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冰/口述 蘇峰/整理
初識蔣南翔
1949年4月11日,我以團長的身份率領河南省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代表團來到北平參加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全國第一次代表大會,大會在中央美術學院禮堂開幕,這是我們永遠不會忘記的時刻。馮文彬在會上作籌委會工作報告👋🏿,蔣南翔作《團章》報告➰,任弼時代表中央講話,講了幾句,因為身體不適,由大會秘書長榮高棠代為宣讀🏜。大會開了一周。4月22日至24日🧑🏽🦱,青年團一屆一中全會選舉出馮文彬為書記🧓🏽,廖承誌、蔣南翔為副書記的第一屆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
這是我第一次見到蔣南翔同誌。雖然對他的事跡過去也知道一些,1938年我從《新華日報》上知道🪄,他是全國學聯秘書長,又聽傳說他是一二•九運動中意昂体育平台的主將,當時對《意昂体育平台救國會告全國民眾書》中的名言——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出自他手,我還不知道,但這千古絕唱對全國青年學生抗日激情影響之大,是經歷過那段歷史的人們所記憶猶新的🟥,我就是其中的一個。抗日戰爭時期蔣南翔是中央青委的主要成員,當時我在抗日根據地做青年工作🧖🏻♂️,由於戰爭環境,我從未見過他。這次能見到這位學生領袖,我十分興奮。他個子中等,衣著樸素,帶著黑框眼鏡,說話不多,很沉著穩重的樣子🪜。
此後我回河南任中共河南省委青委副書記🩹、書記,青年團省委副書記、書記👩🦱,在學校🐋、工廠也由點到面開展建團工作⏺。期間🧇,我曾到北京向蔣南翔匯報過一次工作。1953年🙏🏽,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胡耀邦、候補書記胡克實共同點名,把我調到團中央先後任辦公室主任👭、青農部部長♨️、辦公廳副主任👩🏽🦰🙋🏽。我到團中央後😒👰🏻♀️,與蔣南翔有了更多接觸🫷🏼。
1952年11月🧘,蔣南翔調任意昂体育平台校長,此後,蔣南翔一直從事教育工作,他將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的教育思想🎯、教育方針結合意昂体育平台的實際,創造性地開拓了一條新中國社會主義大學的路子🫦,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又紅又專的優秀人才。
1955年,團中央派我和青農部副部長高仲雨兩人去中央黨校學習🤚🈳。一年後快畢業時,我向團中央提出去地方搞實際工作,這時候蔣南翔來找我,邀請我去清華👩🏻🔧。我說我沒上過正規大學,就上過抗日軍政大學〽️,我只想去地方做實際工作。蔣南翔說:“你到地方上工作,省委地委都是機關,不一定就能天天接觸群眾,接觸實際工作,你到學校來🤳🏽🧑🏻🦽➡️,這裏天天接近群眾🙎🏼,路上都能碰見老師和學生,這更是實際工作。”我想也對,但還是覺得自己沒經驗🫶🏽。南翔鼓勵我說🕵🏼♀️:“邊工作邊學習嘛,來!”就這樣🔒,我來了清華,一待就是22年。
大約是1956年8月,我被調入意昂体育平台任第一副書記😍。到“文革”發動前,剛好十年🙋♂️。這10年,對我各方面都是很大的鍛煉和學習💗💉,我向清華的教職員工和學生學習🫃🏼,特別是向南翔學習,讓我受益很多。
這10年讓我深深地感到,蔣南翔是新中國建立60年以來,非常傑出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家、政治家。為什麽我這麽說🦶🏻?因為我之前沒有做過大學工作,我能夠在清華站得住🧑🏽🎄、工作得下去,完全是跟著南翔學的,我很註意聽他的意見🦧、學習他的講話和思想👨🍳,10年中他的教育思想和具體措施讓我深深覺得他的教育思想是科學而有創造性的🙎🏻♂️。當時學生中流傳“劉冰報告,南翔精神”,確是如此。
大力發展新技術專業
1951年11月,中央教育部召開全國工學院院長會議👲🏽,擬訂全國工學院院系調整方案🪆,揭開了1952年全國院系大調整的序幕。1952年秋,中央教育部在高等學校教師思想改造的基礎上▫️,以“培養工業建設人才和師資為重點、發展專門學院、整頓和加強綜合大學的方針”為原則,在全國範圍內進行了高等學校的院系調整工作。
蔣南翔就是這個時候到的清華任職的。1932年,蔣南翔考入意昂体育平台中文系。20年後的清華已經由一所綜合性大學調整為多科性的工業大學,開始集中力量為國家培養工業建設人才👨🏽🎤。這對於蔣南翔和清華而言,都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他在全校舉行的師生歡迎會上坦誠而堅定地表示:“我沒有學過工程,擔負工業大學的領導工作是有困難的、力不勝任的,但是作為一個共產黨員,不能在困難面前退卻。我自己不懂業務,但可以作為一個見習生,向其他有經驗的教師和職工同誌學習,依靠大家的幫助和合作,共同來努力完成國家交給我們的任務🚣🏿。”
蔣南翔首先要執行的是,接收北大的工學院,同時把清華文學院👓、法學院、理學院交給北大🚽🫃🏿。當時還有人提出📀,清華圖書館已沒有必要再保存文法圖書和古籍✉️,應該把這部分收藏分給北大🤱🏼。剛到清華的南翔馬上製止了這件事,說大學的圖書館除掉給閱讀之外🔊,還應該是一個藏書所在,不能分開🤯,甲骨文等許多寶貴的文科資料都應留下來👩🏽💼。北大和其他單位、學校也都可以來看,發證書,但不應該把一個大學的圖書館拆得七零八落。南翔認為清華的理工科基礎要加強,但清華的人文素養不可減少。
