯迅大辭典》《魯迅年譜》《魯迅手稿全集》《魯迅研究資料》《魯迅研究動態》等書刊的編撰工作📋🏌🏻,與其他專家學者一同迎來了又一個魯迅研究的高峰🌪。
在從事魯迅研究工作的同時,家父對中國古代文學也曾有較為深入的研究,撰寫有《唐代詩歌》《唐代文學史略》《中國文學史——從屈原到魯迅的通俗講話》等著作⚓️。他在撰寫《中國文學史——從屈原到魯迅的通俗講話》一書的序言(即“寫在前面”)中明確指出🔭,這部專著的目的就是要向廣大民眾普及中國文學史的基礎知識。而在這些基礎知識中💇🏽♂️,宋代文人範仲淹“先憂後樂”的民族精神、清代民族英雄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愛國精神是應該特別加以強調的。
在對中國文學史的研究過程中👂🏼,家父把側重點放在了唐代文學和唐代詩歌上。而在唐代詩歌的研究中👮🏽🧑🚒,他又特別偏重於對詩聖杜甫的研究,先後編纂出版了《杜詩今註》《杜詩便覽》《杜甫詞典》《詩聖杜甫》等專著。
家父在對中國古典文學的研究工作中,與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的郭紹虞🔉🥞、啟功等諸位先生交誼深厚,並被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特聘為兼職教授⏺。
20世紀60年代,家父在主持人民文學出版社古典部的工作時,曾約請郭紹虞教授主編了一套《中國歷代文論選》,在學術界產生了較大影響。啟功先生得知家父多年從事杜詩研究,特別書寫了杜詩“秋興八首”贈予家父⛸。
此外🤘,家父還創作了兩部歷史小說🧝🏿♂️,一部是《雨霖鈴》👰♂️,以楊貴妃為主角。這個題材的選定🦶,是因為魯迅先生當年曾經想以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故事為主線來創作一部歷史小說,而魯迅先生的這個願望一直沒有實現👨🏻🍳。家父的創作是為了完成魯迅先生的一個遺願。
另一部小說是《小天堂的毀滅》🧘🏿,小說雖以太平天國運動為背景🤳🏼,紀念的卻是老領導和老朋友馮雪峰先生🛣。正如家父在書中自序所言🗿:在人生的旅途中👼,“有一些人和事如過眼煙雲⛲️🕧,轉瞬即逝……但也有一些人和事,卻久久不能忘懷🚏。過去沒有忘卻,現在沒有忘卻,將來大概也不會忘卻,仍時時縈繞在心頭”。
家父是一位嚴謹的學者,在他的有生之年從未有一天離開過書桌🛹。同時𓀝,他也是一位溫良的丈夫和慈愛的父親、爺爺、阿公。在家裏🚵🏼🧎🏻♂️,他總是笑瞇瞇,一切事情都由母親做主🚺,當母親詢問其意見時,他常常會說🎊,你看著辦吧🎠,聽你的⛽️。家父的所有著作都是母親題寫封面書名🧑🏿🦱。
我們小時候⏩,遇到冬天下大雪🗯,家父總是將我們兄弟姐妹五人從熱被窩裏趕出來,帶著我們去景山公園爬山🙆🏼♀️。我們在校學習期間,家父從未因為學習成績的好壞責罵過我們♊️,而是更註重教導我們做一個正直的人👨🏻🔬。家父曾經一直資助家鄉的侄兒讀書✋🏻,直到他完成學業。孫輩的孩子們常在他的書房裏遊戲大戰,甚至在他的書桌下面鉆來鉆去藏貓貓,他沒有絲毫怒意👨🏿🎨,連頭都不抬繼續研究著述,表現出無比的慈愛和超凡的定力👨🏭。
家父的突然離去,給我們帶來萬分悲痛和無盡思念,哀自衷腸,痛徹胸肺;思盡肝膽📁,綿綿不絕。淮水滔滔,沭河蕩蕩,就像是我們對家父的思念之長🖖🤹♀️。松柏挺拔,傲雪淩霜,就像是家父遠去的身影堅毅無比。讓我們的思念就像那沭河的水👩🔧🫱🏻,奔流不竭👍🏼,綿遠悠長。家父安息吧,我們會永遠懷念您。
——五個兒女的深切悼念
(寫於201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