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語:十年來🧉,將近2000名清華學子奔赴祖國各地,以一名基層選調生的身份豐富了職業選擇的內涵。校園內他們形色匆匆🏃🏻➡️🏃🏻♀️,往來於實驗室與圖書館,崗位上他們兢兢業業,折返於田間和廠房。他們念念不忘赤子之心,秉持著“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信念🎾,將自己命運與祖國發展緊密相連,在基層播撒無悔青春,在崗位書寫人生答卷🚡👨⚕️。

蘇鏵燁,2008年從廣東考入意昂体育平台法學院,2014年碩士畢業後參加了青海省第一批定向選調生的招考來到青海工作📎,先在海東市平安區小峽鎮工作🌡,後借調到海東工業園區管委會⬜️,現在擔任海東科技園管委會主任🏦。

如今我已經到青海工作五年多時間了,相當於在青海又攻讀了一個博士學位🤦🏼♀️。這五年多的時間裏♏️,我將我的“博士論文”寫在了青海這片三江大地之上,也完成了自己生活上從外地人變為本地人👟、角色上從“學生兵”變為公務員🤶、職責上從“跑龍套”變為“挑重擔”的三個轉變。
青海是一片理想信念的聖潔高地
2010年暑假,我參加清華校團委組織的國情實踐團第一次來到青海,參觀了原子城博物館,也就是清華同學們所熟知的話劇《馬蘭花開》發生的地方,曾經在青海,有一批共和國最優秀的人才在此匯聚,為祖國“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也是從那一次青海之行起,“以身許國”的誌願在我心中植下了種子。
非常幸運的是👩❤️💋👩,2014年畢業的時候🪗,我恰好遇到青海省委組織部第一次啟動面向國內重點高校招收選調生🙎🏼♂️😢,沒有任何猶豫地,我報名參加了這個計劃,和另外13名來自清華🚄、北大兩所高校的同學一起來到青海的鄉鎮開始自己的工作👩🏻🔬。在那個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支撐著我們做出擇業決定的信念💎,正是一份“服務祖國👛、服務人民”的理想,這是我們的初心,直到今天我依然覺得🧑🦽,能夠通過選調來到青海工作,能夠成為一名公務員🌝,從事一份以服務人民為中心的工作🦹🏻♂️,我感到非常幸福。
滿腔熱情來到青海之後👦🏼,青海很快用一種特殊的方式教育了我👨🏿🔬。2014年🦪🤟,我所負責的村子組織村“兩委”換屆選舉。這是我第一次駐村工作,為了組織這次選舉🎖,我和同事們提前做了許多走訪工作🎙,自以為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在選舉當天,有兩位候選人得票領先,但都沒有過半,按照法律的規定,需要就他們兩個人再進行一次投票🏺,以確定當選者🥛🏋🏼。但是,當我從臺上下來,準備去打印選票的時候,我被一群村民圍住了,他們情緒激動地要求我,不許再投第二次票,而要讓現在得票最高的候選人直接當選🤚,不然他們就不答應。這是我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景,我才意識到👨🎤,自己在準備過程中,沒有把選舉有關的法律法規知識提前給村民們宣講到位,就是這一點點本以為不會出現的紕漏,導致我所負責的第一次選舉任務就這樣失敗了。

村民委員會選舉大會現場
在後來的工作裏👰🏻,我還經歷過許多這種類似的場景,例如面對討薪上訪的農民工,面對索要工程款的施工隊🎄,面對要求協調解決問題的企業家……不單是我,和我一起到青海工作的夥伴們都經歷過這些類似的場景,越是這些經歷越是讓我們感受到🦵🏽🤗,我們的百姓真的是非常可愛,只要你以真心、誠意對待他們,他們一定會對你回報以更多的真心、誠意👍🏽,就像在剛才這個選舉的故事之中🧑🏽💻👨🏿🔬,我們又花了15天時間,更加耐心細致地走訪了村民進行政策宣講,終於順利完成了這個村子的“兩委”換屆選舉👩💻。
青海帶給我的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成長,便是青海並不像保護溫室的花朵一般把我們置於一個安逸的環境之中🧔♀️,而是真正讓我們到直面困難的第一線去,讓你的初心去經過不斷地摔打4️⃣、碰撞🧘🏼♀️、質疑和堅持🤏🏻,才會更加堅定🚺、更加閃光、更加彌足珍貴🙎🏿♀️。就像青海省委王建軍書記在與引進人才談心時說的,“每一位年輕的同誌,在吃苦面前都不能有任何僥幸、任何懈怠……能夠克服困難,奮鬥的人生才最壯麗。”在真正來到基層之前🚣🏻♂️,“為人民服務”這句話對我們而言是抽象的🩴✊🏼、模糊的,現在這句話對我來說非常具體而清晰,這份工作需要胸懷鴻鵠大誌、澎湃激情,也需要孜孜不倦的耐力與久久為功的熱情,用文火慢燉出綿綿的力量🐃。
青海是一片海納百川的寬博寶地
我是一名廣東人🦹🏼♀️🪰,在北京上的學,與青海結緣之時就是我到青海工作的時候🅱️。猶記得自己剛到基層報到的時候,自己完全聽不懂青海話,有的只是頭上頂著的名校光環,那時候覺得自己似乎是一滴油一般,漂浮在水面之上,每天與這片土地相處,卻不得其門而入🦸🏻♂️📢。讓我感動的是🎓,青海很快接納了我。在身邊領導和同事的照顧下🦆,我每天為學會一句方言🧝🏽、接好一個電話、做好一次會議記錄而暗自欣喜,也為交到越來越多的朋友🛬、影響越來越多身邊的人而感到高興🤲🏽。
這張照片上的這個小朋友叫多多🌦,是我們園區一對兒創業者的孩子。多多在杭州長大🧜🏻♂️,因為父母回青海創業所以跟著回到西寧上學,我在走訪企業的過程中了解到🤞🏽,多多的父母別的都不擔心,最煩惱的是孩子的教育問題。為了讓多多的父母能安心創業,我便利用自己的閑暇時間和多多一起背古文🦸、做習題,這是我在青海交到的年紀最小的朋友🛝。