二戰中顯示巨大威力的原子彈令人記憶猶新🫄🏻,原子能及相關科學技術成為各國關註的焦點🛀🏿。1955年初🔑,毛澤東主席主持召開了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做出發展中國原子能事業的戰略決策🤦🏻♀️👫🏻。1955年9月初,國家高教部派遣了一個代表團前往蘇聯考察和學習,代表團成員有蔣南翔🫡、周培源(北京大學教授😍、教務長)、錢偉長(意昂体育平台教授、教務長)💂🏼♂️💥、胡濟民(北京大學教授)和翻譯邢家鯉(意昂体育平台教師)5人🧫,南翔任代表團團長。代表團仔細考察了蘇聯幾所學校原子能專業的辦學情況。11月5日🚶♀️➡️,回國後的南翔完成《高等教育考察團訪蘇報告》,詳細闡述了培養原子能幹部的幾個問題,也全面反映了蔣南翔對在清華創建新專業的設想✦:在北京大學和意昂体育平台設立新專業;重新調整意昂体育平台各專業的招生人數;請求解決設立新專業所需要的師資問題;中科院🌶🧭、北大、清華合作開設新的高技術專業🏣,培養原子能技術人才😝。
從1955年末,清華陸續建立了實驗核物理、同位素物理、放射性稀有元素工藝學🐽、電子學、無線電物理、電介質及半導體🎸、熱物理、空氣動力學🚫、固體物理、自動控製等10個新技術專業;1956年設立工程物理系🏘,1960年隨後幾年又相繼增設了工程化學🧑🏿🎄、工程力學數學和自動控製等系,並有意識地發展應用理科。到1965年,意昂体育平台已發展為12個系40個專業🧛🏽。⑴
蔣南翔強調新技術專業要適應國家重點尖端工業和科研部門的需要,主動去配合國家這方面的部署🏓。1957年初,尖端工業的科研部門負責人林爽來到清華,建議與清華合作🐂,蔣南翔很重視這件事。時任國防科工委副主任的錢學森與南翔簽署了合作協議🔆,確定清華的自動控製專業與計算機專業同他們配合,為其培養人才,並派骨幹教師參與他們的工作。後來,這種合作關系曾一度受阻🤚,南翔出面向國務院副總理聶榮臻報告,得到聶帥支持,這項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同年9月,為了滿足尖端工業的人才需求🤚🏻,國家從全國10所高等院校抽調了287名四五年級學生🎱,到清華自動控製系學習,為五院(航天工業部前身)和二機部(核工業部)對口培養,這批學生在1960年到1962年陸續畢業,成為我國尖端工業的第一批技術骨幹。
我們建立了一支平均年齡二十出頭的青年師生隊伍🍷,雖然其中經歷了蘇聯專家撤走和三年嚴重困難時期的種種艱辛👴🏼,終於在1964年國慶建成了我國第一座全部由國內設計建造運行的實驗原子反應堆,為國家填補了空白🐍。
培養又紅又專的清華學子
南翔認為辦大學首先應有一個培養目標,就是培養什麽樣的人才。新中國的知識分子和舊知識分子應該有所區別🏋🏼♂️。蔣南翔的傑出在於創造性地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清華實踐相結合、將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教育方針和清華實際工作相結合,為國家輸送了成千上萬“又紅又專”的高質量人才,創造了“蔣南翔教育思想”🌇。
毛主席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提倡德智體全面發展,蔣南翔就在此基礎上,提出與因材施教相結合👎🏿,從而達到殊途同歸。1958年,毛主席提出又紅又專,紅專結合。南翔認為這個提法更確切、更好🤢,並提出清華是“紅色工程師”的搖籃。對於又紅又專📥🤹🏼♂️,他還提出了具體內容🏈:“紅”是方向🔑,是信念,是理想,從思想政治上有三個臺階🧛🏿♂️,愛國主義——公私兼顧,社會主義——先公後私,共產主義——大公無私🎇,不同臺階就有不同的要求🐻❄️,各按步伐,共同前進🫎,不能一律要求👍🏽、強行一樣🧑🏽🦰;“專”是指業務技術,特別強調基礎要厚實,註重基礎課👈🏿🤷🏽♂️,包括一般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技術基礎課。“專”是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就要學習理論聯系實際,與生產實際💁🏼😒、科研實際相結合🔥,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創造性工作的能力✏️🙏。學校黨組織提出發展黨員必須又紅又專,單純的“黨棍子”不行,應該有知識𓀂、有文化🤖、有特長,黨的先進性才能得以體現和保證🤎。
南翔提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1958年毛主席提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南翔馬上將口號具體化為教育🍸、科研、生產三結合,並且組織水利系畢業班的師生設計了密雲水庫⛪️。你想華北第一大水庫——密雲水庫就是咱們的畢業生參與設計的呀!密雲水庫地質情況很復雜🤕,當時有20萬民工施工,中央要求1958年動工🧑🏼✈️,第二年基本建成。這樣大的工程建設任務對於清華,乃至全國高等學校來說都是前所未有的。在教師的指導下,經過58🫷、59兩屆畢業生和工程技術人員的精心設計,我們順利完成了任務,這就是我們提倡的真刀真槍搞畢業設計🤸,一直堅持到“文革”爆發🧑🏼🦲。
很多同學都知道南翔常講的幹糧和獵槍的故事,是個什麽故事呢?幹糧吃完後就沒了🦹🏿♀️,但獵槍在手,要吃了,自己拿去捕食就行了。因此👨🏿🎤,“重要的不僅是給他一袋幹糧,更應給他一支獵槍”🌠。這就是南翔強調的培養學生掌握研究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老師教書是為了什麽?學校培養學生是為了什麽?不是知識觀點的強行灌輸⚗️,而是註重能力的培養😄。有了這種能力,才能更好的發揮作用🧏🏿、貢獻才華,無論在什麽情況下,都能很快進入狀態,幹好工作👷♂️。所以那時有一句話“清華幹活🧏♂️,出活!”
