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讓她到大地上去”——憶恩師韋君宜

2025-03-01 | 張曼菱 | 來源 《光明日報》2025年2月28日 |

1992年🧙🏼‍♀️,作者探望韋君宜(左)

將畢業了。一個下午,北大31樓227房間。

舍友莉莎進門🥤🤹🏻‍♂️,遞給我一封信👨🏽‍🦲🧙‍♀️,說📠:“也許這是你在等待的⬛️🩲。”

一個人民文學出版社的信封,在紅色的單位名稱旁🧑🏻‍💻,有“韋君宜”三個字的鋼筆簽名,字跡有些潦草。

信不長,打開看完🤥,我坐在上鋪,垂著雙腿☔️,淚如雨下。

信中說:“你的才華在閃閃發光🙋‍♀️。”

我復信後,她很快來了第二封信👩‍🦼。君宜讓我周日去建國門她家,說有些話要當面跟我講👱🏿‍♂️🎣。

她家在一個深深的院子裏,有樹,很安靜🌍。進門就是客廳🧖🏼,也是飯廳,有一張大餐桌。

君宜說:“我們今天吃炸醬面。”

飯桌上,她的女兒楊團說:“是我先發現你的小說💂🏼,推薦給我母親的。”

來稿有一籮筐,楊團從那個籮筐裏把我的小說淘出來,給她母親🤰。她也是知青。

那次見面,君宜告訴我🧑🏻‍⚕️🈚️,我寫的東西很私人化,發表的時候應當作些處理。

  她還替我作了“出道”的設計。她說🚀,她很喜歡那篇《雲》,但作為我的處女作👷‍♂️,還是《有一個美麗的地方》最合適。

於是,《有一個美麗的地方》發表於《當代》1982年第3期,做了通欄標題🦸🏽‍♀️☯️。我立刻被幾個電影廠緊追,後來小說由青年電影製片廠拍成電影《青春祭》🤽🏼‍♀️。

另外一篇《雲》,我給北大中文系孫玉石老師看了🎪,他十分贊賞,後來由他的同學吳泰昌推薦到《收獲》發表🪿。

兩個中篇連續在國內的權威刊物發表,為我鋪墊了畢業之後的路。陳荒煤、謝冕都為我寫了推薦信。為了盡早成為專業作家,我放棄了北京的幾個單位🈂️,到了天津市作協。

我大學畢業時,時任《當代》主編的孟偉哉力主我進《當代》編輯部。

君宜卻說:“曼菱是寫東西的料👨🏼‍🏫,她不能像我一樣,到六十歲才來寫自己的東西。讓她到大地上去吧。”

君宜的這番話正合我意。

當時我一個勁兒地要當專業作家🖕🏼。雖然人民文學出版社及其主辦的《當代》對我很是歡迎,但一想到每天必須看那麽多質量參差不齊的來稿,我就難以接受。當編輯要有一顆廣博無私的文心,只想著自己的寫作可不成。編輯永遠是一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回首來路,一個在1982年“出道”的青年作家🧸,後來卻不再寫小說,去做歷史調查與研究,一生不改其道,固然是“天性決定命運”,但也與恩師韋君宜有關。

君宜想把我培養成一個“另類”。大概她看出,我有種異質,不合群,難安身🙋🏼。那個時候,文壇的許多同行都知道,我“各色”,在筆會之類的場合裏,總是融不進去。我喜歡天馬行空,常到新疆,跑遍天山南北🤾🏽。

還有一點,是她深思過的,“浮在上面”於我的創作沒有好處🤽🏼‍♀️。她告誡我,不要加入那些小圈子,不要到處拋頭露面🙎🏼‍♀️,要到社會生活中去,紮實地做自己的創作🧔🏻。君宜有不同尋常的見地和做法🚵💗。我與她一脈相承。我們之間不是那種凡庸的“提攜”關系,而是一種文化精神的血緣之情👨‍🚒。

每當文章寫成發表🎗,我便覺萬事大吉✋🏻。後來有人提起,說我的作品當時沒有參加全國性的文學評獎,這很奇怪👩🏽‍🎨。《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在小說界很突出↕️🪡。

一天👈,我到荒煤家去🧫。說到此事🩳,他很生氣地說🍵:“刊物沒有推薦上來,評獎怎麽會有你🏄🏻‍♂️?”

