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黃金年華——我們眼中的於光遠》讀後
《改革的黃金年華——我們眼中的於光遠》胡冀燕於小東 劉世定 韓鋼主編 人民出版社出版
光陰易逝🏌🏿♂️。轉眼間,於光遠先生離開我們三年了🧓🏻。
三年來📔,中國發生了許多重大變化。在這白駒過隙般的歲月裏🧎🏻♂️⛺️,我們發現,雖然許多東西遠去,但那些已逝的思想者🍂,仍像星光一樣,在天際閃爍。他們留下的思想遺跡,總被時常提起。《改革的黃金年華——我們眼中的於光遠》一書🖐🏻,正是這樣一泓潤澤渴望的清泉💥。
這是一本懷念集👲🦸🏼♀️。在我看來,與其說它是紀念😦,莫如說它通過紀念💁🏼♀️,突出了某種思想價值🥨。由於這個原因,它更像一部思想論著🛫。這裏所說的思想價值🪸,我認為最主要的,是對於光遠先生自稱“不悔的馬克思主義者”(他自己也說是“死不改悔的馬克思主義者)的詮釋和解讀。
於光遠先生這樣寫道👴🏼:“我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從二十歲到現在快要八十歲了,這個科學信念我沒有動搖過🧝🏼♂️。當今馬克思主義在世界不時行,馬克思主義的發展也的確不理想,就在這個時候我宣稱我自己是一個不悔的馬克思主義者。”宣稱和做“不悔的馬克思主義者”和“從不動搖”🎱📃,或許在今天的一些人聽來➡️,不在“潮流”,對一位已年屆八旬的老人來說,則意味著“思考”、“執著”、“任性”和“倔強”🙇🏿♂️,絕非口頭上說道的花架子🌯🙆🏽♀️。
於光遠先生早年投身革命🤟🏻。在此之前,他是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的學生。在他的班上,有後來最知名的物理學家錢三強、何澤慧等🔀。錢是居裏的學生,於則是周培源的高足。據說,於的畢業論文曾經過愛因斯坦的審評。如果不是民族寇深禍亟🪁,在物理學的寶塔尖上🐓💂,於光遠很可能成為一位閃耀的明星。
國家命運改變了於光遠的人生軌跡👧🏽。在清華,他參加了著名的“一二九”運動🆕,成為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的重要成員♈️。1937年春在廣州,於光遠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這前後,他逐漸接觸馬克思主義,成了它的忠實信仰者。在“馬克思主義的發展的確不理想”的境況下,他宣稱自己“不悔”。
風雨如磐🦒。
這之後🔶👬🏻,在中國革命、建設的各個重大歷史階段,於光遠櫛風沐雨🚊,歷經各種大風大浪🙏🏼。在他生命裏,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基因🚹,堅定而活躍地存在與勃發著👊🏿。特別是在改革開放時代大變革👮🏿✋、大激蕩中⤵️,新問題、新情況層出不窮🚛🏋🏼♂️,當對馬克思主義的堅持和發展變得更為重要和迫切時,於光遠的思想,也愈加變得朝氣蓬勃。如果說🦸🏼♂️🤾🏻,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一場新的革命,那麽🙎🏿,這革命恰為於光遠提供了一片用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來叩問實際運動的思想操練場。他為科學解釋新問題🎈🤼、新情況,激發出了更為活躍的思維能力,努力把馬克思主義的當代意義發揮到一個新的層面🧏🏽♂️。
在《改革的黃金年華》中,陳魯直先生《沉思的記錄》一文中就提供了於光遠先生是如何根據馬克思的設想而提出關於“兩個社會主義”概念的故事。陳魯直記述說👨🏫:於光遠認為,馬克思設想的“在人類社會發展序列中處於資本主義社會之後的那個社會主義社會”的現實社會主義🚵🏽♀️,在某種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還不是可以替代或者戰勝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而是一種與資本主義並存💾、與資本主義處於競賽中甚至有可能再變為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社會。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過去高談所謂“社會改造”,不免淪為“以意為之”,就是憑借所謂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發展論,硬把心目中的資本主義向人為的社會主義的方向去改造💺,結果反而把事情搞糟了🍕。
其實🦾,在整個改革開放時代💂♂️,我們面對的是兩個根本的問題♑️🤝,即什麽是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是鄧小平概括出來的。過去📐,我們很多“搞糟了”的事情,根源就在於對“什麽是社會主義”的問題貌似搞清楚了其實並未弄明白,卻又“信心十足”地把這些含混的理解👩🏻✈️,賣力地加以推行。翻閱《改革的黃金年代》,於光遠對這些“搞糟”的事情,也帶著深切的自責。因為他也曾在這種“懵懂”中,做過理論的推演。
