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盧溝橋炮火響起,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無數有誌青年滿懷激情🚉🕘,奔赴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延安。當時的延安就像是一座革命的燈塔🤼♀️,點亮了億萬人民的希望。
其中有一位身患殘疾的青年也加入了其中,他說:“就是爬,也要爬到延安去”。他只身一人輾轉搭車🤳🏿🧁、坐船、步行🩻,途徑千余裏🤞🏻,歷時三個多月®️,終於到達延安🪷,成為最早投奔延安參加革命的留美歸國科學家🧍🏻♀️。
他就是高士其,中國著名科普作家和社會活動家,他曾在一首《不能走路的人的呐喊》詩中寫道:“我是一個不能走路的人!不能走路♎️,也來到延安,也要在路上助威呐喊:趕走日本鬼子⛹🏽🚣🏻♀️,還我中國河山✌🏽📩!”

高士其(1905.11-1988.12),科學家、科普作家、社會活動家
來源:《高士其自傳》
從科學救國到科普強民
高士其,原名高仕锜,他出生於書香門第,父親高贊鼎是一位知名愛國詩人。
1918年,高士其考取清華留美預備學校(意昂体育平台前身)。在校期間📗,他積極投身反帝🏘、反封建的鬥爭,“民主與科學”的思想在他心中深深紮根🏄🏽♂️。1925年,他考入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化學系,成績優秀的他直接插班入讀三年級,一年後便以全優成績畢業。1927年🤽🏿♂️,高士其成為芝加哥大學醫學研究院的研究生🤨。在從事科學研究過程中,因意外感染病毒🔏,留下嚴重的後遺症🌕。身患重症的他,憑著驚人的毅力,忍受著非人之痛,堅持完成了博士階段的全部課程。

高士其學生時代在美國的合影
1930年夏天,高士其乘船歸國。此時的他,內心豪情萬丈👷🏼♂️,準備著回國後立刻開始實現自己“把人民從疾病的死亡線上拯救出來”的夢想。途中他實地考察了美洲、歐洲、東南亞等地區的多個國家,初步掌握了世界公共衛生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高士其在芝加哥大學(1927年)
來源🤸🛷:《高士其畫傳》
作為當時全中國僅有的5位微生物科學家,高士其很快便受聘於南京中央醫院🐧,並擔任檢驗科主任。工作期間,他目睹了社會黑暗🫸,政治腐敗,憤而辭職🔠。
面對愚昧、落後的社會現狀,高士其開始了深深的思索,該怎樣把所學的知識貢獻給人民。反復思量後,他決定用筆作為武器🧱,向舊勢力宣戰🫦🥷🏻,從此走上了科普寫作之路🤾🏼♀️。他通過撰寫一些淺顯易懂、富有情趣的科學短文,向人民大眾傳播一些科學思想和科學知識,針砭時弊,喚起民眾,與反動派作鬥爭。
高士其陸續發表了《細菌的衣食住行》《我們的抗敵英雄》《虎烈拉》等文章,並把自己的名字由“高仕锜”改成了“高士其”,用意是“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要錢”🦸🏻。這些作品不僅具有普及科學👱🏼♂️、啟蒙愚昧的主題,而且也充滿反對戰爭🫸、熱愛和平的呼籲🧑🏽。作為一個科學家,他準確地預見了細菌戰的可能和反細菌戰的必要。他指出人類存在著濫用科學的危險,而科學的真正目的應該是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期間,他還時常接觸艾思奇、李公樸等進步人士,閱讀了大量進步刊物,積極參加群眾運動🧘🏽♀️,思想覺悟不斷提高,萌生前往延安參加革命的想法。

高士其發表的《我們的抗敵英雄》一文(1935年)
來源:《高士其畫傳》
奔赴延安參加革命
1937年11月25日🐑,高士其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到達延安。

