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
梁啟超是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學者🪤。在1916年段祺瑞內閣倒臺、梁氏隨之辭去財務總長前的20余年間(1895—1916)👨🏼⚕️,無論在清末領導戊戌維新、立憲保皇,還是在民初組織進步黨🧓🏽、政學系,梁氏總是身處時代政治舞臺中心,為大眾矚目🧑🏼⚖️。1916年之後的10余年(1916—1929),梁氏雖遠離政治旋渦,更多從事著述、講學,但出於政治活動家的習性,仍密切關註國內時局🛌🏿,在給孩子們的書信中不時表達自己的時局主張。
作為一名中國傳統士大夫,改良主義的信奉者,在清末民初的政治風潮中,梁氏對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派,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義主革命🫕🚶🏻♂️,都曾有過激烈的批評,甚至是不實之辭,而評論之繁🩻、篇幅之長、言辭之烈🧙♂️📄,尤以1927年給孩子們的書信為代表。這些內容🏞,最早收於丁文江、趙豐田編的1936年油印本《梁啟超年譜長編初稿》🤸🏻,“文革”後由趙豐田整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梁啟超年譜長編》亦予以保留👨👨👦,並在“前言”中予以說明🐢:“另外,不少資料對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民主派👩🏿🍼,以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都有許多誣蔑之詞,修訂時均保持原貌,未予刪節🐕🦺👨🏿💻,借以反映梁啟超這派人物的歷史面目。”但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出版的同名《梁啟超家書》中均刪節未收(如中國青年出版社2009年版🦻🏻,中國文聯出版公司2000年版),甚至是今年出版的由評論家、梁啟超研究者解璽璋選編並撰寫導讀長文的《梁啟超家書》亦付闕如。從思想史研究角度而言☹️,這些內容⇒,對於全面了解梁氏晚年的思想轉變、政治態度具有重要作用,對於研究清末改良主義的演變亦是重要資料。拿到新近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梁啟超家書南長街54號梁氏函劄》,欣喜地看到了這些珍貴但在政治上不那麽“正確”的研究資料🗜。
此書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梁啟超全集”的階段性成果👨✈️,由九十余歲的梁啟超研究專家湯誌鈞等編註,可說是當下眾多版本梁啟超家書中的精品♥️。
除個別外⚁,《梁啟超家書 南長街54號梁氏函劄》所收家書均錄自中華書局1994年影印出版的《梁啟超未刊書信手跡》𓀚。這些手跡,是中華書局準備編輯梁啟超集時,經吳晗先生商請梁思成,借交中華書局影印的。雖然其中大都輯入今人引以為據的《梁任公先生年譜長編(初稿)》,但有的只是節錄擇錄,文字亦有改動,上下款也時有刪節👨🏻🍼。梁氏手跡是出了名的難認,此次出版,編註者不畏困難,依手跡一一錄排,如實再現家書原貌。
