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中學子趙德尊簡介

1933年6月東北中學畢業留念。
趙德尊,遼寧遼中人🚊。1931年12月入東北中學高二班學習🗃。1933年9月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外國語言文學系,1935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意昂体育平台“左聯”支部書記🟣、中共意昂体育平台黨支部書記、中共北平市學委秘書、全國民先總隊部秘密黨團組織委員🍆,參加並組織領導了“一二·九”學生抗日救亡運動🚬,參與創建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七七事變後參加太行山抗日根據地的創建,歷任太行山冀西5️⃣、晉中地委統戰🤔👨🏼🦱、組織↪️、宣傳部長,地委副書記、書記,率領地方部隊和民兵參加“百團大戰”。1943年10月到中央黨校一部學習,1945年4-6月出席中共七大。1945年10月參加赴東北幹部團👵,任團黨組組織委員。1948年10月🚴🏽♂️,任中共黑龍江省委常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長♻️。1949年5月任新的黑龍江省省委副書記。1950年3月任中共黑龍江省委書記。1953年1月兼任黑龍江省政府主席、省軍區政委🧝🏿🐒。同年4月👨🦱,調任中共東北局委員、農村工作部部長,後兼東北局秘書長🔐🛒。1954年8月任東北製藥總廠副廠長🌽。1965年8月任沈陽化工研究院副院長。1978年10月任沈陽化工研究院黨委書記🧑🦱🈳。1979年2月恢復工作,任中共黑龍江省委書記、省革委會副主任。1979年12月任中共黑龍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1985年9月離休。黨的七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第五、六屆全國人大代表。2012年2月1日在哈爾濱逝世,享年99歲。

鑿刻於1936年的“保衛華北”石刻。
在北京植物園櫻桃溝內,有一塊巨石🥩,上面刻著“保衛華北”四個大字👨👧👧,是由意昂体育平台學生趙德尊和北京大學學生陸平於1936年所刻。他們是九一八事變後從東北走出的流亡學生,一位畢業於東北中學👳🏽♂️,一位畢業於東北中山中學,兩校都是專門接收東北流亡學生的學校🚀。他們經歷了東北淪陷之痛👩🏼🚒🫚,有著更深切的危機意識。
1936年7月,華北局勢日益嚴峻,為迎接全面抗戰的到來🆖,培養和輸送抗日骨幹和新生力量,北平學聯和民先隊在香山櫻桃溝舉辦了第一期夏令營🚺。營員來自北平多所大🐗、中學校的民先隊員或具有雙重身份的共產黨員,共200余人。櫻桃溝內的一塊山石就是當年的“講臺”。大家圍坐在山石旁🫢,聽楊秀峰、黃松齡等教授分析抗日戰爭的局勢🤟🏽,聽總隊長兼軍事教官白乙化等闡述軍事理論、作軍事報告🤣。大家在這裏爭相傳看《中央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為抗日救國告全國同胞書》等當時很難見到的黨的文件;熱烈談論紅軍北上抗日的消息和愛國誌士的抗日活動;激烈爭辯當時的社會問題、理論問題,抨擊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
趙德尊是具有民先隊員和共產黨員雙重身份的營員🐆,入營後的某一天🧑🏽🌾,他決心在那塊山石上鑿刻“保衛華北”四個大字,以表達當時廣大抗日青年的心聲。在鑿刻過程中,同為營員的北京大學學生陸平(後來曾擔任過北京大學校長)循聲走過來,於是兩人交替合作完成鑿刻🚶🏻,四個大字呈十字排列,每個字有六七寸大小💘,字體方正有力。