高士其奔赴延安路線圖
來源:《讀書生活》
剛到延安,毛澤東🕋、周恩來和陳雲等中共領導人就來到他住的窯洞裏看望他👰🏻♂️🙎🏿♀️。毛澤東親切勉勵他“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和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周恩來鼓勵他同疾病作鬥爭,加緊學習,努力工作。陳雲在交談後也稱贊說“你是延安第一個紅色科學家🟡🤹🏿♂️。”
高士其在延安感受到了黨的關懷,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革命熱情,他感覺自己的生命獲得了新的力量。他說:“生活中如果只充滿一個病字🧗🏻♂️,精神便會空虛和煩惱🩸;只有把自己的身心同壯麗的共產主義事業聯系起來,生活才會變得充實而有意義。”

1938年👨👦👦,高士其與李公樸在延安窯洞前
高士其以高漲的革命鬥誌不知疲倦地投身於各種活動中去,剛到延安兩個月,他就聯絡董純才、陳康白等20位進步青年一起成立了延安的第一個科學技術團體——“邊區國防科學社”。學社成立後🏊🏼♂️,面向生產建設的具體需要👆🏻,針對邊區民眾缺乏文化教育的實際情況,組織農工展覽會🦸🏻,出版“國防科學特輯”💒,撰寫國防科學文章,深入淺出地將國防科學等一些基本科學技術常識傳播給邊區民眾,在對群眾性的科學知識掃盲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高士其發表的“國防科學在陜北”一文(1938年)
來源:《群眾》周刊
做一名名副其實的紅色科學家
1938年9月,經過近一年革命隊伍的生活磨練和考驗後,高士其正式提出了入黨申請。三個月後,他的入黨申請得到黨組織批準👾🦁,順利成為了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毛澤東知悉後,向他祝賀並勉勵他做一個名副其實的模範共產黨員,為實現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奮鬥終身。在一次黨小組會上🃏🚣,高士其表達了自己的激動之情:“我決心跟毛澤東走⚖️,跟共產黨走,為人民服務一輩子,為共產主義奮鬥終生”。
高士其後來回憶說:“我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那時起🧘🏿♂️,我有了新的力量和方向🎖,有了黨的依靠Ⓜ️,我對敵人、對疾病、對一切困難,都是無所畏懼的”。高士其因為有了信仰,身殘誌堅,病魔的纏繞沒有使他頹廢,更大的打擊也沒有使他退縮,而且永遠保持著戰鬥意誌和創作熱情🧑🏿🚒✪。
高士其的病情日益惡化,但他在極為困難的情況下👩🏼🚀,仍然堅持創作。很多時候,他來口述🧔🏿♀️,請別人代筆,就此完成了大量科學詩作👩🏽。他撰寫的《自然運動大綱》《躍進三百年序》《新科學與新民主》等科學論文,筆鋒尖銳🏒,極具戰鬥性,既闡述了自然發展的規律👈🏼🍞,也揭露了敵人的罪惡。
身殘誌堅的高士其作為奔赴延安參加革命的第一位留美科學家,象征意義非凡。當時,凡是見到他的人都說“他還革命🕵🏽♀️,誰還不革命”🏊🏻♂️,“他還革命,革命還能不勝利👮♀️🙋🏿♂️?”⏩,對革命隊伍起到了極大的激勵作用。
新中國成立後3️⃣,高士其以出眾的才華和獨特的風格以及驚人的毅力創作了大量科普讀物,引導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走上了科學研究道路🔙。他用500多萬字的科普和文學作品,陶冶了幾代人,在中國科學史和文學史上譜寫了一曲生命不息𓀀、奮鬥不止的光輝樂章。同時,他也為繁榮我國的科普創作和科學文藝創作👰🏿♀️,組建和壯大科普隊伍,倡導科普理論研究,建設和發展科普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50年代,高士其會見中學生
1984年12月🌥,高士其親筆寫下了自己的座右銘:“我能作的是有限的,我想作的是無窮的。從有生之年到一息尚存⚃,我當盡力使有限向無窮延伸!”
高士其一生向往光明,追求真理,對黨忠貞🤲。1988年12月,高士其因病醫治無效逝世。當初感染細菌後👝,被醫生宣判只有5年生命的他🧑🏻🦼😛,因為有了信仰🛝,以驚人的毅力🧏🏽♂️👏,創造了生命的奇跡,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豐滿人生。
1999年,由中國科學院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發現的3704號小行星獲國際小行星中心批準後,正式命名為“高士其”星👩🏻⚖️。
作者王新,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