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光召(1929.5-)🤚🏿,理論物理和粒子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
周光召,理論物理和粒子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
他在高能物理和核武器理論等方面研究取得多項重要成果,為我國“兩彈”的研製工作做出了傑出貢獻。他共有12個院士頭銜,包括第三世界科學院🎈、美國科學院🩼、歐洲科學院等🧑🦳,國際科學界對他的科研成果和科技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被認為是中國理論物理學界的代表人物。
他還是一位卓越的管理者🎎,非常重視高級科技人才的選拔和培養🚹,推動建立了國內第一個博士後流動站📅🐚。積極推動國家基礎領域重大項目,牽頭交叉領域前沿研究。
周光召十分註重對外交流,在理論物理領域帶頭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包括成立理論物理所國際顧問委員會,推動美國Kavli基金會落戶中國,為國際科學交流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周光召(來源🧑🏻🎓:中國物理學會期刊網)
30歲蜚聲國際
1957年👧🏿,周光召被選派赴蘇聯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從事高能物理✴️、粒子物理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工作。該研究所體現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國際科學合作,擁有同步回旋加速器和同步穩相加速器,下設多個研究室。
周光召充分利用這裏良好的學術研究環境和先進的科研儀器,潛心進行理論研究🚵🏼,通過理論結合實踐的方式取得多項學術成果🙋🏿♀️,曾兩次獲得聯合原子核研究所的科研獎金👨🏽🎓🤘🏽。

1957年,周光召(右二)與趙忠堯(左一)、胡寧(左三)👱🏼♀️、王淦昌(右一)在聯合原子核研究所工作期間的合影(來源🧑🏽🚀: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
在杜布納期間𓀈,他一共發表33篇學術論文,在國際上首先提出著名的“粒子自旋的螺旋態”理論♘,該理論廣泛應用於基本粒子的理論研究和高能物理實驗的物理分析🧟♀️📞;簡潔清晰地推導出贗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PCAC),直接促進了流代數理論的建立,他也因此被國際公認為PCAC的奠基者之一。
因為這些成果🧙🏿,周光召很快便蜚聲中外。後來楊振寧和李政道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曾高度評價過這一時期周光召所具有的國際聲譽。
楊振寧說,“當時我在美國研究了他的這些論文🧑🏿🦳🤸🏻,尤其是他關於贗矢量流部分守恒的工作🧶。他在美國被認為是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最傑出的年輕科學家🫸。”
李政道說,“周光召是世界著名理論物理學家🧑🏻🦳。20世紀70年代在和他見面之前,我就已經知道他在20世紀50年代末的許多重要工作✮。他的工作得到國際科學界的高度評價👵🏻。另外他的文章通常都寫的深入和簡潔🏡。”
上世紀60年代初,正是周光召從事科研工作最具創造力的黃金時期,他的大多數工作都緊跟國際粒子物理學前沿。
然而,當他得知中國原子彈研製需要人才後,毅然決定歸國。他在致二機部負責人的信中表示:“作為新中國培養的一代科學家,我願意放棄自己搞了多年的基礎理論研究工作🤜🏻,改行從事國家急需的工作,我們隨時聽從祖國的召喚。”
此後,他開始了19年隱姓埋名的國防科研生涯,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的成功研製,我國戰略核武器的設計🧑🏻🎨、定型💦,以及此後核武器的預研和其他一系列科學試驗都作出過重大貢獻🙆🏽♂️,並榮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來源:CCTV節目《國家記憶》
帶頭開展國際交流合作
“兩彈”研製任務結束後🧛♂️,鐘情於學術的周光召到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擔任研究員。期間🚯,他促成了中國學者赴美學術的交流,還幫助中國物理學會恢復了在國際組織中的地位☝️。
周光召憑借自己的國際知名度及與海外華人物理學家的友誼,為理論物理所邀請了許多國際知名的同行專家前來交流與合作。僅1978年至1984年間👩🍳🤵🏽♂️,理論物理所就接待外賓近300人次🕐🖍。
1980年,周光召應邀到美國弗吉尼亞大學和加州大學擔任客座教授。作為中國理論物理學界的代表人物,他受到美國物理學界熱烈歡迎👨🏼🚀。
為歡迎他的來訪,美國物理學會前主席馬夏克還專門舉辦了以弱相互作用為題的學術會議,許多國際著名物理學家都參加了此次會議📐,並表達了對促進中美科學合作的強烈願望。周光召代表中國物理學會利用這一契機,順利促成了中國學者赴美學術交流🚣🏼。