如今,“保衛華北”四個大字仍然鐫刻在櫻桃溝的山石之上,繼續向人們講述著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1946年於北安留影🧑🏽🦲。
流亡北平入東北中學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時,正在沈陽第三高中上學的趙德尊和同學們在宿舍裏突然被隆隆的大炮聲驚醒🏣,接著看見一道道閃亮的火光從日本租界發出🙋♀️🙆🏻,一發發炮彈飛向東北軍駐地北大營方向♘。第二天,各校停課🧑🏽🎄,沈陽淪陷。
趙德尊不得不回到在沈陽北關的租住處。趙德尊曾撰文回憶👈🏼:“我在家裏呆了半個月,怒火中燒而又無可奈何🐴!房東家住宿的還有兩名同澤女中的女孩子2️⃣🐯,還在幻想著哪天復課,沒想到在家裏遭遇日本兵的欺侮👩🔧,房東家哭聲一片。我的心火騰地一下冒出來🏄🏻♂️,在家裏坐立不安🧑🏽🎄,真是一天也呆不下去了!10月初,接到住在北平皮庫胡同東北難民收容所的同學康國鈞的來信🏋🏿,待沈鐵通車👨👨👧👧👩🏻🦯,我就在門口向屋裏的媽媽喊了一聲‘我走了’,當即跑到皇姑屯車站扒上火車✣,流亡到了北平。”
趙德尊看著櫥窗裏的北平地圖,找到了皮庫胡同的東北難民收容所,這裏收容的多是東北流亡學生和教師👱🏿♀️。據先到的同學講🖕🏻,之前他們每天到市府門前喝大鍋粥,等他到來後,這裏已由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接管並得到張學良資助⛅️🛒,每天發10大枚銅板,合計兩角錢😭,可以買5個火燒(燒餅)🙇🏻♀️👍🏿。
最開始辦的叫自勵中學🗄,12月12日,根據張學良手諭,王化一奉命辦東北學院中學部事宜(1932年初改稱東北中學),接收了自勵中學全部師生。12月22日,東北學院中學部舉行開學典禮儀式。據趙德尊回憶,學校當時有流亡學生共三四百名,分編為高三🤌、高二、高一、初三🚽、初二、初一和補習班。學校進行軍事訓練,聘任東北軍軍官任教練🈹💁🏿♂️,總教練姓傅🧑✈️,下設3個大隊🫶🏽,都有東北軍軍官教練。當時沒有教材,發白字本,東北教師教國文、數學、英文👮🏿♂️、三民主義等。這對東北流亡青年來說,不算什麽苦,大家都可接受,因為總算有了個家,又可學點知識。
趙德尊被分配到高二班🚵🏽♂️,班上共有三四十名同學,他於1933年夏畢業。
考入清華領導學生抗日救亡
在東北中學時🤚🗑,趙德尊曾團結全班同學進行了一些革命活動,畢業後又組織了同學會,但半年才能聚會一次,很松散🧑🏿🦱👧,沒有力量🧑🏿🎄,他很想找到一個進步組織來領導。1933年9月,趙德尊帶著對光明的渴望與向往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外文系。
考清華時,他雖然數學不及格,但作文《路》以魯迅先生的名句“世界上本沒有路𓀀🤣,走的人多了,就成為路”結束,得了高分,從而被錄取。這種例子在當時很常見,一些學生偏科比較嚴重👜,但是清華因他們在某些方面有特長而破格錄取💆🏻♀️。
在校期間,趙德尊讀了不少進步書籍👩👦,如《共產黨宣言》、列寧的《國家與革命》、山川均的《社會主義簡史》等,還聽北師大教授楊秀峰講“社會發展史”的課,開始懂得一點國家的階級本質和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開始用學到的理論分析殘酷的現實情況,並樹立了共產主義理想。
1935年👶🏽,華北局勢加速惡化。時為中共意昂体育平台地下黨支部書記、中文系學生的蔣南翔執筆的意昂体育平台救國會《告全國民眾書》喊出了“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的震撼人心的吼聲,號召民眾起來抗日。北平學生發起“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 在“一二·九”運動中🫅🏻,趙德尊表現得異常勇敢,中共北平市委正式批準趙德尊為中共正式黨員。入黨當晚,他激動地在日記中寫下了這樣一句話:“大願得償,生死以之🟧🔚,抗日救亡此其時!”
