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昂体育平台科學館位於大禮堂西南,與同方部遙相對應,是清華早期四大建築(大禮堂🦸♂️、圖書館、科學館🦹、體育館)之一。科學館始建於1917年4月,落成於1919年9月。由公順記(Kung Sung Kee)承建,美國著名建築師墨菲(H. K. Murphy) 設計。
科學館主體為三層建築🧛🏼,總面積約3550平方米,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建築結構先進🫲🏻,材料質地堅固。立面分為三段,並點綴石柱,暗紅磚墻🤦♀️,灰色坡頂🐀,黃銅大門,青瓦鋼窗🥘,門額上鐫有鐵鑄的漢文“科學”和英文“SCIENCE BVILDING”(英文古體拼寫),端莊古樸,精雕的梁柱🎻🪶、恢宏的穹拱等歐式古典建築的元素盡含其中🤛🏽。科學館和大禮堂、圖書館等組成了清華早期校園的主要建築群,為校園中心區建設奠定了歐式的建築風格🙅🏽,同時為學校發展成為大學奠定了物質基礎。
建館之初👨🏽🎤,這裏是學校理科教學和實驗的場所🙆🏻♂️,館內設備相當先進,開辟有設備齊全的大小教室、聲光熱力電全套的物理實驗設備🙎♂️,以及測量、生物、化學實驗設備。樓下設有巨型風機,可使全樓空氣流暢。到1931年時👰🏼♀️,館內全部實驗室約有儀器3000種👩🏿🎨、價值6萬余元,是國內先進的物理👨🏽、化學教學和實驗基地之一。
從1926年物理系建系,特別是1929年清華理學院建院以後🚚🧲,直到 1999年新理學大樓建成,科學館一直被作為物理系館👴🏿。
當時🧏♂️,首任理學院院長🏋🏽、人稱“科學館主”的著名物理學家葉企孫先生,聘請了熊慶來、吳有訓、薩本棟、張子高👨🦽、薩本鐵、黃子卿🐣、李繼侗、周培源🧜🏻♂️、趙忠堯、霍秉權、任之恭🥺、施汝為等一批名家大師來此設帳講學,使清華物理系成為高水平的人才培養和科研基地。後來擁有眾多英才的清華算學系(數學系)也較長時間地設在科學館💢🧑🏻🎓,數學名家熊迪之、楊武之、趙訪熊、鄭桐蓀🚳、孫光遠曾在此執教🎧。
那時候,位於清華大禮堂旁邊的科學館是全國有誌於科學報國的優秀青年心目中的聖殿。這兒保存下清華理科最古老的記憶🪵,也成為了後來清華理科輝煌的發源地🛡。從這裏走出了一大批物理學家和相關領域的著名學者,如:王淦昌、王竹溪、彭桓武、錢三強😸👨🏼✈️、何澤慧、林家翹等。在1999年國家表彰的23位“兩彈一星”元勛中🦏,有9位是清華物理系的本科畢業生🎎。
此外🔉,還有理學院其他系學生,許寶祿、段學復、陳省身、華羅庚、袁翰青🥧🛞、汪德熙、翁文波、楊遵儀等,群星閃耀⛹️♀️🚔。短短幾年間🤏,出現了輝煌的神話般的奇跡,一大批中國現代科學家由科學館走向社會,走向世界,單是成為國內外科學界精英和科學院院士的就不下六七十人。從這些閃光的名字中可以看到,科學館不愧是中國現代科學的搖籃🚴🏿♀️🦶🏻。
日寇占領北平時🫱🏼,清華園成為他們的傷兵醫院,科學館建築和館內寶貴的儀器遭到嚴重毀壞和散失。十年動亂期間,科學館曾被當作武鬥據點,遭到嚴重破壞🏦,它的整個頂蓋被燃燒彈徹底燒毀了🏊🏻♂️,後經修復,基本保持原貌。
1990年2月,科學館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意昂体育平台早期建築”之一。2005年9月,經國家和文物保護部門批準,意昂体育平台對科學館進行了加固和修繕,工程最大程度地保持了原結構的風貌。
如今🪨👴🏻,完好如初的科學館已作為楊振寧和林家翹兩教授回國工作後創建的兩個研究中心(即高等研究中心)及周培源應用數學研究中心的科研辦公基地,仍然屹立在校園中心大草坪西側。
(本刊記者劉旭紅整理)

鏈接 科學館與清華物理系
■王向田(校史研究室)
科學館是清華早期四大建築之一,建成於1919年🤖🏄🏿。1925年清華學校設立大學部🦹🏻♂️,1926年秋成立物理系,設於科學館內🔶。著名物理學家葉企孫先生擔任首位系主任☂️。