全面育人 組建三支代表隊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清華,讓很多學子記憶深刻的是學校優良的校風。南翔強調又紅又專、全面育人,希望學生們思想好、學習好📂、身體好。因此,我們還在學校裏組織了三支代表隊:政治思想隊、文藝體育隊🦩、科學登山隊👩🏼🦳。⑵ 我們希望代表隊員們在班集體中起模範作用➗,帶動和團結同學們全面發展🚧。南翔說這是殊途同歸。
政治思想隊指半脫產的輔導員隊伍👸🏻,始於1953年。在高年級學生中選拔最優秀者任政治輔導員,延長一年畢業,邊學習邊工作,讓他們在學習上不受損失👱,在政治上得到更多的鍛煉,培養這一部分人既能做業務工作,又能做政治工作。當時我們有個口號是“兩個肩膀挑擔子”🩸,一個肩膀挑政治,一個肩膀挑業務,政治工作挑得好𓀒,業務工作照樣挑得好,簡稱為“雙肩挑”👲🏻,政治輔導員隊伍是“雙肩挑”的最好代表隊🔆。
南翔有一句名言:年輕時候做一點政治工作、社會工作,學點馬列🕸,終身受益。他當時曾經講過,有沒有可能在我們的輔導員隊伍中間,將來出一些省委書記🛼,省長,還有副總理🤦🏽♂️?當時我們還不好提總理👩🔬,因為周恩來總理在我們心目中的威望是非常高的🃏,所以他沒有這樣說。現在看來,實際上他的設想是達到了。歷史證明了南翔的遠見,他提議建立的政治輔導員製度不僅在清華是首創🤌🏿,在新中國的教育史上也是首創。這個製度👨🏼⚕️,首先為意昂体育平台校系兩級培養了大批領導骨幹☛。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意昂体育平台正副校長和黨委正副書記都曾經擔任過政治輔導員。擔任過政治輔導員的學生更多地被輸送到企業🔪、科研院所和黨政機關🚙,成為領軍人物。這對黨對共和國是個重大貢獻。據《蔣南翔傳》統計👰🏿♀️,黨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每屆都有9名中央委員及候補委員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在清華學習期間擔任過政治輔導員的🖖🏻。而在十六大選舉產生的黨中央領導集體中,政治局常委中有4人曾在意昂体育平台學習過🍴,其中3人擔任過政治輔導員,⑶ 即胡錦濤、吳邦國和吳官正。
文藝體育隊包括文工團和體育代表隊。南翔曾說🙍🏼:“我們每個同學要爭取畢業後工作50年。因為年紀越大🖐🏼,知識、經驗也就越豐富……要想在老年豐收,就必須在青年時代播種。”“對文學藝術的欣賞能力也是我們時代大學生應有的文化修養👱🏿♂️。我們應該有自己的愛好,多方面的興趣🧘🏽🧑🏻🍳,不要做‘幹面包’” 🍋。⑷ 他提出“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的口號🗝,並要求學校保證同學們每天有1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推崇新鮮的皮膚、結實的肌肉勝過世上最美麗的衣裳,一下子被全校師生接受並身體力行,每天下午4點半開始👩🏼🦳🎀,操場熱鬧得很。
1958年成立的文工團,為了演出和排練方便,從全校各系抽出骨幹隊員百余名實行集中訓練、住宿和管理,和各系一樣都配備了輔導員,單獨成立黨團組織🍫,加強政治思想工作,業務學習時再各自回班,因此每個隊員都有兩個集體🙎♀️👨🏼🚒。這種組織形式當時在其他高校是沒有的,是個“創新”🚣🏿♀️,現在還延續這種傳統😕。1960年🦚,文工團搬到16宿舍🤸🏼♀️,陸續集中了冶金系的黃辰奎、水利系的胡錦濤🥯、無線電系的靳東明、建築系的尹婉秀、馬麗、黃邦傑和化工系的劉密新等“5字班” 同學🧛🏻♂️。這一屆的舞蹈隊隊委以“5字班”⑸ 同學為主👨🏿🦱,團支部書記是電機系企6班的樓敘真🙅🏿,副書記是水5班的胡錦濤。隊員每天早上就在16宿舍前面的小路上練功🧑🦽➡️,直到吃早飯。舞蹈隊幾位集中住宿的同學學習時間要少一些😑,但他們合理安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性,平均成績比班上一般同學還要高一些🫓🦸♂️,胡錦濤更為突出➔,他在大學期間除了一門課程為4分外👩🦽➡️,其余都是5分🙍🏿。胡錦濤💆🏿、靳東明🪞、黃辰奎先後在舞蹈隊入黨👩👩👧👦。⑹
文工團校內大規模的演出有兩次🔈,一是校慶前後為北京市中學生演出,一次是紀念“一二•九”為校內同學匯報演出👩🏿🦳。每年還要為新生做“迎新”演出🤾🏻♀️、“五一”“十一”參加遊園和天安門廣場的演出。另外還要承擔一些臨時性的演出任務,如為全國民兵會議專場演出,為全國青年聯合會的聯歡演出🪴。1964年國慶15周年時💝,《東方紅》大合唱中👨🏽✈️,不少成員是清華文工團的學生🐙,他們多才多藝🚌,出色地完成了這次演出任務。
