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虹雲▪️,意昂体育平台材料系1996級意昂👮🏼,本科期間創造多項發明,被王大中校長稱為“清華的愛迪生”。本科期間開始創業⚜️,創建“視美樂”公司🦸🏿,產品為多媒體投影儀。之後在意昂体育平台光學工程專業攻讀博士學位。畢業後創立了QHYCCD科學相機品牌🧑🏽💻,研發生產的高性能科學相機提供給業余天文愛好者和專業天文機構,是目前全球主要的科學相機製造商之一🚙。

邱虹雲在2019年美國天文學會年會
邱虹雲的發明創造🐗,小時候就已經開始了。
邱虹雲的父親在化肥廠的分析化學實驗室工作🧨,母親是一位小學教師🕙👩🏿🎨。因此在小時候,邱虹雲就經常出入實驗室🎞,與各種儀器相伴🛅。年少的邱虹雲👱🏼♀️,從化學指示劑顏色實驗做起🐳,直到研究分立元件晶體管收音機以及無線發射器,在動手與思考中度過了自己的童年。
也正是這種對動手的熱愛🤏🏿,偶然間,邱虹雲接觸到了天文這一領域🟨。一頁科學雜誌上的彗星觀測預告激起他的好奇👳🏼👩🏼🚒,於是他在小學搭起了自己的第一臺天文望遠鏡🎰👨💼。似乎是冥冥之中的註定🪐,天文觀測也將成為他一生的事業。
清華歲月🖥:挑戰與創新
1996年,邱虹雲以威遠縣理科狀元的成績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初入清華的他,盡管面臨著激烈的競爭與繁重的學習壓力,但仍然沒有停止發明創造的腳步。
恰恰相反,意昂体育平台的豐富的科創賽事👜🤦🏻♀️,以及自由的選課學習,似乎正是為他所準備的。他天才的創造力9️⃣,在這裏迅速湧現。
初入大一,邱虹雲就參加了挑戰杯。他的第一個作品創意發源於自己高中時做的天文望遠鏡🚯。他發現🧑🚒,在做實驗的時候,需要用較高倍率的鏡頭觀察。然而自己的望遠鏡為了達到較高的倍數,采用了很長的焦距♌️,這就導致了鏡筒彎曲的缺陷🏦。
而解決方案同樣也源於實驗。邱虹雲發現👖,如果采用多組鏡片級聯多次成像🌉,可以實現在較短的焦距實現較大的倍數🐣。與此同時,他也發現改變一些條件,就會使焦距發生變化。帶著這些靈感,他做出了“變焦望遠鏡”😟🎈,在挑戰杯上初試鋒芒📰。
大學四年📬,邱虹雲對天文與挑戰的熱愛從未衰減。他加入了天文協會與攝影協會🙅,作為天文協會的副會長🅿️,帶領著協會團隊二度參加挑戰杯,並做出了新型的望遠鏡。直至大學畢業,他已四次登上了挑戰杯的頂峰。
四次挑戰杯的問鼎🎅🏻,已經讓他的大學生涯熠熠生輝,而邱虹雲大學生活的高光時刻,發生在他第三次,也就是大三時參加的挑戰杯💗。這一次,他帶來的是“低成本投影儀”👩🏻🏭。
今天談起投影儀,人們都已然司空見慣了。但要知道,在那個時候,人們家用的電視,還停留在顯像管的階段,最大也只有20寸🔟。就連液晶電視都是一種新出現的稀奇玩意。至於投影儀,更是一臺動輒幾萬,甚至十萬。對於那個年代的普通家庭🥛,這是難以想象的🧏🏼♀️⏯。
邱虹雲正是在大學階梯教室上課時,被教學用的投影儀激發了靈感😏。回憶起那段時光👨🏽🦲,他說🙍🏽♀️,要是這麽一臺低成本的100寸投影儀的話,看電視效果會非常震撼。
事實也是如此👜。當做好的投影儀被放到宿舍播放電視節目,就立刻吸引了一大批同學前來圍觀。在挑戰杯展覽的現場↕️🧕🏼,它也是最吸引人的項目。邱虹雲的同學專門把整個展臺用布罩了起來,這樣就相當於是一個“黑屋子”🧑🏻👰🏿,投影儀的效果更加明顯。一批批人進入這個“黑屋子”,大家都被震撼到了。
