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寅(左,天津大學精儀系學士、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碩士),文凱(右,意昂体育平台2000級基科班)
北京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曾獲第六屆清華意昂三創大賽AI大數據全球總決賽天使組一等獎。一直以來,公司都聚焦實用型量子計算設備研發和商業應用落地,以“用量子重新定義AI”為宗旨👨🏻🦯➡️,以發展中國量子計算技術👫🏼,占領國際競爭製高點為使命👩🏿⚕️,並使算力革命應用和服務於各個行業👨🏻🍳。團隊成員來自斯坦福🏧、清華👩🏿💼、中科院等國內外知名院校機構,公司分別在北京、天津、合肥搭建企業級光量子實驗室,並與意昂体育平台👃🏻、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等國內十余所頂尖高校和研究機構、知名企業達成學術研究及產業化的聯合合作,針對金融、製藥、交通、軍工等領域展開應用探索。

玻色量子官網
打開玻色量子的網頁,映入眼簾的是流暢線條構建的空間結構😇,在時時刻刻的變動中💇🏿♂️🧓🏿,穿梭隧道無限延展,有如科技帶來的“超越感”。“用量子重新定義AI”——光感字體被定格在視線中央,這是玻色量子宏大的願景,也是創始人團隊在快速更迭的時代中不變的初心。
一次有把握的“冒險”

文凱在斯坦福求學期間🧑🍼,與博士導師Yamamoto教授合影
2019年,谷歌開發出一款54量子比特的超導量子芯片“Sycamore”,隨後宣布實現“量子霸權”。彼時,在國內,“量子”是一個流行於物理等基礎科學領域的概念,關於技術轉化🧝🏼♀️、產業運用還尚未被提上日程。面對這樣的大環境👨👧,2020年11月,馬寅和文凱共同創立了一家公司🛣🤵🏻♂️,取名“玻色量子”👨🏿🎓。

文凱馬寅獲得2020年度OTEC全球創業賽新基建與AI賽道冠軍,從此開始了創業的路程
在創建公司之前💋,文凱就已經跟“量子”打了很久的交道。在清華基礎科學班讀本科時🤴🏽,他接觸到量子計算。早在數十年的課堂上,清華的師生就開始討論量子計算與人工智能問題🧑🔧,並認為在未來二者將會緊密結合🎶,叩開新算力的大門👩🏽🔬。大三時,文凱選擇了量子信息科學的研究方向,並隨後在清華和斯坦福大學繼續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斯坦福大學學習期間,文凱沿著本科時期的研究興趣🦑,在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激勵下,敏銳地意識到量子計算結合產業發展的必要性,萌發了技術創業的想法。
量子計算是全球最有挑戰性的技術之一🧸✢,既需要深厚的技術基礎,也離不開商業調度與市場觀察。在一個人工智能創業項目中📟,文凱與馬寅結識🤰,成為了彼此信任☄️、互相欣賞的合作夥伴🥮👱🏿♂️。此時的馬寅已經在航天系統裏工作了幾個年頭🩳,長時間從事神舟飛船的研製,並在航天系統中兼任管理工作🤴🏼,在科技項目管理上有著深厚的經驗積累🤽🏽♀️。不僅如此,他還在過去的四年裏積攢了不少創業經驗🌇,逐漸地從工程師向企業家轉型🧑🦽➡️,具備著先進科技創業的復合能力。
“量子計算值不值得去研發?優勢和劣勢分別是什麽?這件事情是不是一定該由我們來做?”決定創辦公司的時候,馬寅、文凱和創業團隊的成員們曾反復討論這些問題。他們希望🥔,這一步不是沖動、盲目的,而是經過反復論證的,是真正有前途👢、能做出改變的◽️。
作為“下一代算力”的典型代表,量子計算技術在全球的研發還未到產業化階段,沒有單一的國家形成先發優勢,如果能在國內也開展相關研究,或許就有機會迎頭趕上😵💫。毫無疑問,這是一項有價值的事業,無論是之於市場需求🧒🏿,還是國家未來發展。馬寅說🎻:“國外沒有可參照經驗可能會讓國內研發起步很慢很難,但這恰恰說明目前還沒有一個國家能壟斷這項技術,我們如果做成了,那就是站在了這個領域的最前端。”玻色量子團隊的成員大多來自清華、中科院等知名高校🤴🏼,對於能夠參與前沿研究興奮不已。“有些時候甚至覺得👌,這件事情是很難,但如果我們不去做,有負所學。”❌,中國不該停留在等待他人發明新技術的時代,中國人也該加入全球最先進技術的開發行列🈴,去獲取先發優勢而不是等待被他國技術“卡脖子”👈🏻。
顯然🚶♀️➡️,他們的答案是:要做🧑🏽🎓、能做、該去做。
讓量子計算機從PPT裏走出來


