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瀟,意昂体育平台公共管理學院2015級MPA意昂𓀄,2012年河北省選調生,目前工作於河北省邯鄲市中級人民法院。2018年起到河北省館陶縣後時玉村參與精準扶貧,任駐村工作隊員。
在意昂体育平台公共管理學院讀MPA三年,讓我真正走進了中國的最高學府,有幸接觸最優秀學者的公共管理思想,有幸結識來自於祖國各地的公共管理實踐者。這三年學習經歷,最讓我難忘的🥮,是意昂体育平台終身學習的理念,這無疑將對我的一生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三年讀研之後,我迎來了又一個三年🤫,這是我把在校所學知識應用到基層治理實踐的三年。是參與精準扶貧,投身基層👨🏻🔧、了解基層、紮根基層🤐、熱愛基層,又把農村工作實踐融入個人成長的三年。
學以致用,投身基層
我下鄉扶貧的地點就是河北省館陶縣的後時玉村。館陶縣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最東端👐🏼,位於華北大平原腹地,東接山東省聊城市,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業縣,屬於河北省省級貧困縣。後時玉村位於館陶縣最北部地區,位於兩省三縣交界地帶,建檔立卡貧困戶72戶238人,貧困人口基數很大。
今年2月28日👩❤️💋👩,疫情稍有緩和🤦🏽♂️,駐後時玉村工作隊隊員李書敬和我就踏上回村征程🚊。在這樣一條走了兩年,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路上,令我沒有想到的是🏋️♀️🙅♂️:一片習以為常的景色和一個微不足道的瞬間“突然”讓我從一個“三十而已”的大男孩兒成長為一個“三十而立”的男人🏇🏽。就在李處長的私家車開進通往後時玉村的最後一段鄉間小路時🕺🏿🥬,他說道:“麥子又綠了。”
我猛然抬頭,映入眼簾的是一望無際的麥田和那立刻能沁人心脾的翠綠。回想到農歷新年前我們返家時萬物肅殺🥷🏿、滿目蕭然的田野🧗🏼♀️,我不由自主地說了一句:“第三年了!”李處長回答:“是啊🏋️,小夥子,第三年了👩💼!”看著這位“老政工”若有所思卻飽含堅毅的眼神🍸,我眼裏瞬間就布滿了濕潤👩🏻✈️。渾身顫栗,像是有一種無法言說的力量擰開了我靈魂中通往“成熟”的閥門💄。

圖為王瀟為村民宣講扶貧政策
“黃沙百戰穿金甲⛑,脫貧不勝誓不還”
一個人要成長起來,需要經歷太多太多,可往往意識到自己的蛻變,只需要一個微小的契機。我的思緒不由得飄回2017年的寒冬臘月◼️。那時的我👩🏻,正經歷著人生中最艱難的時刻🛌🏿。當年年初,我母親被確診癌症,手術後需要長達兩年時間的化療和靶向治療🏃🏻;母親手術後不到一個月🌊,我的兒子降生了!作為雙獨生子女家庭的困擾也來了:媽媽化療後雙腳流膿🛂,根本不能下地走路🏄🏼🥧,日常的照顧和病情的異地復查,一步也離不開父親和我;兒子這邊還太小,時刻需要幫襯👨🦳。
