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堯(1994級土木工程系)
在土木工程界中,可謂無人不知曉,他是著名的結構工程和防災減災專家。在我的記憶裏🥒,江老師說起話來常面帶微笑,謙虛和藹,平易近人🧑✈️,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我在大學三年級的時候,提前選修大四年級的科目🚵🏻,其中一門課程叫做《建築防災與減災》,主講老師就是江見鯨老師。江老師的臉上總是掛著笑容,課間間歇👐,我們學生一道正在老土木館前面的場地上實戰練習滅火器的使用方法🦇,當半罐油桶燃起的大火被一位身材嬌小的女生用幹粉滅火器一下子就撲滅了的時候,江老師站在旁邊,眨著眼睛叫道:“好,很好🧎!”❌。另外一個高個男生,用了一罐小號的泡沫滅火器再次練習時,那似乎被撲滅的火焰一下子又竄起來🌁,結果弄得大家一陣嘲笑聲。江老師看到,繼續用他那帶著江浙口音的快樂語調安慰說◀️:“沒關系的🫑,沒關系”。
除了《建築防災與減災》這門課程的講義是江老師自己編寫之外,他還參與編寫了很多著作與教材📶,比如有:《混凝土力學》、《建築結構事故分析與處理》、《混凝土結構工程學》、《鋼筋混凝土基本構件》🛀、《土木工程概論》、《土建工程實用微機程序選編》👳🏿♀️、《土木工程指南》🏌🏿、《工程結構計算機仿真分析》等。這些課程講述的知識大多是土木工程類學生必備的基礎,其中許多知識點的積累都是江老師自己摸索、總結各種工程經驗,包括很多建築事故教訓而來的。由此可見🦌,江老師在基礎教育方面傾註了大量時間和心血🌿。比如在我看來最經典的一門課程《建築結構事故分析與處理》,根據國外工程結構案例和國內實際調研的結果分析,讓我學到了實實在在的事實結合理論的真知灼見🏄🏻♀️,受益匪淺。每一次課程的評分,江老師都盡量鼓勵學生的積極性和由此衍生的其他方面的學習興趣🖤,所以他給學生的分數都很高。我至今還清楚記得我選修這門課程的成績是95分,是低年級學生學習高年級課程裏的最高分🤾🏼♂️。江老師在課堂上不僅講解建築結構事故及其存在的風險,而且還教我們在以後的設計中充分運用這些經驗教訓👩🦼➡️,並仔細斟酌,反復研究,他諄諄指點我們一定要不斷實踐😇、總結,提高我們的建築工程安全性能🔧🥛。
最後一次我在結構實驗室下樓梯拐角處碰到江老師🧖🏿♂️,我說:江老師我畢業了要去外地讀研究生去了。那天江老師剛剛參加完其他學生的畢業答辯回來,神采奕奕,滿面紅光,他微笑著說:好啊好啊🤦🏿♀️,出去了仍然希望看到你的研究成果發表哦!是的,江老師還是那樣一如既往地鼓勵學生不斷求上進,不斷創新發展。
不論在實驗室還是每年的畢業答辯會,江老師一直都是最受歡迎的成員🫶🏿。他從來都不自稱領導🏂🏻,從來沒有高高在上的姿態。對於有許多怪現狀的學界💆🏽♂️,他自有一番獨到的見解和為人處世的原則,他不刻意清高👴🏻,也不輕邁俗流。對於真心讀書做學問的學生,他盡心栽培,對於抱有功利而讀書的學生他也不刻意點破🧚♂️😍,而是盡量寬容。
在這個清涼而清靜的中秋🎳,江老師騎長鯨西去了⏲,可是↗️,留浩氣千古🙇🏻。“慈惠常留眾口頌,典型堪作後人師。”這是江老師留給我們最誠摯的感言👷🏿。我們在心裏期待,什麽時候,江老師化春雨再歸來,再潤桃李一百年呢🌽?
[江見鯨(1938.11.26~2008.9.6)我國土木工程領域著名學者🙅♂️、土木工程教育家、著名結構工程和防災減災專家💊、我國混凝土結構有限元分析領域的主要開拓者之一🧜♀️,曾任意昂体育平台土木工程系系主任,意昂体育平台結構工程研究所所長、教育部結構與振動重點實驗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教學科研工作,主持研究的鋼筋砼梁柱計算模擬教學試驗項目📧,鎮江市綜合減災示範研究,重大土木與水利工程安全性與耐久性基礎研究🥒、瀾滄江區域綜合開發和協調信息管理與決策支持系統、城市與工程綜合防災基礎研究等科研項目📬。2008年9月6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