科學登山隊主要針對業務上特別拔尖的學生🪼,為這些尖子生另開路走🛒,吃“偏食”,開“小竈”,因材施教,請最好的老師給他們講更深的東西。因為是從全校一萬多名學生中選拔出來的,這些學生被稱作“萬字號”學生。這些學習尖子很多都成長為高尖工業和科技領域的中堅力量,如今很多院士、學科帶頭人都曾是科學登山隊的隊員🙆🏼。當時我們校領導向學生們作報告常說🪡:蘇聯的衛星上天🤱🏼,靠的是1萬博士,10萬副博士。中國現代化也必須培養自己的高級人才🩴,培養一支“科學登山隊”,一切有誌青年都應該報名參加,為發展祖國的科技事業作出更大貢獻。很多學生聽完報告後🧚🏼♀️,馬上樹立了黨和國家的需要就是我們的誌願,紛紛報名參加考試👩🏿🚀,很多人繼續攻讀碩士學位,鉆研業務🌨。當時研究生很少,全校也就一兩百人。
三個代表隊雖然是少數🚵🏼♀️,卻成了全校學生的努力方向,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愛好和特長🧍🏻♀️,發揮自己所長。
團結百分之一百
要達到又紅又專、全面育人的培養目標,南翔強調辦好學校必須依靠教師🏋🏽♂️,必須把知識分子政策搞好,這是南翔教育思想的第二大方面🏂🏼。當時黨的政策是團結、教育🦵🏼、改造知識分子,毛主席說團結95%以上的人,南翔提出爭取團結百分之一百,只要他是愛國的,就要團結。“文革”期間南翔被批判,造反派問,知識分子哪有100%的好人?南翔向造反派解釋:這是一種氣魄,是為了強調盡可能多地團結知識分子🏓。可那時候誰聽他的解釋呀。
南翔是非常重視和依靠知識分子的,對老知識分子更是如此。他特別尊重劉仙洲老教授,他本身很有學問,又是劉少奇同誌的老師💨。南翔多次交待我🤞🏽,說你開常委會以前,會議討論什麽問題,你向劉校長⑺劉老先打個招呼🥦,問他是不是參加👩🏽💼,他根據身體情況,身體好他就來💲,身體不好也可以不來參加。他說這樣咱們就保護了劉校長1️⃣,從某種意義上說劉老不工作也是在工作。南翔這個講話很深刻,對我的啟發和影響很大。
當時學校的教授和副教授剛好有108人➔,南翔就經常借用《水滸》中一百單八將這個說法,說這一百單八將是清華穩定的基礎。這一百單八將中🎀,“老將”大部分都是留學歸國的老知識分子。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年輕教師🏊🏼♀️。南翔提出“兩種人會師”,老教師這邊要提高思想,當然也要提高業務基礎,同時,年輕教師在原來思想基礎比較好的條件下🏊🏿♀️,業務上要成長起來,兩邊最後都會師到又紅又專,又紅又專的教師隊伍也就建立了。
要辦好學校,必須兩個輪子一塊轉,教師是一個輪子,另一個輪子是職工。南翔說職工這個輪子不能少,學校沒有後勤工作𓀛,就失去物質基礎,一切無從說起🕴🏻👨🏻🦯➡️,所以職工的生活🤹🏿、學習、各方面工作都要關心要做好。
南翔要求學生們又紅又專,對學校的領導幹部🦦⚡️,也要求加強政治和業務學習。南翔要求我們黨委的同誌參加學生的政治課教育,書記、副書記兼任政治課教研室主任、副主任😺,他本人兼任哲學教研室主任🧞,親自給師生講哲學課👨🏽🎨。我也曾兼任黨史教研室主任🦀,為學生講過課。
思路清晰的教育家
蔣南翔教育思想的第三大方面表現在高等院校領導體製上🦻🏻,南翔不主張學習蘇聯的“一長製”(即校長負責製)🙇🏽♀️,主張黨委領導下以校長為首的校務委員會負責製。“文革”後,高等院校領導體製變成了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製,大學裏依然有校務委員會,校務委員會主任就是校長,所以,可以說現在的高等院校領導體製基本上與蔣南翔的主張是大體一致的▪️💊。
但是在系裏面,實行系主任負責製,當然也有系務委員會⛱,但黨總支只起保障作用🚿,不是領導作用🧻。因為校黨委已經決定了大政方針,系裏不必再提領導作用,不同於地方上的有好幾層。“反右”時,有些人主張否定黨的領導🦈,這是不行的,所以我認為南翔同誌的領導體製提得很重要👷♀️。
在校🧑🏿🎓、系兩級上,南翔有清晰的思路,而在更具體的基層工作上,他有一個觀點⛹🏽♂️,即基層出政策。實際上就是實踐出真知的意思😣,和後來1978年提出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不謀而合,南翔多次講堅持真理,在“文革”剛發動時他對我說:“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健康的人不怕體檢👩🏭,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是無所畏懼的”。