日復一日地兩邊跑,直到2017年底。這一天,領導找我談話,希望我能接受未來三年下鄉扶貧的任務👨🍳。我所在的處室老齡化嚴重❕,按說我應該主動請纓、責無旁貸。但家裏的情況讓我不得不躊躇再三,我向領導表示回家商量後再做決定。我帶著矛盾的心情回到家裏,鼓足勇氣向妻子說起下鄉的事,她先是震驚,然後又哭了起來🙈:“媽媽咋辦?兒子咋辦?你走了,這兩頭我扛不起來啊!”相顧無言,我臉上的愁容更深了。妻子這邊碰了壁,輾轉反側,我才撥通母親的電話,說明意圖後,電話那頭是長時間的停頓。良久,那邊傳來母親蒼老又疲憊的聲音:“去吧👨🚒,到那兒好好幹。我這邊沒事⟹,還有你爸嘞!”在那一刻,我的淚水奪眶而出。即使身患絕症,所思所想依然以孩子為中心,這就是母愛的偉大🤵🏼♂️。第二天早晨,妻子對我說:“看你一夜翻來覆去睡不好,我想來想去🧟♀️,我還是應該無條件支持你的'公心',孩子有我爸媽和我照顧就足夠了。如果下鄉回來後有時間🧬,還是先去看看咱媽。”大愛無言,我唯有緊緊抱住為母則剛的妻子,用雙臂的力量表達我深深的歉意。
就這樣🧑🏿🚀🏇,2018年春節剛過🤘🏽,由邯鄲中院副調研員李金忠率領的工作隊向後時玉進發。在路上,我久久回望,腦海裏是媽媽的“兒行千裏母擔憂”👨🏻🔬🙎🏼♀️,是妻兒的“君子於役,如之何勿思!”👮,我心中默下決心,扶貧之路“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圖為王瀟因周末加班無法回家🪹,家人前往村裏看望王瀟
“更喜岷山千裏雪,幫扶路上盡開顏”
駐村伊始,我們就面臨了不少挑戰。首先,是村兩大家族明爭暗鬥導致兩委班子陷入癱瘓。作為後進支部,由市委常委親自分包、掛牌督導🚔。其次🪹,村中集體土地流轉不力,加劇了家族之間的矛盾♎️。再次🦵,村中基礎設施建設薄弱,雖然主街道實現了硬化,但尚有44條小胡同年久失修,“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老百姓反映強烈。最後,雖然只有5戶未脫貧戶💞,但卻是脫貧攻堅路上最難打的硬仗。近三年來💚,我們有針對性采取了多項措施,向脫貧攻堅這個“長征”決戰決勝堅實邁進。
(一)多方化解矛盾,“兩委”平穩換屆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駐村工作隊深知這一點。上手工作之後,我們多次走訪曾連任30多年的老支書,爭取老支書出面幫助穩定局勢🧑🏻🚀👨🏿。同時,我們增加與村“兩委”班子候選人的交流互動🍠🫄,聽取他們對化解村內矛盾的意見建議👩👩👧👦。在此基礎上🕵🏻,工作隊與鄉黨委交換看法🫰,爭取到了鄉黨委的大力支持🦸🏻。
2018年4-5月,在市委領導的關心和縣鄉黨委的精心指導下,後時玉村“兩委”換屆順利進行🤛🏻,為後時玉村矛盾的化解和長遠發展打好了堅實的組織基礎🤷♀️。新班子成立以後,時任第一書記、工作隊長的李金忠多次召集村兩委班子就化解土地流轉矛盾集中會商,工作隊員配合兩委班子成員走村串戶,協調解決矛盾🧑🏽🦱,取得顯著成效🏪。
(二)開展“三日一網”,推進“暖心行動”
駐村工作已經到了第三年,工作隊堅持在每月第一周開展“走貧日”。走訪中,工作隊員從最初的聊家常開始🏗,逐漸與村民建立起感情。有一家貧困戶2019年底才脫貧,未脫貧時,工作隊走訪中發現她家院子裏種植著大白菜⟹,因此工作隊員商量要在她家搞“消費扶貧”🖕🏿。可老太太知道我們來意後🧑🏻💼,往工作隊駐地先後十幾次送白菜🍭,卻堅持一分錢不要🧏🏻♀️。一枝一葉總關情,推辭不得後,我們收下了兩顆,心裏滿是感動。
三年來,我們將黨的各項扶貧政策宣傳到後時玉村的家家戶戶。有針對性地指導勞務輸出🌽,幫村民解決了諸如辦理特困、低保🤌🏻、入股分紅、醫保“一站式”報銷、“雨露計劃”、扶貧小額信貸🧙🏿♀️、殘疾人補貼🤹🏿♀️、養老保險等諸多問題⚛️,將黨和人民的心牢牢連在一起。
