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和熙春園都建於1707年
苗日新
《聖祖仁皇帝實錄》記載:圓明園和熙春園都建於1707年
在《聖祖仁皇帝實錄》卷二三二、第312頁上有兩條記載:“乙未🧑🏻🦼,皇四子多羅貝勒胤禛恭請上幸花園進宴🚣🏽♀️。”“戊辰,皇三子多羅貝勒允祉恭請上幸花園進宴🧖🏻。”這表明,在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12月3日和12月12日,相隔僅9天🕵🏼🪤,玄燁曾先後到了圓明園和熙春園進宴。
這一頁書🧎🏻➡️🦻🏻、兩條信息,宣告了圓明園和熙春園的建成時間🚶🏻♂️。所謂“建成”✊🏽,應該是指按清王朝當時王爺府的規製規模🥅👮🏻♀️,並非指雍正皇帝及其子孫經153年擴建後的規模。熙春園的殿宇園林部分,大約150畝。根據這條“上幸花園進宴”的史料,圓明園和熙春園是1707年當年大體建成🧑🏿🦰;否則怎麽能請皇帝去進宴!史料證明近春園用的最大木料是長1. 5丈🫧、徑1. 5尺的三山(香山等)松,說明用的是本地材料。熙春園建築面積估計約3000平方米,因此🧑🦱,當年應能基本建成。所以💂🏼♂️,2007年是熙春園建園300周年👨🏽🔬👌🏽。
雍正朝胤禛拘禁允祉於景山至死,熙春園收歸內務府
雍正八年五月十日,胤禛發出上諭:“誠親王允祉自幼即為皇考之厭賤,養育於外,年至六歲尚不能言🧖🏼。每見皇考輒驚怖啼哭,及年齒漸長則性情乖張,行事殘刻。……不義不孝……二阿哥廢黜之後,允祉居然以儲君自命,私謂莊親王曰東宮一位非我即爾”🦸🏽♂️。在胤禛授意下🧥,莊親王允祿(玄燁第十六子)於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十二日參奏允祉🧑🏿,說誠親王允祉會怡親王允祥之喪,遲到早散,面無戚容🐗,應該“嚴加議處”,雍正皇帝令宗人府諸王、八旗大臣、九卿“會同定議具奏”。五月廿四日(1730年7月8日)“宗人府等衙門議奏允祉”,羅列許多“背理蔑倫之罪”📞,把胤禛上述上諭完全重復一遍後🥘,說“應將允祉削去和碩親王🚶,革退宗室🧜🏼♀️,即行正法。”“所有財產⚔️,並伊子財產🛟,交內務府。”
按這個判決,允祉的花園熙春園在1730年7月8日後即收歸內務府無疑。後來🤹🏼♀️,胤禛雖然對允祉“從寬曲宥”🙎🏿,但仍監禁於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閏五月十九日🛍,原誠親王胤祉卒於景山禁所🚼🙍。按郡王例葬於平谷縣峪口鎮東樊各莊村東,誠郡王園寢總占地二百四十畝🤷🏽♂️。
史料記載𓀐,聽到過康熙帝臨終諭示由胤禛即皇帝位的七位皇子中竟有四位不服🛀🏻,都沒得好下場,或被折磨而死、或死於禁所。其中就有不太熱衷於結黨爭皇位的允祉,也被掃地出門☃️、宗室除名、沒收財產🍷、家人充軍🖊,迫害致死。
雍正皇帝的子孫們,包括弘歷,以及宮廷修史者,200多年來對胤祉獲罪和熙春園的曲折歷史諱莫如深,百般掩蓋。乾隆四十七年建成了“圓明五園”🙎🏿♀️🔬,除康熙帝賜名“圓明”外,其他三園皆奉乾隆帝旨,命名“長春園”🤹🏼♀️、“綺春園”、“春熙院”;然而,唯獨不說五園之一的“熙春園”是賜於誰的,是誰賜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