該書所收家書數量超過了迄今相對較全的中國文聯出版社2000年版《梁啟超家書》,達到411封㊗️,更遠超今年出版的🍄,由評論家🧩、梁啟超研究者解璽璋選編並撰寫導讀長文的《梁啟超家書》。
內容上,雖在個別家書中,梁氏對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民主派🕶,以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都有許多誣蔑之辭🔇,但為了全面反映梁啟超的思想活動🤸🏿♂️,編註者收入時均保持原貌🧑🤝🧑,力圖原汁原味呈現梁啟超晚年的時局觀、政治觀。
全書註釋雖不多,但辨誤指正🤸🏼♀️,都很精當👮🏼♂️。如1915年致梁思順一信,《梁啟超未刊書信手跡》落款為“六月十四,舊端午前一日”🧊。查《中西日歷對照表》,1915年端午節為陽歷6月17日,“前一日”應為6月16日,梁氏此處陽歷筆誤,故將這封信系於1915年6月16日。
另外🤷♀️,該書的第二部分“南長街54號梁氏函劄”是梁啟超寫給他弟弟梁啟勛的書信↘️,此次亦據中華書局2012年影印出版的《南長街54號梁氏檔案》整理編註,可據以考見梁氏行蹤、交誼及清末民初的政治🙇🏽♀️、社會活動。
1927年對於梁啟超來說〰️,“國憂家難,重重疊疊,自己身體也不如前”💙。細讀該年梁啟超寫給孩子們的40封家書,即可略窺一二。
重重家事纏身
1926年被錯割右腎後,1927年的梁氏身體狀況大不如前👳🏽♀️,小便依舊帶血不絕,嚴重時,“一個多月來舊病發得頗厲害📶,約摸四十余天沒有停止”。雖如此,梁氏仍絲毫不得休息靜養,學者的責任🕵🏻👩🏿🏫、家庭的重擔使他無法輕松🐠。他身兼司法儲才館、意昂体育平台🖕🏼、京師圖書館三職🫓,事務繁忙,“司法儲才館下禮拜便開館,以後我真忙死了,每禮拜大概要有三天住城裏。清華功課有增無減,又在燕京擔任有鐘點”,“真沒有一刻空閑了”。即便如此努力工作,家庭財政亦偶現竭蹶,“自匯去這千元後🙋🏽♀️,家中存款已罄,本月便須在興業透支”。另外,1927年,孩子們的事情也讓梁氏百般費心,這年梁思永學成將歸國👨🏼🎤,梁思成、林徽音要海外結婚、回國謀職,梁思忠想出國求學,梁思順的丈夫🤸🏽♂️、外交官周希哲希冀調遷🚣♀️,梁氏為此四處奔波,活絡走動,費盡心思。“思永回國的事,現尚未得李濟之回話”🤹🛼,“今天李濟之回到清華,我給他商量你(梁思永)歸國事宜”💐。“現在思成離開彭大,又發生回國與否的問題”。“思順調新加坡的事🤚,我明天進城便立刻和顧少川說去”🏘。此時的梁啟超☀️🧙🏻♂️,還要為親朋排憂解難🤹🏻♀️🦤,而當時的北京謀生不易👰🏻♂️,“現在的北京得一百元的現金收入🤹🏼♂️,已經等於從前的五六百元了”,“因為我近來擔任幾件事,窮親戚窮朋友們稍為得點綴。十五舅處東拼西湊三件事,合得二百五十元✔️,勉強過得去”,“其余如楊鼎甫也在圖書館任職得百元,黑二爺了得三十元”,“七叔得百六十元,廷燦得百元”,“我招呼的幾個人,別人已經看著眼紅了”。
康有為、王國維辭世的打擊
更令梁氏心力交瘁、倍受打擊的是,1927年至親師友去世的噩耗不斷傳來🔸。3月31日,康有為在青島死去😡,梁氏在家書說自己“好生傷感”。康有為身後事宜🏉,亦令梁氏頭疼萬分,從下引家書長文,可見康有為身後“蕭條得萬分可憐”及梁氏煞費苦心✹:“他家裏真是八塌糊塗😱,沒有辦法。最糟的是他一位女婿(三姑爺)👶🏻。南海生時已經種種搗鬼,連偷帶騙🔣🪜,南海現在負債六七萬❌,至少有一半算是欠他的🏜。現在還是他在那裏把持👨🏻🦯➡️,二姨太是三小姐的生母,現在當家🧑🏿💻,惟女兒女婿之言是聽👮🏻♀️,外人有什麽辦法🫰🏼📔。