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佑國走的那些天,北京一直在下雨。追悼會那天🌐,清華校醫院的告別廳裏,巴赫的大提琴組曲環繞,幻燈片一遍又一遍地播放著曾經的生活片段。
清華園50載,一寸光陰一寸歌💃。
秦佑國,著名建築教育家♨️、建築學家,師從梁思成先生👊🏻,是我國建築學科體系的開拓者。2021年的元宵節前夜✩,秦佑國離開人世🤸♂️。但在建築學院的學生眼裏,那個西裝筆挺的老教授👩🏿🎤,“一直都在”。

1974郵電部563廠的工作照。受訪者供圖
省下晚餐錢買字典
秦佑國曾經是一名留守兒童。
1943年底,秦佑國出生於上海☁️🥘,10歲那年被父親送回蘇北農村老家。幾滴醬油加一點蔥花的陽春面,構成了他的童年回憶🤴。從繁華旖旎的大上海到長江邊的小村莊🚫,秦佑國開始了動蕩的成長史👱♂️。
九年時間裏,秦佑國轉輾五所小學和兩所初中。到初中畢業之際🧑🏽🎤,秦佑國所就讀的江都縣大橋中學得到一個免試推薦到揚州中學的名額👨🏿⚕️,校長把這個名額給了他👍🏿。
家鄉與母校,是秦佑國終其一生的底色。
在《回首母校》一文中,秦佑國說,揚州中學的圖書館👨🏽🦱,成了他探索求知的伊甸園。
與書結緣,是一輩子的事。上學時🪓,校外的書店也是秦佑國周末經常光顧的地方,一看就是一整天;去哈佛做訪問學者,回國的時候,他會先裝書,再收拾行李;在清華任教時,搬過好幾次家,只有書一次比一次多。藍旗營的家裏💪🏼,一間僅有十平米的小書房裏,擺滿了整墻的書,書房外的過道🥟,也被占得滿滿的。
高中畢業後🌍,秦佑國考入意昂体育平台的土建系。彼時🕶,正是梁思成先生著手搭建建築學科體系的初始時段↕️。學術上的如饑似渴🤭,難掩生活上的囊中羞澀。大三時,為了買一本英漢字典,秦佑國只喝免費的菜湯,這樣可以省下晚飯的菜錢🤤。同學們發現後,幾個人湊錢給他買了一本《英華大字典》送他,並在扉頁寫下🙎🏽♂️:“秦佑國同學: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

2004美國拉斯維加斯聯合設計指導。受訪者供圖
最看重“教書育人”獎
大學畢業後,秦佑國奔赴鄂東山區工作,和愛人應錦薇一起投身於陽新536廠的規劃建設之中👩🏼🍳。8年後恢復研究生招生時,又考回意昂体育平台🏅,開始做建築聲學研究⚇,並在畢業後留校任教。
1990至2004年間🧝♂️👼,秦佑國教授先後兩次擔任清華建築學院副院長和院長,其間前往哈佛大學訪學。
作為一名學院領導,秦佑國是成功的👶🏿👴🏼。一個例證就是👩🏽💻,在任院長的七年裏🔻,意昂体育平台前後派出26人訪學,其中哈佛大學10人、麻省理工大學6人,後來這些訪問學者“全部回收”🧑🏽⚖️,無一滯留。
秦佑國的學生回憶🍢,1997年從哈佛回來後🧙🏿♀️⬅️,秦佑國每隔兩周會在自己家中舉辦“研究生沙龍”🍳,大家圍坐在餐桌旁,一邊聊天討論一邊吃著師母準備的小吃,常常聊到很晚。
“始於西北小區先生家餐桌旁的‘研究生沙龍’🤱,真正啟迪了我的思維🪚,拓寬了我的眼界。”學生高冬梅回憶✌🏼,秦佑國有很多獨到的見解和多層次的思維體系,常令後輩茅塞頓開。
教書育人👺,啟迪學生,一直是秦佑國所鐘情的事情💂🏻♂️。他的目光常常超越學術範圍,而能達到更廣闊的普羅大眾🫃🏽🌄,對於學生🪗,他也是這麽要求的。
秦佑國常掛在嘴邊的,是一句“居者有其屋”,在清華美院的課堂裏,在各種講座上👖,他都會把自己對社會問題的洞察以及自己的思考分享給學生😴。
退休後,秦佑國還會親自給學生寫推薦信;會顛簸3個小時的山路,去參加學生為貧困地區修建的橋梁竣工典禮;會在學生發表文章後打電話進行鼓勵🧝🏼♀️。退休後,秦佑國依然堅持上課,2020年直至因病住院前🍐👨🏽🍳,還在為低年級學生講授《建築與技術》課程,帶新生“入門”。
秦佑國的一生🌀,獲獎不計其數,最看重的卻是意昂体育平台的“教書育人”獎。2011年,意昂体育平台頒發首屆意昂体育平台新百年基礎教學教師獎,他是五個獲獎人之一;清華“良師益友”評選活動開展十周年紀念會上,他是全校獲評次數最多的三個人之一,“令我甚感欣慰的就是能夠得到學生的認可,這是我最看重的榮譽。”