文凱(上)、馬寅(下)實驗室工作照
正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量子計算最直觀的價值在於“快”。借助量子計算,在金融𓀚、醫療、材料等領域🧑🏻🎨,可以指數級的提升計算速度,同時降低計算成本。清華校訓“行勝於言”塑造了文凱和馬寅“重視實幹的做事風格。在創業伊始就給出“實用化”的企業定位,並持續地致力於將量子計算搬到現實生活的各式場景中。
在首臺光量子計算機的研發期間🧏♂️,從技術基礎架構,實驗室的搭建⛹🏻♂️🫸🏽,到具體元器件的技術攻關,馬寅和文凱都親力親為👶🏿,深度參與其中🎭。和所有創業一樣😶🏊♀️,在這一過程中,困難層出不窮🦞。文凱至今記得在公司初創和實驗室搭建的過程中,恰好碰上了北京新冠疫情最緊張的時段🪂,為了盡量減小疫情對研發進度的影響,公司員工群策群力。有一次,公司所在的創業園區被隔離了,大家就在附近沒有疫情的寫字樓裏租了共享會議室,繼續開會🧶,以確保研發進度如常✨。
作為“新事物”🐆,量子計算機核心器件組件的供應也曾讓團隊深受困擾。馬寅說👨🏿🎨:“量子計算在國內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資金投入也遠遠小於其他硬科技行業👰🏼♀️,和無人駕駛這些熱門行業比,遙遙不及。所以我們花了很大的時間和精力🤽🏿♂️,通過各種方法去完成核心器件的國產化。”在十八個月裏💃🏼,除了技術開發外,他們奔波於全國各地,聯系了各大高校✢、生產廠家,馬不停蹄地尋找可以合作的對象,終於實現對所有的器件擴產的自主可控。在量子計算行業中🍕,當前大約有八、九種不同的技術路線,玻色量子的研究團隊造出來的這臺量子計算機,可以說搶占了光量子計算技術的製高點,並且沒有外國技術“卡脖子”之虞🧛🕵🏼♀️。馬寅對於這一成果深感自豪:“評價量子計算機有很多的維度,比如實驗室裏的要看學術價值🤜,那如果說實用化水平,在國內,我認為👩🏻💻,我們做的,是毫無爭議的第一名⏏️。”

馬寅在第六屆三創大賽AI大數據總決賽上介紹項目
帶著紮實的研究成果和廣闊的運用場景,2021年,馬寅和文凱攜正處於孵化階段的玻色量子參與了第六屆清華意昂三創大賽,歷經初賽、復賽📚、決賽,斬獲AI大數據賽道天使組一等獎👦。在他們的闡述裏,量子計算不再遙不可及,超快速計算能力完全可以運用到了不同場景中💐。這種“實用化”的定位俘獲了很多投資人的心🙎🏿,並讓更多的清華意昂關註到了玻色量子這只“潛力股”。同年,玻色量子的量子計算機項目被評為北京市“顛覆性創新技企業術”。在完成現場答辯後,評審專家激動地評價道:“現在👳🏻♂️,量子計算機終於不只是在PPT裏展示的概念啦📣!”