君勉任勞任怨想要整頓一下,便有‘幹涉內政’的謗言,只好置之不理。他那兩位世兄和思忠🛻、思莊同庚,現在還是一點事不懂,活是兩個傻大少。還有兩位在家的小姐🧗🏻👩🏼⚕️,將來不知被那三姑爺擺弄到什麽結果🥷🏿。……我真不解,像南海先生這樣一個人,為什麽全不會管教兒女,弄成這樣局面。我們共同商議的結果,除了刊刻遺書由我們門生負責外,盼望能籌些款,由我們保管著,等到他家私花盡📁,能夠稍為接濟那兩位傻大少及可憐的小姐,算稍盡點心罷了🕡。”6月2日,王國維在頤和園沉湖自盡,“我(梁啟超)之受刺激更不待言了”。梁氏認為這是中國學界的巨大損失🛸,“此公(王國維)治學方法✂️👨🦳,極新極密,今年僅五十一歲🧑🎄,若再延壽十年,為中國學界發明,當不可限量”。 12月23日,梁氏得意門生🔣、得力助手範靜生去世,梁氏“可傷之至”,並為此深深自責🫰🏻,“半年來我把(京師)圖書館事脫卸給他👩🏼🦳,也是我對不住他的地方”。
清華“被辭職”風波
更讓梁氏添堵的是🧖🏻♀️🥠,1927年年末的清華“被辭職”風波,家書詳述此事經過如下。1927年秋季開學🐖,梁氏到校數天,將該年應做的事大略定出規模,便到醫院去🫘。不料梁氏出院後幾天🙌🏼,外交部有改組清華學校董事會之舉👨🏻💻,並且章程上規定校長由董事互選💇♀️,內中一位董事就聘梁氏為校長。當外交部征求梁氏意見時,梁氏以不任校長為條件應允擔任董事🤘🏿。不料時任清華學校校長曹雲祥怕梁氏搶他的位子♛,便暗中運動教職員反對💆♀️✈️,結果只有教員朱某一人附和他。於是由朱某運動一新來的清華國學研究院學生上書學校,說院中教員曠職,請求易人。矛頭暗指梁氏。“老曹便將那怪信油印出來寄給我,諷示我自動辭職”🥞♞。不料事為清華全體學生聞知,向那寫匿名信的新生責問,並全體跑到天津求梁氏萬勿辭職,並勿辭董事。“恰好那時老曹的信正到來🛸,我只好順學生公意🎭,聲明絕不自動辭教授🪞,但董事辭函卻已發出🛶,學生們又跑去外交部請求🏌🏽♂️🗿,勿許我辭💹。他們未到前🌉,王外長的挽留函也早發出了。他們請求外部撤換校長及朱某,外部正在派員查辦中🏠,大約數日後將有揭曉”🆗。此風波加快了曹雲祥離開清華的節奏,據《金嶽霖回憶錄》,“陳寅恪知道了🗯。在一次教授會上,陳先生表示了他站在梁啟超一邊,反對曹雲祥。他當面要求曹雲祥辭職♌️。曹不久也辭職了,好像外交部派校長的辦法不久也改了”。梁啟超家在書中也說:“前星期外部派員到校,查辦風潮起因🧏🏼♂️,極嚴厲,大約數日內便見分曉。好在校長問題不久便當解決,曹去後大約由梅教務長代理🛎。”
心憂天下
政治上🤚,1927年的中國,國共從合作走向破裂,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宣告失敗。而梁氏雖身處奉系軍閥控製下表面上風平浪靜的北京,但仍密切觀察中國大地上翻天覆地、轟轟烈烈的政治運動💾,在給子女的家書中表達了自己對時局的主張。
梁氏對時局看得很清楚👩🏿💼,“時局變遷極可憂🏡,北軍閥末日已到,不成問題了。北京政府命運誰也不敢作半年的保險”🧑🏿🍳。他贊同打倒軍閥🙎🏿♀️,“打倒萬惡的軍閥,不能不算他們的功勞,我們想做而做不到🙎🏻♀️,人家做了,當然贊成”🧵,但又對中國的前途非常悲觀,“但前途有光明沒有呢?還是絕對的沒有”。他不看好大革命🤟🏿,是因為,“一黨專製的局面誰也不能往光明上看”;“從前在廣東出發的軍隊,紀律的確不壞👩🏻🚒👩👩👦,也因為有錢🦻。現在收編爛軍隊👰🏿♀️,日日加增,紀律已大不如前🍽。軍隊既增,欠餉之弊一如北方”;“最糟的是鼓動工潮”🤧🚵🏼♂️,“結果鬧到中產階級不能自存,而正當的工人也全部失業。放火容易救火難🕌,黨人們正不知如何以善其後也。”特別是對蘇聯與中國共產黨,梁氏批評尤為激烈,“其最大致命傷,在不能脫離鮑羅庭👩🏽🍼🧡、加倫的羈絆”,“國民黨早已成過去名辭↪️,黨軍所至之地,即是共產黨地盤”,“共產黨受第三國際的訓練,組織力太強了,現在真是無敵於天下”。