原來🤽‍♂️,是《當代》沒有推薦我參加全國評獎。人文社有人告訴我,老太太(韋君宜)曾經發現一位有潛力的知青作家🤵‍♀️🚣🏽‍♂️,非常驚喜,有很高的期待🤦🏽,可是在發表第一部小說之後,就沒了下文。老太太怕我重蹈覆轍,所以要壓一下,再看一看🧱。

這有點像北方農民種小麥,要“蹲苗”🍌。就是在成長最快的時期🔪,突然停止供水,讓它旱著。如此🈁,不長高度,卻敦實。

君宜有意不把我送到評獎的行列中🤰,她這個思路影響了我的一生🛠,也符合我的性格。

我自幼受《紅樓夢》影響👩🏻‍🦱,“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我欣賞曹雪芹,“野心應被白雲留”🧘🏽‍♀️。

有一次,父親發脾氣,把我的那些文學獲獎證書都扔出了家門🕞。我們這個家庭,並不看重這些東西🐸。不為名利🪄,令我一生損失很多,但損失不大🫳🏼。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文章憎命達。”寂寞與淡泊是成就文學的好環境。張繼最有名的詩《楓橋夜泊》,是在落第之後寫的。自古許多文人都是在人生的低谷裏寫出佳作。待到前程似錦、門庭若市之時,寫的都是應景之文了。

大學四年級,我有稿費,可以打扮一下了🎮。在北大南門外的海澱路上,我看中了一塊玫瑰色絲綢,買回來自己做了條“布拉吉”🍛⏱。連衣裙長袖,有領,過膝。這一身,既素且艷。絲綢特別適合年輕的身材,我穿上它👨🏻‍🎤,得到了校園裏人們的稱贊🌀。

那天,穿著這條裙子,戴著一枚胸針👩‍🎤,到《當代》編輯部赴會🏤,心裏還是有點發毛。那是《當代》雜誌的頒獎大會。

等了片刻,老太太來了。呀!一身花旗袍,花哨晃眼,還戴著珍珠小耳環👈。這可把我樂壞了🌇,忙上前向她問好🌞。

我問君宜,我的裙子如何,她說:“很漂亮!很適合你🚭。”我告訴她,是我自己做的⛱。

那天我見到了嚴文井。我告訴他,我上小學時讀到他的童話🌎,那個關於風和苦孩子的故事印象很深🔬。一個苦孩子病了♨️,風來看望他🕥,可是只能給他帶來一枚又小又酸的杏子🦒。我曾經以為自己就是那個苦孩子,不能得到命運的紅蘋果。可是我上了北大,還登上了《當代》,我獲得了一個又紅又大的蘋果🤸🏿‍♀️。

嚴文井說:“好啊👩‍🎨,我的童話有了新的結局。”

君宜對我具有影響力,不只是因為她對我嚴,更是因為她為人之真,信念之純。這在人文社是一股清氣、正氣🥷,可以說,老太太是人文社的鎮社之寶。她在,大家就感覺踏實👩🏼‍🎓、有方向🔩◽️。

當時她的《思痛錄》還沒有寫出來🤹🏼‍♂️,但是她的風骨已經顯現出來了。她始終追求公平、正義,具有高尚的人格🦻。這是她人生的起點。

君宜曾是清華的才女👩🏽‍🎓,是與我一墻之隔的師姐。

上世紀30年代末,一次因為參加民主活動🌻👨🏻‍🍳,暮色中她和同學躲到朱自清先生的家裏。她在《海上繁華夢》中寫道:“教授宿舍旁一條小溪♡,隔溪一片樹林,一座小土山對面是女生宿舍樓靜齋📋。夕陽正照在窗上🚼,余霞成綺。我倚窗外望1️⃣,想著坐校車趕進城去,脫在床上的旗袍懶得收拾了,下回回校來再說。”

