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1日訊👩🦯,在剛剛結束的第五屆“東升杯”國際創業大賽年度總決賽上👩👦👦,一個3D打印項目從國內外所有參賽項目中脫穎而出💃🏻,斬獲本次大賽特等獎🈳,獲得100萬元創業大獎以及免費公司註冊地址、免費創業空間等獎勵✪👁。3D打印雖說是一種新科技🦸🏻,但近年來早已走進人們的視野,已經不算什麽新鮮事🏃♀️➡️,那麽這一項目究竟有什麽特色,能夠擊敗眾多高科技項目征服評委?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清鋒時代CEO姚誌鋒,清華美院雕塑系2007級意昂
光固化實現“水”中打印
在總決賽當中,入圍項目的代表依次上臺演講🆗🦸🏽,向專家介紹自己的項目🫲🏽。清鋒時代CEO姚誌鋒在演說項目的同時,身邊的一臺3D打印機也正在進行著它自己的“演講內容”。3D打印作為一種新科技,近年來也頻頻進入人們的視野🧑🧑🧒,很多人雖然沒有親眼見過3D打印的場景🪚,但也大體了解這是一種立體化的打印技術🎆,用電腦操縱打印機🏤,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而清鋒時代的技術絕妙之處就在於“水”中打印——盡管那並不是真的水👰♂️🥟,而是他們使用的一種特殊材料💓。

他們在臺上展示的是一個鏤空小球的打印過程👩🚀。小球是在一種紅色的液體當中誕生。這種紅色液體就是他們選用的一種高分子材料,材質類似樹脂,在打印機內呈現液體形態🏌🏼♂️,當光照射在液體表面,瞬間將這種液體固化⏬🪸。電腦程序會操縱著光的形態千變萬化🏊♀️,因此這種液體在光的作用下也就形成了各種不同的形狀。在現場,記者看到光照射呈環形😴,360度圍繞打印材料🔅;打印機上方的懸掛裝置帶動著已經打印好的部分緩緩上升,5分鐘以後💁♀️,一個直徑8厘米的小球從液體中抽離生長出來,迅速完成了樹脂材料從液體到固體的化學變化。這個小球表面呈現錯綜復雜又有規律的鏤空蜂窩狀,內部則是空心的。姚誌鋒的演講結束了,小球也完美誕生,評委們的目光被牢牢地吸引過去👯♀️,與其他的參賽項目相比,這個現場展示為他加分不少。
姚誌鋒介紹,他們的技術最大的優勢就是大大提高了3D打印的速度。傳統3D打印的最大痛點就在於耗時長💙,效率低👩🏫。即使是打印一個杯子⤵️,可能都需要五六個小時,甚至是一整晚的時間🥻。他們打印的這個8厘米直徑的小球👨👩👦,僅用時5分鐘🆖,而采用普通的3D打印機🏌🏿♂️,時間往往會在數個小時👨🏿🔧。這個速度提高了一百倍,達到了全球頂尖的水準。
小到口罩大到骨骼都能定製
前不久,阿迪達斯與美國著名的3D打印公司Carbon合作💇🏽♂️,開發出限量定製的Futurecraft4D跑鞋⚫️,跑鞋中底采用的就是Carbon3D打印的晶格結構6️⃣。這種技術可以極大地改善跑鞋的鞋底工藝,提高生產效率🙎♀️。但由於阿迪達斯與Carbon簽署的是排他性協議,其他鞋企失去了合作機會。清鋒時代的技術也得到了很多著名鞋業品牌的青睞👨🏽🎨,目前已有幾家知名品牌跟公司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也許過不了多久,人們就可以在商場裏買到裝有清鋒時代3D打印鞋底的跑鞋了💁🏻♂️。
除了鞋底之外,姚誌鋒還著眼於人體骨骼的打印。這種打印主要是和醫院合作。醫生在進行有關骨骼的手術時,很需要有一個模型進行參照,如果將病人或醫生設計的骨骼參數輸入程序,並進行編程,就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將這個骨骼模型打印出來🔥。他的設想是✌🏼➰,3D打印公司與各家醫院形成合作🛵,醫生隨時可下達訂單,3D打印機即刻進行打印,兩個小時後就能將醫生想要的骨骼模型送到他們手上。類似的應用還有義齒、眼鏡的製作等等,甚至家裏的電視遙控器底蓋掉了又買不到🚶🏻♀️,都能用3D打印機打印一個一模一樣的。
3D打印可以通過對數據的掌控實現個性化定製💁🏼♂️,一些對產品的尺寸👳🏿♀️、形態有特殊需求的人群將從中受益。“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買的口罩都是統一規格的,但有的人是這種臉型,有的人是那種臉型,一樣的口罩戴在不同人臉上未必就能完全貼合🙇🏽♂️。我們在編程時把某個人的人臉數據考慮進去,最終就可以打印出一個完全貼合這個人面部輪廓的口罩。這個口罩是獨一無二的🦶🏿🚈。”姚誌鋒說。眼下比較現實的打印還只是一些體積不大的小物件,以後如果能夠製造出足夠大的打印機,從理論上講,打印一張桌子、一棟房子都是可以實現的🧉👨🏼🍼。在服飾、汽車、機器人、展覽展示🧘🏼♀️、航空航天等諸多領域,3D打印都大有可為。