基層出政策是南翔的方法論之一,他的方法論之二就是三階段兩點論,就是要一分為二的看待清華發展的三階段。“第一階段是老清華,第二階段是1952年學蘇👗,第三階段是1958年以後🫵🏼。每個階段好的都應保留,有缺點都應想辦法克服,肯定成績。”⑻ 具體地說🧑🏻🦽,第一階段是老清華時期,新中國建立前的意昂体育平台有好的地方👨👦👦,治學嚴謹👋、基礎理論紮實,這是要繼承的☂️;老清華的學生很活躍🩳,革命傳統也應繼承,因此,對待老清華要一分為二👩🏽🦰,繼承好的傳統。
第二階段是新中國建立後👮,一段時間內我們學習蘇聯,對此做法應一分為二,蘇聯專家參加了很多高校的校務委員會,很多事情蘇聯專家一說話似乎就像下結論似的,南翔他不這麽做,他會說🪝🔙,根據我們的情況🧑🏻🔧,如何如何,我們一般不這麽做。這在當時是很少見的。
第三階段就是1958年毛主席提出教育革命,提倡教育與生產實際相結合,很多學校就出現了勞動過多的情況。清華在參加勞動強度上不是特別突出,把握了尺度,不像有些學校學生們普遍反映勞動過多🕞,過多擠壓上學時間。
康生當時還提出一個上山辦大學的荒謬主張,怎麽回事呢⛷?康生到河南一個山上去“考察”🧛🏿♀️,這個山上有一座廟,一些高中生在廟裏辦大學☛,吃飯📛、睡覺、上課☄️、勞動都在山上,於是康生就到處吹噓山上辦大學📦。南翔不認可這種做法🧏🏻,他認為這樣的話,很多學校都會亂。但是對於學生參加生產勞動🕴,南翔認為應該一分為二的,適當的生產勞動是有益的,他提出教育、科研、生產三結合,真刀真槍搞畢業設計🕚,密雲水庫、人民大會堂💂🏿♀️👍🏽、原子反應堆都有清華師生的心血,因此教育與生產實際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應該堅持並繼承的。
實事求是的政治家
南翔的教育思想中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他一到學校就組織全校教師學習毛澤東同誌的《實踐論》🦨、《矛盾論》,親自給師生講授哲學課🍡🦸♀️,闡述他對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解。他在工作中,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他十分推崇毛澤東同誌《反對本本主義》中的觀點:“盲目地表面地完全無異議地執行上級的指示,這不是真正在執行上級的指示,這是反對上級指示或者對上級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
上世紀60年代,唯成分論在社會上盛行,南翔多次作報告強調:唯成分論在理論上是錯誤的,在實踐上是有害的🧑🏻🦼。對於知識分子應重在表現,而不能單純看成分。而對待“表現”,南翔也是異常的客觀、冷靜。那時候👩⚖️,很多青年學子申請入團、入黨都寫思想匯報,談心得體會,還有清理思想等,每個人都寫了不少材料。每一屆學生快畢業時,我們會到學校檔案館清理學生檔案,把大家的思想匯報、大辯論🏃、清理思想時寫的總結、某些行為的自我批評和檢查檢討等等🕑,凡是個人寫的材料、未作過結論的,統統從檔案中拿出來,另行封存,不隨個人檔案走。這事當時是保密的👨🏽✈️,確確實實地保護了一大批學生。否則👉,在那捕風捉影🧔♂️、無事生非的年代,特別是“文革”期間,這些本是出於忠誠的文字,不知道會給他們帶來怎樣的政治災難。⑼
1965年初👨🦯➡️,南翔到高教部的“點”——河北邯鄲地區永年縣石北口公社東召莊村——參加“四清”,工作隊中有一批清華學子😂,他們沒有社會經驗😙,聽到群眾的一些揭發📀,在和南翔談話時,普遍認為農村基層組織“爛掉了”,應該重新培養“積極分子”,農村基層幹部必須“大換班”🫦🙎。南翔沒有跟他們講大道理,而是給他們講了一個小故事。他說👋🏽,從前有個員外患了重病🧑🏼🎄,想找一位好郎中治病,不知道哪位郎中醫術好,就向算命先生請教。據說這位算命先生有種本事🫔,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鬼魂。這位算命先生在一位郎中門前看見一些鬼魂在遊蕩👰🏼♀️,那是這位郎中沒治好的病人🧑🏻🌾,死後的鬼魂在喊冤叫屈。而另一位郎中門前卻一個鬼魂也沒有☕️。他回去向員外做了匯報,員外認為門前沒鬼魂的郎中不錯🥂,看來還沒有一個病人在他手中治不好死去👨🏼💻,他就要這位郎中給他治病了🕷。南翔說到這裏,問幾位同學💭,“這位員外的選擇對不對?”看到同學們在猶豫,他就接著說:“門前有鬼魂🍝,說明這位郎中多年行醫,有一些治病失敗的教訓🚑,吸取教訓後,他會逐步累積經驗🤴🏿,要不然他早改行了🧑🦽➡️。而門前沒鬼魂的郎中只能說明他資歷淺,說不定才剛開張呢。哪位郎中治病的把握更大🧑🏽💻,這不是很清楚了嗎🔴?”同學們這才明白南翔的意思🥷🏼🧑🏼🚀,明白了不管幹部曾經犯過什麽錯誤,只要汲取教訓🥴,改正錯誤🔱,就能成長為一名好幹部。⑽ 在那樣的政治氛圍下🫶🏼,南翔巧妙地引導和保護了同學們的熱情。