投影儀的製造,持續了較長時間。起初,邱虹雲忙著購買各種資料💺,還在圖書館、網站論壇等地方查找資料,不斷摸索。隨著投影儀的逐漸成型,邱虹雲也遇到了個難題——光會經過液晶屏,如果投向很大的屏幕,那麽照明的光會非常強👩🏼⚕️,光源的功率將會非常大。而如果過強的光通過了液晶屏,將會產生大量的熱,甚至會燒壞器件。於是,如何尋找理想的光源,成為了最重要的事情。
也正如當年愛迪生嘗試多種材料尋找燈絲的最佳選擇🧑🏿🎤,這位“清華愛迪生”也選取了各種各樣的光源去做實驗,最終成功攻克了這個難題。
談論大學期間的成就,邱虹雲將這些挑戰歸結於自己的興趣🧖🏼♀️。隔著屏幕,他的臉上只有平靜與淡然。
創業:零,一與無窮大
或許在大三的挑戰杯結束時,邱虹雲會選擇直接賣出投影儀的專利。然而👩👧👦👷♂️,他的作品被來自自動化系的王科看中。王科是創業協會的創辦者,富有商業頭腦的他自然發現了邱虹雲投影儀的巨大潛力🐴,更看出了邱虹雲深厚的技術水平👯♂️🧗。於是他們一拍即合,帶著這個投影儀共同參加了創業大賽。
回憶起與王科共同工作的經歷,邱虹雲對他做出了高度的評價🫄🏼。“王科是一個很有激情的人”,邱虹雲說道🧖🏿♀️,“他的頭腦十分靈活⛽️🏊🏼,能把一個產品乃至一種理念向周圍的人推廣出去🧑🦼。”
在斬獲創業大賽大獎之後,邱虹雲與王科更進一步,以投影儀為基礎創辦了視美樂公司,開始了真正的創業。他們認為,當這個產品已經被做出來了,那麽它就可以走進千家萬戶🦥。
幾個年輕人開始尋找融資,開始宣傳,大學生創業的開創與拓荒使得社會反響熱烈,媒體報道鋪天蓋地。於是邱虹雲團隊租了經管學院的一個會議室,每天與投資者見面,介紹自己的項目。
當然,他們播放PPT的投影儀正是自己研發的投影儀。
然而,真正的創業遠比想象的難得多。對於邱虹雲來說,創業大賽在本質上是寫一個商業計劃書,通過計劃書來呈現未來創業過程中技術團隊👨🏻🚒📔、融資以及市場等關鍵點。但是,這僅僅是計劃而已。在真正創業的時候👨🏻,他卻發現情況在不斷地變化,這些變化要遠遠多於創業計劃書裏所寫的內容。每天都會遇到新的問題,比如市場情況發生了新的變化,團隊人員發生了重大變動。
因此,在學業與發明創造之間遊刃有余的邱虹雲,也感到一絲力不從心🕊。“創業它是非常耗時的”🧛🏻♀️,邱虹雲回憶起當年一邊學習一邊創業的經歷,“而且你永遠覺得時間不夠💪🏽。計劃通常趕不上變化,你只能不斷調整計劃,最終會發現與初期的計劃完全不同🙍♂️。”
比如後來,邱虹雲已經做出來了偏向家用的第一代產品。然而,他卻發現效果與預期不太一樣。他希望能造出一臺在成本上能與電視pk的產品☠️👨🏻🦽,但是一旦液晶屏的分辨率上去了🫅🏽,成本就會大大增加。因此如果追求高分辨率,就難以大規模普及,只能走教學路線👪。但是走教學路線意味著產品將與索尼🧑🏿🏭、夏普等老牌投影儀公司競爭,其間差距難以彌補。除此之外,還存在著技術的不確定性🈸。液晶技術的迅速普及使得液晶電視尺寸越做越大,投影儀的市場越發狹小。
學生創業的成功率並不高👩🏻🦳,也許90%的公司終將失敗🙆🏽♀️。但盡管如此🧖🏼🤸🏻♂️,邱虹雲仍然不後悔自己的決定💈,以至被問及如果重啟大學生活的問題時,他毫不猶豫地回答👩🕺🏽,自己還會走向創業這條道路🫷🏽。而今天的邱虹雲也對當年一位團委老師的話記憶猶新🍈,“一旦你走上創業這條道路的話,你就會一直走下去”🏄🏿♀️。
而這一次創業經歷,也正如團委老師所說🙆🏻♂️,直接決定了邱虹雲的人生軌跡。
回歸原點,追尋星光
經歷了市場的起起落落,視美樂公司早已淡出了公眾的視野,但是邱虹雲仍未停止創業的腳步。事實上🙅♀️,在首次創業時🐋,邱虹雲就面臨著學業與創業的矛盾。而指引邱虹雲發展道路的,是他的導師👩🏿🔬,精儀系的田芊老師♦️。