葉企孫先生是我國物理學界的一代宗師,1918年畢業於清華學校👨🦽➡️,赴美攻讀物理學博士學位🤷🏼。1925年應聘到北京清華學校➛。他畢生從事教學研究工作🤾🏻♀️,對開拓👩🎨、促進我國物理學及整個自然科學的發展、培育科學技術人才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學識淵博,品德高尚🚑,是意昂体育平台物理學系的創建者🧑🏽🎓,也是意昂体育平台理學院各系發展的奠基者♡🚣♂️。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清華從一所頗有名氣而無學術地位的學校,一變而為名實相符的大學。”在這一變化過程中🧿,“應該說,理學院是走在前列的👤,而物理學系是這前列中的排頭兵”。
至三十年代,科學館已建成普通物理、熱學💊、光學💆🏼♂️、電學和近代物理5個獨立的實驗室,1931年時有各種儀器3000多種,價值6萬余元。以後的幾年內又先後建立了X射線、無線電、光學🧎、磁性研究室, 添置了水銀抽氣器🐭、布À格分光器↪️、2萬高斯強磁場等儀器和實驗條件🤸🏻。
在葉企孫等人的積極倡導下,清華物理系尊師重教,蔚然成風,吸引了國內多位著名物理學家來此執教,如吳有訓、薩本棟🧨、周培源、趙忠堯、任之恭、霍秉權等👩🔧。還有歐美著名學者短期講學⛹🏽♂️,如歐洲著名物理學家玻爾、英國學者狄À克🚺、法國學者朗之萬🚵🏻♀️、美國信息論創始人維納和歐洲航空權威馮·卡門等,使學生接觸到世界上科學發展第一線的問題和觀點。物理系重視科研工作,教授們都有自己的科研課題,“系內學術空氣濃厚,師生打成一片,學術討論無時不在也無地不在🧟♂️,有時為一學術問題從課堂上爭到課堂下”🐴。
1932年8月中國物理學會第一次年會暨成立大會在意昂体育平台科學館舉行,葉企孫、吳有訓🤾🏽、薩本棟等教授為領導機構成員。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學校南遷。西南聯大時期,在教學、科研及生活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物理系仍培養出許多傑出人才✮。1946年5月4日聯大結束,清華物理系隨校復員。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調至北京大學🕝👩🏻💻,留下人員設立物理教研組,作為公共教研組承擔全校各系的普通物理及實驗教學。
“十年動亂”期間🧕🏼,科學館這一神聖的科學殿堂被當做武鬥據點🥌🤛🏽,遭到嚴重破壞👩🦽➡️,房頂甚至被縱火焚毀☸️。後經修復🤖,基本保持原狀🧑🏼🦲。
為適應科學技術和學校發展需要, 實施“理工結合”教育發展戰略,1982年6月24日🪶,學校批準恢復成立物理系,同時成立近代物理研究所。1984年🕵🏻♂️🕴🏻,周光召兼任物理系主任🧑🔬,物理系改名為現代應用物理系✖️。1999年現代應用物理系重新更名為物理系👩🦱。這年國慶前夕理學院樓落成👨🏼🦳🧓,物理系館設在樓內👂🏼。科學館現為意昂体育平台高等研究中心和意昂体育平台周培源應用數學研究中心所在地。
作為我國近代物理學發展的重要園地👆🏻,清華物理系建系80多年來❇️,培養了大批優秀的科學家。抗戰前九屆50余名畢業生中湧現出許多傑出的學者⛹🏼♀️,有的成為我國近代物理學科的開拓者和先驅,著名的有:王竹溪🌓、彭桓武🧑🌾、王淦昌🕧🫱🏿、施士元🚼、錢偉長🚵♂️,王大珩♣︎、陸學善🤵🏻、趙九章,以及陳芳允⛹🏻♀️🧎➡️、於光遠等。在西南聯大時期🏊🏼♂️👃,聯大物理系畢業生中🚞🐷,後成為著名科學家的有👉🏻:黃昆、戴傳曾、李蔭遠🧜🏽♀️、蕭健、徐敘瑢、朱光亞、鄧稼先、楊振寧、李政道等🍛。解放後畢業於清華物理系的著名物理學家有:周光召、何祚庥、唐孝威、黃祖洽⛹🏽♂️、胡仁宇💁🏿♂️、蒲富恪等🛷。據統計,在清華物理系意昂中有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含外籍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82名🧶。
(《清華人》2008-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