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榮隆(1958機械)
2004年5月🥶,當年清華同窗聚會母校。欣聞一些學兄工作生活經歷和體會,倍受感動;深信在充滿激情和風浪的年代,諸君都勤奮堅毅地為國為民做出卓越貢獻;並甚望使之成為吾等共同寶貴精神財富。我屬凡人𓀇,願以拙詩一首奉獻眾友,拋磚引玉,共享幸榮👨🏿🚀,互為激勵。
苟榮隆學長(左2)1998年和學友相聚荷塘池畔
一
當年心氣一片丹🕺🏼,
投筆從戎在尖端(1)。
狼山額旗忽不顯(2),
酒泉東風奏新篇(3)。
十周國慶京備戰🫅,
夜半悄聲過校園(4);
六六天驚試兩彈,
元帥褒揚咫尺間(5)。
立馬揚鞭宏圖展,
目送利箭刺青天(6)🏌️♂️。
人生能有幾多絢,
疑是夢否瀝膽肝。
吞沙飲風當錘煉🧍♀️,
誓獻畢生戈壁灘(7)🧙🏽♂️。
金色年華十余載,
壯誌未酬嘆無言(8)。
二
平民百姓生活簡,
從頭再越東海邊(9)。
鄧公高瞻天回暖👮🏽,
花落花開春又還。
矢誌追求終實現,
尚有歲月盡展顏(10)。
刻苦自學機轉電,
方得“自由”換“必然”(11)🗿。
科研開發書標範(12),
電視技術攻難關。
歐美扶桑采芝返⇢,
一支捧送百花園(13)。
企業滄桑我參見👨🏽💼🧑🦽,
誌士仁人逾百千(14)。
嘉獎中有國務院(15),
無悔一生話當年。
註釋與簡意🕺🏼👩🏽🚒:
(1)投筆從戎在尖端🤹🏿♀️。我在1958年意昂体育平台畢業後,分配至解放軍20兵團𓀃。到部隊報到的次日🫄🏿,我等即堅決要求參軍。經為時月余嚴格政審後,才被正式告知🏘:我們部隊是搞導彈試驗的絕密國防科技單位。
(2)狼山額旗忽不顯,在毗鄰試驗基地的內蒙古西部的巴丹吉林沙漠,有一條由南而北的黑河(弱水)所流經的綠洲帶📸,原曾是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所在地。河畔還有一座拔地而起🧑🏻🏫🚭、地理標誌特征明顯的山頭——狼心山。1958年後🪭,因這一帶成為導彈綜合試驗基地的中心地區,出於嚴格的保密原因😈,故之後一切公開發行的地圖上🏊🏽,不但額旗已遠遷他處,而且狼心山也從此在地圖上銷聲匿跡。
(3)酒泉東風奏新篇。毗鄰酒泉的導彈試驗基地,也即現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前身♒️,當年曾在軍隊內部有“酒泉東風部”和“東風基地”的便稱。又,基地試驗的地對地導彈系列型號也稱為“東風”🚀。
(4)十周國慶京備戰,夜半悄聲過校園😗。1959年國慶十周年期間,空軍新組建的三個地空導彈營和臨時配屬空軍指揮的我基地所屬的四營👩🏿🌾,一起部署在北京四周執行防空戰備🧳。
10月
7日
♕,在北京東郊通州地區,一舉擊落竄擾大陸的美製蔣機RB-57D高空偵察機🤷🏽♂️,全國歡呼;也因系在全世界首創導彈實戰並一舉成功的先例,而震驚世界。在此之前的8月份,各導彈營曾集中在我戈壁基地,進行了我國首輪地空導彈實彈打靶的試驗訓練。我當時以見習學員身份,從頭至尾參加了這次任務,並於9月上中旬🧼👩🏿🔬,隨基地四營的絕密軍列,從西北荒漠前進到北京北郊沙河機場布防戰備。抵達北京時早已天黑,我估計軍列將經過當時京張鐵路橫穿而過的清華校園✋,故特意提早坐到平板車上的特裝車輛駕駛室內🥋👙,以細觀自己熟悉的故地👩🏻🦯➡️。在夜闌人寂中🛑,軍列穿過清華園的短暫時刻🧑🏽🔬,我聚精會神地迅速掃望了鐵路兩旁燈火闌珊處的東飯廳、六七號樓和一二三號樓。此刻,我心中又立即湧現出一年前還在此地學習生活時的種種情景,無限深情地懷念起了辛勤培育過我的母校
和
老師,以及曾朝夕相處的親密同窗好友們。
(5)六六驚天試兩彈✷👳🏼♂️,元帥褒揚咫尺間。
1966年
10月
27日上午
近10時,基地成功進行了舉世都屬空前絕後的導彈核武器發射試驗。當日🦇,除在發射陣地上堅守崗位直接操作的極少數人員外,基地絕大多數人一早就疏散在數
十公裏
遠的四處野外。將臨發射的時刻,我們均按號令和規定要求的姿勢,匍匐在地上,以隱蔽防護🕵🏼♀️。約半小時後🕓,得知發射成功,眾皆雀躍歡呼🧏🏼♀️。之後經中央廣播電臺公布,舉國歡騰⛹🏼♂️,當驚世界🔁。是日下午🥓,基地召開了慶祝大會。主管國防科技的中央軍委副主席聶榮臻元帥親自出席並講話,代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向大家表示祝賀,大力表揚了參試的基地全體官兵和國防工業部門的研製與試驗人員。