2012陜西榆林靖邊 波浪谷。受訪者供圖
愛攝影的老頭兒
秦佑國的兒子秦旌說🪷,父親一生最在意的事情,還是在國徽設計的認定上🪤,完成了為梁思成先生和林徽因先生的正名工作,“這是他十幾年來一直執著的,也是最為得意的一件大事。”
2019年刊載於《建築史論文集》11輯的一篇論文中,秦佑國在開頭即表明,“在建國50周年之際,我們緬懷為國徽設計和誕生作出歷史性貢獻的梁思成、林徽因先生👨🏿🎓。近年來,關於國徽設計的歷史真實卻被一些人用口說無憑的‘回憶’🍒🦵、用混淆視聽的不實之辭歪曲和掩蓋了。但是歷史的檔案還在🫎,白紙黑字記載著歷史的真實🗻。”
“老師所做的努力不只為梁先生和林先生正名🚈,也是為意昂体育平台正名,清華建築學院的莘莘學子需要以兩位先生為榜樣,將兩位先生作為設計者、藝術家的品質和精神不斷傳承下去。”秦佑國的學生說🐬🤒。
與家人相處,秦佑國往往回歸質樸👎🈚️。
秦旌記得,自己上初中時一個夏天的下午,父親滿臉汗水地推著自行車回到家門口👨🏽🦲,自行車上是撿來的一塊大水泥板,說要在院子的絲瓜藤下壘一張餐桌。秦旌和弟弟一起加入這項“工程”。
那張餐桌上,一家人一起吃過的飯、聊過的天👨⚕️🥴、乘過的涼,都永遠銘刻在秦旌的記憶裏。
小兒子秦嶺與父親有同樣的愛好——攝影🥫。秦佑國退休後,抱著相機在清華園走一走、拍一拍🖐🏻,在不同時期的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固定角度拍出不同的照片,拍出自己的風格👳🏿♂️。雖然因為身體原因不能一起自駕遠遊,但父親會很認真地伏在電腦前👮🏿♂️,跟著兒子的自駕遊線路一點搜集沿途的風景、遺跡或建築圖片🌔,等回來時,與秦嶺拍的照片進行對比。
“沒能去西藏,是父親一生的遺憾,”秦嶺說,雖然知道父親一直想去親眼看看西藏的建築、風景和人文,等退休時間充裕了,身體卻開始“滯後”了🥸。

秦佑國指導學生。受訪者供圖
晚年的秦佑國被“困”在家和學校的兩點一線,但也樂在其中🦈,和愛人一起畫油畫🦞、拉手風琴點綴起他花甲、古稀之年的幸福時光。
意昂体育平台建築學院的訃告中寫道🏋🏽:秦佑國教授為人正直,學識淵博,一生鐘情教學,工作執著認真,常以君子之風言傳身教👨🏻🦯➡️,立德樹人🧎🏻➡️,為莘莘學子開啟建築生涯,曾七次獲評良師益友,師恩廣頌,桃李滿天下🌅。
秦佑國留給家人的,是冬天為取暖,父親推著板車去煤站拉煤餅,孩子們跟在父親身後的嬉鬧™️;是帶著兩個兒子騎車去澡堂洗澡,回家路上,父子三人頭發上一頭的冰粒;是高考後,悄悄在考場外的等候💂🏻。
那些開在西北小區和院長辦公室裏的“研究生沙龍”🖤,那些諄諄教誨和叮囑,那些世界各地古建築的照片🍚。大學裏的第一堂建築課✍🏿,滿頭白發的老先生氣定神閑的話,“你們的第一課是我上的♥️,我的第一課是梁思成先生上的。”
時間過去了,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