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蔣抒潔從清華本科畢業。
2017年,抒潔被邀請參加了善淘的一場深夜誌願者聚會,第一次在一天內接觸到許多不同的殘疾人,也初次了解了這一家名叫“善淘”的慈善組織:35%的團隊成員為特殊人士,通過平價售出閑置物品運營……
2020年,現任慈善商店“善淘網”首席執行官的抒潔和“善淘”組織,一同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中經受了運營上更大的挑戰,但同時也看見了慈善裏更大的力量,並由此成長。
為何出發
善淘品牌目前在上海有7家實體店。疫情期間,實體經濟飽受打擊,抒潔說:“我也幾乎夜不能寐,甚至屬於比較嚴重的那種PTSD患者……我對自己的團隊、我們的品牌以及個人的處境的思考會比較多,我在想我為什麽要工作。”
幾年前抒潔想要加入善淘,是因為兩件事。2017年的一個深夜,善淘的殘健員工以及誌願者們在善淘第一家門店閉店後,圍著長桌開了一個茶話會。“那是我第一次一天之內接觸到非常多不同種類的殘疾人,包括聽力障礙、肢體殘疾等。之後我才知道,原來這一家非常時尚、看上去很有親和力的小店,視覺設計是由一位聽力障礙人士做的。而店裏所有商品的吊牌,是由一位肢體殘疾的小夥伴來做的。”當時的善淘很年輕,倉儲和運營上經歷著重重的困難,可它的陽光和活力卻給抒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使我們的工作比別人的更加艱難,但是當我們面對世界的時候,我們依然要展現出非常陽光的態度。”
第二件事是關於善淘很早以前拍攝的一部紀錄片。一個聽障的姑娘,拿著一塊板子來到地鐵站,沿著街邊商鋪問大家“你們為什麽工作”。很多人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掙錢、不為什麽、畢業了……影片的最後,聽障女孩說:“因為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被愛、被欣賞,有價值、被需要,工作應該是幸福的,而幸福的工作是每個人都有的權利。”
“其實在我們健全人看來,工作似乎是一種畢業以後一定要做的事情,它是一種謀生的手段。而可能對於那些特殊人士來說,工作是他們應有的權利,但是這些權利卻那麽的難以實現。”抒潔如此感嘆。
在疫情剛剛發生的時候,抒潔觀察了很多人對待疫情中“停工”的態度。許多醫務工作者並未停歇,而是在一線奮戰、犧牲;許多人在疫情過程中失去了工作,生活陷入危機;許多人為能在疫情過後1~2周復工而高興;許多人因為可以躺著掙錢而欣然自得。許多人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了新的工作目標;也有人非常空虛,惶惶不可終日。“我看到了很多人因為不需要工作而產生的表現和態度,讓我覺得很有意思。我自己在想,我為什麽要工作?如果我工作是為了成功,或者是為了簡單地做一件事情,那麽當下的打擊對我們來說是很嚴重的。但是如果我工作是為了價值、被愛、被欣賞,我可能會有完全不同的選擇。”
2019年,善淘獲得了上海市婦聯“優秀女性社會組織”的榮譽。抒潔說:“我有幸在上海市婦聯掛職,也參加了一場為女性醫務工作者募集考拉褲的行動。後來全國的微博、新聞媒體進行了相關報道,成為了舉國為醫務工作者募集考拉褲事件的源頭。我記得當時微博上傳出了很多不尊重女性的言論,當時很多人都沒有發現女性工作者為了減少穿脫防護服,一天都不上廁所,也無法更換衛生巾。這樣的困難沒有女性視角很難發現。”善淘當時就為援鄂的女性醫護工作者們做了一個募集,考拉褲可以幫助她們解決防護服整天穿戴帶來的部分困擾。
善良的情感是善淘價值的出發點。疫情期間,抒潔和她的團隊選擇依舊帶著最初的善意前行,嘗試用新的形式去繼續愛的傳播。

蔣抒潔和她的善淘網
逆流而行
然而,疫情帶來的打擊是不可忽視的,抒潔預見到在接下來半年,善淘會面臨一個非常大的困難。“首先,2月份善淘所有的門店就已經停業了,3月份大部分的門店也是停業的狀態。我積極地去跟我們合作方去溝通,我要開業,因為如果我們不能工作的話,我們就沒有辦法有收入。”
因為無法運營實體店,抒潔帶領團隊迅速轉戰線上渠道,開始經營網店,並同時認真運營自媒體平臺。“其實很多是我們之前忽視的工作……我們很快的開拓了我們的網上渠道,在快手和抖音上,我們設置了線上的通道,然後我們很漂亮的聽障小夥伴,會用手語去跟大家去做一些疫情期間的防護科普。小視頻得到了很強烈的社會反響,現在統計下來應該是有將近40萬的線上點播量。”