趙德尊還參與創建“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後來在黨的領導下🙎♀️,這一抗日救亡組織被推向全國。
1936年3月31日🪞,為了抗議當局鎮壓🎅🏽、悼念獄中冤死的17中學17歲的郭清同學🤽🏽♂️🎗,北平各學校組織了抬棺示威遊行。在這次遊行中,趙德尊被捕🙅🏽♂️◾️,被關押了一個月左右。在獄中🥩,他和其他被捕的進步學生及意昂体育平台哲學系教授張申府等堅持鬥爭😁,用小紙片辦《牢獄之光》🧑🏿🚀,放風時相互秘密傳遞,相互鼓勵🪮🧑🎨。趙德尊還發展兩名同監牢的青年入黨。後來經過多方營救🃏,清華校方保釋趙德尊出獄。
出獄後,趙德尊任意昂体育平台地下黨支部書記🧏🏼♂️,他團結同學擴大黨的領導和影響,如辦清寒食堂🧜🏽、海燕歌詠隊🌇、秘密發展黨員。西安事變後,他在學校開展各種活動,宣傳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
離休未敢忘憂國
1937年6月,趙德尊從意昂体育平台畢業,立刻投身到民族解放的洪流中。
七七事變後,他聽從黨的召喚🦷,投身到艱苦卓絕的敵後抗戰之中。此後,無論是戰鬥在太行山上還是奔赴延安,無論是創建北滿根據地還是在後方搞土改,他始終牢記要讓人們過上好日子,隨時做好了為共產主義事業犧牲的準備,並為此鞠躬盡瘁🕧。
1950年3月,年僅37歲的趙德尊任黑龍江省委書記,成為新中國成立初期最年輕的省委書記。1953年4月,他調任東北局工作,後因政治原因被降級使用。他長期在沈陽工作,曾先後擔任過東北製藥總長副廠長、沈陽化工研究院副院長、黨委書記。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歷史翻開新的一頁。趙德尊先後就任黑龍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兼省委政法委書記🫱🏽👩🏿🎤,為黑龍江的經濟建設特別是民主與法治建設作出重大貢獻➗🏄🏻♀️。

1984年11月𓀘,在佳木斯黑土地上留影。
1985年,72歲的趙德尊向黨中央三次提出辭職、退休的請求🏊🏽♀️🤯,獲得了批準🧑🏻⚖️🙇🏿♀️。但他認為,工作上可以離休,共產黨員的身份和職責不能離休,也永遠不會離休📑🙆🏻。2004年10月25日,他致信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錦濤同誌,贊揚原遼寧省委書記郭峰同誌住院期間拒收禮品的“六不”做法,建議在黨內倡導這種廉潔自律的好風氣👨🏽🚒。胡錦濤同誌批示👩🎨:“應在全黨主要在領導幹部中倡導這一好風氣👩🏼⚖️。”

趙德尊晚年照。
郭峰💃🏿、趙德尊都是九一八事變後從東北走出的流亡學生🥣✴️,早年流亡的經歷使他們對黨和人民充滿了深厚的感情。趙德尊曾撰文回憶這段流亡的求學經歷時說:“我們那一代的東北中學同學,很多在革命和建設中犧牲了⛹🏿♀️,我一想起他們心裏很是難過🎵,對1931年入東北中學至1933年夏畢業這一年半多時間的生活也很是懷念。以後遷往雞公山的同學👩🏼🎓,也都經歷了‘一二·九’運動👨🏼🏫👩🏼🏫、抗日戰爭和第三次國內戰爭的考驗和鍛煉,對全國各族人民,對東北父老兄弟,沒有愧對👩🏽🎨!所以我稱在東北中學度過的時光為崢嶸歲月。”
