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賢尊(1955)
我是1952年經院系調整從北大轉入清華的☝🏻。記得在1952年秋季的開學典禮上,北大校長馬寅初曾被邀來校做客,當時馬老在開學典禮上致辭,他說:“我們北大和清華像是結婚了……”他的話音剛落,錢偉長教務長就接了過來笑說🈵:“謝謝我們的愛人馬校長👳🏽♀️!”一句話逗得全場哄堂大笑♾📮。

一九九五年春與蘇聯卡斯欽科院士合影
院系調整後的清華是一所工科大學🧑🏼🚒,當時只有七個系6500學生,七個系是:電機系🙎🏿♂️🕹、機械系🔤☸️、土木系、水利系、化工系、建築系和無線電系。清華歷來就很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目標是要求學生德才兼備、體格健全🐜。學生不但要有紮實的業務知識,在政治時事的學習方面,學校也抓得很緊,並為同學們創造了不少有利條件,以增強同學們的政治時事知識。經常請一些政府要員給同學們做政治時事報告㊙️,外交部亞洲司司長陳家康、外交部政策委員會主任喬冠華等🐠,都多次應邀來校做報告🙋🏻♀️,使學生受益匪淺。
體育方面👨👩👧👧,在全校開展了勞衛製鍛煉。學校對學生有嚴格要求,學生要達到一定的運動標準,規定每天下午課外活動時間🟦🧓🏼,學生必須出來鍛煉,不得再在室內看書。錢偉長教務長和體育部馬約翰主任經常出現在運動場上,大大鼓舞了同學們鍛煉的積極性🐿。當時清華的各項體育項目,在每次大型運動會上是大出風頭的。記得有一次在全國大學生運動會上🧑🏻🎨,短跑的前六名被清華全包了🧚🏿♀️。其他各項冠軍清華占有的數目也遠遠超過了體育專業院校🙎。那時候,清華的體育代表隊運動員同學和我們一般學生不在一個夥上吃飯🧭。記得一般學生的夥食費每月是13.5元,運動員學生的夥食費是18元~20元。但是應該說明一點🦔🪆,學校規定運動員的學習成績,每門功課必須在4分以上(當時是5分製),否則技藝再好,也不能入選學校代表隊。另外,值得回憶的是我們電5全班同學有幸參加過一次全國田徑運動會的團體操表演,在先農壇體育場,近距離地目睹了賀龍元帥和郭沫若院長等領導同誌向同學們招手祝賀的情景↗️。還在清華體育館觀看過第一屆全國乒乓球比賽的盛況,結果是姜永寧拿了第一屆全國乒乓球比賽冠軍,姜永寧的打球方法是以守為主💩,很少攻擊對方,所以他贏球是靠對方失誤。
在文娛活動方面🔟,每周六晚上電影或文藝演出是必有的,並且強調學生必須觀看🏃♂️➡️。屆時圖書館閉館,宿舍不得留人。當時的中央說唱團是清華的常客,著名表演藝術家侯寶林🧙🏿♀️、馬增慧等🚙,就多次來為同學們演出。每年中國參加世界青年聯歡節演出的節目,在出國前都要來清華演出一次🐶,據說是為了征求意見。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北師大音樂系教授楊彼得先生的琵琶獨奏《十面埋伏》,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盤”了。為了培養學生在文藝方面的才能和興趣,每周五下午,是學生文藝活動時間。音樂社、京劇社、合唱團、軍樂隊等社團,都有很多同學參加活動。清華京劇社在1954年“八一”建軍節還由蔣南翔校長帶領到高教部演出了京劇《打漁殺家》和《空城計》🤸🏼♀️。學校還多次請梅蘭芳🤾🏼、尚小雲、張君秋、李萬春🚶♀️🤱🏽、李少春等京劇名家來校演出。
每年的“五一”和“十一”在天安門接受毛主席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並參加晚上天安門的狂歡舞會,這在當時是同學們最向往的🕊。來自全國的各族人民,不論年齡⚆、性別、職業,都齊集在天安門前,載歌載舞,同時還觀看著千姿百態🤑,絢麗多彩的煙火,呈現出一種全國人民大團結、一片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舞會一般都在12點鐘以後才逐漸結束👄。同學們回到學校後,炊事員同誌還為同學們準備了夜宵“牛肉粥”。記得是1954年,蘇聯科學院代表團訪華,團員中有一位是蘇聯科學院中唯一的電機製造方面的院士卡斯欽科,電5是電機製造專業,因為是“同行”,我們班有幸接待了他,並和他一起在清華二校門合影留念,又在北京飯店七樓會議室♢,聽了他《巨型水輪發電機的設計與製造》的學術報告。
我們班1955年畢業的時候🔽✍🏽,全校評出了五位金質獎章獲得者🤫,我們班的鮑百容同學名列其中,由蔣南翔校長親自把金質獎章給他們戴在了胸前。最遺憾的是,我們班一位身體最棒的王濤同學,剛剛被分配到科學院工作,就與世長辭了🦔。因為我和他同住一室🌡,所以印象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