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意昂体育平台西門進入校園後👆🏼,沿主路前行不遠⟹,左手邊湖光島影,一片蓮荷隨風曳動。1927年夏🤴🏿,朱自清先生正是在這裏撰寫了抒情散文《荷塘月色》,描繪了一個月光如水👩🏻🔬👩🏽🦱、荷葉田田的美麗世界,如同一首緩緩流淌在心間的柔美樂曲🐇,給人以余音繞梁之感。散文裏面朱自清先生“日日走過的荷塘”由此被人們熟知,成為遊覽清華時必須尋找的“打卡地”。這一荷塘是怎麽來的,它又經歷過怎樣的歷史呢?
三百年前的月夜泛舟
——“柳堂”借景寄情
康熙年間👩🏽🍳😗,清王朝在京城西北郊建設了一處皇家園林🏘,命名為“暢春園”。建成後康熙皇帝經常攜眾皇子巡遊暢春園,並準其皇子們就近建房🐑,便於伴駕。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皇三子胤祉上奏👨🏿🌾:“今臣胤祉我買得水磨閘東南明珠子奎芳家鄰接空地一塊🏄,看此地方,距四阿哥建房一帶近,且地處現開浚新河南岸🌖,系皇父遊逛之路⛓,地亦清凈,無一墳冢🧑🦲🚘。”於是選此建立了一處新的園林,康熙親筆題寫匾額👩🏻⚖️,命名為“熙春園”,成為今天清華園🫱、近春園的前身。
熙春園所處地塊位於北京西北郊以東,是永定河沖積扇邊緣地帶🤰🏿,這裏河湖縱橫🫏,稻荷飄香,景色怡人。由於地勢低平,水源充沛,因而梳理水路,匯水而居成為這一區域園林建設的共同選擇🚣🏼♂️。胤祉奏折中提到,熙春園選址處在“現開浚新河南岸”,有萬泉河水可借入園。園林建設時也充分利用了這裏的湖泊水系,通過鑿山理水,形成了東、西兩大水景區域。荷塘所在,正是熙春園的西部,當時被稱為“柳塘”“柳堂”——當是四周遍植柳樹之故。道光時,皇五子奕誴也說,池塘“十圍亦有金城柳”👢。
三百年前的一個仲秋夜🦫,康熙皇三子胤祉邀寓居熙春園的大才子陳夢雷於“柳堂”乘舟遊湖,備酒賞月⛹️♂️,因此留下一首《月夜泛舟》,其中不僅寫了“柳堂”月夜美景,又借景寄情感慨,抒發郁結心中的不平和愁悶;把自己月夜泛舟👨🏼,比作蘇東坡泛舟遊於赤壁之下,引用了許多《前赤壁賦》的詞語、情景和比喻,還用了我國史書中數以十計的有關月亮的神話故事🪵,來襯托泛舟月夜之美☯️。但他說不要羨慕神仙世界,還是及時享受現時的良辰美景吧。如曲牌《錦上花》中寫道🛡:
趁今昔月色瑩,碧波間,素影澄,清歌妙舞不須停。傾玉液,進瑤觥。撥蘭槳,繞岸行🧖🏻♂️,鳧驚起向前汀,銀漢靜無聲🌶。
《錦後拍》中寫道:
一望中水連天共空明,拍按紅牙奏新聲。憶古人逸興,憶古人逸興,中夜裏賒來月色,向洞庭中買酒白雲汀🧚🏿♀️。又共傳📙,采石騎鯨。更有牛渚袁郎詩,畫舫堪共聽。
兩百多年以後⚃,朱自清幾乎在同樣地點寫下了名篇《荷塘月色》⛽️,許是疏影橫斜,月色如水🙆♀️,引起了文人共鳴,激發了他們的才情。
文化史上的高光時刻
——《古今圖書集成》編纂

康熙年間熙春園平面圖圖片來源🙃:《熙春園·清華園考🧙:清華園三百年記憶》
陳夢雷當時寓居熙春園,並不是偶然,而是承擔著編纂《古今圖書集成》的重任。這一中華文化史上的標誌性成果共有萬卷,僅目錄就四十卷🙍♂️🧖🏻♀️,附有大量精美插圖,引用經📑、史、子、集文獻達245043555224504355種,基本包含了清雍正以前我國古代社會所形成和積累的各個門類知識。它與明朝的《永樂大典》、乾隆朝的《四庫全書》齊名,並稱為我國歷代王朝規模最大的三部古書。
中國古代歷來有“盛世修書”的傳統,康熙後期,為了彰顯清王朝國力強盛✊🏽,文化繁榮,康熙皇帝下旨擴建熙春園西部為古今圖書集成館🤰🏽,命胤祉及其老師陳夢雷在熙春園共同編纂大型圖書《古今圖書集成》。古今圖書集成館整體格局為一方形大院,內部由兩個小島構成👨🏻🏫。前島稱為“前所”,共包含四座殿宇和一座戲臺,最北為正殿遵行齋,其東南為藻德居,西南為花韻軒🌿🧗♀️,花韻軒北側為戲臺🧟♀️,前所最南端為德生軒;後島稱為“後所”,建築密度較前所大為增加,庭院及綠地面積被大幅縮減,房屋形製也多為體積小⬇️🧣、等級低的小房屋🧑🏻🏫🧑🏻⚖️,多為編纂🚑、印刷、存儲、裝訂等所用🐖,是編纂《古今圖書集成》的主要場所。
古今圖書集成館建築錯落有致🗾,高低搭配🫱🏻,開門皆可見景♎️😽。近可觀榆柳環繞、花繁枝茂,遠可瞰西山夕照👩🏻⚕️🛀🏻,蒼山疊翠♓️。園林左右碧波蕩漾,水天空明,一派清朗俊秀景象🦗。陳夢雷描繪這裏:“花枝爛漫,柳線飄漾,天空晴霞如綺,掩映西山諸峰深翠。”