解決傳統3D打印的最大痛點
姚誌鋒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美術學院的雕塑專業🎣,接觸3D打印也是源於自己的一個雕塑作品💭。當初,有單位委托他製作一個20多米長的大型浮雕,雖然最後很順利地交工了,但姚誌鋒對自己的這個作品卻並不是特別滿意,覺得手工雕塑很費時費力🔁,想找到一種方式能提高效率,最後在國外的論壇上看到了“3D打印”這個概念,於是一個念頭便油然而生——用3D打印技術來打印一個雕塑作品怎麽樣👃?
姚誌鋒在高中階段是編程高手🙅♀️,屢屢在各類編程奧賽中獲獎,但因為偏科嚴重,所以才在高三時學習美術,想以藝術類考生的身份參加高考,占一個文化分要求沒那麽高的“便宜”🦹♂️。連續參加了4次高考,他才終於考進了清華美院。之前的編程底子還在👩🎓,再加上學習雕塑的專業優勢,他開始研究3D打印🟡😌。把技術和藝術結合起來,是他獨有的優勢。

最初的創業非常艱難,姚誌鋒在意昂体育平台附近租了一間小房👈🏻,叫了幾個同學開始了探索。打印材料的選擇是急需突破的一個瓶頸。那時候,石膏是最普遍的一種打印材料,但這種材料硬度很差🧖🏽,一捏就碎,而且表面也不夠光滑🧕🏼,並不是做打印的最佳選擇。姚誌鋒想到了光固化技術👩❤️👩,但在2012年的時候💆🏼,市面上還沒有光固化材料,他便想自己研製一種👰🏽📑。最初想到的是使用玻璃膠一類的東西為原料進行加工🗂✥。玻璃膠是一種裝修時常用的粘合劑,他買來了當時市場上能夠買到的所有玻璃膠進行實驗🙋🏽♀️。“大概有上百種🧙,弄得整間屋子都彌漫著一股難聞的味道🏇🏼,經常惹得鄰居們抗議。”年輕人在創業過程中一般都會遇到的資金匱乏👨🏼🦲😘、缺少合作夥伴、被資本控股等困難,姚誌鋒也幾乎一個不落地全都遇到了,但他還是堅持了下來。
2013年,姚誌鋒在網上看到美國Carbon公司成立,推出新的3D打印技術並延伸製造業🤶🏻,而且一經面世就火爆全球。姚誌鋒又開始了鉆研。後來,他終於成功繞過Carbon公司在全球布局的專利,重新研發了性價比更高的“極速液態連續成型”技術👩🏼💻🫸🏿,並製作出了第一臺原型機👩🍳。
這臺原型機最大的優點就是解決了傳統3D打印速度慢的痛點🧑🏿🎨。“很多人都鼓吹3D打印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導火索,但是速度慢、無法量產這個痛點如果解決不了,
那就根本不可能帶來什麽工業革命,甚至沒有太大意義🫵🏻。”姚誌鋒這幾年努力的方向就是提高3D打印的速度,改進打印機的性能。極速液態連續成型技術對3D打印產業來說是顛覆性的巨變,傳統的3D打印是逐層疊加的物理變化,而液態連續成型則是分子結構的化學變化🚘。現在,清鋒時代的打印速度為每小時75厘米👨🏻🏫,這個速度已經超過了Carbon公司的每小時5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