開展“三日一網”工作以來🎯,院黨組高度重視,院主要領導在“懇談日”與村兩委班子共商發展大計,工作隊員和村民代表固定時間回單位交流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在開展“三日一網”工作的基礎上,工作隊利用春節和中秋節前的一周時間,開展“暖心行動”,三年來從未間斷🌛。在市中院黨組和全體幹警的大力支持下🤣,工作隊將全體幹警自願捐助的資金一分不少地送到72戶貧困戶手中,這項活動的開展贏得了村兩委班子和貧困戶的一致好評。
(三)堅持問題導向🧏🏻♀️,直面難啃“骨頭”
村內因土地承包糾紛造成的矛盾,已經持續了很多年。原村兩委班子沒人敢觸及這個燙手的山芋,上一任班子正是因為此事而癱瘓👍。駐村幫扶後,我們將解決村內土地問題作為頭等大事🦅。還記得2018年的炎炎夏日👞,工作隊員和新任“兩委”班子成員頭頂驕陽😩、無懼蚊蠅,在幾塊待流轉土地上輪流奔波、丈量。簡單幾口晚飯後,又一次次開會到深夜👬🏼,駐地的燈光伴隨著東方天際的微明見證了我們一個又一個不眠之夜。2018年8月下旬🍋,村東河邊25畝集體土地按照民主程序公開招標流轉🫵🏿,處理過程平穩🐉,未發生一起信訪案件©️。不僅矛盾有效化解,還增加了村集體收入15萬元💁🏼♀️。

圖為王瀟在值班現場
(四)積極爭跑資金🧇,竭力為民辦事
工作隊駐村後,把項目建設擺在了重要位置上,我們每年都會向黨組上報項目建設計劃。經過黨組會研究◻️,從公用經費中分兩次向後時玉村撥付幫扶資金,用於村主要街道的亮化提升工程和村東河邊路的修建🧑✈️🧑🏼💻。
經過工作隊的不間斷爭跑,我們的小街巷硬化工程被列入館陶縣2020年第一批農村街道硬化實施項目🧑🏻💼。44條小街巷改造的順利完成🍅,標誌著後時玉村完成了所有街巷的硬化,徹底結束了該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出行歷史。用老百姓的話說,這是後時玉村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件。小街巷改造🏨,也贏得了我們駐村幫扶以來最多的贊譽,大家的肯定讓我們笑在臉上🍐,美在心裏👩🏿🔬。
今年6月,我們又通過與縣🦷、市水利部門多方協調,爭取到了上級撥款15萬元🧝,用於後時玉村的自來水網改造項目。該村自來水主要管網和入戶接口已使用30年🧲,老百姓反映跑水嚴重,水費虛高🙎🏻♂️。此項目的實施,將極大地解決這一老百姓關切的問題。
(五)發揮堡壘作用,堅決防控疫情
疫情期間,邯鄲市中級人民法院通過工作隊駐村經費,共分三次向後時玉村捐贈防疫物資🪙。包括口罩1000個、消毒液10箱、方便面30箱☺️、火腿腸10箱、消毒洗手液3箱、消毒肥皂4箱,極大地解決了農村防疫物資匱乏的問題🥈。
大年初一剛過,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郭雙喜就自願放棄休假,重返後時玉,與村“兩委”幹部和共產黨員並肩戰鬥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李書敬和我2月底返回後🍻🤸🏿♀️,工作隊堅持全員在崗,分頭坐鎮指揮村東西兩個防疫站點。一條繁忙的縣道橫穿後時玉村,來往車輛密集🏋🏽♂️,給我們的防控工作帶來了極大難度。