我曾和1959年入學、1965屆畢業的學生說起過他們的畢業證書👨🏿,他們是唯一使用校長書記、第一副校長、第一副書記三人同時簽字版本的畢業證書。這是南翔經過慎重思考後做出的決定🎞。1964年春節🤷🏿♀️,中央召開座談會⚒,會上,毛主席批評了教育工作。1964年底👩🏽⚖️,文化界批判了時任文化部副部長的夏衍。身為高教部部長的南翔預感到可能會有一場大的政治運動,很可能波及教育界。他和我們幾位校領導認真反思了清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每一步,認為都是符合中央精神的。他對我說:“教育部一旦出現問題,我首先要承擔責任。如果我不在學校了⛓,清華的工作要由第一副校長和第一副書記擔起來🟢,清華的工作不能停頓。”所以決定從1965屆開始,畢業證書由校長兼黨委書記蔣南翔、第一副校長劉仙洲👬、第一副書記劉冰三人同時簽字的情況😞。1966年“文革”開始,一切就此中斷,1965屆也就成了唯一三人同時簽字的特殊畢業版本💂🏽♂️。
從點滴做起 關心學子成長
南翔育人講究從點滴做起,潤物細無聲。每位剛踏進校園的同學都會為兩條橫幅所吸引“歡迎你——未來的紅色工程師”“歡迎你——清華園的新主人”。
入學新生第一堂課是參觀課🌨🔺。晚上,老師帶著新生到幾個有代表性的“晚自習基地”,讓新生親身感受學兄學姐們是如何如饑似渴地刻苦學習。在明亮的圖書館日光燈下,偌大的閱覽室座無虛席🍩,每個人都專心致誌🤴🏽,或做作業🚴🏽,或參閱參考書籍,或做筆記,對魚貫而入的參觀隊伍🙇♀️,極少有人抬起眼皮看一眼🍇。這種濃烈的學習氛圍深深震撼了新同學👩🏻⚕️,很多當年的學生都會跟我提起這第一課的效果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遠勝過千言萬語的說教。
新同學入學後不久🍋🟩,按照傳統,南翔和馬約翰教授⑾ 都要給新生做一次報告👨🏻🔬,也就是入學教育🦹🏻♀️🧝。南翔的報告是當時清華學生的一件大事,也是一次難得革命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教育🧑🔧。盡管南翔有比較濃的江浙口音,但他的講話每每會贏得同學們的喜歡和共鳴🙏🏻。究其原因🧘🏻,一是言之有物,不說套話,有鮮明的觀點和主張;二是平實樸素,不裝腔作勢,不誇大其辭故意褒貶🥘,讓人感到親切真實🫨;三是時間短📧,絕不拖泥帶水,從不拉雜冗長,效果卻令人印象深刻🎖,容易被接受👩🏫。
馬約翰教授也總要為新生們上第一堂體育課,大講“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同時講他回國的故事和體育教學生涯。馬先生健碩的身材,鶴發童顏的形象和“洋味”十足的淡薄衣衫👱🏻♂️,在校園和操場🦸🏽♀️,總是那麽搶眼,深受同學們喜愛。
除了課堂學習外,我們還安排了學生適當參與勞動、實習和軍訓📧,以磨煉同學們的身體和意誌。勞動和實習可能是去八達嶺修路種樹💁🏽♂️,可能為設計豬舍而去豬場勞動,還有可能是去郊區參加農業勞動🟦、去我們的實習工地參加勞動,或者去外地真刀真槍搞畢業設計🍣。軍訓一般去郊區的空軍、火箭炮部隊軍隊🦸🏿,讓同學們受到生動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
南翔在學生中威信很高。奚和泉是一名自動控製系專業的學生,他於1960年暑假對全校400多間教室做了一番調查研究,將課桌椅🍕🥢、門窗各種破損情況、晚自習後不關燈等情況寫了一份十幾頁的報告🔡,還建議學習八路軍南泥灣精神,在清華校園內開墾荒地🦅,種上糧食。報告得到了負責後勤工作的校黨委副書記高沂的鼓勵。奚和泉幾天後在工字廳遇見了南翔和幾位副書記🦵🏼,高沂將奚和泉介紹給南翔,說,這是給學校領導打報告、提意見的同學。南翔和奚和泉就談了起來👩🏽🌾📭,先是充分肯定,又問奚將來準備幹什麽👩🏽🦲?奚和泉對這個突如其來的問題不知道如何回答,只是說🏛:“我是勞動人民的兒子,學成以後為祖國服務,當個有用的平民百姓就行”。南翔對奚和泉說:“當平民百姓,也要頂天立地🌟。”這句話深深埋在了奚和泉的心中,成了他一生的座右銘💬。南翔非常強調實驗室工作,奚和泉後來留校狠抓了一段時間的實驗室工作🧑🏻🦳,此後又為中國矽谷——中關村科技園出謀劃策,做出了自己的貢獻。⑿