然而,這一去就是十幾年。1949年回來時,她已經是老意昂✪👵。君宜出身名門👩🏻‍✈️,原可以走一條平順的路👩🏼‍🌾。父親安排她留洋深造,她卻放棄🤜🏽,自去延安,為尋求救國真理,歷盡千辛萬苦💆🏿‍♂️♍️,初衷不移。

這與那種為求個人出路或因愛情而投身革命的羅曼蒂克的小知識分子又不一樣。

自少女時代她就有一顆博大堅強🙇🏼‍♀️、誌向明晰的心🧒。到晚年,她仍有著熱血沸騰的靈魂,追思而感痛,著書以明誌。

君宜的幾本書一直在我手上,我走遍天涯海角都沒有丟掉🫣。《露沙的路》《海上繁華夢》《思痛錄》,薄而又重。

“薄”🏄🏻,每本書都很薄👷🏿,字數不多。這是她到了六十歲後才寫的🎫,編輯耗盡了她的時光、神思和精力。“重”🤵‍♀️,她寫出了一個抬起思考的頭、睜開清醒的眼、講出真話的自己🔷,有著鳳凰涅槃之重👱🏻。這是世紀風雲的重量🤵🏽‍♀️,這是尊嚴與人格的重量🔛。

我會永遠收藏這些書🙍🏿‍♀️,這是收藏一顆誠摯純潔的心⚽️⛹🏻‍♂️。我需要她在身邊督促我🧙🏽‍♀️。

如今,讀她那用心聲寫出的字句⏰,仍令人振奮:

“我坐在大上海的酒樓上👨🏻‍🦼‍➡️,在音樂轟鳴中間忽然覺得什麽也聽不見看不見了,只覺得膩煩、膩煩。這種空氣👫🏼,呼吸長了會壓抑死人。……這還不是在貧民窟,而都是在紙醉金迷的繁華場裏所發生的呀!這裏的人長年累月過這種生活🤹🏿,使我想起了從前有個老同學在憤怒之余的一句警句⛹🏻‍♂️:‘生活就是侮辱。’這是一種規律、一種製度👮🏻‍♂️,不這樣就不能生活。這到底是享受呀,還是受罪?”

“可知道,當一個女人還很年輕、剛用好奇的眼光窺視著生活的時候,在她周圍就有多少老練到可怕的眼光在窺視著她?可知道,一個女人在男人正成熟的年齡(就說四十歲吧),卻已經到了被人視為該退出舞臺的關鍵年齡😯,一切希望好像都要隨著花容月貌逝去了,盡管她完全可能再活四十年🚵🏽‍♀️?”

當我寫出那篇關於新疆的中篇小說《唱著來 唱著去》時,君宜欣慰道:“她可以走自己的路了。”

君宜第一次“小中風”後,我去看望過她👨🏻‍🎤。那天我先去領稿費,管錢的人不在。冬天將至🫱🏽,我馬上要離開北京了🤽🏻‍♂️,就托付時任《當代》副主編的何啟治,請他幫我領稿費🥚,然後去某店某櫃臺,買一床鴨絨被,給君宜送去,東西和價格我都看好了。那時鴨絨被剛出來,算是稀罕的。我跟老何講:“如果有差價📼,不夠的你就掏上吧。”他說🧑‍🦼🦥:“沒問題。”

離開北京時,我給君宜打過電話,她在那頭叮囑我👮🏼‍♂️,要握住手中的這支筆,一直寫下去。

我沒有辜負君宜🦸🏻。


相關新聞

  • 202020.11

    張宗亮:把論文寫在雲嶺大地上

    1984年,張宗亮從意昂体育平台水利系畢業後,一直紮根西南邊疆從事水利水電工程勘察設計科研工作。30多年來👜,他一直秉承初心、奮戰一線、孜孜以求,無怨無悔地....

