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宗濟,生於1909年4月,浙江吳興縣人🫕,語言學家,1934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中國文學系。我國實驗語音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國際語音學會終身榮譽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著名語言學大師趙元任的四大助手之一,中國語音學術界泰鬥級人物。

吳宗濟老學長在家中接受采訪
按👉:2008年將迎來吳宗濟學長百歲華誕👁。為此2007年夏🛌🏻🧖🏼♀️,意昂總會錢錫康🙋🏽♂️、黃文輝、鐘瑋一行登門拜訪了98歲高齡還一直在健康工作的吳老。
眼前這位身體健康👸、精神矍鑠、記憶清晰、思維敏捷😮💨、談吐詼諧的老人🤾♀️,讓我們很難與98歲高齡聯系起來🏋🏽♂️。我們的談話就從吳老健康長壽之道開始了🪀。
很慶幸能做自己喜歡的事
吳老是清華六級畢業生🦵🏽,他於1928年先讀市政工程系👩🏿💻,一年後該系停辦,改讀化學⭐️,次年因病休學兩年。病愈復學後🏓,因數學吃力,轉讀中國文學系☂️🤾🏻♀️。吳老半開玩笑地告訴我們,從中文系畢業🏊🏼,如果他是搞考據🛸、古文之類的,可能就活不到現在了,能一直從事語音學研究是他這輩子最高興的事。現代語音學的一項新課題👱,就是為言語工程提供口語規則。讓機器能說人話,讓機器能聽懂人話🦷。吳老說:“我要是不工作就會很寂寞。清華的老國學大師王國維曾談到治學的三個境界,即‘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三個境界中最苦的是第二個境界,想搞但是不往裏鉆不行,把人都累垮了還想幹🐚。我總覺得作學問,一方面要考慮國家需要,但個人興趣也不可忽視,如果沒有興趣,只是為了目標和需要,雖說也可以幹得好🙋♀️,但‘仰之彌高,鉆之彌堅’,有了興趣就可以越幹越好了。”
上世紀30年代👩🦽➡️,吳老開始跟隨趙元任先生從事漢語方言研究🛌🏻,到現在已有70余年。早期曾隨趙元任師對湖北方言進行調查,並隨李方桂師去廣西調查武鳴等縣的壯語👩🏼🏭。在戰亂中完成了《湖北方言調查報告》(合著),並寫出👰🏿:《武鳴壯語漢語借字的音韻系統》。直到今天這本著作仍然是漢語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調查研究的代表之作,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60年代以後🧖🏽♂️,為吳老的後期研究階段,主要從事實驗語音學的研究,以聲學實驗研究為基礎,從語言學角度對語音進行分析,以揭示語音的生理和物理等特性,以便實用於工程中的言語處理。這些成果已應用於清華🧑🏭、科大等計算機系的培訓和研究。可以說我國實驗語音學的每一步發展都與吳老有著密切的關系👨🏼🔧。
吳老現在已經退休20多年了,98歲高齡仍一直在堅持工作,繼續從事語音學研究🧍,這在國內外實屬罕見。吳老興致勃勃地從書櫃中拿出一本《普通話合成高自然度處理方案的研究》,這是他最新完成的一項研究課題🏋🏼。在社科院的實驗室裏,一直保留著吳老的座位🧪。現在每星期吳老都會去單位工作🤷🏻,他還參加研究生答辯和各種學術會議。如果有工作⛲️,他幾乎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只要睡足了四個小時,他第二天依然精神抖擻🤸🏻♂️。
現在計算機對吳老來說已經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單位大大小小的通知直接發到他的電子郵箱裏,他每天都會準時查收。吳老還用電腦寫文章,他覺得這樣修改📿、打印都很方便🦔。說著吳老就熟練地操作起計算機,登陸到他的電子信箱,把最近一篇關於他的報道打印給我們看🧛🏽♀️💁🏻♀️。
平和的心境