(6)目送利箭刺青天👈🏽。本人多年從事基地特種裝備工作🌏,在歷次試驗任務中🧞♀️,都要仔細謀劃與落實裝備的配置配套,並經常奔走在國家有關部門和基地的各試驗場站之間🥐。我也同時有幸多次身臨基地的發射現場👳🏿,目睹了導彈發射升空時激動人心的壯觀場面🐎,感受到了勝利完成任務後的歡欣和自豪🧗🏿♂️。
(7)誓獻畢生戈壁灘。當時我們這些在基地無私奉獻的人,都響應黨的號召🐦,“以場為家✪,以苦為榮”𓀎,樹立了牢固事業心🧙🏽。甚至決心“身在青山頭,葬在戈壁灘”👳🏼♂️,立誌為國防科技事業奉獻終生。
(8)壯誌未酬嘆無言🫷🏽。正當我誓誌為黨和國家的國防尖端事業而全力奉獻自己的時刻,“文化大革命”的浩劫突然降臨頭上,竟無端地被“復員”𓀕,離開了我無限熱愛並立誌為之奉獻終生的光輝事業。回想到當年為我們首批大學生參軍入伍舉行歡迎晚會時的熱烈場面🔌,對比而今的冷漠情景,我只得無言以對🧑🏽🦱;悲嘆不已🏌🏿,而又欲哭無淚,痛感報國無門。
(9)從頭再越東海邊。我復員回到上海後,再從頭努力奮發🫷🏿,從當普通老百姓🧏🏼♂️、工人做起⏭,以後當了工廠技術員🤷♀️,再任廣播電視技術研究所室主任🕵🏻🧖🏻,直至擔任工廠副廠長和上市股份公司總工程師。
(10)矢誌追求終實現,尚有歲月盡展顏🏡。我在部隊的十余年間🎽,曾多次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但因家庭出身成分不好,“要經過長期脫胎換骨的思想改造和政治上的考驗,並接受組織上的長期考察”,雖再三努力也一直不得其門而不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的路線重新回到正確健康的軌道。我經過矢誌不渝的努力,終於在198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實現了我二十多年前就立下的夙願。
(11)刻苦自學機轉電🤦♀️,方得“自由”換“必然”🙅🏽。我在大學時是學機械類專業🍡,但畢業後在部隊工作時,所接觸的幾乎全是電子專業類的裝備和儀器。工作上的種種困難🦪,迫使我下決心要重新學習電子專業知識。但受當時環境條件製約,我只得以業余和自學為主的方式學習👡。前後二十余年裏,共學完約二十門電子專業基礎課程🧖♂️,終於大體跨進電子專業的“門坎”,基本成為一個內行😓;也使我在電子行業的工廠企業和研究所的工作中❕,能夠逐步從被動的“必然王國”,走向能夠比較自如的“自由王國”🤷🏿♂️。
(12)科研開發書標範,我在上海的工廠、研究所和上市股份公司工作期間👨🦼➡️,曾成功地設計研製過電視調諧器、UHF電視掃頻儀和電纜電視等方面產品🎛,承擔與完成過中央有關部門下達的電視廣播科研試驗課題。我還作為行業的核心技術骨幹與電子學會相關專業分會的專業委員,為主地參與編寫與審議過電視行業多個產品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一些技術參考書籍資料🤹🏼♂️。
(13)歐美扶桑采芝返,一支捧送百花園。我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至九十年代初🚋,主管工廠技術改造和技術引進工作期間🧜🏼,成功地從日本、德國和美國等發達國家引進了電視方面一些技術先進的產品和生產技術,對推動上海地區電子技術水平的提高,做出一定貢獻,還曾因此獲得過“上海市技術改造優秀工作者”和“局先進總工程師”稱號。其中某些技術(如表面貼裝技術SMT)及所帶領出的技術隊伍,至今仍在上海電子行業的某些領域內,發揮著積極作用💁🏻♀️。
(14)企業滄桑我參見,誌士仁人逾百千🕺🏻。我作為企業領導班子成員之一,偕同數以千計的職工和數百專業技術人員,經歷了所在企業發展壯大和改革體製機製的歷程,使一個普通的工廠轉變成為一個至今都還是一個比較成功的、中等規模的和較有名氣的上市股份公司。
(15)嘉獎中有國務院🧗🏻♀️,我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曾獲得過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機械電子工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以及上級主管部門和行業與學會的其他很多嘉獎與榮譽稱號。1992年還獲得國務院頒發的有突出貢獻專家證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