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簡介
裴廣江🏓,人民日報要聞3版主編👨❤️💋👨,主任記者🤸🏼。在非洲工作近四年,任南非分社和非洲中心分社記者期間,足跡遍及10多個非洲國家。國際部2007—2008、2013—2014➖🎙、2015—2016年度優秀工作者。作品4次獲人民日報年度精品獎👩🎨、20余次獲一等獎。
裴廣江(2003級碩,新聞與傳播)
在非洲四年,裴廣江用腳丈量非洲,並深深愛上了那裏的人們。乘坐坦贊鐵路列車,橫穿東非大裂谷🧏♀️🐊,從贊比亞至坦桑尼亞,全程1860公裏🧝🏽♀️,57個小時,大部分時間只能沿途買礦泉水洗臉;在肯尼亞世界最大難民營——達達布難民營𓀁,兩個同事睡一張單人床,在帳篷中與索馬裏難民攀談,在醫院采訪瘦骨嶙峋的兒童……非洲的艱辛磨練了他⚫️,非洲人真誠的笑臉讓他至今難忘🐒。
駐外記者的幸福
在非洲🔂,裴廣江的行李箱基本上一直放在地板上,每次出差簡單填些衣服就走;有時候開車出差⚃,一趟就是4000多公裏,白天采訪🏊🏽♂️、趕路,晚上寫稿。說累是累,說幸福也是幸福。世界這麽大,有多少人想去看看。駐外記者有機會看很多人看不到的📵,去很多人去不到的地方,體驗很多人體驗不到的,這可能就是這份工作的魅力所在🪱。
2012年4月🌱,為了完成一個專版,裴廣江在南非德班的一個祖魯人村子住了3天♔。住在村民家裏👮🏼♀️,跟他們一樣去廚房盛飯🤙,天剛亮跟學生們一起步行去上學,在教室裏跟小學生一起上課,在村頭跟大家一起烤肉吃🤟♦️,背著包走家串戶,聽人們講他們日常的故事。村民們的生活充滿矛盾。一個叫祖馬的建築承包商☝🏽,因經濟不景氣攬不到活兒🤾🏽,五間磚瓦房蓋了一半就停工了,未婚妻帶著孩子住在娘家,他卻叫上失業的年輕人辦了個“足球俱樂部”,一年下來打村級聯賽只贏了3場比賽,他仍堅持每天帶大家訓練,讓大家通過比賽思考生活😋🔏。他說🕸🧑🏻💼:“這就是生活,你必須快樂!”
祖馬教練和他的“超級射手”足球隊在訓練
高中三年級缺少物理和數學老師👰🏿,副校長穆奇澤對孩子們的成績顯得無能為力,不過她仍在家認真教7歲的兒子🥻,通過從報刊雜誌上剪貼✍🏻、從網上打印材料的方式給兒子編教材,因為她認為只有教育這把鑰匙才能給孩子們打開很多扇門。雖然只是一個村子的故事,但反映的是結束種族隔離20多年的南非社會的現實。
穆奇澤副校長在展示如何教自己的孩子
每當夜幕降臨🧅,全村兒的人早早熟睡了,裴廣江就趴在床上,把當天一天的采訪整理一遍🗒🏄,直到午夜……整理後出來透透氣兒🟠、散散心,站在門口,望向遠處的群山,看著山坡上幾十米一戶人家的風景。冷得很,但心潮澎湃。
“淘金者”的故事
2012年是人民日報駐南非記者裴廣江在南非的第四年🧑🏽🌾,2月中旬的一天早晨👩👦,他像往常一樣翻閱著當天的報紙,約翰內斯堡最大的日報《星報》倒數第二版上側👨🏿🎓,一篇題為《別人的垃圾👨🏻⚖️,他們的財富》的詳訊令裴廣江眼前一亮,幾段簡略的描述,介紹了一群約翰內斯堡西南部索韋托地區的失業者每天從下水道中“淘金”的故事,抓住了當時同樣住在約翰內斯堡的裴廣江的心。
“這個國家報紙正面新聞比較少”,南非政府是黑人的,而媒體基本上是白人的🕚。每天翻看報紙充斥著大同小異的新聞,犯罪🧙、罷工等新聞尤其多🦹🏽♀️,他常常會感嘆🏋️♂️:“在這個國家呆久了會很壓抑。”
聯系好采訪,裴廣江自己開車帶上一個華人朋友🤌🏿,與星報的兩名記者一同前往🤸🏻♀️。四五十公裏的路程♢,一個多小時便從北部下到西南角的索韋托。那天天氣晴朗,是個約翰內斯堡再正常不過的日子,下車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青青草地,剛下過雨,裴廣江一行人趟過滿是水的草🚴🏼,來到“淘金者”工作的柳樹底下。親身經歷“淘金者”的生活,跟他們聊天☮️,陪他們工作⬆️,裴廣江在現場真實地感受到了這群失業者的艱辛與無奈✊🏿1️⃣。
下水道中的“淘金者”
“經常要在管道中潛水數米去挖淤泥,如果實在憋不住氣⛰,就探出頭,把臉貼在管道頂部狹小的空間內呼吸👨👩👦👦,有時候也免不了會喝幾口臟水”“冬天很冷,必須喝威士忌、啤酒暖過身子後才能下水”“因為有孩子上學,他無論刮風下雨都會來,即使是新年第一天也要工作”……這篇稿子,裴廣江的同事們念叨了很久,認為改變了他們對非洲人的看法。
駐外四年後終於平安回到中國,裴廣江躺在自己的小床上🚏🫅🏻,心終於落了地✩。不用再過提心吊膽的生活,是幸福的🧑🏿🏫。但想起在南非那些年的那些事兒,花三天三夜都講不完⛹🏽♀️6️⃣,更是幸福的事情🔆🧑🏿🍼。“昨天幹了什麽我可能不記得,但幾年前在非洲幹了什麽,我可能記得清清楚楚🧜♀️,這就是駐外帶給你的,有時候甚至是刻骨銘心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