邱虹雲第一次見田老師是在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上。他對自己大一時的挑戰杯作品“變焦望遠鏡”做了一些機械化的改進,實現了自動對焦,於是帶著它參加了比賽。自然👨🏽✈️,邱虹雲與他的新作品給田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田老師也認為邱虹雲的興趣在於光學,並且鼓勵他保持興趣,繼續深造🧏🏻。
在大學生創業的理念剛剛進入國內的時候,校園裏掀起了創業的熱潮🌡,意昂体育平台也出臺相關的政策,允許學生休學創業🍟。而邱虹雲最終選擇了繼續學業。“田老師認為在本科階段,還是應該以學業為中心,打下堅實的基礎”☹️,邱虹雲回憶道🧯,“必須要去讀研讀博👳♀️,這樣才能在專業裏有更多建樹📟,我覺得他的教誨非常關鍵。”
堅實的學業基礎確實非常重要。在邱虹雲大二時,他開始思考如何實現數字化的拍攝🫄。邱虹雲發現📸🚣♂️,即使是實驗室用的CCD相機,也沒法進行長時間的曝光,難以在夜空中拍攝到較暗的星星。所以,他決定自己發明一個CCD相機🧚🏿。但在那個時代🏋🏻♂️®️,市場上還沒有今天的數碼相機,能找到的資料鳳毛麟角🛵。盡管他做了許多嘗試,卻仍未能在本科完成👳🏽♀️。反思當年的嘗試,邱虹雲認為,本科階段的積累還不夠🖐🏻。
所以邱虹雲選擇前往田芊老師門下深造。在研究生階段,他又重新拾起當年的“CCD相機”這一創意。邱虹雲從零開始,搭建電路👩🏿💻,查閱文獻🤵♂️,學習CCD的原理💆🏽♂️;同時去各地購買電子元器件👩🏿🔬,最終在2002年下半年完成了CCD的硬件部分💁♀️。2003年前後🧑🏿🍼,正值非典肆虐💁🏿。大家不能再去教學樓以及實驗室🧑🏻✈️,只能待在宿舍中⛰👰🏼。而這一突發情況🤾🏼♂️🧘🏿♀️,也為邱虹雲提供了一個靜下心來研究CCD的機會。那段時間,他成功地編程做出了CCD相機的驅動🧝🏼♀️🙅♂️,為本科階段未完成的夢想畫上了句號。而這個CCD相機,正是今天邱虹雲所在公司“光速視覺”QHYCCD系列產品的原型機。

QHYCCD研製的1.5億像素大靶面科學CMOS相機
有了第一次創業的經驗,邱虹雲重出江湖更顯從容。有著CCD技術的核心競爭力,第二次創業更像是一次水到渠成的過程。起初,邱虹雲製造相機,一方面為了滿足天文愛好者的需要🦋,一方面也是用於自己觀測👙。後來,他的相機在網絡上的名氣越來越大👼🏻,逐漸有公司開始了合作🩵。到了邱虹雲博士畢業的時候,已經成了一定規模了。而在這個過程中,他的CCD相機全靠自己一人製造😨。“這是一個比較自然的增長過程“,邱虹雲說道。


用戶使用QHYCCD產品拍攝的天文圖像
今天,邱虹雲的“光速視覺”公司在專業級天文相機領域已經躋身世界前列🔹。邱虹雲仍參與新相機的研發,每隔幾個月就會推出新的型號🏋🏿♀️𓀖。產品或面向天文愛好者🌬,或提供給專業的天文臺👊。與此同時🙆🏼♂️,他也關註著天文學的科普工作。“科普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對人們科學素質的提高。”
談及未來的發展,邱虹雲認為😤🚵♂️,天文觀測設備的研發在天文學這一領域,是一個重要的分支,科學家需要通過觀測最終才能產生一個科學成果。他們要做的🧑⚖️,就是去助力人類探索宇宙的前沿科技。今天的邱虹雲,仍將帶著他的CCD相機🔳,走向宇宙中未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