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學運中誕生的清華民間歌舞社

2009-01-15 |

璧(1948外文)

抗戰勝利後,國民黨對解放區發動進攻掀起內戰。共產黨則在蔣管區開辟了人民革命戰爭的第二條戰線。學生運動風起雲湧。革命形勢的發展,需要眾多適合不同思想認識和興趣愛好同學的組織形式。在中共地下黨的領導下,北平各大、中學內應運而生的讀書會、壁報社、歌詠隊、劇藝社等各種學生社團紛紛成立,清華校園裏就有大小共二三十個之多。“民間歌舞社”(簡稱民舞社)是其中規模和影響較大者之一。

一九四九年三月民舞社歡送參加南下工作團的社員在大禮堂前合影

19474月清華“大家唱”歌詠隊在禮堂前草坪舉行“月光晚會”,會上有一個節目是由四個男同學裝扮成兩對男女對跳的新疆《青春舞曲》。男演員為周汝漢(周全)、駱寶時(王真),“女演員”為胡積善(方堃)和黃培正,此舞蹈由舞蹈家戴愛蓮的弟子王道溥(楊凡)導演。戴愛蓮支持學生進步文藝活動。經史噦春(史會),通過抗敵二隊的袁敏請到戴老師來到清華園。她熱情地介紹了抗戰時期新舞蹈運動,並即興表演了新疆《馬車夫之歌》並同意王道溥來指導。後來又請到北大民舞教練尹鐵歐來指導民族舞、民間舞。從此這些愛好舞蹈的同學有了舞蹈老師,在共同愛好的基礎上定期開展排練活動,舞藝不斷提高。

最初舞蹈的服裝道具是同學們自製的。如演出《青春舞曲》的服裝是周全從雲南帶來的馬幫馬鍋頭背心,化裝女性的大裙袍是由女同學將綢被面用鐵絲縫綴並加上用煙盒錫紙做的飾物而成。

當年“五四”,在北大民主廣場的營火晚會上,清華“大家唱”和北大歌詠隊的同學們近百人圍著熊熊烈火扭起了解放區流行的大秧歌,引起廣大同學的歡呼。

“五·二○”反饑餓、反內戰運動高潮中,在地下黨要求更廣泛團結群眾的方針指引下,清華“大家唱”舞蹈小組的地下黨員和進步同學史噦春(史會)、楊春耀(林放)等發起成立了“民間歌舞社”,開始不到二十人,隨著公開排練和演出,吸引了不少愛好者參加,逐步擴大,達到六、七十人。

民舞社先後主要負責人和幹事有張文玉(程璧)、史噦春(史會)、楊春耀(林放)、張澤石、高尚樸、俞昌泰(俞次元)、張金璋(賀加)、譚秀貞(力達)、魏任之、吳耀先(謝生)、居乃鵬、白祖誠、邢金鐘。主要成員有唐錦廉、王麗梅(路虹)、王士林、吳宏宛、蔣勵君(金鳳)、朱顯琨(魯明)、譚增林(林思)、劉瑞春、王承業、陳柏生、汪瑞華、林壽屏、何守智、孟慶熙、韓英、陳庸勛、申維承、劉亞貞、劉琳(陳湘)、牛兢存、沈木蘭、吳鵬九、王匯泉、王文濤,譚玉貞、吳敏生、張炳碹、谷淑貞、黃培正、盧鶴維(劉華)、陳爭(肖秧)、歐陽鵬、李宜敏、劉殿傑、王淳厚、劉銘策(劉立)、越思孔、湯紀敏等。這支朝氣蓬勃的隊伍,活躍於清華園中,團結和服務於廣大同學,共同歌舞,共同進步。並與“大家唱”、“劇藝社”、“陽光社”等兄弟社團一起,成為清華園中十分活躍和引人註目的一支隊伍!

19476月到19492月北平解放。民舞社開展了許多活動與工作。如“五·二○”後,在清華農村識字班懇親會上演出反映抗戰時軍民魚水情的《朱大嫂送雞蛋》。

1947年暑假,民舞社參加了華北學聯組織的助學義演義賣活動,地點在北京大學四院。我們先把鑼鼓敲起來,把秧歌扭起來,又跳起《巴安弦子》吸引了許多同學和市民觀看,然後開始義賣同學們帶來自己製作和搜羅來的小藝術品。取得很好的成績。那也是第一次校外演出,觀眾的熱烈掌聲,讓大家十分興奮激動!

暑假期間,民舞社在大操場上演出了著名的解放區秧歌劇《兄妹開荒》,校領導吳有訓等老師還前來觀看並贊譽有加,讓演員們高興不已!