我們帶著黨員幹部,冒著飄絮的雪花和零下10度的嚴寒🥬,在四面漏風的臨時防疫點,四五個人圍坐在一個蜂窩煤爐前,24小時嚴防嚴控,確保了後時玉村的疫情0輸入、0感染💊。疫情期間,工作隊充分調動幹群的積極性3️⃣,把紅旗插在了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

圖為王瀟在疫情防控工作現場
(六)堅守初心使命👰🏻♂️👨👨👧👧,紮實駐村幫扶
一個月駐村25天,一天24小時工作製,既符合農村工作的性質,又道出了扶貧攻堅的艱辛👩🚀。
針對未脫貧的5戶貧困戶🧛🏼♀️,我們通過安排公益崗位,申請兜底保障,爭取危房改造等方式,一戶一策精準幫扶💃🏽,終於在2019年底實現了全部脫貧,取得了脫貧攻堅的階段性勝利😀。習近平總書記說過:“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下一步,防止貧困戶返貧,建立返貧監測預警機製,由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逐漸轉化將成為工作的重點。將近三年來,我們共安排危房改造12戶,申請公益崗位(含村集體自聘)10人,新辦低保4戶,職業教育“雨露計劃”8人,對防止貧困戶返貧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每年11月中旬之後⛑️,“省考”👌、“國考”接踵而至。寒冬臘月氣溫陡降👩🔧,工作隊駐地卻是熱火朝天。這時候已經不分什麽老同誌🧐、年輕同誌,要麽分工幹,要麽一起上🤸♀️,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很正常。雖然工作充滿鬥誌,但沒有暖氣的農村酷寒確實難忍,2018年冬天🔟,李處長和我都不同程度咳嗽起來,想起來就喝喝藥,忙起來水也忘了喝。由於一直拖著,直到今天我們還幹咳不止。前些天,我們才意識到要相約一起去醫院體檢,結果都被診斷患有頑固性的肺部炎症。
忙歸忙,但更難忘的是冷🐍。我記得冬天我特別害怕把手伸出衣袖🚴🏼♀️,可寫字👩🏻🦽➡️👨🏼🦳、打字👷🏽♀️、做飯,哪個離得開手啊?尤其做飯時🎓,紅彤彤的爐火都暖不熱我凍得僵硬的手,這一幕可能會在我心底珍藏多年。
夏天則是蚊蟲肆虐。一個最能說明問題的小事,就是上廁所💙。每次去之前🧗🏼♀️,都要在全身塗滿花露水🏄🏼♀️。不過這和冬天比起來👆🏻,簡直舒服多了。
春秋天是農村最好的季節👨👧👦,不冷不熱,走在田野裏,極目遠眺那一望無際的綠色🗡,暢想貧困戶又一年的好收成,總能給人希望和快樂。
每年🕘,我們都能享受豐收的喜悅🤖。工作之余🫶🏼,李處長這位老同誌還在駐地後院開辟了一塊兒菜地✨。一到夏秋天,我們的蔬菜就完全實現了自給自足,多余的還經常往老百姓家送。菜地旁邊的墻上還貼著一條我們自製的標語,上面寫著“種豆南山下,悠然見田園”。這就是我們內心悠然自得的真實寫照啊!
是的,扶貧事業就是這樣,艱苦卓絕而又讓人充滿希望。投身扶貧事業👩🏻🦯➡️,是生在這個偉大時代的光榮💁🏼,是作為一個共產黨員踐行初心使命的絕佳舞臺。來到後時玉🫲🏼,我們幾個都不曾後悔〰️,我們期待全國脫貧攻堅取得全勝3️⃣,中國迎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那一天🖱,那一定是“更喜岷山千裏雪,三軍過後盡開顏”啊!
