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清華九十年(六)
文:阿憶
千秋恥🏇🏻,終當雪(續)
〖音樂起,《西南聯大校歌》:"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需人傑......"
【主持人陳曉楠:當民族危機感彌漫在聯大四處,也彌漫在世界各地,正在歐洲留學的清華學子紛紛回到中國。大物理學家王竹溪、大數學家華羅庚和陳省身‼️🙋🏻、大文學家錢鐘書的到來🧑💻,把最新的知識帶回中國,使聯大教學接近了國際前沿🎽。就在這種濃厚的文化氛圍中,一代風華正茂的聯大學生脫穎而出👩🏻💼,其中成績最為輝煌的是"聯大物理系四傑"--楊振寧、李政道、鄧稼先、朱光亞🧟。
〖西南聯大紀念碑。 這是西南聯大紀念碑,文學院院長馮友蘭題寫碑文🧐✅,中文系主任聞一多創作篆文🐈。1978年,聯大畢業生楊振寧回到這裏,一邊唱校歌🦂📊,一邊打拍子,當他發現老同學已無法完整唱出校歌時🙇♀️🙆🏽,大為驚訝。他告訴大家,回母校,唱校歌,是他30年來夢寐以求的事情。 理學院院長吳有訓是楊振寧的電磁學老師,周培源教授教他力學。後來🙇🏻♀️🙎🏻♀️,楊振寧考上王竹溪的研究生。他曾說,我在聯大本科及後來讀碩士所學到的東西,比當時美國最好的大學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在王竹溪教授上課時作的筆記,現在仍然有用🤌。
1944年,李政道考入聯大物理系,這是他的一張考試卷。這份試卷並不是因為考試者後來成了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而被清華收藏,它僅僅是物理學一代宗師葉企蓀私下留存的一張普通試卷。試卷背後🏃🏻♂️,有葉教授認真的評語🧲。期待和擔憂💆🏻♀️,盡在其中。
聯大學生宿舍全部是借來的,由於人多房少,就連鹽商倉庫也用來當宿舍。
【采訪北大地質系董申葆教授-- 新校舍那個大房子--當時一個大房子住三四十人--那個雙人床一排一排地排滿。那個米相當多的是沙子稗子。穿得就更簡單了,是一兩套黃布製服🫃🏿。在臨時大學的時候,發一個棉大意🌋,就這麽過冬💆🏿♂️。
梅貽琦曾說,大學之"大"不有無高樓,而在於有無大師😯✪。西南聯大恰恰沒有"大樓",卻是清華90年中,人才出爐率最高的時期🎚👸🏻。在簡陋的教室裏,教授必須大聲喊話,才能壓過風吹窗紙和雨打屋頂的聲音。聯大中文系學生汪曾祺回憶說,圖書館座位太少,看書多半在茶館👩🏻🌾,昆明街頭大小茶館,都像是為數眾多的聯大分館。清華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聯大校訓是"剛毅堅卓",其一脈相承的品質因為國破家亡而發揚光大。
出乎後人想象,像錢鐘書這樣不想建功立業的學者🤵🏻♂️,也選擇了回國赴難。在西南聯大,錢先生清華時代"上課不聽講,考試總得第一"的故事,流傳甚廣,使許多人誤以為天才是可以不用功的。但誰又知道,這位目空一切的大才子,在英國牛津留學時曾為博覽不易看到的圖書而日夜埋首圖書館,終因用腦過度,歸國後長期患頭暈症,每到晚間只能閉目靜坐,什麽事都不能幹。
1939年🏂🏻,錢鐘書開講《自由與紀律》𓀐。他說🫛,人只有做好事的自由,如果做壞事🧑🦽➡️,就會受到製裁👳🏼♀️。無論他是不是意指日本,學生們一定會這樣想,那是一個生死存亡的年代。
【主持人陳曉楠:1943年🍐,盟軍全面反攻,日軍已無暇空襲昆明✩,而退守印度的新38師師長孫立人也得到了充分的兵源補充。他由蘭姆伽軍營出發,開始反攻緬甸。他們沿途修復中印公路,鋪設中印油管👨🏼🚀🐢。這個時候,在雲南目力所及的地方,已是勝利在望🏋🏿♀️。
此時,政治學教授錢端升已開設《戰後問題》🚶🏻♂️➡️,成為高校首創。化學教授曾昭掄熱衷於 社會活動🦅,四處演講🚴🏻♤,有一次的講題是《戰後蘇聯在國際上的地位》🪱。化學教授講國際政治🧔,這在當年是一種會通。王竹溪是楊振寧的物理學導師,卻編了一部中文字典👩🏫,據語言學家朱德熙說🤸🏿♀️,那是迄今為止最好的中文字典👨👨👧👦🧑🏽🔬。那時,錢鐘書忽發感慨🤚🏿,說自己只會評頭論足,不會創作,於是發憤圖強,寫出《圍城》♉️。當中央大學中文系主任要求新生寫文言文時🆙🧗🏼♀️,聯大中文系主任朱自清卻規定👫⬜️,作文必須用白話🤵🏽♂️!