這年的新學年開學,學生自治會在大禮堂召開迎新晚會。民舞社演出了《春遊》《巴安弦子》《鳳陽花鼓》。民舞社為此全體總動員,各組分工負責。舞蹈組反復排練一絲不苟。由女同學裁了自己的綢子被面,並用幾種顏色紙剪成小條巾在布上做圍裙,大家精心製作出西藏的服裝,那真是“臺上十分鐘,臺下一月功”。迎新晚會上的演出成功大大鼓舞了社員們的熱情,開學後,有些新同學報名參加了民舞社。

寒假裏,華北學聯在北京大學紅樓舉辦寒假補習班,民舞社進城參加了這項工作。通過歌詠、舞蹈等生動活潑的文娛活動,傳播了進步思想並增進了大、中學生間的感情。

1948年新年期間,中文系的部分同學到余冠英教授家裏聯歡,學跳秧歌舞。朱自清老師還穿上紅緞大襟短襖,頭紮大花白毛巾,手持白綢大手帕,夾在同學中,亦步亦趨地扭起來。其歡樂動人情景令人至今難忘。

同年三月,華北學聯組織平津大、中學生春季大聯歡。幾百名中學同學來到清華園。民舞社的成員分小組帶領外校的小弟妹們跳集體舞《當我們在一起,其快樂無比》。當晚,平津的同學在北大民主廣場舉行萬人歌舞晚會,民舞社演出《巴安弦子》《農作舞》並帶領千名平津大中學生跳起《團結就是力量》集體舞蹈,將聯歡晚會推向了高潮。

四月風暴,北平師院發生了“四·九”慘案。七大院校師生會師新華門“行轅”,舉行“反迫害,要人權”的抗議大請願。“民舞社”和“大家唱”的同學坐在清華隊伍的前列。不斷用《團結就是力量》的歌聲鼓舞大家,堅持到夜晚。師院數名同學被釋放,取得最後勝利!六月開展了“反美扶日”(反對美國扶植日本帝國主義)運動,民舞社組織社員積極參加。接著又發生東北同學被迫害的“七·五”慘案。北平各院校聯合聲援,並組織了“反剿民要活命”的大請願遊行,清華隊伍返校以後,在大禮堂舉行會演。“劇藝社”演出諷刺國民黨政府的《升官圖》和活報劇《金鑾寶殿》,民舞社演出歌頌解放區生活的秧歌劇《新舊光景》。

民舞社演出最多的是民族舞、邊疆舞和解放區的新歌舞。如新疆的《馬車夫之歌》、《掀起你的蓋頭來》、《喀什噶爾》、《溫柔美麗的姑娘》、《大板城的石路》,西藏的《春遊》、《巴安弦子》、《新西藏舞》、《嘉戎酒會》,南方的農作舞,北方的農家舞,傳統民間舞《小放牛》、《一朵紅花》,創作或改編的秧歌舞劇《插秧謠》、《石榴花開滿地紅》(抓壯丁)和反映國統區人民苦難生活的《鳳陽花鼓》,反映解放區生活的《兄妹開荒》、《新舊光景》與反映工人艱苦勞動的《鑿冰舞》,還有《紅莓草》、《哪裏來的駱駝客》、《草原牧歌》等風情舞,以及用校園歌曲改編成舞蹈的《當我們在一起》、《團結就是力量》集體舞。

民間歌舞是一種激動人心的藝術形式,深受青年學子的歡迎與喜愛。有些兄弟院校的藝術社團到清華園來交流。民舞社的成員也到兄弟院校開展民歌民舞。如到燕京大學輔導排練《農作舞》、《新西藏舞》;到朝陽學院輔導排練《春遊》、《插秧謠》、《鳳陽花鼓》;到師院排練《年關》(《白毛女》第一幕),還幫助請舞蹈老師;到中學去教授歌舞。更有民舞社成員將清華民舞社的歌舞帶到成都四川大學的學運中去。

在這些活動中, 民舞社的演出水平也不斷提高。從簡單的手舞足蹈動作發展到具有輕柔活潑的手指、腕部、腰部和足部動作以及民族舞特有的步法、甩袖法、旋轉法;樂器上從最初只有鑼鼓、胡琴到吹、拉、彈、打俱全;服裝上從開始用綢子被面拼縫改製、粘綴湊合而成的“膺品”到借用或籌資製作的色彩絢麗、適合舞情的較正規表演舞服。內部分工也較切實,有舞蹈、音樂、聯絡、總務等組織。民舞社在學運中誕生,在鬥爭中成長,結成了一個誌同道合、團結友愛、親密融洽的大家庭。

民舞社的主要負責人和骨幹都是中共黨員、或黨的外圍組織成員。它實際上是黨領導下的一個清華進步社團。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