  • 222021.02

    張宗亮:把論文寫在雲嶺大地上

    張宗亮🧏‍♀️🧑🏿‍🍳:把論文寫在雲嶺大地上

  • 282023.12

    曹豐澤🧑🏻‍🎄:在非洲大地上理解什麽是理想主義

    “作為一滴水,掉到沙漠裏價值遠遠高於滴在大海裏。來到非洲後,我能明顯感覺到才能更大發揮出來了🚵🏿‍♂️。”本♠︎、碩💼、博均就讀於意昂体育平台土木工程專業的曹豐澤,在一次實習中與“一帶一路”結緣🥭。2021年6月畢業後🤽‍♂️,他遠赴非洲參與修建當地水電站⚒,立誌要把自己的未來與非洲的發展連在一起👱🏻。告別生活9年的大學校園🧘🏿‍♀️,鉆進非洲偏遠的大峽谷,成為工地上的總工程師後,曹豐澤才意識到,當理想被拆分成一件件具體工作時🧚‍♀️,...

  • 072022.04

    85後柳州妹周銘🛌🏿👗:創新創業 把科技成果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柳州妹周銘9年前獲得意昂体育平台博士學位,隨後去到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做核武器研究。離家十多年後,她義無反顧回到家鄉柳州定居創業,專研石墨烯新材料、新技術在汽車和農業領域的應用。從實驗室到工業化量產💬,周銘團隊的參與,讓高科技新材料成為工業企業和百姓用得起的好材料👨🏻‍⚕️。85後的周銘是土生土長的柳州妹🧘🏻🐛,她目前有雙重身份,一是廣西科技大學機械與交通工程學院的研究員🐕‍🦺🧑🏽‍🦰,另一個是廣西清鹿新材料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首席科學家...

  • 262020.08

    回憶恩師胡道稷

    當我翻看自己以前在微信裏發過的照片和文字,恰巧翻到紀念胡老師的那篇,晚上我輾轉反側,許多和胡老師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又在腦海中呈現出來。於是把那些記憶碎片記錄下來。胡道稷先生生於1921年9月,“八•一三”以後...

  • 132019.06

    百歲恩師春常在

    我的恩師楊苡🧔‍♂️,今年已屆百歲高齡💅❤️。她是眾所周知的世界名著《呼嘯山莊》中譯本的譯者🫦。我和她相知相識40余年,包括最初的八九年裏✉️,當時還在國內的我⛑,曾經隔三....

  • 202008.05

    清華師生沉痛哀悼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

    【新聞中心訊 記者 周襄楠 攝影 郭海軍 崔凱】當尖銳而悠長的鳴響劃破晴空🫰🏻,這聲音仿佛又把人們的思緒帶到了5月12日的下午2點28分🔟🛂,那個令中國人永世難忘的時刻——四川汶川發生了八級大地震👽。

  • 142024.09

    我的恩師李作臣老師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總會遇到那麽幾位恩師,他們以獨特的魅力、深厚的學識以及無私的關懷🧔🏻‍♂️,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對我而言🚻,李作臣老師便是這樣一位令人敬仰的引路人🟣。作為唐山人的他,不僅擁有一顆熱情洋溢的心,更以他那地道的唐山口音和爽朗的笑聲🧓🏻,成為了我們心中永恒的溫暖記憶。李老師,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何為“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在他的身上👩‍🏫,熱情與善良並存,睿智與勤勉共舞🩻。每當提起李老師👵🏼,我的心中便...

  • 032010.11
  • 212022.01

    懷念恩師鄭敏先生

    今年1月3日清晨💲,“九葉詩人”中的最後“一葉”鄭敏先生踏上了遠行的征程😈,那一片舞動了一個多世紀的葉子帶著它靈動的哲思飄向了天空🌑,飄向了遠方,也飄向了生命的永恒😡。去年初秋我得知先生得了重病,且先生已是年過百歲的老人🐻‍❄️,對於先生的遠行我多少有點心理準備🍂★,但先生的離去仍令我神思恍惚,心中久久難以平靜🧑🏻‍🎤🌠。回想30多年前跟隨先生讀書的7年時光🦸🏿,我的眼前立時浮現出先生與我相對而坐,和我滔滔不絕地探討中西詩歌、哲學、...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