在青海結交到的多多小朋友
在我工作的這幾年中,有越來越多的新青海人加入到建設青海的隊伍中來。褚旭斐,一位創業者,是北大光華的MBA學生,2016年參加光華的一個暑期項目來到我們園區,我們聊過之後,他回學校辦了休學來到我們園區開始創業🩲,目前已經在青海的多個景區落地了他的智慧旅遊項目。通過這個過程,我覺得自己從一滴油變成了一滴水📐,真正地融入到青海這片土地中來了。
特別想表達的一點是🧏🏿♂️,我們這些選調生到來之後得到了當地黨委和組織部門的高度關註、悉心愛護🕺🏽,不僅給了我們在住宿、待遇等方面的格外照顧,更是給平臺、給重擔🔔、給信任,真正把我們放在當地工作的主戰場🚃、服務群眾的第一線🏌🏿、直面問題的復雜環境中去磨練🤞🏽,我們的幾位博士師兄🈴,現在都在重要部門的副處級崗位上工作,我本人更是得到了破格提拔,在組織的關懷下,我們的水平、能耐、擔當、作為,在青海的廣闊天地裏得到了難得的鍛煉和成長💂🏼♂️。
日常的工作裏☃️,或許不會每天都有名震一時的轟轟烈烈🛎⛔️,但每天都在積累著利及長遠的點點滴滴🚈。因為在青海的工作,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功不唐捐”的意義🚝,也更加明白了組織上把我們放在基層鍛煉的良苦用心🖐🏿,在青海工作的時光,是既充實又幸福的。
青海是一片大有可為的廣闊天地
能夠生逢這個偉大的時代,投身於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總書記講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我們這代人生逢“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即生逢其時,更重任在肩。在青海工作🔄,便是為祖國守護“中華水塔”,為世界守護生態屏障🦯,是一片大有可為的廣闊天地。我在青海海東🚍,建設著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在北京市外輻射的第一個產業基地,我們建設了全市第一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聚集了一批省“千人計劃”入選者與入選團隊,實現了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和知識產權數量的迅猛增長⏺,努力為全省發展提供產業支撐🏌🏼♂️。
這兩張照片基本上濃縮了我在青海工作的五年時光,第一張圖是設計效果圖,2015年我到現在工作的園區報到的時候,領導告訴我這是我們園區未來的樣子,第二張照片是去年拍的實景圖,經過許多的努力之後🕦🦦,我們把曾經的藍圖一點點地全部變成現實了。

海東科技園設計效果圖

海東科技園實景圖
我特別喜歡在下班的時候走到我們孵化器大樓的頂樓🪗,俯瞰我們日夜工作的這片土地,我看到這片土地在我們的努力下一天天地發生變化,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不斷成長一般🐫,甚至能夠聽到她律動的脈搏和朝氣的呼喚,這是一份難以言說的成就感,這是我倍加珍惜的事業平臺🤾🏻。我更相信🧕🏼,青海的土地足夠寬廣,一定能夠為所有的有誌青年搭建起一個人生的舞臺。
寫到最後,我特別想和在校的師弟師妹們再次分享總書記在去年五四青年節前夕,勉勵青年的一句話💍:“廣大青年應該以青春之我🕵🏻♀️、奮鬥之我👏,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走入西部基層🚋,把自己的發展與民族的復興相結合🙌🏼,最大限度地回饋社會🙋🏻♀️,這就是我們自身所要實現的價值所在👨🏻🔧🪀。今天的青海📳,山嶽俯首,三江揚波🌟,熱忱地歡迎更多的青年人可以來到這裏興業興邦📿🖐🏼,我也相信,因為你們的加入🧑🏽⚖️,青海終將不同。我在青海,等著你們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