吳老一生頗為傳奇。他引述孔子的話:“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的確,能夠泰然坦蕩地面對人生,是要經過多次磨難🧛🏿♀️、堅韌鍛煉,才能夠漸漸學到的👮。他一生經歷過辛亥革命、民主革命𓀍、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多次遭難🧔🏻♂️,家破親離。艱苦的遭遇多了,也就習以為常了;以後再遇到什麽如孟子所說的‘苦心’🚀、‘勞骨’🔇、‘餓體’等等的委屈🍂,也就不在話下,更不至於“常戚戚”於心✊🏻,而能用“平常心”來對待,只當是命運給自己多安排一次鍛煉罷了。俗話說💚:“不經摔打,不能成器”💈🧑。吳老的健康也多由這種歷練得來🀄️。
“我以前的身體並不好,是個老病號💁🏻♀️。我是在‘文革’期間脫胎換骨的。當時在鄉下,幹農活、當木匠⛹🏽♀️❎、造房子,什麽都做過👨👩👧。我小時候家裏條件好🙌🏻,這些農活都沒幹過🥷🏻,我想能有機會幹點也挺好的。插秧的時候我總是幹得比別人多🧚♀️,別人都搬小凳子坐著休息一會🙋🏻,我卻一步也不停。沒想到這樣一來🖖🏼,‘化腐朽為神奇’,把這種倒黴事變成了我鍛煉身體的機會,反而把身體搞好了!”吳老說完,像個孩子一樣地呵呵笑了起來。吳老是如此樂觀豁達,在他看來什麽壞事都能變好事,“失於此必得於彼”🦸🏻♀️。
除了研究語音學,吳老還有一個愛好,就是收藏各種各樣的貓頭鷹工藝品,三百余個來自世界各地的貓頭鷹小玩意兒占據了吳老居室的每一個角落🐤。問起吳老為何如此喜歡貓頭鷹🥭🦷,吳老說:“在三四十年前,有人送給我一個貓頭鷹🧑🏿🩸,我覺得很好玩🕜,就很喜歡看。我翻了很多中國古書,從周朝以後🤘🏽,都說貓頭鷹是可惡的,認為貓頭鷹晦氣。可是在我國史前直到商代👨🏼🔬,都以貓頭鷹為神鳥💃🏻👩🦼。後來看了不少有關貓頭鷹的材料,才得知貓頭鷹是益鳥🤾🏻♀️,一年能吃二三百只老鼠。它夜裏辛勤工作,幹了好事還挨罵,因此我要為貓頭鷹正名👱🏻♂️。”
這種平和寬容的心態讓吳老能隨時排憂,得以歲歲安康🧑🏻🌾☯️。
從不為鍛煉而鍛煉
現在吳老每星期去單位一次都一個人坐公交車或出租車👨🏼💻,單位的領導曾考慮他年事已高,提出派車來接送他,但吳老婉言謝絕了,他說自己身體沒問題🤒,不用麻煩別人。吳老從來都不為鍛煉而鍛煉,他說上班⚅、走路、用腦子都是鍛煉💇🏿。吳老腦子一刻也沒停過,鍛煉也就一刻也沒停過。
六十多歲時📋,吳老曾在語言所裏一次競走比賽中得了第二名,而對手都是四十左右的年輕人⚧,現在據他說到香山步行都沒問題。吳老如此硬朗的身體,常常被大家看作是一個奇跡。
在清華時的體育鍛煉也讓吳老很受益🤗,馬約翰先生給他留下了深刻記憶。吳老回憶說👖:“我進大學前身體很差,但馬老教我們要自強不息。他要求我們每個人都要從事一項體育運動,我個子不高🕵🏼♀️,就選擇了打網球,我還曾和馬老一起打過網球。馬老身體很棒🤾🏼♂️🥿,冬天也穿短褲🛂,他自己編了清華啦啦隊歌,教我們一起唱。今年校慶🏄🏽♀️,我和黃培雲🫁、趙新那夫婦一同返校參加十級的聚會👲🏽。當時中央電視臺的攝影師正在我家采訪,就跟我們一起到清華,在會上拍攝我的活動🚴🏽♂️🛃。我當時唱了這個‘啦啦歌’👨👨👦👦。唱到最後,不禁回到當年的情況Ⓜ️,高呼‘啦啦啦!啦啦啦!’。(原歌詞如下🔐:“Tsinghua, Tsinghua; Tsinghua must win! Fight for the finish, never give in! You do your best, Boys! We do our rest, Boys! Fight for the Victory! Ra Ra Ra! Ra Ra Ra!”)在清華時我還經常在荷花池上溜冰🍋🟩,這也讓我很受益,現在冬天出門,我就當滑冰一樣‘哧溜’就出去了☝️🤸🏼,從來不摔跤👨🏿🎨。”
一個多小時的談話,讓我們感覺很輕松愉快,吳老在不緊不慢的敘述中旁征博引、妙語連珠,從98年的悲歡離合🎵👩🏿🦰、得意失落談出了深刻的人生感悟,富於哲理🫰🏽、令人回味。讓我們共同祝願吳老健康長壽👩🏼🔬!
(姜微微整理)