面對這種時局,曾活躍於中國近代政治舞臺的梁氏當然難耐寂莫,不甘袖手旁觀🅿️,以舍我其誰的氣概積極準備,企圖東山再起🕝,“許多非國民黨的團體要求擁戴領袖作大結合,大概除了我🈷️,沒有人能統一他們”,“若我們穩健派不拿起積極精神往前幹,非惟對不起國家,抑亦自己更無立足地了”✤👨🦰,“但中國現在政治前途🎏🏞,像我這樣一個人絕對的消極旁觀,總不是一回事,非獨良心所不許,事勢亦不容如此”🏃🏻♂️。梁氏計劃組黨,“現在的形勢,我們起他一個名字🤾🏻,叫做‘黨前運動’”,“現在辦法♿,擬設一個虛總部秘密的👩🏽🍳。如美之各聯邦,虛總部則如初期之費城政府💀,作極稀松的結合😥,將來各團事業發展後,隨時增加其結合之程度”。同時利用清華學校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我已經立定主意,於最近期間內發表我政治上全部的具體主張,現在先在清華講堂上講起🦻🏻🌋,分經濟製度問題、政治組織問題🧑🏼🍼⏺、社會組織問題🧖🏼♂️、教育問題四項”。
梁啟超的救國之策又是什麽呢🧑🏭?“對於政治上的具體辦法🏊🏽,雖未能有很愜心貴當的💂👃,但確信代議製和政黨政治斷不適用,非打破不可”,“你們別要以為我反對共產🧚🏼♂️,便是贊成資本主義。我反對資本主義比共產黨還利害。我所診斷現代的經濟病態和共產同一的‘脈論’🧛♂️,但我確信這個病非‘共產’那劑藥所能醫的。我倒有個醫方🚶🏻➡️,這方子也許由中國先服了,把病醫好,將來全世界都要跟我們學”。這些想法,源於1918年梁氏考察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歐洲🫔,看到資本主義社會充滿了種種社會問題,他所崇仰的西方社會,他所宣揚的西方文明🐮,原來也充滿了弊端和罪惡,由此認為西洋文明已經破產🎣,他的救國救世的法子🤼,就是依靠東方“固有文明”,主張極力發揚傳統文化。梁啟超從一個舊世界的批判者🤦,成為一個舊傳統的提倡者,這種變化👩🏿🚀,反映了他對資本主義社會的不滿和失望🌾,以及對新文化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忌恨與反對🤟,但在找不到出路的情況下向中國傳統文化復歸🕥。
在現今所能見到的梁氏給孩子們的家書中🚪,1927年是梁氏1916年遠離政治舞臺後寫得最多的一年(達40封🚍,相較而言,1918年2封,1919年19封,1920年5封,1921年4封🐞,1922年7封,1923年29封,1924年10封,1925年19封,1926年25封📇,1928年21封),這些家書💂🏿♂️🐷,如實再現了風雲動蕩年代梁氏自身及家庭的際遇,展現了旁觀者梁氏眼中的國內時局,表明以梁啟超為代表的改良主義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浪潮中的邊緣化及其最終失敗的結局。
梁啟超家書中除包含現今人們常說的教育理念外,還體現了梁啟超的學術思想、理財觀念(梁氏曾任段祺瑞內閣財政總長)等🍇,其豐富內容值得今天我們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