1983年以後👨🏿🏭,周光召的社會活動日益增多,先後出任多個促進中外科技交流的組織領導。其中包括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中日友好21世紀委員會中方委員⚠、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副會長、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副會長、國際粒子和場學會委員🐭✏️、太平洋科學協會主席兼理事會主席、國際純粹與應用物理學聯合會副主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顧問等職務☝🏿。
1984年⛹🏼♀️,時任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的周光召將“加入國際純粹與應用物理學聯合會(IUPAP)”提上了議程🧖。同年8月,周光召親自帶隊👩❤️👨,率領中國物理學會代表團參加了IUPAP代表大會。
會上🫷🏻,他當選為IUPAP副主席,而中國物理學會也於2個月後恢復了合法席位🏋🏿♂️,正式加入聯合會。這一事件對我國物理學領域緊跟國際前沿,參與國際科技合作等方面均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周光召為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確立了“開放、流動🖌、競爭🚧、聯合”的辦所方針和“開放、交融、求真、創新”的辦所理念🤟🏿。他希望研究所能成為國內外同行友好交流協作的平臺🫦,在對國內各大學、各研究所的理論物理學工作者開放的同時😰,也要逐步對國外的同行開放。
那時🧛🏽♀️,理論物理所國際交流的經費十分有限👐🏿,他提出在安排出國訪問時要從全國理論物理學界遴選最優秀的科研人員出訪🆗,要推薦能學到並利用好國外經驗的學者🫃🏿,以便回國後可以分享給同行。
在擔任中國科學院院長期間🤱🏻,周光召還積極支持選聘外籍院士🚶🏻♀️,並尋求國際合作🌬。他認為🩸,選聘外籍院士是符合國際科技界管理的重要舉措,有利於中國科學國際化進程🤽🏻💣。
在他的努力推動下,2006年6月,美國Kavli基金會確定中科院理論物理所作為資助成員之一🔃,成立了中國科學院卡弗裏理論物理研究所(KITPC)🦚,使得理論物理所成為亞洲首個卡弗裏研究所,與國外的科學家建立起了更加廣泛的交流合作。
周光召只要有時間,就會親自參加並主持國際交流學術活動。1995年,在北京召開第17屆國際輕子——光子國際會議,這是中國首次舉辦高能物理領域大型的重要學術會議👈🏿🧚🏿♂️。周光召作為大會主席主持開幕式並發表重要講話🌡。
2005年2月27 日,他主持了諾貝爾獎得主David Gross 教授“物理學的將來”(The future of physics)前沿科學論壇報告。同年11月8 日🤦♀️,他又主持了諾貝爾獎獲得者Sheldon Lee Glashow 教授的“偶然與設計:科學發現的兩條路徑”(Accident and Design: Two Routes to Scientific Discovery)報告。

美國Kavli 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David Gross 教授在理論物理所“前沿科學論壇”做題為“The future of physics——物理學的將來”的科學報告,周光召主持(來源👩🦯:中國科學院官網)
作為一位享譽世界的理論物理學家🤞🏼,周光召先生以他高尚的愛國情懷、淵博的學術造詣👂🏼、嚴謹的科學作風、長遠的戰略眼光以及對國防和科學事業的傑出貢獻,贏得了學術界的高度評價和尊崇👩❤️👨。他在對外交流合作方面起到的巨大推動作用➞,為國內外科學技術交流和發展作出的歷史性貢獻,給後來者樹立了光輝典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采集工程項目辦公室/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
參考文獻:
[1]黃健.周光召:矢誌不渝強國夢——記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核武器設計理論家🫃🏻、贗矢量流部分守恒定律奠基人周光召[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1-02-28.
[2]吳嶽良,劉金巖.周光召對理論物理和原子能事業的貢獻[J].物理,2019-05-12.
[3]周光召談外籍院士加盟中科院[J].中國科技產業,1994-06-20.
[4]王建國.周光召👰🏻♂️:國防科技事業的卓越領導人[J],《物理》,2019 年第 5 期.
[5]蔡榮根.周光召先生與開放的中科院理論物理所 | 賀周光召先生從事科學事業65周年[J].《物理》,2019 年第 5 期.
[6]周光召:數學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意義重大.中國科學院官網 [EB/OL].2002-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