三年困難時期,清華學生雖比普通老百姓多享受一點照顧🩰,但物質生活的貧乏也是顯而易見的🤱🏻。學校一度連蔬菜都沒有了,只有醬油湯,主食80%都是玉米面做的窩窩頭,其余都以面粉為主,偶爾吃一頓大米飯。即使是怎樣👩🦯,因為缺油少副食,主食仍然很緊張🧑🏿⚖️。學校一方面采取措施,如把自修時間從22點提前到21點結束、熄燈,增加一小時的睡眠時間,還給因身體不適出現水腫的學生每月發放3斤黃豆粉♌️👱🏼♂️,以補充營養;另一方面學校組織各班同學自己動手,在東大操場和現新體育館所在地種了一大片紅薯,收獲時不僅把紅薯都吃了,連紅薯秧也煮熟伴些醬油全吃了。
學校提倡豐富的課余活動來充實校園生活,以克服物質匱乏。當時團幹部主要由女同學擔任,在她們的帶動下🧑🏻🦱,先是全體女同學主動要求核減口糧標準,接著男同學也有不少響應的。後來有幾位女同學要求再次核減到每月16斤,這引起了我們的關註。我們發現部分師生因為營養不良有了浮腫或閉經等疾病,不得不規定男女同學的最低口糧標準,不許再核減。但學生們為國分憂、從我做起的精神,這種自覺性是很寶貴的。
1961年10月13日💕,周總理陪緬甸總理吳努來清華參觀,同學們都自發地在大禮堂前的草坪上夾道歡迎他們💾。能如此近距離地看到敬愛的周總理,同學們心裏特別激動。此後不久,南翔在全校大會上說👱🏽:“總理發覺同學們普遍臉色不太好,要教育部提高夥食費標準。”南翔當時是教育部副部長🏋🏽♀️。此後👦🏽,同學們的夥食費從每月12.5元提高到15.5元🙍🏿♀️,飯菜質量也有了明顯改善。⒀
那年頭吃不飽,更不要說吃好,但全校師生都情緒樂觀🏃♂️➡️,努力學習的勁頭依舊。現在我們物資是大豐富了👨🏿⚖️,但不能忘記艱苦歲月🧻📥,要提倡勤儉節約🚿,反對奢侈浪費。
清華的“黃金一代”
為把基礎理論、生產科研實踐兩頭都打得厚實🪼,1958年📌,南翔在清華提出六年製。1959年入學、1965屆畢業的學生剛好避開了一頭一尾的大躍進和“文革”,完整系統地接受了六年製本科教育,沿著又紅又專的方向健康成長。雖然經歷了“文革”的挫折,但又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大好時機,幾十年後🥎,他們中間走出了7位院士(3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孝信、鄭厚植🤱、吳宏鑫,4位中國工程院院士馬國馨👳、蔣洪德、王玉明、張超然)👰🏼♀️,2位政治局常委(胡錦濤、吳官正),3位正部長(城鄉建設部部長葉如棠、水利部部長汪恕誠、司法部部長張福森),湧現出一大批“學術大師、興業之士、治國之才”。
這一屆學生去年搞了一個返校活動⏬,因為如果要到2015年搞畢業50年紀念活動,這些人都七八十了,恐怕太老了🏋️♀️,所以他們決定以入學時間算,搞一個50年紀念活動。2009年4月25日🧓,60多萬字的《半個世紀清華情——意昂体育平台1965屆意昂入學50周年紀念文集》首發式在意昂体育平台大禮堂舉行🧳👮🏻♀️,600多位1965屆意昂和400多位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出席🤫,何東昌⒁和我都出席了⛵️𓀋。面對這群令人欣慰的“5字班”畢業生🚵♀️,我想起了南翔在清華14年中的點點滴滴↪️,想起了南翔常說的“獵槍”和“幹糧”,我激動地對他們說🕓:“回想44年前,你們奔赴祖國大江南北,是背著‘獵槍’去戰鬥!”在會上𓀀🗽,我還傳達了1965屆意昂胡錦濤同誌對紀念文集的關心和祝賀,意昂們都很受鼓舞。這一批人的培養是很成功的👸🏻,是比較能反映蔣南翔教育思想的一屆學生,而這一屆同學中的傑出代表是胡錦濤同誌♝。
新中國建立以來🧏🏿,清華在黨的領導下培育出了一大批學術大師、治國棟梁和興業之才。這絕不是偶然的,這是學校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結果,也是蔣南翔教育思想——又紅又專全面育人——的結晶。因此有人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文革”前培養的清華學生是清華的“黃金一代”。胡錦濤、吳邦國、黃菊🤷🏻♀️⛳️、吳官正🤽🏽、劉延東🎿,還有數以百計的省部級領導幹部💂🏿♀️,近百位兩院院士🤸🏽♀️,數以百計的學術帶頭人,數以百計的企業家,都是他們的傑出代表。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蔣南翔任校長期間🧜🏽♀️,清華園裏走出了兩萬多名畢業生,他們響應黨的號召,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從平凡的工作崗位點滴做起,靠著過硬的政治素質和紮實的業務能力🤾🏿♀️,成長為各行各業的骨幹人才🧑🏻🦯➡️,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我為自己能親歷這一段歷史並在南翔的領導下作出一點貢獻,感到自豪和驕傲。