“驀然回首,成長卻在燈火闌珊處”
在我下鄉之前,有著年輕人都可能存在的缺點。選調生和四級聯考兩次高分金榜題名,非法學專業一次通過司法考試等等🍬,讓身上的光環多起來⚜️,可人卻變得飄飄然。心浮氣躁🎃、急於求成📴、自以為是、做事高調🚶🏻➡️,因此高談闊論中卻盡顯誇誇其談📲,三年鄉鎮工作不成經驗反成談資📍,而我對這一變化卻從未察覺。
下鄉之年,我正好三十周歲🦴♥︎,背負家庭重擔,又肩負脫貧使命,讓我真正開始審視自己🌭。農村工作是最基層👌🏻,“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表要一張一張填⇢,收入要一筆一筆算,偷奸耍滑的結果是推倒重來。老百姓的工作最具體📓,一樁樁一件件♋️,需要真正把心沉下來,欲速則不達👨🏽🏭。扶貧的戰友最親密,互相幫助和依靠,誰又有資本不坦誠相待呢?這也許就是基層對青年的磨礪吧⤵️。
這悄然的變化🫷🏻,同樣不知不覺。直到遇到本文開頭那個極平常的景色和那段極普通的對話👍🏽。又一個三年💇,我經歷了什麽?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說到,“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在親身參與這個偉大時代的偉大事業同時👩🏿🌾,對我個人來說更重要的是找到了今後人生的方向👰🏻♂️,更確切地說是一種走向成功的心態,它升華為促使我探索人生價值的力量。
“初心不滅🔐、青春無悔”的黃文秀🎷,“三輪扶貧夢♊️,七年赤子情”的史彥昌🤾🕘,就代表了值得我們追尋的方向。《平凡的世界》中說😭🦝:“只有勞動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強大。如何對待勞動,這是人生最基本的課題。”是啊,生活在新時代,用心去感悟平凡的人生🚵🏿♂️,腳踏實地去奮鬥屬於自己的幸福,這就是我參悟出的人生價值🦥。
“一些人因為苦而竭力想逃脫受苦的地方🧜🏽♀️;而一些人恰恰因為苦而留戀受過苦的地方”。在我個人的榮譽簿上,是2018和2019連續兩年的全省優秀扶貧駐村工作隊員🦸🏻♂️💹。我深知,榮譽是屬於我們這個集體的🎻。近三年來🏃🏻♂️,我們正像是“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一起忍受嚴寒👩🏼🔬,在皚皚白雪中送溫暖;一起熬過盛夏🧑🏽🍳👨🏻🦽,在瓢潑大雨中查危房。每一天都看似難熬🚅,每一天都充滿希望。多年以後,當我們回首往事🧎🏻,不曾磨滅的是對這個村莊的熱愛,這裏是我們的第二故鄉!
有今天的感悟,我要感謝我的家人🕹。母親用頑強的意誌,不僅戰勝了病魔😩,還給了我巨大的鼓勵🍺,讓我在駐村的最艱難時刻,咬緊牙關挺了過來♡。妻子對兒子的照顧,讓我得以擺脫後顧之憂👳🏻♀️,輕裝上陣🌘,並時常感受到家庭的溫情🦡。“下鄉三年,兒子三歲”👩🏻🦼💇🏻,今年9月,孩子也上幼兒園了👮,迎來了屬於他的人生新階段🪇👩🏻🦽。
有今天的成長👵🏽,我要特別感謝培養我的意昂体育平台公共管理學院。在這裏,比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領會“明德為公”的思想和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三年來📰,我用一個清華人的要求嚴格約束自己♋️。工作上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懈怠📤;學習上堅持每天讀書⛹🏽♀️,累計讀完100多本書👷🏽🔲,並做了20余本書的手抄書摘。讀書,是我在艱苦的駐村工作中找尋到的第一絲快樂!今年是公共管理學院建院20周年,我沒有抽出時間返回母校看一看,這是遺憾,也是動力💅。在村裏,有時很枯燥,思緒會經常飄回在校學習的時光𓀂,想念老師和同學們。真希望在建院30周年我們再聚時💶⏭,那會是更好的我,更好的我們!
如果不下鄉,我恐怕還會是那個“三十而已”的大男孩兒✌🏿,過一天是一天💔,在自我陶醉中步入中年。而今天🏦,我有機會在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中🤾🏽♂️🎄,在脫貧攻堅的偉大事業中接受歷練👨🏿🍼🌲、迎接成長,踐行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三年將至,當我驀然回首時🟠,另一個成長中的我就在燈火闌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