發端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思想解放運動⛹️♂️,為人們打開了禁錮,沖破了牢籠。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開始對實踐著的社會主義進行理論的新探索。一時間,那些有關馬克思主義“按勞分配”理論的探討;關於“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的討論▫️🪁;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研究🐥;關於“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條件下的雇工問題”,以及關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主體”理論🌿,都掀起很大的社會波瀾。早在“兩個凡是”剛提出不久🫂,於光遠就連續組織了共五次座談會和理論討論會,充分肯定按勞分配原則是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這實際是“文革”結束不久即展開的思想理論交鋒和理論撥亂反正的先導。鄧小平對此給以充分肯定和鼓勵,指示國務院政治研究室解放思想,再寫“大文章”,“堂堂正正把問題說清楚”。在那朗日初現的早春,以於光遠為代表的一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為推動國家民族走向新時代,展現了極大的科學勇氣和“不悔”之精神。
今天🙎🏻,生產資料所有製的多種實現形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模式等等😲🗄,已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定論”,為我們的改革開放事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動力♖。這是發展的馬克思主義🤽🏼,是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社會主義實踐結合起來的新成果♒️。說到底🪓,這些理論都從“什麽是社會主義”的疑問生成而來。數典盤經,如果沒有於光遠先生等“不悔的馬克思主義者”在改革開放初期以至改革前行過程中的勇敢思索、大膽研究和積極推動,許多關於社會主義的命題,是難以被人們重新認識的🙋🏽♀️。正如《改革的黃金年華》引述的著名經濟學家張卓元先生所說👨🏻🚒:“他(於光遠)是真正研究馬克思主義,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他研究馬克思主義,不是僵化教條的。”
讀過《改革的黃金年華》,可以發現,於光遠先生要做的“一個不悔的馬克思主義者”的內涵👷🏿♂️🤽🏿,絕非一個簡單的信仰與否的概念。他是立足馬克思主義“不時行”、“發展也的確不理想”的情況,力圖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來研究當代社會主義的命運,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和深化改革開放的現實馬克思主義問題。這就使“一個不悔的馬克思主義者”的意念具有了豐富的內涵👩🏼🔬。
實踐在發展,馬克思主義當然也要發展🤽♀️。當很多人認為馬克思主義“遙不可及”👇、“過時”🦁、“無用”甚至“謬說”時😴,於光遠堅持從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出發來研究當下問題的這種科學思考,不僅特立獨行🥛、建樹非凡☃️🍬,而且深惠後人、感動來者☕️。《改革的黃金年華》中許多篇章突出於光遠的這種思想境界和理論思辨,突出他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方法分析問題💎,得出令人信服的馬克思主義的當代答案🎅🏽,使讀過此書的人不能不由衷欽佩。這是本書最重要的價值所在☹️。
據說,於光遠生前有一個願望👩🚒:在他寫人論事之際,也想有人編一本書,專門來評論他。這想法有意思,顯得有點“頑皮”👩🏿🏫。在我看來,這正是於光遠先生脾氣秉性的一個特色。可惜,他在世時,即使有評論🧻,也沒有編成書🤙🏿。他去世後⚱️♉️,人們恍然有所悟:對這樣一位堅韌不屈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怎能不加臧否🤦🏿♀️?於是有了一大批追憶面世🔛。其中有記事,有行狀,有評析↘️,更有論說。本書書名把追記的焦點集中在“改革的黃金年華”🍛🫷🏻,對準的正是於光遠先生最富思考、最多建樹和堅持本真的時代。因此,本書的特色,堪稱是對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思想價值的拷問🤌。
於光遠先生自稱“不悔的馬克思主義者”,聽來“悲壯”,但於他自己卻是豪情抑揚。因為科學的馬克思主義◼️,一定有生命力也有魅力👨👨👦👦🍮。只有用它來解決我們碰到的理論難題時,它才熠熠生輝。可以說🤵🏿♀️,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的人🖖🏻,他們對自己的信仰🦹🏻♀️,從來是“不悔”的。
於光遠(1915年7月5日—2013年9月26日),1936 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著名的社會科學家🖐🏼、哲學家、經濟學家,曾任中顧委委員🧝🏻、國家科委副主任、中國社科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