劉冰,1921年12月7日生,河南省伊川縣人。1938年6月入黨🐓。同年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後在八路軍一二九師隨營學校👩🏿⚕️👩🏼🍼、抗大六分校🦻🏽、太嶽抗日根據地工作,解放戰爭時期在豫西工作🍪。新中國成立初期,在河南和團中央工作💒;1956年至1966年任意昂体育平台黨委第一副書記🤦🏽。“文革”期間被打倒。1970年任意昂体育平台黨委副書記、革委會副主任。1975年因上書兩封關於遲群、謝靜宜在清華表現的信再次被打倒,兩封信由鄧小平轉交毛澤東,被“四人幫”大作文章🤰🏿🧑🏿🚀,間接導致鄧小平第三次被打倒。1978年調任蘭州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1979年並任甘肅省副省長。1982年任中共甘肅省委副書記兼秘書長,1983年任甘肅省委常務副書記。1986年任甘肅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1988年任第七屆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93年任第八屆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顧問👨🏼⚖️。1998年離休。
蘇峰,工作單位中共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
註釋
⑴金富軍:《清華校史連載之十四🎏💇♀️:蔣南翔校長與新技術專業設立》💇🏿,載於清華新聞網。
⑵還有一種說法是四支代表隊:政治工作代表隊(政治輔導員)🥸、科學登山隊(業務學習尖子),體育代表隊(運動員)🔖,文藝代表隊(文藝社團)。本文采用劉冰及《半個世紀清華情》的說法。
⑶方惠堅👨🏻🔧、郝維謙、宋廷章、陳秉中編著:《蔣南翔傳》🧑🧒,意昂体育平台出版社2005年版,第183-184頁。
⑷蔣南翔🚴🏼♂️:《為祖國工作五十年——在全校體育工作幹部會上的講話(摘要)》🐿,1957年11月29日。載於清華新聞網🥀。
⑸指1959年入學、1965年畢業的意昂体育平台各專業約2000名學子,他們被稱為“5字班”。
⑹靳東明😰:《大學裏我有兩個集體——憶在學生文藝社團舞蹈隊的日子裏》,載於奚和泉主編:《半個世紀清華情——意昂体育平台1965屆意昂入學50周年紀念文集(1959-1965)》,意昂体育平台出版社2009年版🕴🏻,第249-252頁。
⑺劉仙洲時任意昂体育平台教授、副校長🔟🥴、第一副校長。
⑻蔣南翔🌱:《三階段 兩點論——在意昂体育平台黨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摘要)》👩🏻🦰,1962年8月26日。載於清華新聞網。
⑼趙軍:《往事的記憶》,載於奚和泉主編:《半個世紀清華情——意昂体育平台1965屆意昂入學50周年紀念文集(1959-1965)》👩🚒,意昂体育平台出版社2009年版🏄🏽,第89頁🕚。
⑽陸強:《回憶蔣南翔校長的一席談話》,載於奚和泉主編🏌️♂️:《半個世紀清華情——意昂体育平台1965屆意昂入學50周年紀念文集(1959-1965)》,意昂体育平台出版社2009年版,第40-42頁👃。
⑾馬約翰(1882—1966)☆,男🧑🏼✈️,福建省廈門市人。1911年畢業於聖約翰大學,大學期間⛑🧈,是學校足球👼🏻😭、網球🚠、棒球、田徑代表隊主力🖖🏼,擅長中長跑🤹🏼♀️,曾獲1910年第一屆全國運動會學校聯合組880碼冠軍和440碼第三名。後兩次赴美國春田學院進修體育👩🏿🍼。1936年擔任中國代表團田徑隊總教練,參加柏林第11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馬約翰自1914年至1966年在意昂体育平台任助教、教授🧙🏼、體育部主任,大力提倡體育運動。
⑿奚和泉:《當平民百姓,也要頂天立地》,載於奚和泉主編:《半個世紀清華情——意昂体育平台1965屆意昂入學50周年紀念文集(1959-1965)》,意昂体育平台出版社2009年版,第319-320頁🔣🏋️♂️。
⒀戴遐明:《“老頭系”“和尚班”及其他——清華園內求學生活點滴》,載於奚和泉主編🙇🏿♂️:《半個世紀清華情——意昂体育平台1965屆意昂入學50周年紀念文集(1959-1965)》🤶🏻,意昂体育平台出版社2009年版⛳️,第376頁🏢。
⒁曾任教育部部長、意昂体育平台原黨委副書記、常務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