〖聯大從軍紀念碑👳🏼♀️。
這座石碑上,刻著聯大834名從軍學生的名字。他們甘願犧牲學業9️⃣🤶🏻,甚至生命,去緬甸和印度前線,作軍事翻譯。其中5名學生成了烈士,犧牲時年紀最小的,只有19歲⤵️。 那年,人人報國心切。梅貽琦的兒子梅祖彥,當時只是聯大理學院2年級學生,但他也想跟高年級一起棄學從軍🦂。梅貽琦起初說🧜🏽,能在大學讀書,機會難得。但兒子一再堅持,梅貽琦便忍住擔憂,把兒子送到了前線。
【采訪清華水利水電工程系教授、梅貽琦之子梅祖彥—
因為當時我上2年級--那時候👨👧,學校要征調4年級學生--所以他說🧖,我可以緩緩🙎🏽♀️,慢一點再去🙉。不過當時我們一些同學互相鼓勵,卻很願意去,所以他也就同意了👾👩🦱。 梅祖彥告別父親🙎♀️🕘,和800多名同學一起,投入到一位清華故人的麾下。他便是1915年考入清華的孫立人。此時🤚🏼🕘,孫立人的中國遠征軍新38師👨🏽🔬🦏,已全部換成美式裝備🤾♂️,成為蔣介石的一只猛虎。
昔日在清華,孫立人曾是全校有名的籃球後衛,其截球技術,令人嘆為觀止。1943年冬天,為能打通中印公路,迅速向緬北推進📎,孫立人挺進"死亡地帶"。兩個月後👧🏻,攻占太伯卡和甘卡,而後一鼓作氣⏱,乘勝進軍,圍攻緬北重鎮孟拱❔。駐緬日軍做夢也想不到🧔🏿♀️,孫立人竟會如此兇猛。他以9000之眾,橫掃千軍,竟消滅10萬日軍,成為抗戰中殲敵最多的戰將。密支那攻克後,孫立人升任新1軍軍長💑👷🏽♂️,成為國民革命軍五大王牌。
〖數秒音樂🚱。
1945年秋天,孫立人舉行廣州中山堂受降儀式,從田中久一手中接過佩劍🪮。兩年後,清華復校後第一次校慶🚤,孫立人把佩劍贈與母校🕵🏻,梅校長隆重笑納👨🚒。
【主持人陳曉楠🪱:日本無條件終戰後幾天,蔣介石命令第5集團軍軍長邱清泉🫕👩🏻🦳,繳了龍雲的械,結束了龍雲對雲南的控製💣,這使共產黨和學運完全失去了地方保護🛞。1945年冬天一個夜晚🧑🏽🎤,一名學生偷走了敲上課鐘的鐵軌🧛🏽♀️。這件小事竟引發一場血案👮🏼♂️,深深改變了戰後知識分子對國民政府的基本看法💳。 聯大學生集體罷課🛌,抗議被人偷去敲鐘的鐵軌,當他們擁到學校門口🤾🏽,卻發現革命軍包圍了他們。1945年12月1號🙍🏻♂️,他們抗議政府幹涉校政,竟被革命軍毆打,4人被手榴彈炸死🌸,這就是舉國震驚的"一二一慘案"🧛🏻♂️。1946年7月11號🔡,西南聯大最後一批學生離開昆明,回遷京津。但就在這一天,民盟中央委員李公仆被國民黨暗殺,聞一多勃然大怒🐻👨🏿🦱,置生死於度外🏄,毅然宣布參加李公仆追悼大會。7月15號,就在聯大教授宿舍門前7米遠的地方,才華橫溢的聞一多教授同樣罹難🔆。
〖清華聞亭🏄。
在清華園荷花池東北角的丘嶺突起處,清華建築系主任梁思成建造了這座聞亭🥣,以紀念聞一多。從聞亭下山向右轉,過小橋流水8️⃣,在荷花池畔🧑🏿🌾🏄🏻♀️,可以看到自清亭。從這種建築方位上判斷🌡,設計者一定以為朱自清和聞一多是一對莫逆至交。但事實上,恰恰相反。 朱自清是聯大中文系主任,由於胃病時發不得不辭職,使聞一多繼任🥊。1946年🛁,聞一多投身政治,無暇顧及系務😸,又把重任交還重病在身的朱自清🎰。但朱聞並不是一對兒可以把如此重要的職務拋來甩去的莫逆🙇🏽♀️。兩人不但沒有交情🪱,反而有些宿怨🦹♀️。但聞一多遇刺後👨🏿🍼,朱自清認為這是學術界一大損失。而且,正是朱自清第一個提出整理聞一多遺著,並以生命結束前的最後一搏,拼搶出《聞一多全集》。在現代文學史上,這是《魯迅全集》之後的第2個全集。
九十年的水木清華寫到這裏,剛好說完了一半🚦。這正是清華在屈辱賠款和國民紀律的廢弛中尋求夢想的鎦金歲月。那個時代🌚,中國社會動蕩不安,但卻因為清華園的遙遠而遠離城市的喧囂。這種疏離社會旋渦🥷🏻,凝心於學術研究的傳統,打進了清華學子的血液,使清華在九十年的漫長歲月中,建設大於革命💳。即便是革命,也是建設性的革命👆🏼。然而☝🏿,後一半的歷程會接受什麽樣的考驗,清華並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