因為善淘不接受現金捐款,運行期間無法通過籌款來支援疫區。但是作為一家慈善組織,善淘的優勢在於強大的物資募集能力。國內當時口罩供不應求,善淘聯系了國際組織good neighbors。它在全球46個國家都有駐地,恰好當時good neighbors有一位海外的分支的負責人,是抒潔讀研究生時的同學,兩人就一起發起活動,請good neighbors海外駐地的朋友為中國尋找口罩和防護服。“當時有一段時間,我每天晚上和早上醒來的第一件事情(因為有時差)就去看找口罩、找防護服的情況怎麽樣了。最後我們為湖北募集了7.6萬件的防護服。”抒潔說:“最初國際組織說要給我們捐錢,我說我們中國現在可能最需要的,不是錢,是物資。我們就利用這段空余的時間,雖然自己沒有辦法營業,但很好地用上了我們平時募集物資的能力。”
積極投身援助戰疫的過程中,抒潔也對公益組織和自己的善淘進行了反思。“像湖北紅十字基金會傳出了一些對物資管理不善的傳聞,我們自己也在反思:我們作為一家以物資募集為長處的機構,怎麽樣在當下把我們的團隊建設得更好,去優化我們的物資籌集、分解,包括發放到駐地的能力。”疫情期間雖然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抒潔和小夥伴們通過做短視頻、募資、培訓、優化流程,同樣也讓自己的團隊得到了飛躍性的進步。
3月份以後,善淘的夥伴們也積極尋求復工。抒潔說:“我們感受到當我們去對別人表達善意的時候,其實我們自己也接受了很多的來自我們的捐贈方和合作夥伴的善意。在運行期間我們自己停業沒有收入,殘障夥伴可能也臨時沒有工作,同樣非常緊張。這個時候我們選擇把我們所能夠擁有的資源給了更需要的人。3月復工後,我們也感受到了政府和企業合作夥伴、我們的誌願者給我們的善意,像我們的一個誌願者,他在越南旅行,跑遍了所有的藥店,把所有的口罩都買回來給到善淘。”
當時善淘無法開業,於是把獲贈的口罩全部都捐給了周邊社區的一線工作者。後來聽說善淘要開業,政府部門也送來了額溫儀、消毒燈等物資。“他們知道,對我們來說開業非常重要,因此也盡量保障了我們健康復工的條件。同時像我們的一些合作夥伴,包括中智、利豐貿易、芒果服飾這些非常大牌的我們長期的捐贈夥伴,其實疫情對他們的打擊也很大,特別像芒果,他們都是做零售、做外貿的,這次疫情對他們打擊也非常大。但是在當下他們也會選擇把他們之前承諾的這些捐贈全部都配送到位。”
疫情期間的善淘通過線上方式應對無法開業的挑戰,抒潔和小夥伴們充分利用了停工期的空白,不曾停下逆流而行的步伐。也正是這次疫情帶來的挑戰,抒潔真實地感受到了團隊優化的可能性和公益煥發的巨大價值。

蔣抒潔和女兒在一起
前行路上
2020年開局的疫情,讓抒潔在現實的挑戰中反思了出發的意義,看見了更大的善意,也開拓了更多的可能。
行走過這一段崎嶇的路,抒潔的感觸很深:“人類之愛真的是無關乎很多的(因素),比如說你的立場、利益、政見、宗教信仰。它真的是發自你內心的對於人、對於社會的一種共情的能力。只要我們大家能夠一起互相幫助,我們就可以在非常困難的時候去完成非常棒的事情,去跨越非常大的挑戰。”
的確,在疫情沖擊中,有一批商家可能面臨倒閉或清盤的風險,這些面臨倒閉的商家有些最後有的也會選擇以慈善商店的形式結束自己的創業史,雖然走到了終點,但仍舊留下了一絲希望。所以抒潔感嘆:“我覺得任何的絕望都有另外一面,都可能會成為你的機會。現在我就正帶著善淘在這樣很困難的情況下,希望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然後去抓住更多的生命和機會。”
現在善淘的情況雖然仍面臨著非常大的困難,但是抒潔覺得情況比想象中的要好。首先是店鋪都開在社區,在大家當下不願意去逛街、不願意去商場的情況下,反而會願意選擇去社區,所以營收情況並沒有嚴重虧損。同時通過線上渠道的開拓,善淘或許也漸漸尋找到新的出口。
抒潔覺得,這次疫情其實讓她看到了公益力量更大的可能。“它是中國的很多公益機構與公益力量這種高效率的、專業的公益意識的一個覺醒。如果說汶川地震是很多公益機構崛起的元年,那麽當下的疫情其實喚醒的是人們對公益專業性認知的意識,不是僅僅有愛心就可以了,還要高效率並且有非常完整的工作步驟,同時需要專業的人才。我認為未來這種籌款或者籌集物資的來源可能會更加豐富。”
這一次,抒潔依舊選擇和善淘一起,懷著初心,迎接挑戰,從善良中出發,在淘洗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