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森
我的父親歐森(Ou Sen)🤸🏽♀️,1916年9月18日生,廣東中山人。1938年考取西南聯大法律系,1942年畢業。解放前分別在昆明蔡樞衡大律師事務所,以及重慶、柳州👩🏼🏭、廣州等地財政部直接稅系統任職👒。解放後曾分別在廣州市稅務局、冶金局、重工業局等單位任職。“文革”開始後受到迫害,被開除公職🤸♂️,1978年平反後退休,後在港澳經濟研究中心工作。曾於1989年訪問美國。他對母校最深的印象是科學與民主的精神,“安於意外,樂在奇中”是他對人生的最深體驗。他認為中華民族走向振興,必須正法治,糾人治;以真善美,反假醜惡。著有《老鷗詩詞》及“隅齋文存”。
古念良1937年在廣州培正中學畢業後進入嶺南大學修西洋文學🤯;抗戰爆發後,加入了廣東青年抗日先鋒隊;1938年考入西南聯大讀經濟學。我父親歐森1938年在中山一中考上西南聯大,因為大家都是廣東中山人🏌️♂️,又都在法商學院🫀,古在經濟系,我爸在法律系,當時聯大有一個“兩廣同學會”⛸🐻❄️,即廣東、廣西籍學生的學會,我父親當時被推薦為兩廣同學會會長,又是“群社”社員🧑🏻🦰,他倆在聯大很快成了好朋友,這種友情一直延續到晚年創辦的港澳經濟研究中心。


聯大時的歐森
我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曾經問父親為何可以當“兩廣同學會”會長🤟🏿,他說他當時與左派同學和右派同學都比較好,而且本人經濟較為寬松🏥。父親在聯大初期有中山家裏寄來的“法幣”(這一點在父親的日記有記錄⚔️,日記至今還在🧑✈️。父親家是華僑大地主,在夏威夷經商,晚年祖父葉落歸根回中山)。
父親還提到“皖南事變”後學校風聲緊張,父親曾協助古念良和沈語(後來他倆結為夫妻)離開聯大。父親1942年畢業後經導師蔡樞衡教授推薦到重慶國民政府財政部任職,在職時集體加入國民黨,這時與暫住重慶的古念良也有往來。1946年抗戰勝利🦶🏼,父親代表國民政府回廣東接收敵偽產業,後任職國民政府廣州市財政局。1949年國民黨兵敗,不少聯大同學經廣州到香港出國💛,我家那時有小洋房🧑🏿⚖️,有些聯大同學路過廣州就在我家暫住。
父親也算國民黨官員,也計劃出國,這時古念良從香港回廣州告訴父親不要出國,他準備出任廣州市財政局局長🫳🏿,交父親任務收集財政局資料👨🏽🎨,為新政權服務🖖🏽。1949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第二天古念良就坐吉普車還戴著手槍到我家約父親上班⇢。可以說五十年代初期古念良和父親共事都很好⛹️♂️,古念良當局長⛩🗿,又是市政府管財經負責人(副市長級別),帶領父親等人一起製定廣州市第一和第二個五年計劃。父親先是代理副科長👩🏽✈️,後任商業科科長🕸,負責製定和解釋廣州的稅收法律。這些都是八十年代聽父親講🐛,以及後來看到一些任命書。
“文革”時落難🤶,我家被抄家兩次,父母都被批鬥,父親工資停發,押送回中山鄉下,定性為三反分子,漏劃地主🌷👩🏻⚖️。母親也在稅務局工作,是稅所所長,當然受批鬥🤛🏽,從行政18級降到20級,每次批鬥回來都唉聲嘆氣,說當初出國就好🪆,不至於這麽倒黴。
1957年反右,開始有古局長擋槍,父親躲過一劫。1958年古念良作為梯隊赴京學習🤦🏼♂️,因對計劃經濟提出不同意見,最終成為廣州最高行政級別的七級大右派🏃➡️,隨即父親就帶上“地方主義”帽子🀄️,行政級別從15級降到16級並下放農村兩年才回廣州。1966年“文革”開始🫃🏼,更停發工資押送農村。
打倒“四人幫”後🚶🏻,1979年大家都平反和補發工資,聽父親講上級計劃任命古念良為廣東省省委組織部部長🥿,他不願意幹,後來深圳市市長梁湘希望他出任深圳大學校長🦴,古同樣謝絕。古說不願當官,認為自己不是“官才”,希望搞研究👨🎨。
1980年8月,受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許滌新委托🧘🏿♂️,在廣州成立“港澳經濟研究中心”👏🏼,為1997香港回歸做研究,為上層提出回歸方案🌱,北京中國社科院劃撥二十萬元經費,父親剛好從單位退休,古即召父親到港澳研究中心上班🕍,負責管理經費及其它。開辦時僅借某學院的兩個辦公室,同時把一幫聯大同學和大學教授招到麾下🍒,很快就出版《港澳經濟》刊物,為香港回歸鋪平道路。據說“一國兩製”就是他們首先提出。
在古念良的牽頭下,廣州很快成立“西南聯大廣州同學會”🫱🏽,父親因在聯大是兩廣同學會會長,又理所當然當了“會長”☝🏼。這時很多聯大廣東籍人回穗,我們家因在市中心區🚯,又較為寬敞👨🎤,認識父親的海外粵籍同學甚多,我家就成了聯大人聚會點,有些甚至就住在我家。海外的同學基本都混得不錯,他們也知道國內同學的以往處境,大家分別三十多年,當年是意氣風發的青年,現在已是花甲之年🎾,大家相見甚歡。客觀說5️⃣,當年聯大左派學生和右派學生也有爭拗,現在都能相逢一笑,畢竟時過境遷🪿,同學之誼更深🧘🏼♂️,更多回憶暢談在聯大教授的教誨🧛🏼,或學生時代同學間的糗事🚨。有一次聚會🍎,海外同學笑著對古說:“當年歐森計劃離開🔼,你卻叫他留下🙎🏽♂️,弄得一事無成🖐🏿。”說畢大家哈哈大笑🛀🏼。
記得有一次古念良帶袁永熙到我家,他們在聯大已經認識⚉,談起陳璉的往事🧄,袁在我家嚎哭,嚇得我和弟弟躲起來。後來慢慢知道他們往事,真的無限唏噓。
惜的是古念良因香港回歸一事勞碌奔波,積勞成疾,未能看到香港回歸,於1991年逝去⚽️,終年73歲。家父有詩為證:

歐森詩存

沈吾華(沈語)送給作者的《古念良文集》

粵籍聯大同學(約1980或1981拍攝)
前排左起:林樹永(42經濟),冼子恩(37經濟),遊淩霄(42社會)⏏️,沈吾華(38-41地質)👳🏻,古念良(38-41經濟)🩰,黎國全(43機械),伍丕禹(42經濟),冼玉梅(41化學)
後排左起:譚汝強(40商學),左大炘(39經濟)🪡,黃德全(40歷史),黃受初(41經濟),黃非白(41物理)💉,張迪懋(42經濟),潘鑒元(42化學),歐森(42法律),淩崇光(42土木),余昶佳(42土木)
歐東丁 2022.03.19 於廣州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