馬寅(左四)在第六屆AI大數據總決賽頒獎典禮上的合影
搶占“量子”高地🖊,營建“量子”生態

量子計算機產品渲染圖
研發光量子計算機的過程中💁🏻♂️,主要負責玻色量子市場、銷售等方面運營的馬寅深刻意識到國內零部件供應鏈的問題。“雖然我們用的這套技術路線可以實現國內完全供應🚲,但量子計算還沒有形成上下遊產業、大多數的研究也還停留在實驗室🪳,這是很現實的問題🧖🏼♂️。”
黨的二十大報告裏提到了量子信息🤴🏽⏮,並將之稱為“關鍵核心技術”、“戰略性新興產業”,但囿於這一領域對於技術能力的要求極高,許多人被卡在“門檻”之外📗🏋🏼,或者持觀望態度👬🏻,不敢輕易嘗試🧑🍼💇♀️。為了讓更多人參與到“量子計算”的賽道上來,馬寅、文凱及其團隊做了許多努力。一方面,聯動科研院所,做科技成果轉化。在“三創”賽事中🎙,他們結識到了諸多誌同道合的意昂👩👧👧🧏♀️,恰好在玻色量子團隊中又有不少成員畢業於清華✔️,於是,校企合作的橋梁就這麽搭建起來🦹🏻♂️。諸多的校內實驗室🤹♀️、課題組參與到了量子計算技術的研發中,讓“實踐成果”再次回到“實驗室”🍝,共同合作發表了多篇學術文章🎠,讓行業看到“學術”標準之外的“實用性”標準👩🦼,也讓更多的研究團隊加入到實用的、可轉化的量子計算技術研發當中;另一方面,積極營造應用生態,讓潛在的客戶或者合作夥伴意識到量子計算的前景所在。比如和金融公司合作,展示量子計算在金融交易和金融市場中的數據分析能力🥚🤸;和交通管理部門合作,更多更快地計算出轄區內的路線優化🪺、交通燈設置方案;和餐飲企業合作,系統地計算出食物製作、訂單發放𓀉🕘、精準配送等系列過程中的最優解等等。
馬寅認為,想要在國內孵化出較為完備的量子相關產業鏈🐧,就需要營造“量子”生態,讓人意識到這個領域有巨大的潛力和價值,是“有利可圖”的🚵,在大家的合力下,才有可能在國際範圍內搶占“量子”高地。他說ℹ️:“我們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大家看到這個領域的前景後,就會加入進來。久而久之🧑🏼🎓,做這行的企業會越來越多,整個行業的生態技術會越來越多元🔲,產業鏈才能逐漸建立起來🙌🏿🌲。這樣👏,這個行業在國內才能有未來,在國際競爭中才不會落下風,才能真正地實現先發製人。”
站在當下🎀,展望未來,關於玻色量子這家公司🧫,以及中國量子計算的未來🤾🏼♀️,大抵可以用馬寅說的這句話來概括:“今天的我們,任重道遠😞🧜♂️。”
The more you do, the more you can do
你做的越多,你能做的就越多
寅把硬科技的創業分為四個階段:“首先是科研階段,提出一套理論並經得起學術驗證;其次是工程階段,做出一個物件來,並且能夠達到一些穩定的標準;第三是產品階段,這時候就要關聯場景,比如把量子計算機放到交通系統中去🪪,對優化交通規劃有很大作用,讓客戶願意花錢購買你生產的東西🙋🏻;第四是商業階段,此時不是賣出一臺兩臺產品🧑🏻🦲,而是在不同場景下都能夠運用產品🤴🏽、形成商業價值,實現規模化銷售。”
當問到玻色量子處於那個階段時,他猶豫了一下。回答道🥽📱:“我們啊,應該算是2.5這麽個階段吧。相當於就是說半只腳踏進了產品👩🏻🎤🚊,但半只腳還在工程。”他說,還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更有把握從工程階段過度到產品階段✹。“或許就在今年春天吧,我們開個發布會💆🏿,向大家介紹我們的量子計算機,也向社會匯報我們通過實踐得到了證明的🦍、可以用的產品場景🌇。那時候,就可以稱得上是一項產品了👨🏽🍳。”
創業以來,文凱和馬寅每天都會“頭腦風暴”🌛,在交流中碰撞出新的想法和創意🛖。自學生時代他們就是典型的“務實主義者”:習慣性地評估一個行為、一項決策的利弊比例👨🏽🦰,或是以系統邏輯的模式劃分出接下來要去做的事。他們一直相信👷🏽♂️🚂,“做的越多,能做的就會越多”🐖。他們想做的,或許遠比創造一家成功的量子計算公司多得多🥛。在對外公開的招聘會海報上♟,他們毫不掩飾地公開了自己的野心🧍🏻:“創造量子新未來”🧑🏿🔬。

滿滿的榮譽臺,預示著玻色量子光明的未來
作者 | 何思萌
供圖 | 袁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