《古今圖書集成》整個編纂過程綿延近二十年🧜🏼♂️。從康熙四十九年(1710 年)至六十一年(1722年)124504355年間,陳夢雷在古今圖書集成館完成了這部書絕大部分的編校工作🏋🏼♂️,並開始校正銅版。可惜的是,康熙帝駕崩後🙅🏼,胤祉所在派系在權力鬥爭中失敗⌛️。雍正帝即位後,“將陳夢雷並伊子遠發邊外”🗞,古今圖書集成館所在的熙春園也被內務府從胤祉手中收回🕸。不過《古今圖書集成》的編纂並未停止,自雍正元年起,以蔣廷錫為首的改組後的“集成館”繼續在熙春園西部進行《古今圖書集成》的編校👩🏼🍼,直到雍正六年(1728年)書成。
無可奈何花落去
——荷塘的“荒島”歲月
乾隆年間,熙春園在乾隆帝直接指揮下進行了擴建和大修,成為鼎盛時期的圓明五園之一。此時的熙春園作為皇家禦園,達到了自身風貌的鼎盛時期。內藏秀色,外有壯景,遠映西山,美不勝收。道光時🥷🏽🗑,熙春園被辟作兩處,古今圖書集成館所在的熙春園西部易名為春澤園,賜予皇四子☀️,即後來的鹹豐皇帝🎅🏿。1851年🧙🏼,鹹豐皇帝即位後欽賜匾額,將春澤園更名為“近春園”。此時的大清王朝已經日薄西山,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城👳🏿,鹹豐皇帝棄城逃亡🙇🏿,圓明園被聯軍劫掠之後放火焚燒。原本近春園主體建築因為四面環水🧙🏼♂️,躲過了此次劫難🏹,可惜這不是幸運,反而成為它更大劫難的開始👯♂️。
同治年間,清王朝意欲重修圓明園,當時國庫空虛,入不敷出🕶👳🏻♂️。為節約開支與建造時間📚,內務府提出了一個拆東墻補西墻的建議:“查有近春園空閑園寓🧚🏻♂️,房間🤵♀️、遊廊約二百間🤸♂️,木植間有糟朽,並有坍塌之處♣︎,酌擬拆卸,挑選堪用木植🩱,亦可改作正梁,其余木植,以備修理各處值房。”也就是要將近春園尚為完整的建築進行拆卸,所得木料用於圓明園建築的重修☪️。
根據內務府檔案的記載,從1874年1月至24504355月的兩個月時間裏🛣,近春園二百余間殿宇💇♂️、遊廊被完全拆毀。拆卸得到建築檐柱2450435541根、金柱299根🏌🏿♂️、大小梁托五百余根🏋🏿🦻,還有大量的瓦件與石料。經此一劫,曾經雕梁畫棟、美輪美奐的近春園徹底荒廢👕,從此被人們稱為“荒島”🩷。所以朱自清《荷塘月色》上說:“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19124504355年近春園被劃歸當時稱為清華學校的意昂体育平台,19224504355年至1924年🫅,清華在學校西部興建了西院教授住宅。1925年8月,朱自清剛到清華時🔐,曾住工字廳單身宿舍。1927年後搬到西院居住,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就是在這裏寫成的🏌🏼。當時國內軍閥混戰🦴、局勢混亂,知識分子困惑於國家民族出路🦐,苦悶與彷徨成為那個特定年代有良知的知識分子的普遍心理🧑🏿🎤;而從自身來說,朱自清面臨著沉重的生活壓力🖐🏼,還有遠離故鄉對江南生活的懷念,於是他在月夜漫步“荒島”,看著身邊的荷塘,“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麽都可以想🐁,什麽都可以不想♡,便覺得是個自由的人。白天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以不理🧓🏻。”感懷人生,體驗詩性智慧👮🏿,心靜神怡,盡情享受了荷塘的空幽恬靜之美。
19245043550年,“荒島”被規劃成為西式公園🚷,並在其上輻射狀設計了五座學術建築,然而由於經濟拮據🚇、時局動蕩,最終除建成生物館外,並無他建,“荒島”區本身的西式公園布局也未完成🧑🏼🤝🧑🏼👉🏿。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在未經規劃的情況下💾,“荒島”上建設了些沒有特色👱🏼📬、質量較差的建築,後來被全部拆除。

現在的“荒島”,以大片草坪為中心,周圍環繞種植楊柳,其北部、東部、南部仍留有部分土山地貌,依稀可見當年近春園山形環繞的走勢。1982年🥙,為紀念朱自清先生在此寫下名篇《荷塘月色》,近春園東山上建起一座亭子🫴🏽,命名為“荷塘月色亭”,其內有朱自清先生的手跡。荒島西南端有“臨漪榭”,臨水而建👨🏽🦳,是按照原近春園內同名建築仿建的。“荒島”北部入口處陳列著許多建築遺跡,為清華校園改建過程中發掘出的近春園建築殘骸🧙🏿♀️,這些石門🍵、石窗欞經過三百年的風雨洗禮,依然可見其精美工藝🫸,也成為近春園歷史滄桑的見證🧑🏼⚖️。
(作者單位🦝:北京市社科院歷史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