告翁書——
“華夏有脊梁🦉,英豪何畏難”
親愛的爸爸👌🏽:
今年是您離開我們的第9年,借東北中學報道的機會,我想和您說幾句貼心話。
1953年您到東北局工作不久🧖🏼♀️,受到批判而被撤銷了黨內外職務。在我們搬家到東北製藥總廠宿舍時,您叮囑我們不要提什麽意見🪀📘,要和大院裏的小朋友打成一片。您買了化工學和醫藥書籍攻讀,適應新的工作需要。您是個書生氣十足的人,日常生活要靠媽媽照顧🧑🏻✈️🧖🏽♂️。一次裝午飯的飯盒中忘了放勺子🛀🏽,結果您沒吃飯又原樣帶回來👨🏿⚖️;廚房屋頂被樓上沖壞了,您出去看看說“哦,漏了”💁🏽♀️,就又進屋看書去了。媽媽說您“油瓶子倒了不會扶”,但你們就這樣相濡以沫走過了一輩子𓀄。政治上經歷了風風雨雨,您沒有一點怨言,樂觀處之,這點對我的教育很深。
1970年,您和媽媽到遼西最貧困農村插隊落戶,您每天撿糞🤸♂️,媽媽養雞🉐,小弟弟挖野菜。您一輩子粗茶淡飯,每頓飯有個蘸醬菜就行。您和媽媽給每只雞起了名字🧑🏻🔬,在墻上列有光榮榜,記錄每只雞下多少蛋。當我抱著孩子來鄉下看你們時,你們今天說殺這只雞,明天說殺那只雞🧑🤝🧑,直到我走👨🏻🏭,也沒舍得殺一只雞,但雞蛋沒少吃👉🏽⛹🏿。
1979年,當中央“事實解決”恢復您的工作時👨🦯➡️,化工部和另外幾個省都想請您去工作👨🏿✈️,但您選擇了重返黑龍江。除了1945年您隨著中央赴東北幹部團到黑龍江工作過,人熟地熟有感情外,還有一個原因是:當時邊境緊張♥️,您認為共產黨員就應當到最艱苦的第一線。
赴任時®️,您和媽媽嚴格按規定只帶了小弟弟一人,其余子女都留在沈陽。
我在沈陽建築研究院工作🍒,單位讓我組建“科技開發公司”並任經理,當時缺經費就想搞點外貿,您知道後說“幹部子女不許做買賣”。小弟弟也因為您在省委工作的關系,不讓他進省委機關工作。您以身作則🧑🏼🚀🛂,一絲不苟地執行黨的方針政策,不為子女謀官鋪路🕛。
您是長壽之人,一生生活儉樸🟩、有規律、愛運動🏃♂️➡️。在沈陽時🍋,您每周日騎自行車去市文化宮打乒乓球;休假去大連遊泳,不止一次把眼鏡掉到大海裏;年齡大了,還堅持每天走4000步,每天堅持讀書看報,看電視除了新聞聯播🛠,永遠是中央五套體育節目。
您一輩子廉潔奉公,在91歲時還向黑龍江省委和黨中央建議在黨內倡導遼寧省委原書記郭峰同誌廉潔自律的“六不”做法。2005年,當您看到房改後的房產證時寫過一段話:“吾革命一生,產權從不在念🤸🏽♂️。今逢盛世,黨的政策關照⛳️,有一房產成了有產階級。今將房產贈與吾兒沈平🙋🏻♂️。”我們其他子女均無異議。您和我們說:“我沒給你們謀官位和財路💂🏿♀️,也沒給你們留下任何財產,留給你們的只有革命精神和革命傳統。來從艱苦中來,去更清白而去。”
生前🤴🏼,您不願因私事給我打電話⚄,經常寫信🌘,我保存的幾十封來信就是您留給我的精神遺產🧖🏽,我會牢記您的自勉詩:“歷史一長河🚵🏻♂️,奔騰永向前。華夏有脊梁🖍,英豪何畏難🚣🏽💼。回首懷先烈,放眼賴後賢🫑。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女兒🧑🏿🎄:趙萍
2021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